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同的樂趣 摩托車分類簡介

不同的樂趣 摩托車分類簡介

前不久筆者曾經發布過摩托車的文字講解,在網站中的反饋還不錯,就連我們北京地區編輯部不會騎摩托的同事都十分感興趣。某日,我的同事突然問了我一個關於摩托車的小白問題:摩托車有多少種類?並且是怎樣區分這些車型?筆者一開始表示嫌棄,不過轉念一想,雖然改裝圈子裡也有不少摩托車玩家,但不少朋友還是知之甚少呢!因此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的誕生。做好準備,我要開始安利啦!

先要跟大家說,這是一篇既無趣又枯燥的乾貨文章。但如果你當真對摩托車很感興趣,那不妨一看;畢竟,摩托車分類是最基礎的知識,倘若日後你去買一輛摩托車,會更加清楚你需要什麼車型。

踏板車:

踏板車最早也被稱為女士摩托車,這種摩托車的車架不在兩腿之間,而是在腳下,在騎乘時可以讓腳踩在車架上而不需要單獨設計出腳踏,適應人群非常廣泛。踏板車在台灣也被稱為「速可達」,即綿羊車。這是因為踏板車普遍搭載小排量發動機(125cc以下),發動機的功率十分有限,因此易於控制,就像溫順的小綿羊。不過近年來,「速可達」的實力也在逐漸增強,小排量踏板車中也出現了動力和操控都很強的車型。例如雅馬哈「勁戰」。這款車的排量雖然只有125cc,極速卻可以輕易達到100KM/H以上,甚至可以不經過改裝直接參加統一組別賽事。並且隨著跨界車型越來越多,大排量高品質的豪華踏板車也在逐漸增加。例如寶馬的C650GT。C650GT搭載了排量超過600cc的發動機,並且多項舒適性配置還有助於長途旅行,不負「GT」之名。

圖:雅馬哈勁戰(四代目)。

圖:寶馬C650GT。

街車:

顧名思義,街車就是更適合在普通街道上騎乘的車輛。它們均為跨騎車,設有檔位,並且排量從125cc-1000cc不等。通常它們的坐姿都會比較舒適(相對跑車而言),車把則是與踏板車類似的直把,車架在油箱下方經過,發動機大多裸露。發動機的調校偏重於扭矩輸出而不一味追求馬力。畢竟在一般街道上行駛,充沛的扭矩更有助於車輛從低轉速起快速響應,而不需要像高轉自吸的跑車一樣隨時將轉速保持在五六千轉。可以讓騎士在相對舒適又不太吵鬧的情況下騎乘。最常見的街車就是本田CB系列,在沒有正規引入以前,CB系列通常以「水貨」形式出現在大陸,即使是這樣,大家也樂於購買,畢竟有「騎不壞的CB」一說,它是名副其實的街車之王。

圖:CB400特別版。

跑車:

在筆者上高中時,第一次接觸的摩托車就是跑車,也正是因為它而愛上摩托車。這就是很多不懂摩托車的人口中的「大趴賽」。首先,跑車一定擁有帥氣的整流罩,車尾一定呈上揚的姿態,車把較低甚至與車座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人坐上去以後,趴在油箱上是最舒服的姿態。作為跑車,還要有強大的性能,否則豈不成了樣子貨?不過本文中所提及的跑車絕不是那種國內生產的Low貨,那些車的外觀談不上帥氣,性能更是沒有,拉低了摩托車圈子的形象......憤青了。現今的跑車排量一般從250cc起-1000cc,廠家全力壓榨發動機的能力進而追求極致的馬力輸出,在車身重量的優勢下,一般四缸跑車、600cc的排量就有媲美超級跑車的推重比,1000cc跑車的加速更是無敵,在街道上行駛,你甚至會有馬力無窮用不盡的錯覺。

圖:當今最強的摩托車跑車科技結晶,寶馬S1000RR是也。

運動旅行車:

這一種類的摩托車可以稱得上是跨界車型了。它們擁有跑車般強悍的性能,又有休旅車型騎乘舒適的特性。以鈴木「隼」為例,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名字如雷貫耳。排量1300cc,在1999年第一次推出時就以極速作為賣點,340KM/H的表底讓很多騎士望而生畏。但即使強悍如它,也並不是跑車。首先它的坐墊夠寬大,擁有相對舒適的坐姿,重量也難以控制得像公升級(1000cc跑車)那般輕盈,因此想要將它操控得流暢需要很強的駕駛經驗和駕駛技術。而它由於排量大的緣故,扭矩要比一般的跑車大得多,更適合城市駕駛。車尾還有掛鉤可以用來放置原廠邊箱。

圖:想要駕馭體型碩大的鈴木隼,非得技術過硬不可呢。

休旅車:

本田金翼相信也有很多人聽說過。1800cc的巨大排量,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在摩托車中可謂獨樹一幟。但它的馬力並不算很大,充沛的扭矩則讓駕駛這頭巨獸變得沒有難度。只要會騎摩托車,把控好停車那一瞬間摩托車的巨大重量,可以說任何人都能騎乘本田金翼。這是不折不扣的休旅車型。易於駕駛,坐姿相當舒服,坐墊也如沙發般柔軟舒適。並且超高的配置也讓長途駕駛變得輕而易舉,想聽歌時高保真音響讓你不會無聊,當你感到疲勞時定速巡航讓你可以無視右手的酸痛。舒適是休旅車型最大的目標。

