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

圖3-1 玉帶鉤 戰國早期

圖3-2 玉帶鉤 戰國中期

圖3-3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

2.玉器工藝的進步

春秋戰國時代玉器工藝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玉質材料的選擇、新型雕琢工具的使用和雕琢技術的精湛。據鑒定,春秋戰國時期玉器所用之玉料大多來自新疆和田、遼寧岫岩和河南南陽等地,和田玉的質地堅密,光澤明亮,色彩艷麗,尤以質地純凈的青玉、墨玉和羊脂白玉最為著名;岫岩玉以玉色絢麗和獨特蛇形紋理而聞名,又稱「蛇紋軟玉」;南陽玉也以質地細膩、光澤明艷和硬度較高而見長,堪與翡翠相媲美。其中尤以和田玉為最,先秦思想中「君子比德於玉」就是將當時的道德觀念與和田玉之物性特徵相比附的,足見其在當時受推崇的程度。有「玉器冠冕」之稱的大玉璜(河南輝縣固圍村一號墓出土)就是由標準的和田玉琢成,其精巧細膩的雕工與光滑潤澤的材質相得益彰,是戰國玉器寶庫中的瑰寶。

鐵器工具的廣泛使用是先秦玉器雕琢工藝取得顯著進步的又一重要原因,它推動了砣具和其他雕琢刀鑿類工具的改革,如果沒有砣具的改革,要雕琢出如此精緻的玉器是難以想像的,正如楊伯達先生所言:「砣具的改革,首先是圓形砣子材料可能以鋼鐵取代了原來的青銅。其次是旋轉速度更快,這必然涉及砣具結構上的改革……其三是啟用高硬度的琢玉用金剛砂」(楊伯達文《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歷程》,載於《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9》,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頁)。這幾個方面的條件是這一時期玉器雕琢能達到如此精美絕倫的基本保證。當然,有了得心應手的工具,還需要有高超嫻熟的技巧。一般來說,完成一件玉器製品要經過鋸截、琢磨、穿孔、雕刻和拋光等若干工序,先秦琢玉工藝技巧之卓越是前所未見的,比如像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多節佩」這樣的作品(參見下文《戰國時代的佩玉》),在整塊玉料上雕琢出活環套連,是我國最早使用這種技術的遺物,以及其細如髮絲的紋飾,婉轉自然又遒勁利落的線條等等,都標誌著這一時期琢玉工藝技術比商周時代有很大的進步。

此外,春秋戰國時期的琢玉工藝還與青銅工藝相結合,在商代青銅鑲玉工藝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並與多種材料結合運用,創造出空前華麗絢爛的裝飾效果。

3.玉器的造型與紋飾

春秋戰國時期玉器的造型豐富多樣,其中一部分是已經定型化的傳統形制,這類玉器多為傳統禮器,在形制與紋飾上都已被賦予了特定的觀念。如璧,扁圓形正中有孔謂之璧,分大小兩種,大者為天子或諸侯禮天之器,故用圓形以象徵蒼天;璧上又多飾有紋飾,或谷紋,或蒲紋,飾谷紋者,為谷璧子所執,取養人之義;飾蒲紋者,為蒲璧男所執,蒲即席,以取安人之義等。小璧則主要用於系佩,是組玉佩中重要的部分。這一時期的玉璧,造型規整,製作精緻。戰國時代的玉璧,除了有谷紋、蒲紋、蠶紋等紋飾外,還出現了在中間圓孔內或外緣加飾虎形、鳥形和龍鳳形等內容的,成為戰國玉璧的一種特色並為漢代所繼承。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戰國的「玉鏤空螭虎紋合璧」(圖3-4),璧分為兩半,拼合成完整之器:璧環上滿飾以排列均勻整齊的谷紋,中央「好」部雕鏤著一頭雄渾威猛的螭虎,曲體卷尾俯首,張口露齒,有角,與翹起的卷尾處理恰好適合於圓形之中,設計水平十分高超。另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件「白玉龍鳳紋璧」(圖3-5),形式與上件相似,中央有一龍,所不同的是在璧外緣飾有一對對稱的變體鳳紋,高冠長尾,頗具特色。其他如大好之瑗、半璧形璜、缺口形塊等傳統形制依然流行。但也有一些變化,如動物形璜,有在璜的邊緣加飾以透雕內容的,如安徽長豐縣楊公鄉墓出土的一件戰國玉璜,在外緣中部加飾有一對對稱的透雕回首鳳鳥,璜的兩面均以谷紋為底,上面用陰線刻出渦捲雲紋,頗具新意。(圖3-6)

