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臨證經方論壇記錄(1)

中醫臨證經方論壇記錄(1)

2017.07.15中醫臨證經方論壇群聊精華記錄

肖春宏:《靈樞·本神》曰為「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素問·寶命全形論》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靈樞·官能》曰「用針之要,無忘其神」

神為形之主!!!

林佳明:陰陽不側謂之神,中醫為調神之道

通過中起作用,為和,知和曰常,知常約明。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神得一以靈,中國傳統文化,始終強調中正,中和的人生。

49、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3、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複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54、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58、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70、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體會和在傷寒論的運用

肖老師說的神,運用在治病,能調神,效如浮鼓,在家庭中運用,則安康順利。

陳君玉:

上等人付出行動;

中等人用腦算計;

下等人用情緒處理。

知識是學出來的,

能力是練出來的,

境界是修出來的!

萬丈紅塵千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人的價值,人的一生,

就是體道、悟道、得道的過程!

我命由我不由天!

與聖賢為友,

與經典同行!

高一萍:中醫文化與象數理論:

(一)中西之別

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體)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這種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問題的認識和研究,東西方文化的側重點不同。西方更側重於空間,而東方更側重於時間。

比如一個人現在28歲,西方文化研究什麼呢?你28歲的體內,五臟六腑是什麼狀態,這個狀態決定了你28歲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形態,有什麼樣的功能反應。

而我們東方文化的研究從時間的變化切入,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沿著事物不斷發展的過程去研究問題的時候,就形成了特有的象數理論。

肖春宏:?我早晨看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博導唐農的學術論文,分享他集中引述經典關於神的論斷。

九針出南方,考古發現最早的針灸在廣西出土,故廣西針灸厲害!

胡長福:?你說的病機圖和病機導航系統的觀點非常對!把開合樞悟通了就能明白通曉了。

林佳明:如何守神?內經:獨立守神,為什麼呢,獨:見獨,獨而無外,故心馳無所馳,立,正也,神不外馳,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守,抱而不脫,靜篤為守,君子守正,故能終日行不離輜重,道也,根也,神,虛極而生神。以道為宗,以天地為依,以聖人為師,以經文為學

吳根勝:處在內守狀態,若有若無的狀態,神就來了。

廖莉莉:老子說的,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翟陽萍:道須臾不可離,時時刻刻不離道!

吳仲愚:可離,非道也!古人云「洒掃、應對、進退,即是形而上學」,又雲「下學而上達」,都是指此而言。在事情本身說,表面上只有大小之殊,沒有精粗——這件事比那件事粗淺——的分野。

俗話說「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只在各人自求而已。大概任何一件事業或一種學術,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示與教訓,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這個地方的所得,同在那個地方所得的是一樣高深;在這裡有所通,在別處也沒有什麼不通,所謂一通百通。

肖春宏:辛開苦降,推崇這觀點!我用消炎利膽片治失眠和牙齦脹,取其苦降,捨棄主治作用。效果出奇好!

農志飛:以簡馭繁,明理才會用。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名師的指點,到現在才這麼辛苦的學習,所以我覺得年輕的學子能在你們的引導下學習,真的非常的幸運,所以特別感恩你們的無私付出。

肖春宏:中醫治病的五術:砭(biān)石,九針,毒藥,灸焫(ruò),導引。

何杰:濕家身痛者,慎不可以火功之。做艾灸也應該知道這條。

翟陽萍:不過做艾灸也是需要辯證的,理清法自明,辯證對了,剩下在理論的指導下用就好了!方式可以有很多!

