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半日遇三位汗症患者同病異治—汗症醫案三則

半日遇三位汗症患者同病異治—汗症醫案三則

「一般認為,自汗多氣虛,盜汗多陰虛,但臨床實際卻未必如此,還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至於烘熱汗出,卻多為陰陽寒熱錯雜。而實踐中,有不少患者是一人身兼多種汗出異常。臨證應細審病情,認真判斷,不能先入為主,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

文/邢斌

2009年11月12日門診時,遇到三位不同類型的汗症患者,而運用不同的名方治療,均獲顯著效果。

案一

金某,女,61歲。2009年11月12日初診。

主訴:乏力多汗十餘年。

病史:乏力自汗已十餘年,怕熱口渴,大便一日三四行,溏薄,如果受涼更會出現腹瀉,服用黃連素後能緩解。48歲絕經,此後出現先全身發熱、面部潮紅、心煩,然後出汗,一日多次。納可,眠安,脾氣好。有乙肝病史,2007年因GPT升高住院,現在服用拉米夫定片,肝功能指標正常。舌淡紅而胖,苔薄,脈沉弦。

處方:烏梅15g,細辛3g,肉桂(後下)3g,川連3g,知柏各9g,當歸3g,党參30g,川椒3g,制附子3g,仙靈脾15g,仙茅9g,巴戟天9g,7劑。

2009年11月19日二診:

葯後乏力自汗與烘熱汗出均明顯減輕,大便一日一行,成形,不怕熱,但仍有口渴。補訴有咽炎史,經常咽喉不適,痰多,色白。舌質淡紅,苔薄略膩,脈沉弦。

處方:守方,改知柏各6g;去當歸;加玄參9g,蟬衣12g,僵蠶12g,冬瓜子30g,14劑。

2009年12月3日三診:

諸症均明顯減輕,咽喉不適亦大減。舌苔薄白,脈沉弦。

處方:守11月19日方,去玄參,加木蝴蝶12g,7劑。

葯後諸症均愈。

案二

楊某,女,54歲。2009年11月12日初診。

主訴:自汗近三年。

病史:動則自汗,或激動則出汗,以及夜間熱醒之後出汗,已近三年。伴煩躁心亂,焦慮易怒,睡眠質量差。近來每天上午10點多頭暈,出冷汗,測血糖正常(4.5mmol/L)。一年半前絕經,烘熱汗出,每日數次發作。口乾,大便一天1次,有高血壓、冠心病史。面色不華,有黃褐斑,舌偏紫,脈細弱。

處方:僵蠶9g,蟬衣9g,生大黃(後下)2g,片薑黃9g,柴胡9g,黃芩9g,川楝子6g,北沙參15g,麥冬15g,當歸9g,枸杞子12g,生地12g,川連6g,桑葉30g,菊花30g,鉤藤(後下)30g,7劑。

2009年11月19日二診:

服藥1劑,諸症明顯減輕,唯仍有口乾。補訴過去手足冷,服藥後手足已溫暖。舌質淡紅而偏紫,脈細弱。

處方:守方。改川連3g,加花粉30g,7劑。

2009年11月26日三診:上症俱除,但痔瘡脫出,舌質淡紅,脈細弱。

處方一:党參9g,生黃芪15g,白朮9g,當歸9g,升麻6g,柴胡6g,陳皮6g,甘草3g,7劑。

處方二:五倍子50g,分7份,每天1份,煎湯熏洗。

內服、外用二三劑後,痔瘡脫出即愈。

案三

李某,女,62歲。2009年11月12日初診。

主訴:自汗十年。

病史:患者平素汗多,活動後汗出明顯,尤其是面部、背部出汗,即使冬天,活動後也會出汗身熱。自訴比較怕熱,但是冬天若不動又要加衣服,否則怕冷(主要是背冷),但添加衣服又覺熱,又容易出汗。患者納可,二便調,寐安,無乏力、頭痛、胸悶、口乾、口苦等症,脾氣急躁,偶爾自覺發熱。更年期時出汗更嚴重。2009年10月21日出現頭暈,昏昏欲睡,至外院就診,血常規、頭顱CT正常。

