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流行居家養老:配套老人起居設施 提供陪護
根據聯合國關於老齡化社會的定義,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是「老齡社會」,超過20%則是「超老齡社會」。北歐一些國家早已跨過「老齡社會」的界限,趨近於「超老齡社會」。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問題是老齡化社會給北歐國家帶來的首要挑戰,如何在現行高福利體制下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兌現「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保障承諾,北歐國家用居家養老模式給出了答案。
居家養老,其主旨在於為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提供保障。老年人無需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現有的社會關係,也能得到專業人士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因此,這種模式又被譽為「最溫情、最人性化」的養老模式,成為北歐國家老年人的主流選擇。
如何居家?為方便老年人居住,瑞典政府規定,開發商在住宅小區內必須建設適應老年人需求的配套設施,殘疾老人和高齡老人可以申請對住房進行適合其起居的改造,也可申請搬入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社區。日新月異的智能家居技術也使得居家養老硬體條件得以升級,在丹麥奧爾堡市的一間老年公寓展示廳中,所有櫥櫃都可以自由升降以方便坐輪椅的老年人自取;床單設有尿液感應裝置,一旦床單被浸濕,系統會報警呼叫護工;房間內設置的24小時運作的家庭醫療系統,會實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態,老人急需醫療幫助時可通過系統聯絡社區醫療中心,醫療系統上同時存有電子病歷和電子處方,平時老人可以通過該系統與社區醫療中心溝通。
如何養老?居家養老保障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無疑是為老年人按需提供專人上門服務。在北歐國家中,地方政府需履行社會扶養義務派專人上門主動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幫助,老年人也可依據自身情況向地方政府提出專人服務申請。除了公共部門,近年來,越來越多私營企業也開始提供養老陪護服務。專業陪護人員可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包括陪伴就醫、喂葯喂飯、維持個人衛生等,還可陪同聊天散步為老人排憂解悶。
如何保證質量?北歐國家對於養老服務的質量把控十分嚴格。養老服務公司不論公立私營,統一接受地方政府監管。為保證服務質量,瑞典政府規定,陪護人員必須接受完整系統的技能培訓,才能在家中為老人提供靜脈注射等專業護理工作,從業人員資格必須通過醫療監管機構認證。根據瑞典政府網站介紹,目前瑞典已投入10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84億元)用以培訓專業陪護人員隊伍。
對於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的北歐國家而言,老年人的問題就是全社會的問題。憑藉雄厚的稅收支撐,強大的法律保障,以及專業化的服務培訓,北歐國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探索中,找到了一條科學的居家養老路徑。
(本報斯德哥爾摩電)


※動物文學作家黑鶴:動物類小說改編影視劇時機還未到
※經濟日報:出境「購物游」趨冷?好現象!
※合力共治 快樂分享——關注分享經濟系列評論之三
※球型輪胎實現智能調整
※運用「亞失穩理論」尋求地震預報先機——把准大地震動的脈搏
TAG:中國經濟網 |
※養老院里的藏族姑娘 我在杭州服侍老人忙
※山村留守老人住進養老院
※居家養老感人心 老人送來感謝信
※平潭首家醫養型養老院試運營!引進台灣養老模式,讓老人有家的感覺……
※護工們陪伴留在養老院的老人一起共度佳節
※和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集體游 盡享風光美
※美國的華裔老人把房子送給子女 想拿白卡住養老院
※適合「宅老人」做的居家操
※荷蘭的老父親住在何處?八旬老人更適合住養老院
※漢陰女子讓七旬老父過戶房產 給老人租房住卻不給贍養費
※養老院裡面的老人家的日常伙食
※空巢老人空巢兒,共享養老建社群
※陪伴型機器人幫老人治癒孤獨感
※老人到養老院養老的五大好處 找一家好的養老機構 愛銀髮
※張朋永:北斗+老人健康手環 推進智慧養老
※七旬老人騎三輪賣老式冰棍 稱得自立養兒不防老
※丈夫與女鄰居出軌,妻子跟對方老公合謀,找老人演戲挽救兩個家庭
※走進朝鮮:百姓平時很少買衣服,家裡老人一般由長子養老
※關註:鄒平一村養老院讓老人吃過期食品
※老齡化問題加劇,日本養老院用機器人照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