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配人工智慧的感測器,會不會是熱鬧AI里的冷門好生意?
前幾天有讀者留言,跟我討論AI過分火爆和泡沫開始膨脹的事。
確實,現有的AI產業基數和輿論、資本對它助推是並不對等的,其中泡沫確實存在。事涉AI則必強大絕對是一種盲目的價值觀。但AI的優勢在於這種基數近乎於無限底層,能夠提供的應用場景過分巨大,所以在眾多應用場景沒有被驗證到底之前,也很難去判斷他的泡沫到底有多少。
另一方面,AI完全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火爆異常。但卻可能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些企業都集中堆積在某幾個領域內,而AI作為整體真正發展,需要的支撐條件很多。其中很多產業要素目前還處在非常薄弱,甚至冷清的階段:比如說感測器。
事實上,非常多的AI動作和應用場景依賴於合適的感測器來達成。相比於隔壁幾個領域的鑼鼓喧天,這個領域確實太寂寞了點。
我叫感測器:冷門不代表不重要
把AI分為技術和應用兩個大方向的話,應用這邊會是fintech、人工智慧安防、無人駕駛等領域,而技術這邊又會被分成三個部分:數據運算能力、解決方案,以及硬體。
相比於數據運算包含各種各樣的數據、演算法、運算力和平台,解決方案包括生物識別、計算機視覺、NLP等等部分,人工智慧硬體領域包括的東西最簡單,只有兩種:晶元和感測器。
當然,這裡說的硬體不包括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和智能設備,僅僅討論為設備提供智能的」必需品「。晶元相當於大腦,感測器相當於感官,都是人工智慧與萬物建立聯繫的必備條件。
相比於早期的工業感測器,人工智慧領域的感測器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對運算能力和演算法的適應,比如對多種感知數據的綜合識別,比如中轉能力。就像人工智慧來了,大家都知道要把晶元換掉一樣,感測器的更新換代,也是世界範圍內AI浪潮所無法避免的議題。
但相比於對GPU等適配人工智慧的晶元的研發投入與重視程度,顯然國內產業對感測器的關注是嚴重不足的。即使不跟機器視覺這樣動輒幾億融資的領域比較,在晶元研發上國內至少還有寒武紀、地平線等明星企業,以及BAT巨頭的入場。相比較而言,國內做智能感測器的最大體量公司基本也就剛剛完成A輪。
確實,AI硬體的技術准入門檻更高。與國內感測器產業的老套路大相徑庭。但這個領域留給國內廠商和創業者的機會在於:AI市場對於感測器的需求在快速變化,國際廠商的傳統優勢很多無從發揮。
總之大家的起點差不多,市場相對公平,巨頭進場的門檻也更大。
左擁自動駕駛,右抱物聯網
AI感測器的未來,很大程度在於綜合其他領域的發展,戰略高地位置很快會被凸顯出來。
最直接的價值,恐怕就來自於自動駕駛領域。在感測器領域得到廣泛關注的,除了谷歌等巨頭推出的激光感測器,就要屬博世等老牌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推出的,適用於ADAS等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感測器硬體。
自動駕駛的核心,是讓車繞過人類感官與交通環境實現交互。這就極大程度依賴雷達、視覺攝像頭以及多種多樣的感測器裝置。並且與一般情況下的常識相反,如今自動駕駛產業追求的感測器並不是感測和運算能力的極致化。反而是性價比高,能夠配合車輛生產的中低端感測器。
沒辦法,谷歌的無人車方案是挺好,但是造價實在太高。如今業界一般認同,未來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將是感測器和車輛中樞運算系統協作解決交通問題——誰也別太貴,這才能讓高等級自動駕駛成功商業化。
