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輯思維第89期——被誤會的租界

羅輯思維第89期——被誤會的租界

羅輯思維第89期——被誤會的租界 89

今天我們說一個中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租界。

之所以說它熟悉了,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這個詞,知道歷史上有過這麼個小怪物,說它陌生了,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在情感上又比較排斥,不願意去了解相關的事實和細節,因為它引發的聯想都讓人不痛快嘛,什麼華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就是租界。

這是中國人民族記憶當中的一處瘡疤,誰願意去碰它了,就像我當年高考的時候,最不願意去複習的一門科目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一會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會是被外國人變著花樣的欺負,自己人還不爭氣,你說我又不是個受虐狂,為什麼要跟這些讓人沮喪的事實天天打交道了,總不如去看一集喜洋洋嘛。那好歹最後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對吧。但是沒辦法,歷史就是這樣,它像一根鐵釘子一樣,插在你的民族歷史記憶當中,你可能不舒服,但你拔不掉,所以與其我們在情感上抗拒它,還不如在事實上了解它。好在,現在我們有了這麼個機會,因為現在我們也走在民族崛起的大路上,那種過去的屈辱感多少也平復了一點點,所以今天,我們有可能客觀理性地,重新打量這個歷史名詞,租界。

那租界到底是咋回事了?一般人的印象當中,這就是列強用刺刀和槍炮逼著清政府被迫割讓給外國人的那些,咱娘身上的心頭肉,那真是好地兒,什麼上海、青島、天津、大連。你看,現在都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剛才這段表述,你覺得有問題嗎?沒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詞要商量商量,那就是,它是不是被迫割讓的。從租界真實的歷史來看,還真不能鐵板釘釘地這麼說,那好,那現在讓我們把歷史的鏡頭,切換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之後,中國人打輸了嘛,簽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裡面有割地、有賠款。這都不去說它,最重要的是一條,叫《五口通商》。

也就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地方,可以允許外國做生意的人,自由地做生意和居住。你看,按照西方人的常識,這就沒問題了,兩個國家掐架,掐完了之後條約一簽,該怎麼干就怎麼干,按照條約規定的那些細則,我們繼續交往和交易,英國人當時就這麼想的,傻傻的。它剛開始1845年的時候,到廣州的船只有44艘,但是十年之後,1855年的時候,來的船就有437艘,所以你看,整個中外的貿易,實際上是在一個激增的過程當中。但是,貿易這個東西它可不只是數字,它是人和人之間非常具體的交道,這種交道要還原到當時中英,或者說中西文明衝突的角度來看,它就會帶來大量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覺得,你看,我有條約了,哈哈,我可以到廣州城租房子了。你來呀,來了之後,老百姓不答應,因為中國的老百姓,孔夫子教育下來的嘛,大家都覺得,這不是我們中國人,那就是蠻夷啊,當時有個詞,叫南蠻、北狄、東夷、西戎。你看,這就是周朝時候周邊的那些少數民族,我們給人家起的名,你看都不是什麼好詞,對吧。那時中國人一看這英國人,長得丑,渾身是毛,奇裝異服,然後還那麼凶,還打仗把我們打敗了,當然,當時的中國人可不是覺得什麼文明不如人家,什麼船堅炮利,想的倒不是這個,朝里出奸臣哪,你看,直到我們現在學中學歷史教科書都在告訴我們,當時要都讓林則徐幹,可能鴉片戰爭就不會敗,就是因為什麼奕山、琦善這些賣國賊,朝里有奸臣嘛,所以敗了,當時對老百姓更是這樣的思維模式,所以他看到英國人,尤其他們要跑到廣州城裡居住,那大家同仇敵愾嘛,既然官府不出面,官府慫,我們老百姓可不慫啊。

所以當時就出了很多事,你比如說有些英國人跑到廣州城裡來租房子,那結果就有一些小孩拿磚頭扔你們家窗戶,或者是欺負人家房東,說我跟英國人我對不了話。那好,誰租房子給英國人,誰就是敗類,咱們就欺負他,折磨他,甚至跟官府勾結起來,把這個房東,找一個別的理由給你判幾年刑等等。這個在當時都出現過,甚至在1845年,還出現了一個惡性事件,就是當時的老百姓圍攻人家西方人的住宅,結果那幫英國人,要知道,當時到中國來做生意的英國人,那也不慫啊,他在母國混不好,所以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那不是來當白求恩的,人家都是來做生意的,甚至就是地痞流氓,他們拿槍打死三個中國人,所以這案子你甚至就沒法判,你要說他是自衛嗎?確實中國人攻擊他們在先,你要說中國法律來懲治他們,人家又有治外法權,這又是簽訂在條約里的。所以當時的地方官為這種事頭疼得要死,所以當時的兩廣總督琦英,一方面要給英國人賠小心,一方面天朝上國的架子又要端著,一方面又覺得老百姓給他惹事,一方面有覺得民氣可用,對於這樣的愛過民間人士又不能過度打壓,你想想看,你要是當時的兩廣總督,你會怎麼想。但是英國人,英國人是一個沒有什麼死心眼的民族,一看,這個廣州這個地方不大好進,算了,不跟你打交道了,所以大批的英國人就換了另外一個通商口岸,就是上海。

