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創企OpenBCI提供低成本、可編程的開源生物感測平台
——映維網——
國際影響力VR信息數據平台
本文相關引用及參考:nanalyze
思想與機器之間合併(通常被稱為人機界面)只是時間問題,而這可能對我們的演變和生存至關重要。
(映維網 2017年7月18日)我們認為,自保鮮袋和冷凍快餐(皆為1954年)被發明以來,匯聚各種酷炫技術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最激動人心的時代。
儘管如此,我們的想像力有時也難以想像未來10到20年內人類到底能夠做些什麼。映維網分享過很多關於人工智慧,以及如何通過純粹的計算能力來改變未來的文章。但AI想要模仿的是人類智慧,亦即我們物種的潛能所在。思想與機器之間合併(通常被稱為人機界面)只是時間問題,而這可能對我們的演變和生存至關重要。
屆時將會發生什麼呢?我們可以通過大腦進行交流,寫小說,甚至是移動機器手臂。記憶將會變得無窮無盡,而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將會消失。
1. 腦機介面
腦機介面可以總結如下:大腦和外部計算設備之間的直接通信(儘管設備也可以直接插入到大腦灰質和中)。腦機介面有不同的應用領域,可廣泛分為神經反饋(監測大腦活動)、設備交互(例如控制你的手機)和增強大腦(使你變成超級天才)。
2. 前景無限
或許大家已經閱讀過一篇關於初創公司Kernel的文章。這家公司主要是通過AI來了解HI(人類智能)和記憶,而長期目標是增加人類的長期記憶。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也正通過名叫Neuralink的新公司來正式進軍腦機介面領域。大家都在擔心人類今後與AI競爭的能力,而馬斯克正在採取的方法是「如果與其成仁,不如歸順」:Neuralink可實現人類心靈感應,同時可以允許我們輕鬆地直接進入基於雲端的AI。 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同樣希望開發自家版本的Neuralink,這項任務正由蕾吉娜·杜甘(Regina Dugan)。這位前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高管,及前谷歌工程副總監於去年4月被扎克伯格挖來負責神秘的Building 8團隊。
3. OpenBCI
換句話說,重要的力量和資本正在朝著一個賽博未來推進。你可以靜靜等待未來幾年內業界的相關突破,直至你可以像《黑客帝國》那般插入至另一個虛幻世界中。由於初創公司OpenBCI的存在,你還可以購買相應的電子產品,然後進行自己的生物感測和生物反饋實驗(價格從199美元起)。
OpenBCI的名字基本上解釋了一切:這家公司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可編程的開放源代碼生物感測平台,可允許任何人通過計算機訪問腦電波(EEG)和其他生物感知技術。我們對這家公司的融資模式不太了解,只知道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2013年向一個名為「High-Quality, Low-Cost, Multi-Channel EEG System for Non-Traditional Users」的項目投入了大約10萬美元 ,而OpenBCI的聯合創始人、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教授喬爾·墨菲(Joel Murphy)也牽涉其中。墨菲與學生康納·魯索曼諾(Conor Russomanno)一同創辦了OpenBCI,而他們在Kickstarter上的幾項眾籌項目募集了近385000美元。
這家公司此前佔據了大量的新聞聚光燈,但在2015年開始慢慢從頭條中消失。但我們仍然對OpenBCI的開源平台十分感興趣,他們似乎把合作放在盈利之前。另外,無數DIY愛好者成對研究和使用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的電活動十分感興趣。
4. OpenBCI開源硬體下的項目
藉助OpenBCI的硬體,一名社區成員正通過大腦來控制玩具機器人:
OpenBCI社區頁面充滿著類似的項目。一支來自香港的團隊通過腦電波來幫助殘疾人操縱手機;而稱為WAVR的項目則聲稱可以通過OpenBCI硬體應用神經控制,從而將命令發送至虛擬現實應用程序。然後還有更多更多…
希望嘗試自己進行DIY嗎?你可以登陸OpenBIC官網查看具體的硬體和配件。但值得一提的是,訂單的到貨可能需要兩周的延遲,因為OpenBCI表示目前正在「調整訂單處理中心」。
5. 總結
OpenBCI通過廉價提供開放源碼硬體和促進開源軟體的開發,為腦機介面技術和應用創造了一種虛擬孵化器空間。當然,馬斯克和扎克伯格或許是最有可能給腦機介面市場刻上烙印的人,但普通工程師和極客們的頭腦中有時候存在十億美元的想法。或許馬斯克和Facebook能在短短几年內取得突破,但相信這種技術在短期內仍無法成為可能。即使是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預測準確率為86%)都認為,人機合併至少要等到21世紀30年代。
庫茲韋爾表示:「在21世紀30年代初,我們將會把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發送到大腦中,在神經系統中提供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現實,並將我們的新皮層連接到雲端。就像我們今天利用無線雲存儲把智能手機功能擴展1萬倍一樣,人類也將能夠在雲存儲中擴展大腦新皮層的功能。」
這才是真正令人興奮的時代。
點擊展開全文


※Windows Build 16241再次大量優化MR特性
※米蘭創企ELSE Corp為鞋、服裝推出AR購物方案
※VR遊戲開發商Force Field VR完成A輪100萬歐元融資
TAG:YiViAn |
※開創性提供量子計算機從軟到硬的完整可編程性!Delft提出可執行量子計算指令集eQASM
※閱讀優秀 Python 開源項目的代碼,提升編程技能(GitHub 資源帖推薦)
※Makeblock推出編程教學工具「慧編程」,融入AI和IoT助力老師打造高效課堂
※樂高推出 Spike Prime 可編程機器人
※量子計算機編程工具——OpenFermion
※使用 VS Code 進行 Python 編程
※Silexica加盟Renovo的AWare生態系統 提供SLX編程工具助力軟體的分析與優化
※Linux用vim進行C+編程的配置和操作入門
※Nat Metabol:研究揭示CD8抵抗HIV感染的機制,成功重編程CD8細胞清除HIV
※AR機器人MekaMon將支持新編程平台Reach EDU
※Python中的IO編程
※自製Monkey編程語言編譯器:增加數組操作API和Mapsh數據類型
※模仿人類行為自我編程 NVIDIA開發機器人學習技術
※無需數學就能寫AI,MIT提出AI專用編程語言Gen
※Python中的向量化編程
※Science封面重磅:MIT打造纖維人造肌肉,可編程
※Web Pages 編程 PHP
※Python編程中的反模式
※編程資源 Python
※從Storm到Flink:大數據處理的開源系統及編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