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為什麼我旗幟鮮明地反對坐月子
文 |侯虹斌
7月9日,山東淄博一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因中暑被送到醫院,最後不治身亡。送醫值班醫生稱,產婦來時穿的長褲長袖。「她家人說,因為是坐月子,怕落下什麼病,就穿的厚一些。」家人曾解釋,家裡堅持不開風扇和空調,還讓產婦蓋著被子。
經過檢查,產婦中暑的程度已屬於熱射病,她的心臟和肝臟均有不同程度損傷。她的體溫高達40多度,心臟和肝臟都有不同程度損傷,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這真是一出悲劇。悲劇就在於,產婦不是因為無法救治的併發症所耽誤的,而是在本應健康的情況下,活活被身邊的親人蠢死的。
每次聽說到女人生孩子「一定要坐月子」,我就頭疼。這種蠢事,為什麼在今天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呢?甚至有人開玩笑地說,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中之重,「坐月子」應該申遺才對。
我相信,因為「坐月子」而導致產婦死亡的情況不會普遍,但因為「坐月子」沒病搞出病的情況卻不罕見。先說明一下,這裡指的「坐月子」,不是指身體尚未復原、多加休息,而是有明確含義的:包括一個月不能洗頭,不能吃含有鹽的食物,不能出門,不能見風,不能刷牙,能躺著就不要坐著,能坐著就不許站著;更極端的還有不能洗澡、不能沾水、不能洗下身、一直卧在床上……有的,連剛出生的嬰兒也陪著各種遭罪。
而那些還來不及恢復身體的產婦,不得不自我禁錮在病床上,不僅沒個人自由,也不允許保持基本的個人衛生,直至各種感染、抵抗力低下,造成身體的真正毛病。
我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坐月子」,百害而無一利,沒有任何價值。隨便舉幾個微博上醫生就此事的評論:
微博大V@急診科女科人於鶯:「(產婦坐月子)大熱天除了中暑之外,更多的是產褥感染。原先我還接診過深靜脈血栓,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產婦,最終也是不治。」
@醫生媽媽歐茜:「大熱天接診過被捂得全身膿皰瘡的新生兒。更絕的是產婦穿著冬天的長睡衣,頭上包著一張印著紅雙囍的枕巾做頭巾。即便戴著口罩,我也差點沒被她散發出的汗味和惡臭熏倒。」
@畫眉蓉蓉:「 作為一名口腔科醫生,一看到二三十歲因為全口牙齦腫痛出血來就診的女性,不用問就知道是在坐月子沒刷牙來的,準確率百分之九十!」
急診科女科人於鶯更明確地說:「坐月子這個詞就應該消失的一乾二淨才對。」
然而,你以為只有愚昧的老人才會信這一套嗎?當然不是。每次有人否定「坐月子」時,都會有一群並沒有老到不會用微博的人,在下面說:「傳統怎麼能輕易否定?」「難道要女人一生完就下地上班?」「幾千年都這麼過來的,一定有它的道理。」……
關於「坐月子」的爭論,也是一個月經帖。每當外國明星或中國明星生完孩子,一兩天就神采奕奕地出院、穿著裙子、微笑著站在風中向記者們打招呼的時候,這個話題就會翻起來。他們甚至得出這個明星是代孕、那個明星是代孕的結論,理由是「她身體恢復得這麼快,怎麼可能?」
為什麼外國人無需坐月子而中國人非要坐月子?他們給出的解釋是:「中外體質不一樣」。這話是說,中國人身體就是天生的差嗎?既然這樣,那民國時中國被人說是「東亞病夫」為什麼又那麼憤怒、還要拚命地洗刷?為什麼好不容易證明了中國人體質不弱、中國還拿了奧運會金牌數世界第一,現在,這麼多人反倒忙不迭地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戴回去?
凱特王妃產後僅十小時,就在公眾面前亮相
我不這麼認為;我不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相信中外的體質並沒有天生的不同;認為中國人體質差的,那隻代表說話的人,不代表我,也不代表所有人。
支持「坐月子」的人,最愛說的就是:哎呀,你沒坐月子,等你老了就知道生病了。我就奇怪了,到底有什麼病菌或病毒,能潛伏四五十年才發作?發作出來到底是什麼癥狀?這應該夠得上諾貝爾醫學獎級別了吧。
到現在,我身邊還有一些長輩或嬸嬸嫂嫂之類的遠親,對我說,就是因為月子沒坐好,所以她現在腳後跟疼;就是因為月子沒坐好,現在經常頭疼;還說,坐月子期間肚子著了涼,現在老了就腸胃不好,還得了腸胃炎……
我很艱難地忍住笑:男人不生孩子,他們老了從來不得病嗎?男人就沒有腳後跟疼、頭疼和腸胃炎嗎?
反倒是不洗頭、不洗澡、不刷牙、不清潔身體;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不敢動,得病的機率要大得多。即便沒有嚴重疾病,這種「坐月子」方式,導致慢性病,免疫力低下,令身心疲憊的產婦更容易產後抑鬱,可能性則很大。對孩子,也絕無好處。尚未享受初為人母的快樂,就先被這個陋習咬一輪——這不就是一個大型的反婚反育廣告嗎?
