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30 感遇 其二 江南有丹橘 張九齡
本期唐詩:《感遇 其二 江南有丹橘》 唐 張九齡
1 詩詞文本
2 詩詞視頻 -- 朗讀版
3 詩詞鑒賞
感遇 其二 江南有丹橘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3-1 詩詞含義
《感遇十二首》為唐朝大臣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的組詩。這組詩托物寓意,抒發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現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
《感遇·其二 - 江南有丹橘》,是唐朝張九齡所寫的抒情唐詩。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橘頌》。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正是著名的產橘區。於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一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並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最後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迹,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3-2 詞句注釋
(1)豈:難道。
(2)伊:那裡,指江南。
(3)歲寒心:耐寒的本性。
(4)薦:進獻。
(5)嘉客:嘉賓貴客。
(6)奈何:無奈。
(7)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8)運命:命運。
(9)循環:周而復始,變化莫測。
(10)尋:探求。
(11)徒言:只說。
(12)樹:種植。
(13)此木:指丹橘。
(14)陰:樹陰。[1]
3-3 白話譯文
江南丹桔葉茂枝繁,
經冬不凋四季常青。
豈止南國地氣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讚,
山重水阻如何進獻?
命運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
難道丹桔不能成陰?
4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齡為張說所獎掖和拔擢,張說去世後,他又於開元二十一年輔佐玄宗為宰相。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他深為時人所敬仰,王維、杜甫都作有頌美他的詩篇。他曾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見《八哀詩》)。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祿山任平盧將軍,在討伐契丹時失利,張守珪奏請朝廷斬首。之前,安祿山曾入京朝見,拜見過時任宰相的張九齡。張九齡頗有識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祿山是奸詐之徒,斷定日後此人必會作亂。宰相張九齡對侍中裴光庭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此次適逢安祿山干犯軍法,被押送京城,奏請朝廷判決。張九齡毫不猶豫在奏文上批示,為嚴肅軍紀,將安祿山斬首,奏文說:「穰苴出軍,必斬庄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華夷之辨,看了批文後說:「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唐玄宗沒有最終批准,卻為示皇恩,將安祿山釋放。最終安祿山反叛,重演了西晉末年,羯族石勒反晉亂華的一幕。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他請求回鄉拜掃先人之墓,因為遇到疾病而五月七日去世,終年六十八歲,皇上贈封他為荊州大都督,謚號叫文獻。
在他死後不久,曾被其斷言「必反」的安祿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張九齡,追贈其為司徒。


TAG:豆芽養成記 |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七)》鑒賞
※《四野詩詞選》第208期:調寄憶江南 隱括白玉蟾武昌懷古十詠
※憶江南 朱七七
※江西一座僅300米高的小山,為啥被王安石稱為江南第一山?
※你還記得十五年前黃浦江畔的江南四劍客么—談052B型的升級
※沈萬三故居:明朝江南第一富豪,巔峰時期擁有20億兩白銀
※杭州六百米小山江南第一 美如九寨溝遊客卻很少
※江南四月杜鵑紅
※詠江南春◎古詩三首
※浙南最美50古村落,100幅四月里的江南水墨畫卷!
※李子27217《黑白江南》
※「2018第二屆戀戀西塘——江南詩歌節」全球華語詩歌徵稿啟事
※2018 一路向南 探尋江南 古鎮情懷
※初夏七裏海 北國有江南
※江西不該被冷漠的古鎮,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內藏「江南第一祠」
※七絕四首/江南初夏
※尋找古徽州:名冠江南第一山
※白薇三月,再來江南朗誦:建茹詩情雨墨第159期
※埼玉縣熊谷 樹齡140年的「江南之藤」綻放出淡紫色花朵
※揚子、黃聖依夫婦130萬結緣呂俊傑大師《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