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要不是為了綜測加分,我才不去支教」

「要不是為了綜測加分,我才不去支教」

GIF/339K

我有個朋友叫小C。前幾天深夜,她轉了條推送給我,然後發了一個微信表情「奸笑」,又問我:約嗎?那表情,讓我心頭有點發毛——你要幹嘛?

我抖著手點進去,卻發現不過是條關於支教組隊的推送,內容和諧友愛,主旨積極向上,真是白嚇我一跳。還沒等我看完文章的功夫,小C又已經叮叮咚咚地發來了好幾條消息:

「支教條件可好了,去的是縣城,每人一間房。」

「學校還給補貼一千塊錢差旅費,有綜合素質加分和志願者服務證明。」

「一天只上五個小時的課,剩下的時間都自由支配。」

我一時無話可說。朋友,你去支教難道就是為了這些住宿條件、車馬費,還有綜合素質加分嗎?

於是我問她:「你為什麼想去支教?」小C答了大一堆:「我想去啊…我覺得支教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早就挺想去支教的…這次條件又這麼好…得抓緊機會啊…你到底要不要一起啊…」

我覺得她的話很難接,於是給她講了個故事。那是一個網上很老的段子,但我覺得用在這裡非常合適。

在沙灘的淺水窪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他們被困在淺水窪里,回不了大海。用不了多久,淺水窪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死。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彎腰撿起水窪里的小魚,並且用力把他們扔回大海。

有人勸他放棄:「孩子,這水窪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你猜小孩說什麼?「我只是想儘力救更多的魚,做到我能做到的而已。」——這樣嗎?不不不,後文是這樣的一句話:「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我只是想要社會實踐證明。」

回到我一開始問她的那個問題,「你為什麼想去支教?」這個問題,我不止問過小C,也問過很多有支教想法的人,卻驚訝地發現,很多大學生一面狂熱地想要去支教,一面又絲毫沒有認識到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去支教。

我聽過的理由無非是:因為我喜歡支教,我希望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我想通過支教來鍛煉自己,我想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發現了嗎,這些看似沒毛病的答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從「我」出發,從「我」的利益出發,從「我」的興趣出發。

既然如此,到底我們為了什麼去支教?意義何在呢?

「我只是想去支教,不用給我其他的。」

你還是認為支教就是去邊遠山區住上幾個月,拿一個證書就完事了?那你一定沒有聽過那群可愛的小朋友郎朗的讀書聲,你一定不知道他們那張小臉上呈現給你的笑容是多麼美好。他們用清脆的嗓音叫你老師,用小手一筆一划的在田字格上寫你布置的作業。你給他的作業上用紅筆寫一個「優」,他都開心的一蹦一跳。

還記得那張「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嗎?那雙曾經震撼了無數人的眼睛,在這裡,你隨時都可以看到。

你還認為支教就是去拿證書嗎?說實話,你要去工作的單位不會因為這張紙就錄用你,也不會因為你的實踐證明就給你開後門。

也許我的到來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是至少我曾經出現在他的人生中,牽著他走了一段明亮的路。

「若只是為了那一紙證明,你不必來做支教。」

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除了帶來當老師的體驗,完成自己給山區支教的夢想,還有可能為自己增添履歷表上的事迹,志願時長的證明,更有支教保研、獲取志願獎學金、修得實踐學分的實際利益。

可若是為了那一紙證明所能帶來的利益而去功利地利用山區孩子們的純真,你不必來了。

事實上支教中有可能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支教隊員很難保證都是師範類,對於教材教案的理解和運用缺乏專業知識;準備階段缺少有效的溝通交流,隊員的團隊意識不強;各團隊與支教地沒有形成系統對接模式,以至於問題頻發;缺乏支教歸來後的經驗交流總結,導致前期總結的經驗、出現的問題都不能夠及時有效傳達給下一期。

孩子們需要人引導,需要人帶領著去發現世界,但不一定非得是你。也許你能給他們帶來歡樂,可是你走之後呢?徒增失落。更何況,還有虛情假意的部分。

當教師節到來的時候,他還有可能寄信給你寫道:老師,教師節快樂!這個時候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若只是為了那一紙證明,請你放手吧。

「你們來了又走了,然後就再也不見了。」

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最開心最有成就感,我會毫不遲疑地說「支教那段日子」。

大學的暑假已經過去兩個,我都選擇了支教,去的是同一個地方——貴州安順。第一次支教完歸校後,我忙著做支教總結以及分享。看著精美的PPT和套話十足的演講稿,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和一個貴州的朋友聊天時,她無意間說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我小的時候,也有大學生來我們家鄉支教。可是那些哥哥姐姐們來了又走了,然後就再也不見了,留給我們的只有空空的希望。」她頓了頓,「支教不是不好,是支教的人需要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好。」

我恍然大悟,心裡好像被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填滿了。對於支教,除了有一腔熱血,還有更加深刻更加理智的考慮。於是,第二年暑假,我申請了和第一年同一個地方的支教。

我想為那些可愛的笑臉做些什麼,哪怕我的力量很小很小。

「我去支教,不僅因為這件事,還因為那些人。」

支教為了什麼?很多人問我,我也常常問自己。其實,不是為了什麼,而是因為什麼。支教,不為結果,但有原因。第一次去支教的學校,有個小女孩眼睛大大的,長得十分水靈,卻偏偏不喜歡說話。內向的性格和我小時候蠻像的,出於同類相吸的心理,不管在上課還是生活中我都會多關注她一點。

相處一段時間後,她還是話很少,但是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和其他人一起玩遊戲,封閉的心明顯已經打開了。到了要離開的那一天,她送給我一個本子,讓我回去之後再打開。我看著她充滿光芒的眼睛,比起離別的酸澀,心裡更多的是欣慰,我看到了她的成長。

回去之後,我翻開本子,裡面是女孩兒寫的日記。她寫道,「你是老師,也是朋友和姐姐」,我的眼淚終於控制不住流了下來。

我也感謝這些孩子們,以及同行的夥伴們,給我帶來的成長。

短期的大學生支教與長期支教相比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和交流確實有限。對於極度貧困的山區,與傳授知識相比更重要的,是讓那些處於閉塞環境下的孩子們有一點點「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動力。告訴他們要勇敢地走出去,勇敢地發現自我,追求自我;在他們的天空之外,還有一個不一樣天空可以讓他們去翱翔,他們和別的孩子沒有區別。

所以,請你不要急著趕路,而是在出發之前多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麼。當你把「我」字從支教的理由中改寫成賓語,你會發現主語變成了一個大寫的「人」。

我想去支教,為了助力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

我會去支教,為了大山裡的、工廠邊的、留守著的同學們。

我要去支教,為了改寫或改善哪怕一個孩子的命運。

要對得起孩子們叫我們的一聲老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轉大學 的精彩文章:

沒能力讓她穿婚紗,就別脫她的Bra
男生最受不了別人開什麼玩笑?
偷偷教你一個套路,想不想要?
高個子和矮子的正確聊天姿勢!還有這種操作?
無人懷疑的謊言:12歲女孩誣告老師性侵數十次

TAG:玩轉大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日綜測試:同一句話經過7國語言傳遞後,會變得怎樣面目全非!
獨家探訪!「政府令」後武漢教培機構忙換「馬甲」:「綜測」沒了,「診斷」來了
利拉德2,4,5代綜測:大哥就是大哥,弟弟真是弟弟
華為P20 Pro拍照完勝三星S9+,但為何三星綜測超越華為?
【搜狐視頻韓娛播報第190期】獨家策劃——?春夏之交12檔新綜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