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將搬到東區,原址將成為曹魏古城商業區
社
區
名
片
社區名稱:興隆社區
隸屬單位:魏都區東大街道辦事處
黨總支書記:馬彩雲
分包社區幹部:東大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麗果
基本情況:
轄區範圍為東大街以南、建設路以北、察院西街以東、西順河街以西,有3780口人,其中少數民族佔70%以上,是市區回族居民最集中的地方。
興隆社區共有9條街道,社區中間一個十字路口分出4條街道,分別為文昌街、文會街、引龍街、聚奎街,另外有昌盛街、仁厚街、察東街、東城牆街、興隆街等。
在曹魏古城開發建設過程中,建設路北側原文昌宮區域已完成拆遷,老幹部活動中心、國稅稽查局也將異地重建。根據初步規劃,建設路北側沿線將根據曹魏古城的定位,建成兼顧商業與文化的古城東南片兒區。
據說,文昌閣建在十米高台之上
7月13日,興隆社區聚奎街上,82歲的社區居民方武德回憶起過去,感嘆近些年城市發展之快。
「自我爺爺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引龍街上居住,算是這裡的老住戶了。」方武德說,小時候,他在回族小學讀書,當時的回族小學是當地回族知名人士與清真寺一起開辦的,意在培養少數民族子弟,也有漢族學生在學校就讀。新中國成立後,回族小學由政府開辦。
建設路與文昌街周邊區域已經完成拆遷。
82歲的方武德對日軍侵佔許昌城的情景記憶猶新。「日軍佔領許昌時,已是強弩之末。」方武德說,剛開始,4個城門均有鬼子把守,老百姓進出城門時都要給鬼子鞠躬。家裡人怕孩子們受到日軍傷害,曾讓他、姐姐和嫂子一起到繁城等地「躲鬼子」。
在現在的文昌街與建設路交會處附近,有一個10米的高台,上面建有閣樓,叫文昌閣。他曾經目睹日軍在高台上燒掉了一名重傷的鬼子。
據《許昌史話》記載,文昌閣建於1594年,為當時許州知州范錫所建。他建文昌閣的目的是提高士子學習的積極性,以振興許州教育。《許州志》記載,當時在許昌城東南角有兩處古建築,一為城垣上的奎星樓,二為奎星樓正北高台上的文昌閣。兩處建築相互輝映,蔚為壯觀。
此為著名的許州十景之一——紫薇崇朗。知州甄汝舟賦詩曰:文星七曲映奎光,特起崇台鎮許昌;從此雲衢堪穩步,月中攀得桂花香。文中提到的景色在護城河內東南隅,主要指文昌閣。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朱又廉等編纂的《許昌縣誌》也記載,在原許昌城牆內,東南角一高台上有文昌閣,南側城牆上有奎星樓,與之遙相呼應。
察院南側曾是大水坑,大院內多次駐兵
記憶里的許昌城,南大街最為繁華,其次是東大街、西大街。方武德說,小時候,他曾和小夥伴們拿著彈弓去南大街打房檐上的鴿子。現在的察院市場,在清代是都察院。偌大的一處院落,南側有一個大門,可行汽車。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察院內先後駐紮過國民黨部隊、日本鬼子和解放軍。
清代各道監察御史官服圖案。
「記得察院原來有一大片房子,類似於州衙,是問官司的地方。」我市地方史志專家李彬凱說,都察院簡稱察院,御史出差在外,其衙署也叫察院。過去的察院分為兩個院子,一個院子用於辦公,另一個院子用於住宿。通俗地說,察院實際上是官府辦的招待所,上面的官員到許州巡訪時就住在察院里。不過,在這裡除了住宿外,還可以進行案件審理。
馬武德說,記憶里的察院比較破舊,其南邊至現在的建設路都是大水坑,中間住著幾戶打魚的人家。他1957年到平頂山工作,1975年回到許昌,察院已經不復存在,南側建成了廣場。
文昌宮舊貌
察院市場向南,現在已經完成拆遷,之前是被市民譽為「文化宮第二」的文昌宮。文昌宮的得名與其東南面曾有文昌閣有關。據了解,1985年我市進行舊城改造,勞動路拓寬,市工人文化宮部分建築被拆除。場地的縮小影響了文化宮的功能。為滿足市區職工的文化生活和健身需求,市總工會1987年向市委、市政府遞交了在文昌閣舊址附近建市文昌閣職工樂園的申請。隨後,市總工會投資4000餘萬元對市文昌閣職工樂園進行設計,並配合春秋樓的修建和三國旅遊線路的開發進行建設。1992年,市文昌閣職工樂園建成,後改名為市職工活動中心。新建的大樓非常氣派,市民稱為文昌宮。