而尋求性價比,正是國內製造業的看家本領。自動駕駛可謂是自主品牌汽車的一次盛宴,而盛宴開場,也給感測器留下了一角舞台。
另一個巨大的感測器應用市場,在於正在快速蔓延的物聯網系統。生物識別、自動生產和智能家居,都需要新型感測器的協助。而且隨著物聯網體系的多元化發展,應用到的感測器類別也會越來越多。這個需求擴張下,也會給感測硬體以發展機遇。
more story,more money
說實話,人工智慧硬體——這裡特指起支撐作用的元件,之所以發展速度低於AI語音和機器視覺類的AI企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可講故事的點太少。
雖然聽起來有點雷人,但我們所處資本市場的特點,是熱愛講故事,講想像空間,不惜一切代價擴大估值。
底層硬體在這些領域相對吃虧,但好在感測器系統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比如這裡可以編寫幾個感測器講未來故事的例子。
1、數據採集者:我們知道,AI戰很大程度是數據為王。而感測器除了讓機器感知外界之外,另一個作用在於收集數據。重點宣傳感測數據的價值,和再利用這些數據的可能性,也許是個比較好的附加價值。
2、結合無人經濟:在無人經濟如火如荼的今天,感測器作為物聯網與人類交互的主要設備,也許會水漲船高。感測器的花樣翻新,可以為無人經濟和多種場景下的生物識別提供解決方案。物聯網領域最受青睞的就是泛在場景。這也是AI感測器的優勢。
3、作為技術與應用場景之間的接駁點:當然,最好的故事來自於合理的邏輯推論。以自動駕駛為例,汽車本身需要感測器作為技術與硬體的交互,來解決人類出現的核心問題。這個邏輯在眾多可能達成智能化的設備上都是通用的。一方面是識別、判斷、推論等技術解決方案,一邊是五花八門的外界數據,感測器在其中擁有的空間非常廣闊。
說實話,感測器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不太好說。技術門檻和市場需求的快速蛻變,都讓這個領域充滿了不確定性。本文的目的更多是提醒你注意那些冷門但重要的AI必備區域,AI在廣義上是一個整體進化,佔據其中任何一環,都有巨大的利益想像。
沒必要在擁擠不堪的地方尋找未來。


※只聽過劉慈欣?作為AI從業者你需要了解這些神預言的科幻作家
※智能音響:我是物聯網交互入口!物聯網:不了吧?
※谷歌集團化作戰圍剿印度,留給中國獨行俠們多少機會?
TAG:腦極體 |
※如何安裝適配器FTZ?它與那些鏡頭具有兼容性呢?
※好鄰居核心戰略的邏輯:多店型適配不同商圈
※微軟變了!Edge瀏覽器可能會很快適配iPad機型!
※屏幕指紋僅是買技術?不存在的 適配和研發才是關鍵
※魅族無線充電開賣,沒有適配手機的它,究竟打得何種算盤?
※教大家處理電腦IP地址不能設置會報分配給另一個適配器的問題
※只為尋找最佳的屏幕指紋適配方案,vivo可謂是別出心裁
※真正的生產工具,適配iPad的藍牙鍵盤
※劉作虎:未來手機會有更多的場景適配高幀率
※選購 iPhone 快充適配器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好消息!華為發布新款CPU,性能優異,與國產操作系統相適配
※開孔屏時代你準備好了嗎?來看看對軟體的兼容適配情況
※心動不如行動,真切的查查你的愛車適配的輪胎型號
※安卓劉海屏的尷尬:沒有iPhone的實力,軟體都不給適配!
※OPPO真機亮相,提前適配讓用戶更暖心
※沒想到劉海屏手機這麼多了!但APP表示適配優化很苦惱
※小米官方解析MIUI門卡功能,適配機型無需連網也能刷!
※電源適配器廠家:手機的護眼模式是什麼?真能保護眼睛?
※差旅達人必備的摺疊熨斗,無需加水,輕鬆熨燙,適配各國電壓!
※利率並軌箭在弦上!強調金融與供需體系適配性,央行這些表述很關鍵!分析稱降息已是可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