在鴉片戰爭十年之後,你會發現廣州帶來的中英貿易的數額,居然下降了一半之多,而哪個地方繁盛起來了?上海,上海的情況跟廣州就不太一樣,首先當時上海是極小極小的,一小塊上海縣城,本身居住環境就差,老百姓人又少,西方人又一看,哎呀,說當地的中國人這個生活習慣又不是很好,你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上海,尤其是江南水鄉,你不要看現在的周庄去看,哎呀,東方威尼斯,門口都是小河,那個小河既用於倒馬桶,又用於洗菜,所以當時西方人一看,我的天哪,這什麼生活習慣,他們的衛生習慣接受不了,說算了,我們接受廣州的教訓,而且我們跟中國人也搞不到一塊兒去,我們在城外自己租一片地兒,我們自己聚集去居住,行不行了?這個要求就提出來了,最高興的你猜是誰?上海的道台大人嘛,太好了,求之不得,你們要進城來,我還不知道怎麼處理你們了,你們那些槍炮又厲害,然後你們講的那一套國際法,什麼治外法權,那些東西我也搞不懂,萬一跟老百姓發生衝突,我還沒法處理。怎麼辦,你們在城外聚集,給你們劃一片地,你們自個兒住去吧,這實際上就是租界的來源。

所以當時在上海,在整個上海縣城,靠很北的地方就划了一片地方,那個地方就變成了英租界,後來法國人了,就在英租界和上海縣城之間那片地方,搞了一片法租界,後來美國人又來了,在英租界的北方又搞了一個美租界,當然後來美租界和英租界就合二為一,成為公共租界,這就是上海租界的來源。說到這兒你就可以看出,西方殖民者在選擇租界地點的兩大特徵,第一個特徵了,是人家才不要你們農耕民族喜歡的,什麼土壤肥沃,人口眾多的那些所謂的膏腴之地。人家才看不上了,人家來又不是種莊稼的,人家是來做生意的嘛,所以特地要去選擇那些水陸交通比較發達的地方。比如說上海的公共租界,法租界,是沿著黃浦江一字排開的,就是現在的外灘,再比如說北方的天津,當時的天津縣城實際上是在現在天津市區的西北角,現在沿著海河沿岸的那一片繁華地帶,當年那叫地勢低洼的地方,沒人願意去住的。但是西方殖民者喜歡,因為夠得著海河,所以疏浚海河,把地勢墊高,據說最高的地方墊了四米的土,反而比天津縣城還要高,所以後來才成了繁華地點,在這兒還要說一個小插曲,英國人當時在北方選擇租界的時候,其實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天津,一個是秦皇島,為啥選在天津了,這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為英國的兵艦,貨物進京比較方便,沿途需要一個保護的地點,最後才選擇了天津,但是後來英國人其實一扒拉算盤一算,後悔,真應該選擇秦皇島,因為秦皇島是中國北方最好的深水港,不妨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當年英國人選擇了秦皇島為租界,現在會是什麼一個情況了?沒準秦皇島就成為中國北方,除了北京最繁華的商業都市,而天津將會成為中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也未可知。那英國人選擇租界還有第二個特點,就是選便宜的地方嘛因為他要花真金白銀去買、去租,你比如說現在的什麼南京路、外灘那一帶,當時都是農田,當時在南京路上有一戶人家,戶主姓吳,叫吳襄,跟吳三桂他老爹同一個名,這吳襄當時把南京路上的一片地賣給英國人,多少錢,四十二兩銀子,這是1845年簽的合同。但是二十多年之後,1869年的時候,同樣一片地,賣了六千銀子。所以你看,這個地價漲了有多高,這個地價上漲說明什麼,說明原來那不是什麼好地,是在英國人手上把它建成了好地。

