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大教授董樹文追憶往昔,時代需要更多「黃大年」

南大教授董樹文追憶往昔,時代需要更多「黃大年」

黃大年教授在深地探測項目松科二井現場。(資料圖片)

歸國科學家黃大年的事迹這幾個月來被廣泛地傳播。7月17日,CCTV焦點訪談播出了以《時代呼喚更多的「黃大年」》為題的專題報道,在報道中,南京大學教授,地球深部探測中心首席科學家董樹文,作為同事和戰友,追憶了黃大年生前往昔。

「我和黃大年相處很多年,他從國外一回來我們就一直相處到最後他離開我們,整個有八年的時間」,南京大學教授、地球深部探測中心首席科學家董樹文說:「現在中央掀起了向大年學習的熱潮,他也變成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我們在想,作為我們,是同事又是戰友,我們向他學習更深的一些內涵是什麼」,「最好的,讓我們學習他胸有大志,他的大志表現在幾點方面,一個是他能夠舍小家保大家,為大家回國,放棄他優越的條件,毅然回國。」

上圖左三為黃大年、左四為董樹文。(資料圖片)

黃大年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後考入長春地質學院,1982年1月15日,黃大年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上個世紀80年代大學生們喊出的這個口號,曾激勵了一代知識分子。

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到英國深造,199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英國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回國不久的黃大年經過批准,又赴英國科研機構工作,直到2009年作為第一位到東北的「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放棄了海外的一切,回到母校吉林大學。他的夫人在英國也有事業,他說服了夫人,全家一起回國。

回國前,黃大年已經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世界頂級科學家,他在英國帶領著一支300人的科研團隊,實現了在海洋和陸地複雜環境下,通過快速移動方式實施對地穿透式精確探測的技術突破。這是一種尖端而敏感的技術。黃大年回國時,我國這項技術的研究才剛剛開始起步。

歸國七年,黃大年帶著團隊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點。在航空移動平台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上,他和團隊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程。在尖端裝備重力梯度儀的研製上,就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演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一個胸有大志的人才能走得更遠,黃大年正是這樣一個有著遠大志向的科學家。2015年年末,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的感言:

董樹文說,黃大年在國外待了18年甚至20年時間,我們現有這個體制和他熟悉的體制和他熟悉的環境產生很強的碰撞。大年回來以後,一開始很不習慣,不習慣我們開會,不習慣我們討論,他受過很多委屈,如果沒有為國獻身,為事業獻身的想法,他很難在短時間內能夠適應這個環境,我認為他是做了非常好的一個妥協。

黃大年雖然離開了,但是人們在以各種方式紀念他,在紀念他的同時,也在梳理著他的精神遺產。

董樹文說:「他提出把國外最先進的技術先引進來,我們國內研究的技術和裝備,千萬不要從零開始。他提出了紅藍軍路線,藍軍就是把國外最好的技術先買進來,然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裝,進行修訂,進行升級,這樣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一個跨越的進步。」

黃大年回國時電腦是空的,他需要從國外購買一個計算平台,通常買回來只需要二百萬美金,他卻提出來要花四百萬美金把這個平台的整個系統連後台一起買下來。

董樹文說:「大年講,我多給他錢買回這個平台以後,『我進行後台修改,允許我修改,允許我知道它的原始編碼,我就可以做它的插件來進行升級』,最後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在這個平台上插了24個插件,讓這個平台很快升級了,所以我們整個這個項目,運用數據處理的部分,就有一個非常大的跨越,這是他的思路很成功的一個例子,對我的決策也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

後來,地球深部探測進行萬米鑽探設計時,就學習黃大年的思路,用最先進的平台,搭上我們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一步就實現了中國科學鑽的萬米鑽機的試驗成功。董樹文說:「這就是大年在改造我們,他是用一種新的思維,新的技術路線的這樣一種跨越式的一種思維來引導我們改變」

黃大年生前曾說,能讓中國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幫人在拚命,不是我一個人,這是一個群體。我們國家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像黃大年這樣的人。

7月6日至14日,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迹報告團先後在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進行了多次巡迴報告。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引發各界廣泛關注。

南京大學

文字:《CCTV焦點訪談》

部分文字有刪改

視頻:央視網

部分圖片源網路

編輯&責編:楊卓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大學 的精彩文章:

潘菽院士誕辰120周年 南大舉行紀念研討會

TAG:南京大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追憶印光大師的青年時代
紀梵希去陪赫本啦-追憶大師黃金年代的美好芳華
遠去的大學時代,追憶還是憧憬?
青春的追憶,姚明心中永遠的老大哥,「弗老大」史蒂夫-弗朗西斯
追憶往昔,那些年我們玩過的《大話西遊2》
唐朝最富裕,盛世也最多,為何大家更喜歡追憶明朝
追憶李敏與北大荒的故事
大師仙逝,精神永存——追憶國醫大師段富津教授
李澤厚最新追憶 | 八十年代「中國文化書院」往事
太平古鎮 追憶紅色年代
十首《少年游》,追憶曾經美好的時光
追憶!豫劇大師陳素真
宿茂臻春節拜年引起山東球迷追憶,張稀哲金敬道均是他愛徒
遙遠的追憶:一個老者曾經的大學夢
營上古寨 追憶遠古時
熒幕追憶29歲好男兒,喬任梁生前遺作很快就和大家見面了!
追憶紐西蘭之此生必去的最美大陸3陶波湖
十年青春終逝去,雙翼齊飛成追憶,羅貝里組合以大勝告別德甲!
上海女足青訓教練鮑國明病逝,趙麗娜發文追憶恩師
三十多年前之往事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