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企擅長的是創新還是改良

日企擅長的是創新還是改良

最近關於日本企業「技術創新」的文章不斷出現,去日本企業採訪也總是能聽到技術人員談他們的創新。如果日本企業在過去的20年里真的實現了一系列創新,那麼日本經濟應該已經走出了「失落的20年」,中國及世界該能處處享受到日本企業的創新成果。但實際上,除了一些好用的日用產品外,能讓中國人像40年前第一次看到卡西歐電子錶、日立彩色電視機那樣趨之若鶩的日本產品,似乎已不多見。

從《日本經濟新聞》對2016年日本基礎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率的報道看,綜合前三名產品中佔有數量最多的是美國(60種),其次便是日本(34種)。看一下日本產品,主要是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發那科的機器人及三菱化學的碳纖維等。日本產品如此多地佔有世界市場的主要份額,是否說明日本創新能力超過了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有著強韌的創新能力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對「創新」有一個定義。筆者認為,一款創新產品應該能「創造出新市場,具備爆發性普及能力」。日本產品確實具有「高性能」「高質量」等特點,因此在世界一些市場上擁有較高佔有率,特別在材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但如果從手機、無人機等完成品來看,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絕對地位的商品,很難看到日本的影子。

日本一家政府機構曾經解剖過蘋果手機,發現差不多一半左右的零部件是日企生產的。如果從零部件的價格看,從蘋果手機零部件那裡最能賺到錢的該是日本企業,在技術上不能被其他國家的企業取而代之的也該是日本企業。但是該日本機構最後非常感慨地說,日本有如此好的零部件企業,有足夠多的手機整機組裝廠家,有足以讓世界消費者認知的品牌,但最後日本手機卻不能在世界成為主流,不能佔有廣闊的世界市場。

日本企業如果有創新的話,也只是對完成品的局部改良,其缺少完成品的設計理念,或者日本的設計理念不能為世界所接受。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以後,世界創新大都需要和IT結合。但日本企業在「軟」服務,如推特、臉書、搜索等方面表現得比較滯後。在IT時代的落後,更讓人們感覺日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已經相當有問題。

現在的日本企業容易在局部的改良中自我陶醉。生產一款讓各國共同青睞的產品,讓相關產品走進世界各個角落,日本企業似乎缺少這樣的目標與理念。從文化上看,日本一直只有局部改良能力,過去是對儒家、佛教的整理與細緻化,到了近代工業社會則是對外國專利的商品化做得比較好,是技術引進的成功。

從歷史及現代工業化中日本走過的路看,改良是一條主線,在美國、中國等大國一時沒有充分發揮自己力量的時候,給了日本出頭露面的機會,當美中同時做技術革新的旗手後,日本也就難以在技術創新上再度顯露頭角了。這和日本文化的單一、人口數量較少、人口老齡化等有關。因此,日本企業的改良最後也只是改良,而不能質變為創新。

原載:《環球時報》2017年7月1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言5931 的精彩文章:

後泡沫時代的日本企業經營

TAG:陳言5931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產創新葯為啥總是難產?新葯創製:源頭創新是短板
創新不是「創」出來的
學習傳統,就是為了創新!
強起來靠創新 創新要靠人才
創新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性工作
什麼是創新驅動及創新的來源
創新的秘訣,是不做原創
萬眾創新,創造有效需求是關鍵!
追求創新肯定不是創新
羅永浩:我們要做的就是創新、顛覆
強起來要靠創新 創新要靠人才
你不在意的商業創新,正是祖國強大的原因
中國的這些創新,正在悄然改變世界!
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是異端
武夷岩茶的傳承,是堅持堅守,還是改變創新?
支撐民企自強的脊柱是創新
羅永浩打造的無限屏功能是創新還是偽需求?
真正的創新,是創造自己想要的作品和生活
到底是技術創新還是資集創新?人民日報談區塊鏈
國產創新葯為啥總是難產?缺乏包容,新葯創製需要良好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