可能有人會說,我又說賣國言論,但沒辦法,這就是事實,當時的天津也是這樣,當時建法租界的時候,就是現在的勸業場,多繁華的地點啊,當時只有92戶人家,法國人一戶人家打發了十兩銀子,大家還挺高興,搬走了,但是這一片地方很快就開始往上漲,到了1920年的時候,法租界一畝地一千兩銀子,到了1928年的時候,這就是戰亂時間,越打仗,租界的地價就越高,因為租界安全,有外國的槍炮保護,1928年的時候,法租界一畝地已經漲到了一萬多兩銀子,這不是通貨膨脹,這就是它建成城市的價值的體現,所以你說,西方人從中國搶走的租界都是好地方,這句話錯沒錯,沒錯,但是另一種表達方式也許更準確,就是西方人從中國搶走了地,然後把它變成了好地,這更接近了歷史事實。但是說到這兒,你可能會還覺得奇怪,你不就是租地嗎?對吧,我們中國人到美國租一片地,然後我們就在這兒設立警察,不認你們美國的法律,可能嗎?租界它最讓中國人覺得痛苦地方,是主權喪失了,你們西方人在這兒又是搞公共管理,又是建立警察,又是建立法庭,你們有治外法權,這簡直就成了國中之國,這才是你真正的強盜行徑的標誌。

那請問,這是怎麼回事了?我們研究了之後發現,很少能找到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說西方人怎麼就在中國慢慢的把主權給拿走了。它是一個歷史上,就是切香腸的過程,就是一片一片給切走的,你真的考察它的歷史細節,真的是哭笑不得,它往往是中國人拱手奉贈的一個結果。我們來看看當時具體的歷史過程,剛開始的時候,西方殖民者,在中國政府手裡拿到的僅僅是一樁買賣,就是一紙普通的房地產租賃協議,或者說買賣協議,裡面可不牽扯什麼主權、治權、法權這些政治上的安排。比如說1845年,上海的道台和英國的領事,簽訂了一份叫《上海土地章程》。

這份文件通常就被歷史界認為是上海租界的起源,這份文件你可不能說它是不平等條約,因為至少在當事人看來,那個情緒正好是倒過來的,英國人反而覺得這個好委屈的。

因為按照《南京條約》的規定,我們可以自由居住,但是你們老百姓搗亂,怎麼辦了,我們退而求其次,在你上海縣城的外面,還隔著一段距離,我們找了一片荒地,建立我們英國人的聚集地,這總可以了吧,總可以息事寧人了吧,對於上海的官府來講,好,這巴不得,這叫重大的外交勝利,你看,我們終於通過人民的鬥智斗勇,把英國人圈到了一處了,他們不再四處搗亂了,你看,那個時代皇權的朝廷經常就這麼想問題,最好我的老百姓和外面人不接觸才好,所以你看,中國的澳門是怎麼被割讓出去的,那剛開始可不是什麼不平等條約,什麼堅船利炮打的結果,那就是這個心態的一個產物,葡萄牙商人來做生意,跟皇上講,我們到處亂走好不好,皇上說別,你們就在那兒待著最好,給你們一片地,你們不許出來,要做生意,和十三行打交道,所以葡萄牙人就在澳門定居了下來了,時間一長,就變成了事實上的割據,人家就擁有治權和主權,上海的租界也是這麼回事,那你說,這個主權是怎麼切香腸,一步一步歸了人家,你看,剛開始割出去的叫專管權,就是每個國家擁有自己租界的管理的權力,這個是怎麼發生的了?

給大家講一個歷史事實,當時美國人在英租界設立了領事館,英國人就不舒服了,說你們自己有租界,幹嘛跑到我這兒搗亂了,美國人可不理那一套,說搞什麼搞,根據國際法,這片地方主權屬於清政府,對吧,你不就是出了銀子租了這塊地,我也是出了銀子的,憑什麼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呀,我不管,把國旗給升起來了,這個英國領事心裡就不舒服嘛,跟吃了只蒼蠅似的,說好不容易英國人搞了一片聚集地,怎麼突然中間加了個美國人,就跑去跟上海的道台抱怨,這在中國這些道台大人們看來,這西方鬼子最好就不打交道,你們最好不來鬧,你們之間的事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國際法,什麼治外法權,什麼相互之間的外交條約,我一概不懂,甚至他覺得,什麼英國人,美國人,這都是胡扯,長的都一樣,兩個國家就是蒙我們的,好跟我們多簽一個條約,說你們最好不鬧事,所以後來上海道台說,你美國人不是有自己的地方嗎?你們就回去嘛,這個地方是英租界,你就讓他自己住不就好了嗎?好,此言一出,後果是什麼,後果就是各個國家的租界由各個國家自己有排外的權力,你看,這就等於把專管權授予了各個租界的外國人吧。

