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走過164年的老字號鞋鋪

走過164年的老字號鞋鋪

說起北京的歷史遺迹,故宮、長城、頤和園等皇家遺址自然是不在話下,但要想探訪北京過去的市井氣息,前門大柵欄便值得一遊了 。雖然街道已經翻新,走在這條路上,看著周圍鱗次櫛比的老字號店面,聯想到的是民國初年富豪們的風采: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當時能穿上內聯升做的鞋,是對身份的一種炫耀。

上世紀80年代的內聯升老店原址。(資料圖)

現在位於前門大柵欄的內聯升布鞋總店。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每一個老字號都有著一段歷史,內聯升也不例外。從清朝末期到現在,從定製朝靴到時尚潮鞋,內聯升走過了164年的風雨歷程,寫下了一段中國商界的傳奇故事。

打著「坐轎人」主意的老字號

內聯升是在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創立的字型大小,它的創立有一段頗有意思的故事。內聯升的創始人趙廷是天津武清縣人,少時家境困頓,十二三歲時便被父母送到北京東四牌路一帶的一家鞋店當學徒工。在趙廷學手藝的幾年中,他結識了一位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物——丁大將軍。丁大將軍十分欣賞趙廷的製鞋手藝和經營頭腦,於是便與趙廷合計著在皇城根開一家製鞋鋪。於是,丁大將軍出資萬兩白銀,趙廷出資千兩白銀,內聯升鞋鋪便在東交民巷開張了。

1853年的東交民巷還沒有發展成使館區,但卻是官宦衙門的集聚地。趙廷善於經營,他認為要想在東交民巷站穩腳跟,就得在「坐轎人」身上打主意。通過丁大將軍,趙廷接觸到許多朝中官員,言談中官員對現有製作朝靴的店鋪頗有不滿。於是,趙廷決定讓內聯升專做朝靴。同時, 「內聯升」三個字的含義也深受官場人士的喜愛。「內」,指代的是大內宮廷;「聯升」,意為穿上本店製作的靴鞋,可以官運亨通,連升三級。吉利的名號再加上丁大將軍的運作,讓內聯升在很短時間內名聲大噪。

隨著內聯升朝靴在達官貴人圈中的口碑相傳,來選購或者定製朝靴的官員越來越多,如此,有證可考的中國第一本商業VIP客戶檔案誕生了為了提高內聯升的對達官貴人們的服務質量,趙廷將官宦們的靴鞋尺寸、訂做式樣 、籍貫、住址,甚至特殊愛好都一一整理登記在冊,取名《履中備載》。此後,只要官宦們需要靴鞋,只需派人到內聯升通報一聲,內聯升自會做好送到府上。可以說,內聯升與《履中備載》開啟了中國商業高級定製的先河

從朝靴到千層底布鞋

1911年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也給了內聯升致命一擊,它引以為傲的朝靴沒人穿了 。為了闖出一條生路,內聯升推出了一款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產品——千層底手工布鞋。這也是內聯升自民國初年延續至今的特色產品。

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內聯升「老頭樂」布鞋。 「老頭樂」是內聯升另一種著名的傳統產品,是老年人冬季喜歡穿的棉鞋,即暖和又結實而且穿脫方便,所以稱老頭樂。(資料圖)

內聯升的千層底手工布鞋製作工藝已於2009年被列入了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遺產名錄。這項技藝涉及90多道工序、30多個工具。

組圖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內聯升千層底布鞋製作工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何凱英介紹:「內聯升千層底布鞋的製作對工藝的要求很嚴格。您瞧這『千層底』,火柴盒大小的每平方寸都是81針,整整齊齊,橫豎斜都成行,一丁點兒也不能亂。一雙最普通的 『一字底』要納2100針,『十字底』就是4200針。」

每次緔鞋,何凱英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數小時,一針一線皆有章法。身為傳承人,何凱英想到更多的是責任,他說,「絕不能讓文化遺產在我們手上遺失。」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旭也有著同樣的感悟:「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是一種榮譽,說明了技術有獨創性,歷史久遠,但這同時也說明了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可能性。」 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在程旭看來,「既要保護傳統的技藝,同時從產品設計開發的角度來說,也要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2013年,也是字型大小創立160年的時候,內聯升在恭王府舉辦了一場市場發布秀。這場發布秀推出了近百款新品,配合莊重的建築背景,向觀眾展示了一場傳統工藝與時尚藝術相結合的視覺盛宴。

企業改制後的轉型路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東風喚醒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但也給內聯升的經營帶來了新一輪挑戰。為了趕上市場大潮,內聯升曾嘗試過生產運動鞋、皮鞋,但是發現與南方廣東、浙江的加工廠相比,內聯升做皮鞋既沒有特色 ,也沒有效率上的競爭力。在十多年的磕磕絆絆與市場低迷後,2000年初,進行了國企改制之後的內聯升終於明確了自己的經營方向,就是要回歸到以手工布鞋為主打產品的經營模式上來

內聯升店內陳設的手工布鞋。組圖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近十年,內聯升的另一重大決策便是積極探索線上營銷。2008年至2009年,做了約兩年的網店情況調研後,2010年,內聯升從自己的官網上開闢出了單獨的購物商城門戶網站——尚履商城。程旭介紹:「現在網上商城一年的銷售額大概是100多萬,維護費用很少,大約只有一兩萬。」 自2011年開始,內聯升又天貓和京東上陸續開設了旗艦店,這成為它開拓市場的又一「利器」。最讓程旭津津樂道的是在淘寶上推出的《大魚海棠》系列。「 在2016年7月,也就是《大魚海棠》首映的時候,內聯升跟相關企業進行了IP授權合作,在天貓上推出了《大魚海棠》系列。僅在眾籌階段,就籌集到了40萬的銷售額,當時在《大魚海棠》所有的衍生品中是排第一位的。」

「後來還是被超越了。」程旭苦笑道:「因為手工製作,生產能力有限,沒法再接更多的訂單。內聯升在內容創新上取得了好的成績,但一針一線的手藝活兒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我們面臨的又一課題。

上世紀80年代,人們在內聯升店內選購布鞋,當時已是改革開放時期,布鞋依舊很受歡迎。(資料圖)

如今,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總有老顧客鍾愛內聯升布鞋的舒適和品質。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在程旭看來,保護傳統技藝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真正地活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畫報 的精彩文章:

探密「可可西里」

TAG:人民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番紅花城老鞋鋪,四代人只做一種款式皮鞋,還獲很多獎?
這下發財了 乾隆微服私訪時入股了一家鞋鋪
為什麼李三不做小偷開了修鞋鋪
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走到衚衕口,入股開了一家皇家鞋鋪
修鞋鋪里滑出世界冠軍,被韓國媒體抹黑的范可新率四朵金花破紀錄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