頸椎片示:頸椎退行性伴C4-5、C5-6、C6-7椎間盤狹窄,予對症處理後頭暈解除。平時血壓在90/60mmHg。舌淡紅、苔薄略白膩,脈滑。

處方:石膏60g,知母12g,粳米30g,生甘草6g,党參30g,7劑。

2009年11月19日二診:近幾天動則出汗已除,背冷大減,舌淡紅、苔薄白,脈略滑。

處方:党參30g,白朮9g,茯苓9g,生甘草3g,柴胡9g,白芍9g,當歸9g,7劑。

2009年11月26日三診:補訴,進食水果易嗆,嗆則咳(一貫如此),咽喉有痰,有慢性咽炎史。舌苔薄白,脈略滑。

處方:制半夏12g,川朴9g,蘇梗9g,生甘草6g,茯苓15g,玄參15g,僵蠶9g,蟬衣9g,桔梗6g,14劑。

2009年12月10日四診:咽喉有痰,比之前易吐出,吃水果易嗆已大減,舌淡紅略有齒印,脈右略滑。

處方:守11月26曰方,改玄參30g,加細辛6g,14劑。

2009年12月24日五診:服藥以來,自汗未作,背冷大減。吃水果易嗆之症亦除,咽喉有痰。舌淡紅,脈略滑。

處方:守11月26日方,改玄參45g;加細辛6g,天冬9g,麥冬9g,14劑。

按語:汗症,一般分自汗、盜汗。此外,臨床常見更年期的烘熱汗出。不僅女子有這樣的汗出,有些男子在更年期也有類似表現。

一般認為,自汗多氣虛,盜汗多陰虛,但臨床實際卻未必如此,還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至於烘熱汗出,卻多為陰陽寒熱錯雜。而實踐中,有不少患者是一人身兼多種汗出異常。

如案一的患者既有自汗,又有烘熱汗出;案二的患者則自汗、盜汗、烘熱汗出皆有。臨證應細審病情,認真判斷,不能先入為主,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

案一的患者,一方面怕熱口渴、烘熱汗出,另一方面卻乏力自汗、便溏舌胖,屬寒熱錯雜。故治療上,不僅要清熱瀉相火,還當補腎益氣、溫陽散寒。故用二仙湯合烏梅九,奏效甚捷。

二仙湯由仙茅、仙靈脾、知母、黃柏、當歸、巴戟天組成,是今人張伯訥教授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經驗方。雖為今人時方,卻因其確有實效,而堪比知名度很高的經典古方。此方之妙在於寒熱並用,很適合更年期患者陰陽失衡、寒熱夾雜的狀態。

烏梅丸由烏梅、細辛、桂枝、黃連、黃柏、當歸、人蔘、川椒、乾薑、附子組成,同樣是寒熱並用之方,同樣適用於寒熱錯雜之人。我也常常將此方用於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當然,如果患者上熱下寒,如兼見口渴、便溏、頭面熱而下肢涼,則更為合拍。

案二的患者以自汗為主訴。古人說自汗多氣虛,卻也不盡然。患者激動則出汗,以及夜間熱醒之後出汗,顯與鬱熱有關。再結合煩躁心亂、焦慮易怒、寐艱頭暈等症,實不難作出肝鬱化熱之判斷。

趙紹琴教授臨床擅用升降散,運用變化之妙,令人嘆為觀止。我臨證學步,多能中的,此案即其例。方選升降散疏調氣機,加柴胡、黃芩、川棟子清肝瀉熱(此趙老常用之加味法),桑菊、鉤藤平息肝風。因患者口乾,脈細弱,合一貫煎以益陰疏肝。用藥尚合病機,故1劑即效。

二診患者補訴過去手足冷,服藥後手足已溫暖。此手足冷,與四逆散證之四逆同理,乃氣機郁滯,陽氣不能通達四末所致,不得誤認為陽虛,而妄用溫陽之品。

三診患者訴痔瘡脫出,益證初診用補益無誤,唯此時此刻需暫用補中益氣湯升提,且不能多用,中病即止可也。同時配用外治法也有一定效驗。

案三的患者,自汗怕熱,但又有背冷之症,屬白虎加人蔘湯證,故用原方,十年痼疾一診而平。後因患者兼有肝鬱,轉方用逍遙散、半夏厚朴湯等加減治療,漸入佳境。

文摘自《半日臨證半日讀書》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4,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劉渡舟:白虎湯類方加減證治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手汗症是個什麼病?
道醫學堂丨常見病病脈論證及治法之無汗症、白癜風
多汗症發病原因分析
多汗症的4種疾病原因,其中一種和癌症有關!
4種疾病容易出現多汗症!
腳汗腳臭原因,教你腳汗症的自治療法
中醫刺激穴位治療多汗症:刺激陰谷穴
腋下容易流汗就是多汗症?6項中2項建議就醫治療
關於手汗症能治好嗎
什麼是多汗症?多汗症應該怎麼治療?
印度21歲女子突患血汗症:她滿眼流血汗,本應受到照顧卻遭丈夫嫌棄被稱「巫婆」
白蘿蔔明礬汁外洗治手腳多汗症
多汗症都有哪些飲食療法
歷代醫家沿用至今的浮小麥,治盜汗、虛汗症,治一個笑一個
手汗症青睞亞洲人,醫生一個「絕招」快速止汗!
手汗症用藥物能夠根治嗎?
雙手常年「濕噠噠」,中醫分析手汗症的原因及日常預防
多汗症的臨床表現
手汗多是什麼原因食療調理手汗症
桂圓煎服確能治盜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