圖3-4 玉鏤空螭龍虎紋合璧 戰國

圖3-5 白玉龍鳳紋璧 戰國

圖3-6 玉雙鳳紋璜 戰國晚期

在這一時期的玉器中,造型最為多樣的是各種佩飾,常見的佩飾造型有龍形、鳳形、虎形、獸面形及幾何形等,而且紋飾也較豐富,常見紋飾有雲紋、渦紋、回紋、谷紋、圓圈紋、圓點紋、方格紋、斜格紋、直線紋、水波紋以及龍鳳紋、鳥紋、獸面紋、虎紋、鱉紋、蟬紋、魚紋等。刻紋的手法也明顯比西周時期多樣,有陰線、隱起、雙線、鏤空、單面或雙面雕等。在藝術風格上也因地區的不同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龍鳳題材是這一時期玉佩飾造型最常見的內容,尤其是龍形最具特色,諸如龍首璜、龍形觿以及各式各樣龍形佩不一而足。以龍紋為飾的玉佩飾也較多見,如龍紋塊、龍紋沖牙等。安徽長豐縣楊公鄉出土的戰國晚期的以龍為造型的各種玉佩飾構思新穎獨特,雕琢精緻細膩,風格優美典雅。比較典型的龍鳳形玉佩飾如「玉雙龍首璜」、「玉鏤空龍形佩」、「玉鏤空龍鳳形佩」以及「玉龍形角嵩」等。外形上只在龍口部略有變化,有的刻紋首身極為近似,需仔細辨認才能分出,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雙龍首璜」,兩端各飾一張口的龍首,外形沒有變化,僅在張口部缺去一口,並滿飾以雲雷紋、蠶紋來表示龍的五官和麟甲,總體看去繁複而難辨具體形象(圖3-7)。而楊公鄉所出的這件玉雙龍首璜,兩端龍首清晰寫實,採用隱起線形與坡面浮雕式雕刻手法,使其富有較強的立體感,刀法犀利遒勁,弧形璜體為龍身,飾以排列整齊的勾連雲紋,風格清新(圖3-8)。「玉鏤空龍形佩」的造型更為獨特,龍體為蟠曲自如的不規則形,作回首遊動之狀,通體飾以凸起蠶紋,並飾有兩鳥,在戰國玉佩中極為少見。還有以設計精巧而著稱的「玉鏤空龍鳳紋佩」,左右對稱,兩端為側身的龍形,龍身拱起較平直,全身飾以規整排列的勾連雲紋,拱身下有一對透雕的鳳鳥,鳳鳥為長冠卷尾,相背而立,翻轉靈動的龍鳳造型與均勻規整的勾連雲紋和對稱的總體格局形成美妙的對比關係,堪為戰國玉佩中之精品(圖3-9)。與這種形式相似的玉佩在河南戰國墓也有出土,但龍身下的鳳紋換成了牛首紋,可見這種造型在當時是比較流行的。