你看,這就是第一步,那請問,那個法治的權力,就是設立法庭判案的權力,怎麼又轉移過去了,還是一樣的原因,糊塗嘛,不願意去管,比如說英租界的治外法權是怎麼轉讓出去的,就是因為一件事,當時因為有一個中國人和英國人做生意,欠了英國人的錢,就跑去找中國的官府打官司,說不該欠我錢,他們欺負我等等,上海的官府一看,說別介,你別跟我說這事,我一聽頭都大了,尤其是跟英國人打交道,處理好了,我也沒落啥好處,處理不好,朝廷還要算我的帳,這樣,我給你出一個主意,你別找我,你去找英國領事求求情,看他有沒有辦法處理你這個事,英國領事一看,好事啊,要睡覺正好來了枕頭,來來來,這事我幫你搞定,什麼,你欠他錢,沒事,這錢我幫你還了,從此就成為先例,就是中國人和英國人打官司,是在英國領事的權力之內,所以你看,剛開始根據正式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的條約,英國人只是個體擁有治外法權,就是我在中國犯法,不歸你中國法庭審判,歸英國領事,叫領事裁判權嘛。

對吧,但是因為我們聚集在一塊兒,所以我們把這種個人的治外法權就捆綁在一起,這可真叫是巧取豪奪,搖身一變,變成在一片中國主權內的地方,擁有了裁判權,而這個裁判權是怎麼讓渡過去的,是因為中國官府不作為產生的一個結果,那你說,最後的主權又是怎麼讓渡過去的了,說白了很簡單,不爭氣嘛,比如說太平天國時期,上海縣城小刀會起義,把縣城給佔了,上海當時的什麼道台,縣令,全部跑到人家租界里去避難,請問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主權可以捍衛的,你的人身安全都要託庇於人家英國人的炮艦和刺刀,你還要什麼主權捍衛的能力了,所以剛開始的英租界也好,公共租界也好,地點都很小,但是隨著一次一次中國政府的無能,在戰亂期間,在各種各樣的劇烈衝突面前,因為租界可以提供相應的安全保護,所以租界就一點一點地擴大,最後所有人都承認,這片地方的主權就屬於你英國人吧,所以就成了一個既成事實。

所以你回頭去看這一段歷史事實,這不是人家西方人拿刺刀逼著我們就範的結果,這是我們自己不懂國際法,不懂什麼叫現代的主權概念,用一次一次的讓步,一次一次的拱手相贈,鑄成的一個事實而已。

接著跟大伙兒說說租界,租界成為中國的國中之國,這當然不是咱們中國人很露臉的事了,但是它也帶來一樣好處,就是繁榮,就拿當時天津的租界來講,那可是叫東方芝加哥,世界各大銀行都在這兒設立辦事處,現在到天津去,你還能看到那些大銀行的舊址,好雄偉的大樓啊,而且當時天津有一個好處,就是市政設施非常發達,甚至和當時國際上的大都市,什麼倫敦、巴黎、紐約,在技術上都是同步的,什麼有軌電車、什麼管道煤氣、上下水,還有帶抽水馬桶的小洋樓,這些在整個中國北方,幾乎只有天津你能得到,當時的北京雖然相隔不遠,而且號稱是首都,那可就差遠了,達官貴人們能住的最好的地方,不過就是四合院,一開院門,整個城市都是暴土狼煙,從生活設施上講,跟鋪著木地板的天津小洋樓,那可怎麼比了,所以當時的很多達官貴人們,到北京是謀個一官半職,掙點錢,真要想享受生活,對不起,請移步天津,所以當時天津租界的房價居然是北京的十倍之多,你能想像嗎?

那上海就跟不用說了,遠東第一大都市,各種燈紅酒綠,所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很多高官平時是在南京掙銀子,但在周末卻殺奔上海去了,上海有漂亮的舞女,有各種各樣的霓虹燈,享受生活,就得在上海,所以這是繁榮,但是問題在於,這樣的繁榮的基礎是什麼了?不好意思,它的底牌讓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感到很尷尬,天津、上海租界的繁榮,就是列強的刺刀和炮艦,是那些蠻橫無理的武力,在民國的時候,一個中國人想要辦一個輪船公司,你通常都得有一個動作,就是把其中10%的乾股白送給一個西方人,最好是一個英國人,因為英國的皇家海軍最強大,只要你拿出10%的股份,就可以享受英國皇家海軍的保護,你划算死了好不好,從此國內的地痞流氓,軍閥都不敢動你。所以搞到後來,英國的領事都很鬱悶,說你們這些英國人,在國內混不好,到中國來混,你們很不愛國啊,我們的納稅人出錢建造了皇家海軍,是用來讓你們掙這點蠅頭小利的嗎?來保護中國人的船的嗎?但是鬱悶歸鬱悶,沒辦法。