肖春宏:《黃帝內經》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

【注釋】

1)飧(sūn)泄:指大便泄瀉清稀,並含有沒消化的食物。

2)嗔(chēn)脹:脘腹脹滿。

3)濁氣:這裡指胃中之氣,胃中食物。

【譯文】清氣居下而不升,就會發生飧泄之病。濁氣居上而不降,就會發生脹滿之病。

【講解】「脾升清氣,胃降濁氣」。脾氣以升為順,正常情況下,清氣應該在上。脾氣虛了,無力升清氣在上,使清氣留在下邊,就發生飧泄。胃氣以降為順,正常情況下,濁氣應該在下邊。胃氣不降,沒有將濁氣降到下邊,依然留在上邊,就發生腹脹。

針灸的手法有上百種,三下得氣的方法,叫「三才法」。程莘農院士對元朝傳下來的「三才法」潛心研究幾十年後進行改進,獨創了「程式三才」。他解釋說:「天、地、人為三才,天就是淺,人就是在中間,地就是深。實際上為患者行針大多時候只要掌握好淺、中、深三步就夠了。」

即進針分淺、中、深三個層次操作,先針1~2分深,通過皮膚的淺部,為天才,再刺5~6分深,到達肌肉為人才,三刺2~4分深,進入筋肉之間為地才。

《針灸院土程莘農講解穴位與中藥》

每一個穴位相當於一味中藥,穴位和中藥的作用常有異曲同功之妙。例如,列缺宣肺止咳,功似桔梗、杏仁;曲池祛血中之風,功似荊芥;大椎調和營衛,功似桂枝、白芍;風池既能疏散外風,又能平息內風,功似鉤藤、防風;足三里大補元氣,功似人蔘、黃芪;陽陵泉疏肝利膽,功似柴胡、竹茹等等。

針灸處方配穴規律與方劑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則基本相似,配穴乃某穴之特性與其它穴位之特性互相佐使,而成特效之用,猶如用藥,某葯為主,某葯為輔,相得益彰也。例如,補中益氣,用藥則用補中益氣湯,用穴則用百會(相當於升麻、柴胡)、關元(相當於人參)、氣海(相當於黃芪)、足三里(相當於白朮)。

吳根勝:有的書上講,太溪,復溜同扎,相當於十全大補湯。

肖春宏:探討一個問題,同樣的兵書,在諸葛亮手裡,作用就神奇。而在馬謖手裡,讓他守個街亭也守不住,為什麼呢?對於中醫來說,也如此啊!好多人一心想得到秘方,可是真得到了,也治不好病。

胡長福:

1、把自己放空,把手交給針,把針交給氣,而氣隨機走,機在空中。

2、身不疑乎手,手不疑乎心,心不疑乎氣,氣不疑乎機,機之動,不離其空。

3、針法不在於針,而在於手;手法不在於手,而在於心;心法不在於心,而在於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或者說,換一個角度,把針灸的全過程解讀為:一根針的修行。

吳根勝:一個醫者,愛有多深,技就有多遠。治病的過程,就是不斷與患者溝通的過程,病人不排斥你了,就會把心打開,跟你無話不談,而這個時候,病人在你這裡找到了歸屬感,一個傾訴的港灣,而你就是他(她)們的心靈慰藉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佳明日記 的精彩文章:

我的中醫人生故事連載(4)水氣上逆,苓桂術甘湯止眩暈

TAG:佳明日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東方叢刊》創刊25周年紀念暨東方研究高端國際論壇在桂召開
【熱點新聞】世界中聯介入心臟病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 CIT·中西醫結合論壇(3.24·蘇州)側記
第 9 屆全國數學文化論壇首日報告側記
第 9 屆全國數學文化論壇次日報告側記
小編成績單:「2019年醫學與人文南普陀中醫論壇」媒體宣傳簡報
見證互聯網16年歷史 站長論壇宣布關閉
第九屆全國經方論壇——山西站暨經方應用高級研修班在長治召開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網站開通上線
佛經翻譯與東方文化:辛島靜志對話陳明 |【京師論壇】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第五屆編委會 暨中醫藥研究現代化發展方向高峰論壇」
湘雅論壇2018邀請函(電子版)
2018華麗志倫敦論壇全景報道
第十四屆湘雅論壇徵文通知(最新版)
【新書介紹】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會志(第二輯)
《日中手游互聯網文化》論壇全景回顧
中方代表出席巴黎和平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9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
中荷官方聯合主辦的2019中荷經濟合作論壇在荷蘭舉辦
第二屆中國財經教育論壇在京舉行
胡春華將赴俄羅斯出席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