圖3-7 金鏤玉璜 戰國早期

圖3-8 玉璜 戰國晚期

圖3-9 玉鏤空龍鳳紋佩 戰國晚期

楊公鄉出土的玉龍形角嵩更體現了造型創意上不拘常形,富有創新精神的時代特色,過去所見之觿多為外形規整的角狀形,紋飾也主要採用線刻的方法,如河南光山縣寶相寺黃君孟墓出土的一對春秋早期的玉沖牙,形似牙,以平面雙勾線刻出一張口側身的夔龍。古代玉沖牙與玉觿的差別主要在用途上,形制上基本一致,玉沖牙佩於身上為使其與其他玉器碰擊而發出鏗鏘之聲:而玉觿既可用以解結,又是一種佩飾,並有解疑排難之寓意。與黃君孟玉沖牙及其他傳統觿形制相比,楊公鄉的這件玉龍形角嵩在造型上作了大膽的變化處理,龍形作俯首曲體狀,似凌空躍起,突破了傳統的規則弧面,並巧妙地與月牙形角嵩體相融合,玲瓏剔透,獨具韻味(圖3-10)。其他戰國墓出土的「龍鳳形玉佩飾」也很多,如上面提及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四節佩」便是以龍為主體造型,並與鳥、蛇等內容相組合,是戰國早期玉佩精品之作(圖3-11)。另外,中山國國王墓中出土的一件「玉透雕三龍環形飾」也是頗具特色的作品,該玉飾中間為一圓環,環外有三條回首拱體卷尾的透雕龍,形態相同,作爬行狀旋轉排列,形象十分生動,富有很強的運動感。(圖3-12)

圖3-10 玉龍形觿 戰國晚期

圖3-11 玉四節佩 戰國早期

圖3-12 玉透雕三龍環形飾 戰國中期

以虎為造型的玉佩飾也較多見,早期的虎形玉飾與西周晚期相似,刻紋以單線或雙線為主,如黃君孟墓及下寺楚墓等處出土的玉虎形璜都具有相類似的特徵,戰國以後的玉虎造型則有較大變化.紋飾形式也較多樣。(圖3-13)

圖3-13 玉虎形佩 戰國

圖3-14 玉馬 戰國早期

圖3-15 玉人騎獸佩 戰國中期

戰國時期玉佩飾還有做人形的,很有特色。郭沫若曾考證過一組戰國的佩玉,其中有一墜飾為二舞姬相立形,作長袖曼舞之狀,長裙曳地,形象頗為寫實,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春秋戰同時代玉器中還有許多精美的圜雕製品,同樣體現了這一時期玉器工藝的卓越水平。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種小型圓雕動物玉器有牛、羊、豬、犬等,精巧玲瓏,造型十分可愛。山東曲阜還出土有一件戰國晚期的「玉馬」(圖3-14),高5.6厘米,寬1.8厘米,體態豐腴,作昂首直立狀,下有方形底座,眼和口以陰線刻出,此器琢磨精細,光亮網潤,是迄今所見最早的玉立雕馬。另外,在河南洛陽小屯村出土的戰國「玉人騎獸佩」(圖3-15)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圓雕作品,器高僅3.1厘米,長3厘米,寬1.4厘米,騎獸者為一孩童,頭梳雙丫髻,橢圓形面,雙手前伸執獸耳,獸似虎形,虎身上飾以線刻捲雲紋、斜格雲紋,刻紋線條細如髮絲,整體造型豐滿可愛,製作精細。同墓還出土一件騎獸孩童玉雕,體積更小,兩件均有穿孔,可以佩系,構思立意饒富情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琉璃珠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瓷器
清景德鎮釉上彩瓷器
紫金不換,名墨難求
古代金銀錯工藝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春秋戰國之鄭國玉器篇
中國玉器文化的萌芽時期
春秋戰國玉器的主流紋飾
古典時期的玉器:春秋至東漢不同時期玉器各有何特點?
先秦時期的玉器之美!
傳世有款的嘉慶時期玉器
古典時期的玉器:不同時期的高古玉器有何特徵?
中國古代玉器高峰期(三)
璀璨的文化瑰寶!春秋戰國勾雲紋玉器賞析(一)
玉器通史-新石器時期
璀璨的文化瑰寶!春秋戰國勾雲紋玉器賞析(二)
青籽話珠寶——玉器清賞·如是我聞 之 春秋戰國篇(六)
國家博物館發現:春秋玉器
雍容典雅:乾隆時期的精美玉器
玉器發展巔峰時期的內廷恭造之式
繁而不亂的春秋玉器
春秋玉器,傲視群雄!
戰國玉器的鑒定
巔峰時期的巔峰工藝——乾隆玉器鑒賞
雍容典雅-乾隆時期的精美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