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宋黨爭的產物——《元祐黨籍碑》

北宋黨爭的產物——《元祐黨籍碑》

《元祐黨籍碑》又名《元祐奸黨碑》《元祐黨人碑》《黨人碑》。北宋崇寧元年(1102)初刻,後立了毀,毀了立,多次反覆。現存兩通均為南宋時期翻刻的。《元祐黨籍碑》之所以迭遭厄運,是和當時政局的變化分不開的。寧可說,其本身就是北宋末年「黨爭」妖風的附屬品。

北宋中葉,國力衰退,冗費激增,土地兼并嚴重。熙寧二年(1069),出任宰相的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堅定決心,強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募役法」等新法,史稱「熙寧變法」。

宋 神 宗 畫 像

王安石的變法,數年間便使朝廷富裕起來,財政收入從宋初的1600多萬貫增加到6000多萬貫。「府庫無不充衍」,新建的32座內殿庫房裡堆滿了絹緞。然而,由於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比如,目的在於平抑物價的「均輸法」「市易法」,實行的結果卻是官商代替了民商;本意為「富民」的「青苗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則成了官員魚肉百姓的口實,從而使百姓對新法充滿怨氣的同時,朝廷內部對變法的態度,也出現了分化。原本是好友的王安石與司馬光,此時則轉化為政敵,一方堅持變法,一方維護舊制,終日「爭論於私下,辯駁於朝堂」。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形同於水火。

北宋元豐八年(1085),神宗去世。年僅8歲的哲宗繼位,次年改年號為「元祐」,神宗母親高太后聽政。王安石被免職後,司馬光奉召入京主政,「盡廢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司馬光不分利弊「盡廢新法」的做法,不僅引發「新黨」的反對,連「舊黨」中也有不同意見。比如原本反對變法的蘇軾,此時卻就「免役法」如何「存利去害」與司馬光爭得面紅耳赤。倒是時任開封知府的蔡京,原本站在王安石一邊,此時則見風轉舵,堅決執行「盡廢新法」的指示,深得司馬光讚賞。

北宋崇寧元年(1102),徽宗即位,拜蔡京為宰相。此時,王安石、司馬光均已去世。蔡京搖身一變又成為「新黨」領袖,對反對變法的「舊黨」則大加撻伐。由是一場執政理念的紛爭,演變為狂暴的政治迫害。「舊黨」厄運臨頭,輕則被貶放,重則被關押。

據史料可知,宋徽宗朝對所謂「元祐黨人」的打擊,是從崇寧元年(1102)開始的。除去將「元祐黨人」罷官、貶謫外,宋徽宗還親撰《元祐黨籍碑》,刻立於端禮門外。詔曰:司馬光等人子弟不得在京城做官;黨人子弟毋得擅自進京;燒毀當年懸掛在景靈西宮的司馬光等人畫像;皇族不得與「元祐黨人」子女通婚。可以說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

北宋崇寧四年(1105),蔡京以徽宗詔命再次書寫《元祐黨籍碑》並頒行天下,敕命各州據此刊石立碑,「以示後世」,並使「其子孫亦受余辱」。蔡京在碑中列出「奸黨」共計309人。比如,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軾、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程頤、李格非等,均在其中。

立碑不過一年,一個奇異的天象突然在京城出現——北宋崇寧五年(1106)正月,彗星掃過天空,「其長竟天」,景色怪異,朝野為之震撼。「舊黨」趁機大做文章,說這是蔡京等人的倒行逆施引發了天庭動怒。原本就對變法心存疑慮,有意削減蔡京權勢的徽宗,立即詔令全國「盡毀黨碑」。剛剛在各州縣刻立的一塊塊《元祐黨籍碑》,又紛紛被砸毀。

據史料記載,刻立《元祐黨人碑》的行為,至少應該有三次:一是崇寧元年(1102),由徽宗趙佶真書刻於內府端禮門,未幾被毀;二是崇寧四年(1105),由蔡京書寫,勒令諸州據以刊刻,次年也奉詔毀去;三是置於文德殿外的那通,崇寧五年(1106)詔赦天下除黨人一切之禁。不過,此碑也未逃厄運,終被毀棄。其結果是,北宋年間立於各州縣的《元祐人碑》無一倖存。

那麼,現存廣西境內的兩通《元祐黨籍碑》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南宋初年,有人把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局面的形成,歸罪於王安石變法,主張要「修復祖宗故事」「講孔孟之正道」。當其時,南宋政權剛剛建立,朝廷為籠絡人心,尊孔崇程(程頤的儒學)的同時,大開黨禁,對北宋保守派大事褒揚。被列入「元祐黨籍」的保守派官員,陸續得到平凡,改稱為「元祐忠賢」。被迫害幾十年而耿耿於懷的「元祐黨人」後裔,在揚眉吐氣之日,竟有重刻舊碑以泄怨憤者。於是就有了現存的兩通《元祐黨籍碑》:一通在桂林,為南宋慶元四年(1198),「黨人」梁燾的曾孫梁津僱人刻於龍隱岩石室內。

桂刻《元祐黨籍碑》拓片

另一通現存融水民族博物館,是「黨人」沈千的曾孫沈暐,於南宋嘉定四年(1211)僱人所刻。

融刻《元祐黨籍碑》拓片

就《元祐黨籍碑》的內容來說,並沒有多少值得稱道處,它只不過是北宋時期朝中朋黨之爭的片段記憶。類似的「黨爭」在我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只是一通碑上,竟留下宋徽宗趙佶和宰相蔡京兩個書法大家的墨寶,實屬難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收藏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中原收藏大講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史綱29】混亂的北宋:黨爭、理學與王安石變法
帝國嗜血——牛李黨爭與維州之惑
北宋黨爭教訓:朋友到政敵的轉變
閹黨禍國還是東林禍國?揭秘明朝黨爭
明亡於黨爭,其中就有東林黨
民主黨備忘錄激化黨爭 共和黨被指破壞「通俄門」調查
被山頭主義拖垮的明王朝——讀《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
史云:明朝亡於黨爭。
原創 亂局:清王朝潰亡前的八黨爭權
義大利大選執政民主黨承認落敗 兩大疑歐政黨爭相籌組政府
亂局:清王朝潰亡前的八黨爭權
南明弘光朝黨爭:史可法等東林黨人遭排擠,黨魁錢謙益卻官升一級
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令北宋滅亡,這是甩鍋說辭,黨爭實則源於皇室
揭秘袁崇煥之死:崇禎帝被閹黨利用,名將死於明末黨爭
軍報評論:為黨爭取青年人心、匯聚青年力量
王安石變法,引發北宋黨爭,最後亂成一團
一個小女孩引爆北宋黨爭
為啥少女阿雲會成為北宋新舊黨爭的替死鬼?
程萬軍:朱元璋怎以「黑吃黑」平息黨爭
大明王朝:趙貞吉凌駕於黨爭之上的野心,跟譚倫的對話中深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