當時在民國時候,中國的局勢就是這樣,出了租界,往往就是一片亂世,所以租界的擴展往往都是國內其他地方的政治,或者軍事出了問題。所以租界就擴展一回,你比如說1854年太平天國,上海有小刀會起義,很多難民就跑到了租界裡面,當時英國人說,這是我們的聚集地,怎麼你們進來了,但是也攔不住,怎麼辦呢?但是好歹這些難民往往都是有錢人,帶著銀子進來的,英國人不死心眼嘛,一想得了,掙一票錢吧,把我們的房,把我們的地賣給你們,租給你們,你們就在這兒住吧,所以又掙了一大票錢,而且把租界的地盤又擴大了很多。再給大家舉個例子,1912年的時候,袁世凱手下的北洋第三鎮士兵在天津發動政變,當然有歷史學家講了,這就是袁世凱自己策動的,但不管怎麼樣,這次兵變確實失控了,導致天津老城區的那些商業地帶燒成了一片廢墟,那在添加什麼地方是玩好的呢,那還用說嘛,當然就是租界了,有外國士兵的刺刀把門,所以很多天津的有錢人帶著金銀細軟和家小,就開始往租界里跑,一邊跑,一邊就想明白一個道理,哦,原來只有在租界當中,才可能有生命的安全和財產的保證。

所以從此,在中國現代史上出現了一個讓現在的中國人感覺到非常尷尬的現實,就是反而在租界內,可以有安全和繁榮,出了這道線,外面就是兵變和動亂,所以你自己選,你待在哪裡,雖然那個地方不是中國的主權,是喪權辱國的地方。在北洋軍閥的歷史上,有一名高官叫徐樹錚。

他的命運就典型地說明了這一點,這個徐樹錚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皖系的大將段祺瑞手下的左膀右臂。

在北洋政府當中號稱小徐,大徐就是總統徐世昌,他叫小徐,他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非常有功績的人。比如說1919年,雖然我們歷史書上不大寫,他曾經帶著四千人馬奇襲烏蘭巴托,生是收回了當時有獨立傾向的外蒙古,一個人吶,那也算是足智多謀的人。1920年,當然北洋軍閥內部打得也是一地雞毛,直皖大戰,皖系敗了,徐樹錚沒辦法,就一路往南跑,一頭就扎進了上海的租界裡面,要知道,當時上海是在直系軍閥的包圍之下,比如說什麼孫傳芳等等。

都是直系,呀,小子,徐樹錚是皖系大將,跑到我們的地盤眼皮底下,你想幹什麼,這徐樹錚沒閑著,在上海的租界裡面到處搞串聯,希望皖系軍閥東山再起,所以這個損傳芳就像貓一樣,圍著這個老鼠洞轉,但是沒辦法,這個老鼠進洞了呀,這個洞是由英國人來保護的,英國人說,你別亂來啊,這人到我這兒可就歸我管,雖然我們並不喜歡徐樹錚,我也沒有意圖要保護他,但他進來了,我就要保護他的安全,你看,當時英國人說了還是算的,後來實在壓力太大,怎麼辦呢,英國人說煩死了,你們軍閥在這兒鬥來鬥去,這麼著吧,你走吧,所以徐樹錚沒有被英國人交給當時就在門口亂轉的孫傳芳,而是一張船票,上了船,去歐洲考察。這到了第二年,到了1925年的時候,其實當時段祺瑞已經再次掌權,所以他就又回來,到了上海之後,第一站就給段祺瑞打電報,說我到北京看你去啊,段祺瑞就跟他說,你千萬別來,現在北京的政局我也掌握不了,周邊市民馮玉祥這些人也不聽我的,你可千萬別來,徐樹錚說不怕,你都當總理了,我就來吧,然後就非要去了北京,這一去可不得了啊,段祺瑞說,你到了北京,你就別再出去了,你就在我這兒待著,徐樹錚說不怕,我接著到天津,幫你劃拉點兒兵力什麼的,就從北京在前門車站上了車,直奔天津而去,結果呢,結果出了北京,剛到廊坊,就被馮玉祥給逮著了,馮玉祥當時知道,就等在旁邊逮他呢,所以派著士兵生把火車給攔下來了,上了車,直接把徐樹錚就抓住,抓住之後有什麼審,有什麼判,還給你走法律程序,少來那一套,直接拿到火車站旁邊一個空地,就地槍決,這就是當時一場血案,段祺瑞拿他也沒有辦法,因為手裡沒有兵嘛,過了不久,段祺瑞就黯然下野,從此再也沒有回返政壇,這件事還有下文,1945年的時候,當時抗戰勝利了,徐樹錚的兒子在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庭,就向馮玉祥提出了控告,說你當時為什麼把我爹給無緣無故殺了,又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當時國民政府哪敢講這個理啊,就以什麼訴淞時效已過,就堅決不受理,因為馮玉祥當時也是國民政府的高官,哪個敢判他呢,這件事發生之後,讓那些有愛國情懷的人情何以堪呢?在中華民國主權的管治下,沒有王法可講,反而是在租界里是一片朗朗乾坤。

