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窗戶看宇宙︱科學與藝術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17年7月16日,小編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參加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講座,主題是《當李白遇見火星——科學與藝術將如何碰撞》。
李白和火星,前者是生活在盛唐時期的詩人,後者則是人類太空探索的焦點。當這2個家喻戶曉的詞語相遇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在這場講座中,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科技史學家江曉原教授和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老師從自己從事的行業出發,表達了自己對科學與藝術的觀點。
今天,小編將借著這篇文章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收穫和聽後感。
壹︱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最先上場的是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他的講座內容是《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因為火星的運行軌跡和亮度時常改變,所以中國古天文學家稱它為「熒惑」,這兩個字聽起來就不是那種象徵幸福和平的詞語。的確,在中國古占星學中,火星代表兵亂、死亡、疾病、旱災等不太好的事情。有趣的是古羅馬人稱火星為Mars,古希臘人稱它為Ares,北歐人稱它為Tyr。這三個文明雖然給火星起了仨不同的名字,但是它們的本意其實都是相似的——戰神,象徵著嗜殺和血腥。
在四個不同的文化中,火星的含義出乎意料得雷同,是什麼導致它被四個文明誤解成幾乎一模一樣的事物?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光線可以直接穿透大氣,火星的地表也就自然而然地暴露在人類的目光下。火星的地表被一層褐色的赤鐵礦,也就是氧化鐵(Fe2O3)覆蓋,因此古人看到的火星是紅色的,而紅色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鮮血。現在看來,火星被古人理解為血腥和災難的象徵也就不奇怪啦。(為火星默哀......)
由「機遇」號火星車拍攝的火星表面
為什麼火星的地表被氧化鐵覆蓋,而地球的表面卻被肥沃的土壤和蔚藍的海洋覆蓋呢?事實上,小編也不清楚.......如果你知道可以悄悄告訴小編哦~
在太陽系中,地球並不是唯一一顆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火星其實也位於宜居帶內,這說明火星上可能存在液態水,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上存在或曾經存在過生命呢?
太陽系的宜居帶
1887年,義大利米蘭天文台台長斯基亞帕雷利將望遠鏡對準了火星,他發現火星表面有很多「溝渠」,便用「canali」一詞描述它們。這個發現傳到美國之後,翻譯者將「canali」錯誤地翻譯成了「canal」,也就是「運河」,這就說明火星上存在「高等文明」。「火星人」從此為人們所知......雖然我們已經確認火星上沒有智慧生命,但是我們對微生物的尋找從未止步。
2014年,NASA宣布「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大氣中發現甲烷,最大濃度約為十億分之七。甲烷有可能是生物產生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在「火殼」中產生的。甲烷的發現無疑再次激起了天文學家對「火星生物」的興趣。可惜的是,分析結果表示這些甲烷也許只是自然生成的,而並非生物創造的。
火星的大氣成分
小編在這裡補充一些關於甲烷的小知識~甲烷的化學式是CH4,它是天然氣、沼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傳統的理論認為甲烷只能由腐爛的植物在很高的壓力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最近,德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有生命的植物也會生成甲烷,說不定你的陽台上就有甲烷正在生成呢。
但是,另一個發現向「火星生命」潑了一桶冷水——火星只有局部性的磁場。換句話說,地球的傘是完好無損的,火星的傘到處都是破洞,高能粒子從這些破洞中穿過,直達火星地表。所以,如果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火星上的生命會因受輻射過量而死亡!
最後,歐陽院士曬出了我國將於2020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的概念圖。在這裡小編先挖個坑,以後再慢慢填哈~
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示意圖
貳︱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的火星
第二位上場的是江曉原教授,他的講座內容是科幻電影中的火星和現實中的火星的差別。
在整場講座中,最吸引小編注意的是2個非常不正經的部分——《火星救援》和MARS ONE。
江教授認為,《火星救援》其實是NASA的一個「高級廣告」。據說,由於美國國會不停地減少NASA的預算,NASA經費不足,所以NASA「特別邀請」《火星救援》的作者安迪·威爾和《異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來到他們的總部,請求他們拍一部科幻大片,來吸引美國人民的注意,獲得更多的研究經費(可見NASA已經「窮」到了一種境界)。當然,這只是個傳說啦~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火星救援》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幻電(guang)影(gao),令人欣慰的是它還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載人航天事業。
《火星救援》的作者安迪·威爾
前段時間,有一家叫做MARS ONE的公司非常火。這家公司非常自信地宣布在2023年它將把4個人送往火星,但是這4個人將「有去無回」。相比之下,按照目前的研究進程,NASA最早也要等到2033年才能把人類送往火星。MARS ONE為何這麼自信?是不是因為它有很雄厚的科研力量呢?實際上,MARS ONE的註冊地址是一間出租屋,而且它還沒有任何技術基礎。所以說,如果你交了報名費,成為了幾萬名「宇航員將候選人」中的一位。恭喜你,你上當了......