配合曹魏古城建設,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將整體搬遷
興隆社區黨總支書記馬彩雲回憶,文昌宮大樓以東還有文昌苑和水上樂園兩個大院。整個職工活動中心修建有假山、拱橋、湖岸、霸王花大酒店、露天舞場等,成為職工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2005年,市職工活動中心進行整體拆除。目前,位於蓮城大道與魏武大道交叉口的許昌職工之家正在建設中。項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為綜合樓,北部為職工健身苑,中間有連廊。
在曹魏古城建設規劃中,已經完成拆遷的區域將重新進行規劃,建成沿建設路段的重要商業區之一。另外,為配合曹魏古城建設,建設路北側的市老幹部活動中心也將整體搬遷。
市老幹部大學教務長路應周說,市老幹部大學成立於1986年10月,最初在文會街上的市干休所,隨後搬到建設路上的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根據曹魏古城建設的安排,他們已有搬遷計劃。新校址在魏武大道與鈞都路交會處附近,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年底建成投用。
李彬凱說,他之前參加過曹魏古城規劃方面的座談會。根據初步規劃,市老幹部活動中心拆遷之後,附近有可能規劃建設文昌苑和文昌閣。歷史上,文昌閣作為一種文化類建築,凡是行政區劃為州的都有這樣的建築。
曹魏古城建設指揮部規劃土建組工作人員喬培朱說,根據曹魏古城建設計劃,護城河以北的建設路沿線,從中國銀行一直到蓮花灣均會進行提升改造。目前,文昌街周邊區域部分已經完成拆遷,正在籌劃建設事宜。該區域具體如何改造,還應經市規委會最終確定。
沙秀玲:照料丈夫40多年無怨無悔
丈夫突發疾病,獨自拉扯大3個孩子
沙秀玲今年78歲,住在興隆社區居委會附近。她和馬水亮結婚後,育有2個兒子、1個女兒,一家人原本過著快樂的生活。
沙秀玲一家和和美美。
1971年,年僅29歲的馬水亮得了癲癇病。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和家裡的經濟條件,馬水亮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1977年,在鄭州看完病回家的路上,馬水亮摔倒在地,導致胯骨骨折。因患有癲癇病無法打麻醉針接受手術,馬水亮從那時起再沒有站起來。
那時,沙秀玲在美菊鞋廠上班,每天中午有一個半小時的吃飯時間。這一個半小時,她需要從廠里走回家給孩子們做飯,還要照顧丈夫,常常忙得自己顧不上吃一口。儘管時間很緊,但她從來沒有遲到過。
雖然全家靠著沙秀玲32元/月的工資,但她只有一個信念:讓丈夫好好活著,讓孩子們長大成人。
悉心照料丈夫,從來不言放棄
丈夫的病情反覆,頭暈時天旋地轉,痛苦地想打滾。沙秀玲看在眼裡,心疼地在一邊反覆安慰。長期的病痛折磨讓馬水亮的脾氣有些急躁,沙秀玲理解他的心情,很少與他爭辯,而是盡量讓他過得舒坦一些。
馬水亮無法躺卧,她就改造了躺椅,讓他能坐能躺。自從坐在躺椅上,馬水亮就再也沒有躺過床。他的手邊永遠有沙秀玲倒好的水和放好的葯。他想去哪個房間,沙秀玲就用瘦弱的身體背著他去。丈夫喜歡吃肉,沙秀玲就給他炒肉吃,自己卻不捨得吃。
有一次,馬水亮病發,從躺椅上跌下,撿起一把剪刀就往自己身上扎,嚇得沙秀玲拼儘力氣從他手裡奪下剪刀。從此,她把所有利器都收了起來。
40多年來,馬水亮幾乎天天待在躺椅上,但得益於妻子悉心的照顧,從未生過坐瘡。
子女都孝順,感到很安慰
讓沙秀玲感到安慰的是,隨著孩子一個個長大,她的負擔逐漸減輕。她女兒接了丈夫的班,兒子也特別孝順。
馬水亮明白她這麼多年受了很多苦,特別害怕自己再連累人,因此只要打一個噴嚏就馬上吃感冒藥,生怕耽誤兒子、女兒帶他去看病。
天氣好的時候,馬水亮的兒子馬輝會帶他出去透透氣,剪一剪頭髮。如今,沙秀玲是近80歲的人了,馬輝就一心一意在家裡照顧兩位老人,女兒馬小麗也經常回來看望兩位老人。
今年春節期間,馬水亮查出患了腎癌,全家人潸然落淚,但馬水亮頑強地和死神擦肩而過。「父親能坐在客廳的躺椅上,就是全家人的精神寄託。」馬輝說。
「母親對父親的感情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的。幾十年不離不棄,雖然母親不說,但我們做子女的都知道她這輩子有多難。母親的愛很偉大,我為她感到驕傲。」馬小麗說。