圖:本田金翼的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擁有十分平順的動力響應,再加上超高的配置,無愧於長途利器。

多功能車:

寶馬R1200GS ADV是一台很多擁有特性的摩托車,長行程的避震器使它乍看之下很像越野車或者拉力車型,跑起來又擁有街車般的舒適度,而在長途駕駛時,它的舒適性又不輸休旅車,30L的油箱讓續航里程輕易超過500KM。擁有以上所有特點的它是不折不扣的多功能車。這類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跨界,使用範圍極其寬泛,筆者身邊的大多數人在用它郊遊之外,每天上下班也全靠它,甚至還有人用它來「閃送」。

圖:寶馬R1200GS ADV,既能輕度越野又能長途摩旅。

美式巡航車:

提到巡航車,大多數人會聯想到美國的哈雷。這是一個全系產品均為巡航車型的品牌。在國內,就算完全不懂摩托車的人也會曾經聽說過哈雷。甚至有很多並非哈雷的品牌,只要造型有些類似都會被吃瓜路人當成哈雷,足見其知名度。最早,這是美國獨有的一個車種。不講求操控(適用於美國「城鄉」那種筆直寬闊的公路),也不太照顧舒適性,只要外觀夠炫,聲音獨特就可以。美式巡航的一大特點就是V型雙缸引擎,它擁有獨特的聲音,獨特的駕駛感受(說實話,又顛簸震動又大,真心不舒服,筆者最不喜歡的一個品牌)。但騎乘美式巡航車要的是「范兒」,如果你的范兒不正,騎起來也會讓路人感覺「不搭」。現在有很多其它國家的品牌也開始製造美式巡航車,不過不是哈雷或者印第安,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也許只是根深蒂固地認為只有美國摩托車才應該有那種獨特的外觀。

圖:提起美式巡航摩托車你會想起什麼?除了哈雷就是印第安了。圖為一輛改裝過後的哈雷摩托車。

復古車(motoguzzi V7):

說起近幾年在一些年輕人圈子中興起的「復古」風已不足為奇。從著裝的耍范兒到吃喝拿樣兒一個都不能少。但是,當復古風延續到交通工具上,這個成本和門檻卻高多了。自行車又慢又作,老爺車忒少忒貴,因此復古摩托也就成為那些厭惡當代媚俗環境、熱愛經典復古文化人們的首選。這類摩托車的代表車型就是MOTOGUZZI的V7系列。它們擁有老式的外觀和最新的製造技術,橫置V2引擎的設計沒有其他廠家在做,只是起步時有些許晃動......畢竟這是個拿樣兒的車款,實用性基本上可以說沒有,只把這些復古車當做玩具就好了。

圖:MOTOGUZZI為義大利老牌摩托車廠家,是目前國內能買得到的性價比最高的進口復古車。

越野車:

越野摩托車,也稱為非道路兩輪摩托車,是一種在封閉越野線路中所使用的全地形摩托車。在一般的城市中,它沒有任何實用性:油箱小,座高過高,只靠這兩點就讓它的實用性大打折扣,不過單純地作為玩具它帶來的樂趣卻是無窮的。

圖:越野摩托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無所不能。

總結:

摩托車最早是兩輪的交通工具,承載了很多出行需求,到現在則慢慢變成了更加註重駕駛樂趣的玩具。相比於汽車,駕駛它們更偏向一種運動。無論駕駛何種摩托車,都是身體與車輛的配合才能充分發揮車輛的性能,這也是摩托車的獨到之處。讀完了上面的摩托車介紹分類,你有沒有中意的款式呢?如果有,趁著還年輕,那就買一輛最喜歡的去瘋吧。老了?不要緊,騎上巡航車或是休旅車,甚至是復古車,一樣可以給你帶來十足的樂趣。反正我這位同事在糾結考摩托車駕照的事了,安利成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你熟悉又陌生的福特野馬Mustang的進化軌跡!
純真傳說!SUZUKI SWIFT
TINOX推賓士G級排氣尾段
TEIN推森林人STBZ避震

TAG:無敵汽車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尺寸可以小但樂趣不能少,樂趣多的攀爬摩托車改裝
視頻/玩兒的不亦樂乎,可能就是越野摩托車的樂趣所在
分享和播種都是樂趣
不同類型的情侶,每天發生不同的樂趣
不玩樂高玩米兔樂趣一點都不少
喝茶的樂趣
疊衣服也有樂趣
有一種樂趣,叫養狗的樂趣!
不同定位不同需求 選對顯卡體驗遊戲樂趣
享樂與樂趣的區別
有趣的三輪車比賽,用很便宜的價格就能享受賽車樂趣
四季不同茶,飲遍茶樂趣
吃鋼鏰兒的樂趣
買書的樂趣
水趣君&兔斯基的歡樂趣味年
聽講座的樂趣
老照片:這項運動簡單便宜,場地要求不高,卻樂趣無窮
關於旅遊的經典笑話,不凡看看為你的旅途增添些樂趣
多肉組盆的樂趣
抄書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