MARS ONE宣傳海報
雖然MARS ONE是一個商業騙局,但是它的計劃卻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是不是可以先用衛星詳細勘察火星上的一小部分地區的地貌,然後把「勇士」送往那塊土地,讓他們在上面儘可能多得收集資料,直到他們沒有食物為止......這種任務可以大幅度縮小對火箭性能的要求,而且還能獲得更多研究成果。雖然這聽起來有些殘忍,但對於那些願意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付出生命代價的人來說執行這項任務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MARS ONE生活艙的概念圖
叄︱如何從藝術的角度思考科學
最後,在《李白》中飾演李白的濮存昕老師向我們分享了他對藝術與科學的看法。
在《李白》中飾演李白的濮存昕老師
在此小編就直接複述濮老師說的話中最精華的部分~
其實科學、藝術是讓我們學習怎麼增長我們的才幹,增長我們的生命能力。
科學和藝術必須得兩根筷子,那你才能成為一個既是有知識,有服務社會能力,有情趣,又是能夠自我認識的一個人。所以我認為科學藝術不是對立的,它一定是一起的。
是不是覺得濮老師說的很有道理呢?
肆︱思維的碰撞
在講座的結尾,講座的結尾是這場講座最激動人心的環節,三位大咖的「同台演出」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歐陽院士希望建立人類文明的第二個居所,渴望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發現外星人,並與他們通信,江教授則認為相比之下還是把自己的家園管管好比較重要,而濮老師認為當今的科技發展實在太快了,應該適當控制科技發展速度,讓社會變化得慢一點,否則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可能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年逾花甲的江教授和耄耋之年的歐陽院士就「外星人」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主持人連續兩次企圖宣布講座結束,然而每次都被江教授和歐陽院士激烈的討論打斷。與此同時,濮老師在一旁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每當一位大咖說完自己的觀點,台下都會想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小編第一次親眼目睹專家之間的討論,也是小編第一次體驗到「智慧相碰撞擦出的火花」!
好啦,今天小編就分享這麼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向小編分享你的聽後感,歡迎在下方留言哦~


TAG:從窗戶看宇宙 |
※如果地球上的火山一起噴發,人類會怎麼樣?科學家的說法出人意料
※第二代科學組誕生,小蜘蛛將與蘇里會擦出別樣的火花
※科學家們研發的五花八門爬牆機器人,原理看似高深實則一點就透
※看這些紫外光下的鮮花,你能分得出這是科幻還是科學?
※如果存在鬼魂,那從古至今死去的科學家們會不會以鬼魂的方式繼續研究發展科學?
※我的世界:這不科學!跳動的紅石,熊孩子能拿它炸伺服器!
※刷個彈幕也是科學研究?你隨手發的網路用語已經被人盯上了
※微觀世界中的景象,藝術和科學的碰撞
※核廢料用火箭發射進太陽能實現嗎?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太厲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武器也開始向這方面發展起來
※科學家研發雙足機器人:能穿越火場,還能使用滑板車
※量子科學的突破將會為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一夜白頭真的存在嗎?
※如果一直沒有接觸到西方科學,中國科學會發展成什麼樣?
※當你掉入宇宙黑洞內,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科學家給出了推測
※科學小實驗:風是如何發電的,來看看吧
※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為什麼洗髮水會刺激眼睛的問題仍然存在?
※科學猜想:如果地球被吸進黑洞會怎麼樣?
※《尖叫科學》讓孩子與頂級科學家對話,贏在未來的起跑線!
※我們的眼皮有時會抖動?科學解釋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