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對寶寶這麼重要?不會爬怎麼辦?
有一次,在某酒店大廳,看見一個小孩高興地在那裡爬來爬去,他爺爺跟在身後,笑呵呵地走著。
別人提醒:「把小孩抱起來,地上臟!」,那位爺爺說:「爬完,立馬洗個手,沒事!」
頭一回見這麼心大的老人,大多數老人家帶娃時,都會怕臟,怕地上冷,怕不安全等,都喜歡一直抱在手裡,不讓寶寶下去。
其實,爬行對孩子是有很多好處的,一些妞兒在知道了這些好處後,擔憂地問:「我家寶寶沒怎麼爬過,直接學會走路了,咋辦?」,還有的會問:「我們家孩子都九個月了,還是不會爬,會不會哪裡出問題了呀?」。
那麼咱今天就來聊一聊寶寶爬行的問題。
爬行有什麼好處?
爬行不僅可以鍛煉協調能力,提昇平衡感覺,為走路、跑跳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增大孩子的活動範圍,擴大孩子的視野,刺激孩子的感官以及大腦發育。
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同時活動了孩子的手腳,會爬行的孩子從某一方面來說會更加靈活,身體協調性會更強,而且骨頭和肌肉也更加結實。
總之,爬行對於孩子來說好處多多,一生能夠爬滿800小時,對寶寶的感覺系統發育特別有好處。相對於不會爬直接走的孩子,爬的多的孩子在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專註力上,都有可能更出色。
寶寶不會爬怎麼辦?
美國兒科學會(AAP)給出的建議是:爬行能力通常在7~10個月之前變得純熟,最初,寶寶可能只會用手和膝蓋撐著亂滾。因為手臂肌肉比腿部發育得更好,他甚至可能推著自己一路倒退,而不是向前爬。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他會發現只要膝蓋點地用力蹬,他就可以朝著想去的地方前進。
因此,當我們的寶寶,爬行姿勢不怎麼標準時,大家一定不要著急、焦慮,畢竟任何大動作的發育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一下子爬的就很好,很標準。
少數孩子從來不會爬,不過他們會用其他方法移動自己,比如屁股坐在地上向前蹭或者肚皮貼著地面滑動。只要孩子能學會協調每一側的身體,而且同時使用手臂和腿,那就不需要過度擔心。重要的是他現在可以自己探索周圍的世界,不斷強化身體,為走路做準備。當然,如果你有疑慮和擔心,可以諮詢醫生。
怎樣引導寶寶爬行?
我們在上文中說過了,大動作的發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父母可以引導,那當然這個過程會更快更好。
在帶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爬行:
重視俯趴
俯趴對於孩子的好處是,讓寶寶在清醒狀態下多趴,幫助他鍛煉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為爬行做好準備。
所以,不妨讓寶寶多練習俯趴,不僅非常有好處,還有利於後面順利爬行。
提供爬行的機會
不要整天都把寶寶抱在懷裡或是放在推車裡,這樣寶寶很難有機會主動去爬行。要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爬行環境,也不要怕臟,應該適時給寶寶練習爬行的機會,讓寶寶可以盡情地翻滾、後退、擺動、探索四肢的作用。
引導寶寶爬行
試著在寶寶差一點點就能夠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物體,吸引寶寶爬行。
跟寶寶一起爬
小孩子的學習一般都是模仿學習,如果你在前面做出爬行的動作前進,孩子也會跟著模仿起來。當然有同齡的榜樣在跟前,效果會更好。
給寶寶驚喜
爬行畢竟是耗費體力的,有些寶寶比較懶,爬上兩下就不動了,那我們可以讓爬行變得更有趣一點。
當寶寶的靈活性加強以後,用枕頭、箱子和沙發靠墊做一些有小障礙物的爬行路線,讓孩子從障礙物的上面或旁邊爬過去。我們也可以藏在其中某個障礙物的後面和孩子一起玩,用「躲貓貓」的方式,來給他驚喜。當然要注意安全,不要讓寶寶感到恐懼,或者引起窒息。
適當輔助
起初寶寶在爬行時經常是顧得了手就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後,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隻腳,當他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隻腳,如此協助,寶寶慢慢地就能自如地爬行了。切記,不可用力往前推寶寶哦!


※寶寶長牙4階段護理get!
※關於寶寶疾病護理的方法清單
※2歲寶寶吃水果半小時後緊急送醫,媽媽悔得自扇耳光!
※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家長很開心,卻不知道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TAG:寶寶 |
※容易被家長忽略的感知力,原來對寶寶這麼重要,一出生就要培養
※老人總喜歡在夏天對寶寶這麼做,如果你家老人也這樣,要及時制止
※熟蘋果竟然對寶寶這麼好,開胃、養胃、治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