沙曉藏:一輛小推車,一街牛肉香
女承父業,做的五香牛肉香飄小巷
在興隆社區引龍街,提起沙曉藏可能沒人知道,但恐怕沒人不識她家的牛肉香。沙曉藏的娘家在建安區五女店鎮,父親有做五香牛肉的本事,開了一家牛肉鋪。沙曉藏耳濡目染,學得五香牛肉的滷製方法。嫁到市區後,她決定賣五香牛肉補貼家用,沒想到一出攤,食客們紛紛叫好。這堅定了她的決心。
沙曉藏(左)和兒媳李雪琴為顧客裝牛肉。
每天上午是沙曉藏滷製牛肉的時間。下午,她推著小推車出來賣牛肉。剛開始的幾年,沙曉藏推的是獨輪車,經營場所不固定。她去過火車站、文峰路、蔬菜公司門口等地,翻過幾次車。
經過幾年的積累,她把獨輪車換成了小推車,攤點固定在引龍街口。16時到20時,只要天氣不是特別惡劣,她都會出攤。冬天雖然很冷,但沙曉藏的牛肉攤旁總有顧客。
牛肉品質好味道佳,口碑相傳贏得顧客
沒有固定門店,僅靠一輛小推車,沙曉藏在引龍街口做五香牛肉生意堅持了幾十年。有的顧客從10多歲就開始吃她做的五香牛肉,如今孩子10多歲了還在吃。
沙曉藏給自己的攤位起了個名:李記老婆五香牛肉。李是她丈夫的姓。她的那輛藍色小推車也成了五香牛肉的「金字招牌」。喜歡吃牛肉的人提起五香牛肉,都知道引龍街有輛藍色小推車。
能把生意做這麼久,沙曉藏的秘訣是保證品質,認真對待每一位顧客。今年春節,有位顧客大批量買牛肉時多付了2000元錢,沙曉藏發現後趕緊聯繫顧客退了回去。
兩年前,沙曉藏推小車賣牛肉成了歷史。她原來的攤位不遠處,由她的兒媳李雪琴和大孫子李龍經營的五香牛肉店開業了。「推著車賣牛肉幾十年,現在手藝後繼有人,我終於可以休息了。」沙曉藏說。
熟牛肉切盤不用加料,可通過顏色辨別好壞
在沙曉藏看來,五香牛肉一定要爛,老年人咬得動、小孩子也愛吃的才是好牛肉。五香牛肉買回家後,可直接切盤上桌。
「不推薦再對熟牛肉進行加工。有的人喜歡加點兒小蔥、小磨油,但調不好反而會奪了牛肉的香味兒。」沙曉藏說。
「如果自己買牛肉回家煮,花椒、八角、肉桂、茴香等香料不要放太多,以免牛肉發苦。」沙曉藏介紹,購買熟牛肉時,先看顏色。里外顏色自成一體的是好牛肉,而不好的牛肉往往表面顏色鮮亮,內里顏色發暗。此外,鹵牛肉比水泡牛肉好吃,判斷的標準是牛肉用手捏很瓷實,不會滲出水分。新鮮的五香牛肉能保存10天,真空包裝的熟牛肉則能保存半年。
如今,沙曉藏把手藝傳給了兒子、兒媳,兩個兒子分別開了一家店鋪,經營五香牛肉、燒雞等。「服務越來越好,牛肉品質也越來越高。希望俺家的五香牛肉一直賣下去。」沙曉藏對未來充滿信心。
詳見今日《許昌晨報》8、9版


※第一、第一、第一!在這個關乎市民生活質量的評比中,許昌又獲多個全省第一
※尋找許昌真正的吃貨和深夜食堂!夜裡總能找到好吃的才算吃貨吧?
※【晨報讀書】梁熙歸隱
※2017年醫療保險最低月繳費基數為2412元,最高月繳費基數為12059元
TAG:許昌晨報 |
※娶潘金蓮之後,武大郎為何要把家從清河縣搬到陽谷縣?
※為現場體察民情 這位市長把家搬到了老城區
※這位市長和特別 為體察民情要把家和辦公室搬到「窮人區」
※直播間搬到街區,全國首個網路互娛體驗街區亮相武漢
※將思政課堂搬到鄉村院壩
※為了《娘道》,郭靖宇 「把黃河和王家大院都搬到了北京」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她的名師工作室設在偏遠山區|新時代築夢人·楷模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搬到小區,震撼全南京的現象級豪宅來了
※從景山搬到雍和宮的「大佛樓」
※亞洲市場賣太火 戴森全家都搬到了新加坡
※繼孫楠全家搬到三線城市後,吳京也閑不住,一舉動被網友罵太能裝
※如果把韓國首爾的建築搬到中國,相當於中國幾線城市的水準?
※把海洋搬到臨沂,臨沂極地海洋世界正式進入開業倒計時!
※《西部世界》將劇中樂園搬到了現實!
※他們把幾何木屋搬到浙江山中,國內首個樹蛙部落一開業就爆滿
※中國買家「搬酒」搬到義大利
※五座「鬼才」設計的大樓,把乒乓球拍搬到市中心,把酒瓶搬到山上
※全國最後的「山頂洞人」,政府出錢幫忙搬到城裡,村民反應強烈
※在家也能陪寶寶蓋城堡?只要學瑞典人把沙灘搬到家裡
※把小米新品發布會搬到母校武漢大學 雷軍憑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