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漫談結構決定功能

漫談結構決定功能

GIF/2K

欄主憶忘先生,從事臨床工作,研習傳統文化和中醫經典,索求源流,力圖還原古人的觀察視角和經驗及理法的演進。專欄『靈素之問』,還原古人觀察視角和中醫經驗理法的演進。

漫談結構決定功能

文字/憶忘 圖片/來自網路

1,幼稚的「決定論」

其實這問題多年前就不成問題了。但是直到現在,很多科學粉或醫學學者,依然糊塗著。這反映了教育單一化的結果,很多人已經失去思考辨別能力,連究竟會有什麼問題都發現不了。

結構決定功能,所謂的「決定」,其實就是因果邏輯,因為A,所以B,因此A決定B。在不考慮B會不會對A有啥影響或作用的情況下,A決定B是可以實現操作的,就被當成了真理。這其實是經典物理學時代的因果動力學,導致了某些哲學的命題也是幼稚的「決定論」。

功能是不是僅僅由內部結構提供,這是物質是否真的無限可分、還原論的基礎。如果功能是系統提供的,單元是可以沒有功能的,無限可分就已經毫無意義。對程序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函數由語句組成,語句由指令組成,指令由0、1組成,0、1還有含義么?0、1還需要功能么?0、1,不再存在任何內部結構,0、1的含義和功能,是由其使用的環境決定的,由其具體的編碼系統所決定,其自身的含義和功能是被編碼系統賦予的。

「結構決定功能」的「普世觀」,最常見的例子,是蛋白質的鱗脂雙分子層的結構實現了細胞膜的選擇性功能。「結構決定功能」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從化學性質到物質結構,從天體宇宙到細胞基因。似乎「結構決定功能」是一個普世的真理!但是,卻沒有想想,又是什麼原因實現了這樣的結構?你憑什麼說,鱗脂雙分子層的結構決定了細胞膜的功能,而不是細胞的功能(維持生命)決定了細胞膜必須是選擇性的結構?誰決定誰,還得過過大腦。

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心法則」是怎麼被淘汰的,自己百度吧。

2,循環定義中的第一性:雞蛋命題

比如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生產力是人們解決社會同自然矛盾的實際能力,是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關係: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社會關係。

當然生產關係是社會關係的一種,遠的就不扯了,它可以簡化為:人們的某種關係形式。而生產力則可簡化為:人們的能力。他們的主語都是人:社會關係的存在。生產力是出現在社會中的,因為是適應社會需要的。這裡就相應出現另一個問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誰先誰後?

如果人的定義是基於社會--因為人不可能單獨存在,而存在於社會----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就像雞和雞蛋不能單獨存在。至少,現實歷史中似乎還沒找到反例--並不是說你手上拿著一隻雞蛋,雞就不存在。社會和人的關係就成了雞和蛋命題,誰先誰後?因此,人之所以是人,是基於外部的社會關係,而社會關係又是基於人的存在,這是典型的循環定義。

如果沒有人--勞動者(勞動者當然是以生產關係的方式存在的)和生產資料的結合,就沒有生產力--離開了要素當然就不存在了(生產關係又決定了生產力一次);同時,生產資料又不是天然的,而是要生產才有的物質資料。這一切都必須先有社會的存在,有社會才有社會生產,才有……生產關係?但我們知道,壞人結成團體才有了「黑社會」,才有了黑社會的「生產關係」、「生產行為」所表現的「生產力」,因此是先有某種關係,人們以某種關係結合起來,才構成了某種社會,才有「生產力」……這簡直就是個大雞蛋。

生產力是物質力量,並且這種物質力量決定了社會關係中的生產關係--人與人關係的一種,而這種客觀物質力量又來自於具體的人--與生產工具等的結合。因此,人(社會關係的存在)決定了某種客觀物質力量……簡直是奇談怪論。拿著循環定義忽悠,就好比非要說雞蛋有一個決定了另一個。

雞蛋的另一種可能:人和社會是同時的,社會關係和生產、生產力都是同是存在的雞蛋。因此不存在誰先誰後,也不存在誰決定誰,但是相互影響卻是真的。

馬克思在分析「結合勞動」與個人勞動的區別時說:「這裡的問題不僅是通過協作提高了個人生產力,而且是創造了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本身必然是集體力」(【資本論】,第23卷,第362頁)。這種組織狀態實際是生產關係,在這裡,某種生產關係又影響了生產力的高低。可見馬克思也認為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創造了一種生產力」,個人的生產力絕比不上集體力,也就是創造了某種「客觀物質力量」。因此,所謂「生產力決定生關係」,馬克思的理論會不會出現這句,呵呵。很少有人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間的這種自相矛盾。

第一性、第一因,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問題最終成了信仰,宗教就是這麼來的。因為第一因的問題,怎麼開始的問題,難以解決,四大起源問題不外乎此,在邏輯範圍是解決不了的,只能是信仰或宗教。

3,決定論的四個命門

決定論早已被系統論破得體無完膚了,可憐大家還活在幾十年前被淘汰的觀念中。咱們就來玩玩文字遊戲,看看究竟誰更無聊。

依託結構決定功能這個命題,來試試:

1,如果結構決定功能,那麼結構的形成是否需要功能?(第一性的問題)

