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大學,再去上個「藍翔」?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晚我們聊聊教育與就業的話題。
近些年,面臨找工作時「本科生滿地跑,技術工無處找」的尷尬境地,一些大學生選擇畢業後到職業技術學校「回爐再造」,之後反而在就業市場獲得了相當的競爭力。這樣的情況雖不見得佔比很大,但卻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出現錯配?「回爐」現象對我國教育布局和年輕人發展有怎樣的啟發?
從就業市場的需求來看,我國近些年一再強調實體經濟、製造業的重要性,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型,必然需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技工,導致的結果是部分「藍領」比「白領」收入更高。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大學生畢業後又去參加職業培訓,並憑藉學來的一身本領,端起了職業生涯的「金飯碗」。
既然有這樣的需求,為什麼不少年輕人沒有直接進入職業教育,而是選擇高等教育之後無奈「回爐」?這一方面與人們對職業高低貴賤的固有偏見有關,不少年輕人和家長仍然認為「技術工人」再高級也不過是工人,從事的是低級勞動,因此一定要讀本科,當白領。講究「面子」的同時,卻可能忽略了接受教育的目的,最終不得不掉頭拐回職業教育的軌道。另一方面,這也與職業教育本身難以獲得足夠的社會聲譽和支持有關。由於教育體系內對院校質量的評價標準較為單一,職業院校的地位始終排在綜合類院校之後,因此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似乎一直就是人生路上「最後的選擇」。本科畢業後「回爐」職業教育,正體現著這種無奈。
但從結果的角度講,「回爐」現象卻是好事,它某種程度上根據市場需求調校了並不甚合理的教育布局。今天,當越來越多人談起「大國工匠」、推崇「工匠精神」,當「中國智造」呼喚更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巨大的人才缺口可能不只是打開了人才注入的水流,吸引著年輕人接受職業教育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更悄然改變著社會對「工人」這類職業的固有偏見,給予勞動者更多的尊崇,也塑造著年輕人對職業生涯和人生軌跡的看法。
在此背景下,把握住時代的風口,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礎上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無論是接受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對年輕人來說,實際上並無區別。
這正是:人才「徐徐回爐」,煉出「品質丹藥」。


※剎那選擇,映射價值光芒
※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掌握好臨床與科研的平衡
※從廣場舞到暴走:不用放大代際差異
※兒時廠房,回首也是遺產
TAG:人民日報評論 |
※上大學後,你變了嗎
※上了大學之後,……
※劉強東本來能上清華北大,為啥偏偏沒去!卻去了這個大學!
※我們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上學路上和棕熊搏鬥一番,掙脫後大學生繼續淡定去上課
※上大學好前途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絕大多數人的大學都是白上!
※王俊凱開個學,舍友和網紅卻上了熱搜,上個大學也挺糟心的
※「被大學上了的我!」
※你上過大學嗎?
※在國外,上大學前VS上大學後,最後……心好累
※老學長分享:上大學前與上大學後,真的不一樣!
※內涵段子:挖牆腳都不會,大學四年白上了吧!
※上個好「大學」比「登天」還難的4個省,你在省份上榜沒有!
※「孩子,考不上好大學就別上了,接著復讀吧!」
※上大學的你,除了熬夜還學會了什麼?
※上了假大學,我該怎麼贏回來?
※我上了二本大學,還能找到好工作嗎?
※上了大學,你胖了多少?
※不去外地上大學?
※美回小時候!上大學後的林妙可一天一個樣,變化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