馮玉祥所以在民國歷史上,尤其北洋軍閥歷史上,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非常有趣的互動關係,北京的那些軍閥一旦斗敗了,二話不說直奔前門火車站,坐火車就直奔天津租界當中的老龍頭火車站,一旦下車,馬上就是一片解放區的天,從此就安全了,所以你看,北洋軍閥的那幾任大總統,從袁世凱開始,到什麼黎元洪,徐世昌,曹錕,這些人在天津都有自己的房產,為啥,以備不時之需,萬一斗敗了,那個地方好歹是一片安全的養老之所,所以天津有一個赤峰道,現在還在,當年就是都軍街,住滿了那些斗敗了的軍閥,原來在外面打的跟烏眼雞似的,一旦到這裡,大家都是好鄰居,可以愉快地玩耍,可以搞一些股票投資,搖生一變,變成實業家,所以你看,這是一個多麼可笑的場景,但是它也多少說明了租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作用,它就是那些劇烈衝撞的減壓閥。

當然了,後來租界就衰落了,為啥,因為帝國主義不行了嘛,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帝國主義,法帝國主義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他們再想在中國耀武揚威,那就沒門了,尤其是北伐的時候,我們北伐軍那可是勢如破竹,在1927年1月3號,北伐軍和漢口英租界的那些警察和士兵,就幹了一架,英國人慫了,不行了,所以漢口英租界從此回歸祖國懷抱,這是1月3號的事情,緊接著幾天後,1月7號,九江的英租界又開始被收回,本來這是一件好事吧,但是這過程中,你看又發生了什麼,3月份,1927年的3月份,北伐軍拿下了南京,然後就出現了一幕人間慘劇,當然我們的歷史書上不大講這一段,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拿下南京之後,把當時英國駐南京的領事直接押至街頭,用青龍刀給砍了頭,而且把領事夫人用27個士兵輪姦至重傷,100多個外國婦女被輪姦,在英國人看來,在西歐人看來,這不就是義和團來了嗎?但是他們沒辦法,有心無力,真的是有想法沒辦法呀,所以最後,只能是停泊在長江上的幾艘英國兵艦,向南京象徵性的打了幾炮,算是抗議,這段歷史,我們中國人不大去提,但是從此之後呢,租界對於人身保護的作用就大大地下降了。

中國社會的這個減壓閥的作用漸漸地就沒有了,給大家舉個例子,1928年,當時國共分裂,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捕殺我愛國義士和共產黨員,其中一個著名的共產黨員,是中共早期的婦女運動的領導人,叫向警予。

就是蔡和森的夫人,這個向警予呢,當時一看不對,就往漢口的法國租界里跑,法國租界也把她抓了,但是按照當時租界的條例,說進入這兒我就要保護,我至少不能把你引渡給國民政府吧,所以當時的法國領事,在漢口的,叫陸公德,這個人至少做到了,當然也有人說,有人給他塞錢了,但不管怎麼講,他就是死活不肯把向警予交出去,但是當時武漢,就是國民政府的那個衛戍部隊的司令,就非逼著他交,雙方就僵持起來了,法國人當時也算是條漢子,居然能夠做到調法國的兵艦,直接到武漢待著,說你要敢進攻,我就敢開炮,當然後來法國人還是慫了,不行嘛,帝國主義遭受了沉重打擊,所以後來法國政府幹脆一看,說直接交人吧,有點丟面子,所以乾脆就換了一個領事,第二個領事就把向警予給交出去了,一交出去,那還用說嗎?當時就遇害了,所以你看,整個租界的衰落,其實就意味著中國社會最後一片安全的保護閥喪失了它的作用,讀這段歷史,真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悲啊。