縱向來說,坐月子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是因為古代年輕女子的家務特別繁重、地位特別低下,嫁到男方家族裡,家中全都是她的長輩、她的主子(包括丈夫),她們低眉順眼,戰戰兢兢。有且僅有,在她們剛生下孩子的短短時光里,可以受到重視,得到一些照顧和休息,享有勞動的豁免。她們剛從鬼門關上闖過來,坐月子難得的喘息,她們當然應該好好利用。
另一方面,古代生活條件差,衛生、保暖、營養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談消炎、手術這些現代醫學手段了;她們不得不用最保守的方法來自保;包括不清洗、不挪動、以免觸動傷口。然而,今天這些問題都基本不存在了。誰還真需要擔心因為衣不裹體而凍壞了?誰還需要擔心吃不飽飯了?
橫向來比,為什麼外國人生完孩子很快就可以下地,女明星們生娃一兩天就可以漂漂亮亮地出門;而你們卻不可以?我理解,這並不是因為普通女人反而更嬌氣,而是因為中國女性普遍沒有鍛煉的習慣,身體素質差,身體恢復也慢。
這不是中外體質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缺乏運動導致的體能太差。這種情況,該嚷嚷的不是說中國人「體質不同」,而是多引導大家鍛煉,把體能提上去。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中國的嬰兒比較大,剖腹產比例高,也造成生產困難,產婦不得不多花時間來痊癒。以上海為例,近5年來,上海市新生嬰兒的平均體重已從1998年的3147克上升至3740克,而新生嬰兒體重在4500-4500克的竟佔到了19%。超重對嬰兒生長發育不利,而且,由於胎兒過大過重使產婦生產變得更加困難,與5年前相比,產婦的剖腹產增加了23%,孕婦生產日期比預產期平均提前了4.5天。
據專家長期臨床實踐認為,我國嬰兒出生體重控制在3300克左右是比較科學的。在日本,嬰兒出生體重一般控制在3000克左右,歐美等西方國家嬰兒體重一般控制在3400克左右。
中國人個頭相對較小,嬰兒反而超大,難道也是「體質」嗎?當然是爹媽的錯。大概中國的飢餓與匱乏的記憶太長了,深受傳統意識影響,很多長輩們拚命地要准媽媽狂吃,「一人吃兩人份」,生怕胎兒營養不良,結果胎兒巨大,大大增加了生孩子的難度。即便孩子生下來了,他也要面對著一堆糖尿病、病態性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
坐月子不必要,但科學而認真地對待孕期、產褥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
按理來說,「坐月子」這種破事,我以為顯而易見是荒謬的,是不值得批判的。然而,在現實中我卻發現,支持者多於反對者;有老人,更有年輕人;有男人,也有女人。一與這些人對話,他們就搬出「傳統」來扣帽子:
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會錯嗎?你怎麼這麼自大?
這種不學無術的膠柱鼓瑟,實在很難說服我。他們還試圖用農耕時代的習俗來主宰今天的生活。但要知道,以前的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有多高!在古代,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一個女人一生中通常要經歷5~8次生產(方舟子);即便不用數據,憑最基本常識你也應該知道,現代醫學之前,女性生育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而現在呢?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公布,2016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9.9/10萬,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7.5‰和10.2‰(2017年全國婦幼健康工作會議),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沒有道理放著好好的先進的醫學和文明不用,卻回過頭來沿襲那些沒醫沒藥的時代的陋習。
還有,傳統當中,女性是很難被當作人來看待的;她們被視為可用來生育的資源。傳統針對產婦的習俗,也必須放在這一背景下來看待:它在乎的是女性的生育功能能否健全,而不是女性的身心是否健康。我不知道產婦的丈夫或公婆怎麼想,但作為產婦本人,如果想好好當個人、好好活著的話,就要遠離這一類「傳統」。
【作者簡介】
侯虹斌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小說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峻熙來了之五:月子中心的滿月趴
※三伏天產婦「捂月子」中暑身亡,悲劇要到何時止?!
※席越:又見產婦坐月子死亡,對比看看中國式坐月子有多坑人
※40°C三伏天坐月子,3大任務5個準則你都掌握了嗎?
TAG:月子 |
※我為什麼旗幟鮮明地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為什麼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英語思維」?
※旗幟鮮明反對「偽忠誠」
※旗幟鮮明地反對讓父母帶娃
※我為什麼旗幟鮮明地支持早戀
※荀彧旗幟鮮明對曹操說「不」?
※我們為什麼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在大眾傳播中採用「娘炮」形象?
※我為何旗幟鮮明的反對奧數
※學習時報:旗幟鮮明地反對「偽忠誠」「空忠誠」
※為什麼會有人旗幟鮮明反中醫?
※旗幟鮮明的反對超級英雄
※旗幟鮮明地唱多小米
※這個匈奴人建立的王朝,為何打著復興漢氏的旗幟?
※宋芸樺旗幟鮮明的道歉:我是一個中國人!台網友:不要回來了
※反對歸化!傳奇教練旗幟鮮明:菲律賓搞可以,中國年輕人去哪了?
※我們喜歡劉德華,因為「做藝先做人」的他旗幟鮮明的家國情懷
※土耳其這才認清作戰對手是誰:美軍掛著庫爾德民兵旗幟開始反擊!
※他被蔣介石盛讚為黃埔的旗幟,毛主席稱林彪打仗不如他,後成上將
※德羅贊談在馬刺主場打球:上方懸掛的冠軍旗幟說明了許多
※如果說姚明是中國代表人物 那麼韓國冬奧旗幟是金妍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