2,如果某種功能是內部(局部)結構決定的,那麼外部結構是多餘不起作用的嗎?(整體與局部的概念偷換)

3、某一類功能,是單獨的「內部」 結構可以完成的嗎?(單向因果還是協同)

如果是工業產品,那麼結構是被製造出來的。

如果是生命,那麼結構是從無到有,「生長」出來的。

那麼,這個製造過程、生長過程,是結構的問題嗎?顯然這是「功能」製造、產生了結構。

並且,結構的毀壞、變異,本身也不是結構本身所能決定的。很顯然,第一個問題要解決的是:

結構並非第一因、第一性的。從單細胞到受精卵,從坯胎到成人形,沒人敢說這是結構決定的。既然都能說決定,那為何解決不了生命的來源、意識的來源?因為你根本搞不清這種功能的本質和內涵,更搞不清什麼結構才能「製造」出生命,對於二者有一搞不清的情況下,竟敢就斷言A決定B,本身是妄語。

所以第四個命門是:對功能或結構的認知,不是一步到位的,尚有許多未知,說決定了,決定就是必然的因果,怎麼還是有未知功能或結構?連這個必然都還不確定,就草率「決定」豈不搞笑。什麼樣的結構對應起碼功能?某個生命系統會有多餘的結構嗎?連這個問題都無法回答,那還是小心,到底能決定了什麼。

很顯然,只能對確切的結構和功能對應進行判斷,該功能必須某些結構來完成,甚至是多種結構的協同完成,對於複雜功能的完成,是不能歸為某個結構甚至「內部」結構的,否則便武斷的認為另外的結構不參與這個功能的完成,而經脈理論正是由此被誤會的誤導的。那是因為不理解古人將功能與結構「完全分類」的定義方式,在等價原理系列以及多篇雜談中反覆提到過,不綴。連古人的完全分類名實概念都搞不清楚,科研和口水相去幾何。

天天標榜整體觀,到了結構決定功能,就投誠了還原論。不自覺的把功能變成局部(內部)結構所決定,無論是科研用解剖物理學去找經脈,還是玄學家的所謂「內觀」,難道沒聽說過波中起浪?更不要說這些人連什麼叫「建模」都還糊塗著,把主觀建模模型不斷重複,等於把浪花當成了大海,自我娛樂。這時就忘了啥叫「整體觀」或聯繫觀了,更吹噓中醫「核心醫理」,也是皮厚。

4、沒有結構的功能或沒有功能的結構

有沒有「沒有結構的功能」?這不符合系統論結構功能共存互根。我們談論結構與功能,是在某個確定系統的前提下,否則盡可以去看神話小說。但要說某個結構沒有體現功能,則是想當然。試問:沒有功能,這個結構如何形成?自然界物質形成,還有四種力的支持,不是功能是什麼。你說你製造一個沒用的結構,這正好是你有製造這結構的能力的功能。這是功能和結構對應什麼系統的問題。你說你製造的這個結構無用,來說明存在「沒有功能的結構」,正好說明兩點:1,結構有不產生功能的時候(比如屍體)2,這個結構對應的功能(系統),不是它自己產生的。

死亡並不能證明「結構決定功能」,反而證明的是「結構可以沒有原有的功能」,正說明這些功能不是這些結構所對應、所本有的。

5,形與神

粗守形、上守神。--【靈樞】

從這裡似乎能讀出「重功能輕結構」的意思。很多人經常提到的「氣化」,也是強調功能。但是,這裡粗與上的語境中,本不是綱領性質的理論,而是從砭石到微針,從低級到高級,指的是診斷治療方法的進步,而總結出理法的提高,並非要求醫者放棄「守形」,沒有守形的基礎,守神也是空談,起碼望、切、問診,知一知二知三的合參,形與神都在內的。

強調功能無可厚非,沒有功能的死物,哪裡還有醫療可言?也只是生命還存在的前提罷了。倘因此看不到素問靈樞中數量龐大的解剖學結構術語,那就真成了睜眼瞎給中醫抹黑了。守形還是必須的,甚至根本無法迴避,不說「形與神俱」,「血肉形氣」不得相失,最基本的診斷中的觸診、切診,都是基於「形」的。

而古中醫的醫經、經方兩分,物理相使更多基於形體;本草寒溫氣味才是基於功能的實現。以形調神,還是以神調形,都有可實現的方式。

陰平陽秘、陰密陽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腔調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腔調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定製傢具功能與結構設計研究
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淺談數據結構中樹的存儲結構
如何通過結構化智能體完成物理構造任務?
初步研究結果顯示 長時間觀看屏幕可能會改變兒童大腦結構
楷書結構不過關,是你對結構不清晰
穩定改善經濟結構才能推動消費升級
素描結構深度解析,再也不愁怎麼畫結構了
肌友問答肌肉的結構功能
土壤決定狒狒腸道結構
智能化推動就業結構深刻變革
據說能搞定這套模具結構的都是高手
具有任意隨機結構的拓撲材料——也許會使量子計算成為可能
西方社會結構理論:反思不停,重構不止
拆改需謹慎,結構拆改可不能任意為之!
楷書結構過關難?那是你對結構不清晰
社會經濟地位能夠改變大腦結構
3D 結構光技術是否決定了未來手機使用方向?
破解了結構之謎,就能再造大腦嗎?
鋼鐵業去產能要結合經濟結構改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