剛才寫了很多關於租界的好話,我估計場外有些情緒激動的朋友已經在那兒喊了,說我賣國,居然敢替殖民者招魂,多大的罪過,現在全世界都沒有殖民者好吧,我現在替殖民者說話,說給誰聽去,關鍵是我們當代中國人能從這一段租界的歷史當中,得到什麼樣的啟發,我想至少有一點,那就是經濟想要繁榮和發展,和平的環境和自由的貿易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在租界的歷史上,這兩點是在外國人刺刀的保護下實現的,但是就像西方人講的那句話,最糟糕的秩序也遠遠好過沒有秩序,所以有些中國人妄圖通過打亂之後得到大治,痴心妄想,沒有和平的環境,什麼經濟都不要再想了,這是第一點啟示。第二點啟示呢,就是人在城市化發展當中的作用,你看,在租界發展的歷史上,其實遠遠不止我們剛才舉的這幾個,什麼上海、天津、漢口、青島,還有很多,比如說東北的營口,當年就是租界,再比如說長江沿岸的什麼九江、鎮江,還有我老家安慰蕪湖,當年都有英租界,甚至蘇州還有日本租界,都沒有發展起來,你說為啥,我們其實可以從人的角度再理解一遍租界的歷史,租界的繁榮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用制度這樣的空泛的因素可以解釋得了的,它其實就是那些西方的冒險家,他們在本國可能很失敗,但是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帶著自己的視野,觀念,知識,人際關係,在這個地方打拚,用他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娛樂方式,一點一點構建出來的一個城市化的奇蹟。

比如說上海南京東路是怎麼來的,它不是什麼市政府規劃的結果,它就是一個人娛樂的一個結果,當時英國人要跑馬,他們喜歡賽馬,搞了一個跑馬場,但是嫌太小,就不得不在旁邊建了一條路來遛馬,很多中國人一看,這不就是馬路嗎?對,馬路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你看這就叫大馬路,後來的南京路,順著大馬路,後來又修了二馬路、三馬路、四馬路,整個英租界的市政格局就是這樣奠定的,它的根子實際上是人的娛樂,再比如說1906年,南京東路大修,當時的出資人是上海猶太大亨哈同。

他花了60萬兩銀子,在印度買了幾百萬的鐵梨木,用桐油給它泡了,然後用於修路,當時上海人可自豪了,全世界哪個城市敢用木頭修路,這樣好的木頭,所以當時的報界有個順口溜,叫北京的蓬塵,倫敦的霧,上海人用紅木修馬路,當然不是紅木了,是鐵梨木,但是這個手筆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但是你知道哈同是誰啊,他當年來到中國的時候,就是個猶太癟三,上岸的時候兜里六兩銀子,只能到一些洋行去干一些什麼門衛,清潔工這些工作,但是後來,他利用他猶太人做生意的那個頭腦,炒房地產,後來發了財,成為了上海最有錢的人,後來就修了這條南京東路,所以你看,所有的繁華,說到底都是具體的人。

你看,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兩條發展思路,第一、叫進口替代,就是我關起國門,不讓你外國的東西進來,我自己發展自己的民族產業。第二、叫出口導向,就是打開國門,我們勤勤懇懇地為外國人做手藝,做東西,這是一個開放策略,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不太看得出優劣,但是一段時間下來,大家知道,進口替代策略是錯的,出口策略才是對的,那為啥呢,說到底,不還是一個人的因素嗎?因為一旦開放國門,進來的何止是資金,關鍵是人,就像中國三十年前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人說外國人精著呢,才不會把自己的核心技術泄露給中國人呢,是,但是要知道,經濟學上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人類的知識總體當中,那些能夠寫的出來的,能夠號稱叫專利的那些知識,那才是多小的一部分,最大存量的知識,其實存在於人的各種各樣的生活細節當中。

你比如說,你外國人只要到中國做生意,你總要雇中國人吧,中國人蹲旁邊看看,好多東西就能看得會,它不見得一定是那些技術細節,比如說你怎麼管理公司,你怎麼管理員工,你怎麼管理財務,甚至你怎麼管理衛生間,你怎麼管理那些保潔人員,你怎麼做生意,怎麼簽合同,怎麼談判,怎麼做廣告,怎麼做營銷,所有這些東西,當我們在一起日夜廝混的時候,我們蹲在旁邊,又不傻,漸漸地就學會了,這些東西,大家回顧三十多的中國改革開放史,你會發現人才是最最重要的,它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所有你看,上海在改革開放之後,為什麼它有先發優勢,就是因為很多老上海人,當年在租界歷史階段,就已經學會了很多西方人的知識,包括很多工作習慣,比如說守時,比如說信守承諾,比如說公私分明,這些東西都是上海人的優點,在很多其他城市,你找員工,往往就不如上海人靠譜,原因就在於這兒,人以及人傳達知識的方式,才是繁榮最堅定的基礎。

