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和毛主席在一個問題上意見無比統一,未將這個問題公之於眾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美帝主義仍然沒有放棄過對中國的覬覦,他們試圖分裂中國。蔣介石雖然和毛主席政見不同,但是在堅持一個中國的觀點上,蔣介石是無比認同的。
因此即便蔣介石想用美國來制衡毛主席進攻台灣的腳步,但是他還是最後堅持了一個中國的觀點。蔣介石曾經聲明過,台灣屬於中國是無從爭辯的,在蔣介石的心裡他也是一直這麼認為的。
美帝主義和蔣介石接觸過程中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們曾經主張蔣介石搞民主選舉來選舉領導人。美帝主義意圖培養一個比較偏向於他們的領導人,比如他們曾經考慮過將陳誠推上領導地位。蔣介石察覺到了美國的這個意圖,並且他雖然答應了美國會民主選舉,但是按兵不動,蔣介石連任了台灣總統5屆。美帝這一想法是落空了。
先前講過,呂正操是張學良和大陸之間的橋樑,蔣介石和毛主席都是想堅持一個中國這個觀念的,於是曹聚仁成了毛主席和蔣介石雙方之間溝通的橋樑。作為中間人的曹聚仁,早年是一個和國共兩黨的上層人士都有接觸的文化人,後來曹聚仁看到了雙方的結果,曹聚仁就去了香港。所以當考慮國共兩黨的中間人是誰的時候,曹聚仁率先進入了蔣介石的視線。蔣介石先是派遣兒子蔣經國兩次和曹聚仁密談,後來曹聚仁去大陸時帶去了蔣介石和蔣經國的想法。在大陸,曹聚仁也和毛主席周恩來等人密談,尋求國共雙方第三次合作的方法以及具體內容。通過曹聚仁作為中間人的聯繫,國共雙方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達成了一些問題的共識。這些長時間的溝通,最大的突破是國共雙方給了彼此信任感。
金門炮戰後,毛主席和蔣介石通過曹聚仁有了更進一步的交流。毛主席和周恩來等人商議後,提出了一綱四目的想法,這個想法和我們今天在香港和澳門問題上是一致的。給予台灣自主權,台灣民眾的生活一如往常,我們不會改變。各種軍政經費,我國會給予一定補貼。諸如此類,但是不久後我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等動蕩,這些計劃由此擱淺。曹聚仁後來也去世了。
儘管我黨後來委託章士釗繼續交流,但是,章士釗身體不好,後來也未能事成就去世了。最終計劃隨著蔣介石的去世,一直未能成行。


※看一代偉人孫中山的後代,是否同樣能為國爭光?
※毛主席說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朱德和彭德懷都算不上
※大將軍跟著彭德懷,因天生會打仗,被人稱為兵聖
※毛澤東獨自承受晚年喪子之痛,卻為何又隱瞞了此人三年?
※在解放戰爭初期,華北軍區一直打不開局面,毛澤東直接派去了朱德
TAG:暮史 |
※毛主席參觀袁世凱墓地,提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一時無人能答
※毛主席參觀袁世凱墓地,提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結果無人能答
※針對台灣問題,毛主席給蔣介石寫一封信,後者看半小時只說一句話
※他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獲得了一個綽號,他是毛主席的保鏢之一
※建國選舉時,有一人沒給毛主席投票,主席得知後,說了這樣一句話
※毛主席下令處決「建國第一貪」,薄一波去說情,主席憤怒的說了兩個字
※他是毛主席的長女,卻只見過毛主席一面,如今從事的是這樣的職業
※她是毛主席唯一健在的女兒,卻不與毛主席一個姓,原因是這個
※毛主席第一次訪問蘇聯的時候,竟然消失了十幾天,這是為何
※毛主席唯一的外孫女,從未與他見過一面,但有個地方卻很像
※曹操真的是「奸雄」嗎?毛主席說了一句話,還了曹操一個公道
※毛主席深知粟裕有才,在這個時候沒有選擇粟裕,卻站在了他這一邊
※他是元帥之首,曾與毛主席齊名,去世後毛主席問出這樣一句話
※這出了個山大王,毛主席聽了他的事後,說了這一番別有深意的話!
※建國後的一件事,周恩來詢問主席意見,毛主席:死刑,不準說情
※她是毛主席第一個女兒,一生只與毛主席見了一面,性格和主席相似
※他是毛主席的外孫,如今是一位董事長,卻只對四塊的煙情有獨鍾
※毛主席說黨內有兩怪人,一個是做過和尚的許世友,另一個就是他
※毛主席第一次見許世友將軍,看著他身邊一把鈍刀,卻誇了這一句話
※她是一個女人,卻是毛主席的扮演者之一,因為這個原因家人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