好了,說到這兒,其實我們不是為了說租界了,我們想說的是中國這一輪的城市化,如果再過多少年,我們怎麼形容,我們現在這一代中國人經歷的這個階段的中國,我想什麼那個明星吸毒了,什麼誰在微博上又說誰了,誰跟誰又干架了,這些新聞真的不重要,這個階段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是什麼,就是大量的中國人要湧進城市,把中國變成一個城市化的中國,每年可有1000萬到1200萬人進城,一個波瀾壯闊的城市化進程正在中國展開,這個過程當中,人的因素就是最最重要的,今天,我不妨再吐槽幾句中國的戶籍制度,很多人,包括一些經濟學家,他們在批判中國戶口制度的時候,往往是從阻礙農民進城這個角度著手的,但世界上,這個角度是錯的,大家想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通過戶籍制度,果真攔住了農民進城嗎?沒有嘛,我們就拿上海來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1000萬人口,現在呢,常住人口2300多萬,這還是不完全統計,你看攔住了嗎?

所以說大城市想攔住農民進城,哪有那麼容易,你除非在城市周邊建設鐵絲網,除非你在糧食供給上回到糧票制度,否則農民該進還是得進來,你只不過通過戶籍制度讓他這個過程變得非常痛苦,非常的受折磨,僅此而已,戶籍制度真正犯的錯,其實是另一個方向上的額錯,那就是阻礙了像北京,上海這些高度發達城市文明的人,離開北京,上海,到其他地方去建設新的大城市,因為我有戶口,我享受特權,我怎麼捨得離開北上廣深呢,其實從上一輪城市化的進程,也就是上面講的租界的進程,文明可以發現,租界是怎麼起來的,就是那些高度發達城市文明的人,來到低度發達城市文明,然後用他們的知識一點一點搭起主體框架建成的嘛。

就拿我們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說,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唯一一個大型城市化的現成案例,就是深圳,可是深圳是怎麼建成的,大家想一想,都是全國各地的精英,包括北京上海的精英,因為那個地方是政策特區,大家可以掙得更多,生活更好,所以投奔而去,帶來了高度發達的城市文明,由他們的知識構建起了基礎的框架,然後再有農民進城,所以才有了深圳。

但是其他一些地方的城市化,往往我們寄望於什麼政府的政策,什麼高樓大廈,房地產,但是由於,沒有高度發達城市文明的人帶去相關的知識。所以現在在中國很多地方,不就出現了鬼城嗎?沒有人,所謂的城市化就是一場空。啥叫城市化,城市化是現代化過程當中,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它是一種非常精微而繁複,而複雜的人類的社會結構,它的建成,是需要很多知識的引領的,你不要以為把一堆農民往一起一擱,它就是個城市,那極可能會滑向另一個極端,就是大規模的貧民窟,那樣的城市化,我們要嗎?所說到底,現代化也好,城市化也好,經濟發展也好,所有的都基於人的知識和人的創造,所有,世界上最不明智的事情就是限制人的自由。

本期推薦書籍:

《中國租界史》 費成康 著

《上海租界志》 史梅定 著

《上海法租界史》 (法)梅朋、傅立德 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牛羅輯思維文字版 的精彩文章:

羅輯思維第88期——納粹的毒癮
羅輯思維第86期——南明為什麼扛不住

TAG:牛牛羅輯思維文字版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912話,路飛將雷利的生命卡丟了,與斯巴克賈巴產生誤會
第二次降薪去奪冠?別誤會杜蘭特了!他的目標是6年2.51億美金
被誤會了600年的明朝!
2018.7.31十二星座運勢、要小心避免誤會和偏見,要學會「換位思考」
安防無戰事:一場 10213 億元的誤會
安防無戰事:一場10213億元的誤會
秦檜第30代後裔:想請岳飛後人吃飯,化解800年前的誤會
2塊錢的維生素c和100塊的維生素c有什麼區別?一直誤會了這麼多年
戴爾曝光移動版RTX 2050:這可能是個誤會
中國第一太上皇,千古一帝的父親,被後人誤會了2200年!
岳飛最傳奇的四個字,卻被誤會了800年,僅一字之差!
看了14-15年熱火和騎士的戰績才發現,原來我們真的誤會詹姆斯了
2018年10月15日 |雙魚捂緊錢包;雙子避免誤會!
「星座運勢」2018-05-25 巨蟹座消除誤會,摩羯座過甜蜜二人世界
12星座被誤會時有什麼反應?12星座成績排行
一直被誤會的米格29,生不逢時的支點
2800名理髮師和模特齊聚一起,別誤會,這不是理髮學校
190127 鹿晗是對自己長相有什麼誤會嗎?宇宙第一帥謙虛罷了!
麒麟985是誤會?麒麟990攜華為旗艦曝光:9月6日發布!
這5人被誤會了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