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習慣變依賴,依賴變無賴,尤其愛情

習慣變依賴,依賴變無賴,尤其愛情

都是太習慣的緣故

習慣就好,一多出個「太」字,太傷人了。

習慣了上一代的拼音輸入法,太習慣了,那速度,常常想找個人來讓我炫耀一下。好了,老舊的電腦死了,換上新一代的,連輸入法在內,僅僅是幾個鍵盤操作的先後次序,就讓打字的速度慢了幾倍,從前像漫天花雨撒金錢,現在像在紅綠豆中撿紅豆。如果當初的輸入法沒那麼純熟,就沒有今日的麻煩。

習慣了用電腦寫,太習慣了,幾乎成為一個寫作必然的程序之一,幾乎覺得在屏幕上閃出來的字,寫得特別好。一旦回到二十多年前,在原稿紙上手寫的日子,修正麻煩還不是最大問題,奇詭的是覺得,自己手寫出來的,都只是初稿,還有好多紕漏,總是未完成,待改,心裡不踏實。

心裡踏不踏實,原來就建築於習慣,以至太習慣,在安全感有著惘惘的不安全感,人真是矛盾的物種。

習慣了那些好人好到盡、壞人壞到底的虛構故事,從電視劇電影小說看到的,習慣好人總有好報,壞人來得及有惡報。太習慣了,以致動不動憤恨,誰誰誰怎麼還沒死掉;以致一看人,就簡單地問一個不符合自己實際年齡的問題: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太習慣了。

習慣了讀那些用花花草草、星星月亮做道具的詩詞歌賦,美啊,太習慣了,一旦面對現實,或者面對現在的作品,沒有花落風吹草動大江流,都丑啊,都不是美文啊;不是美文,一代不如一代啊。

最糟糕習慣了背那句「獨自莫憑欄」,太習慣了,於是自覺一個人憑欄想事情看風景,都要加一句內心獨白,「但願你也在這裡」,諸如此類。可人家李後主慣了左擁右抱,三妻無限妾,你是誰?於是就忘了一個人憑憑欄,沒人打擾也有好處,來個語言無味又嘴碎的在旁,好比在戲院有人吃東西吱吱有聲。

習慣了與一個人相處,每天總有幾通電話,幾個信息,幾幅自拍,總以某個姿態給你抱一個吻一個。之前,總有一兩句念白,總用某種熟悉的語氣跟你聊天,太習慣了;一旦他變了,變了個方式,就懷疑這還是不是你要的幸福之類。基本上,習慣讓人失去接受改變的能力,最可怕是戀愛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把前任的那套也帶到新人新天地,自然又要懷疑這是不是我要愛的人。

習慣會變成依賴,依賴讓自己變成無賴,特別是在愛情的世界。

習慣會帶來經驗,經驗讓人自信,太自信會帶來自大。經驗會淪為障礙,磨損了銳氣,折損了膽氣,喪失了該有的勇氣。

習慣會讓許多過程變成儀式,忘了做這些事情的初衷。

習慣會化為麻木,麻痹了敏銳的神經,本來的享受,在還沒老去的皮膚上結起了一層繭。

習慣讓一切變得理所當然,當然忘記了感恩。

所謂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貪嗔痴,本來可能沒那麼苦,都是太多事情太習慣的緣故。

習慣就好,一多出個「太」字,太傷人了。

入睡前怕與世界失聯

彷彿一離世間睡覺,有人找也不曉得,

就不能好好安心睡覺;連夢裡都不敢面對空白。

有道修心可以很簡單,飢來吃飯困時眠。

對簡單人來說,這很簡單,簡單得像一頭豬,順自然本性而為,完畢。現代人都是濁人,在資訊輻射感染下,來自複雜的生活,離不開混濁泥濘,而且習慣了以泥濘護身,蓋住了面對自己時赤裸裸的空白。

那些泥濘,像裝飾面容的化妝護膚品,一點都不臟;泥濘越厚重,水越混濁,生活越滋潤,節目越精彩,話題越豐富。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交於泥濘,如此便不愁寂寞,只擔心時間不夠。

活著,有忙碌的必要,時間不夠,最好把吃飯化為飯局,局中人個個是效率人,吃飯只是順便解決飢餓。若有人填飽了肚皮即行撤退,會被視為奇葩怪人的。

習慣了一身泥巴,一旦沒有了這事那事諸多事實,就沒有了安全感,也沒了存在感。所以慧海禪師說的「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看在失眠症患者眼中,也真冤枉。的確有人睡時把白天的事帶到睡床上,也有所謂因心事而弄得寢食難安的,可最難搞也最無辜的,是失眠症患者。患者會把禪師勸勉「困時眠」當成在傷口上撒鹽。

他們會說:困時誰不想眠,可惜很困很困時,就是眠不了。我睡不著不是因為把千般心事計較,反而因為聽了這勸,弄得躺床上不敢想事情只管數兔子聽自己呼吸,最後因百無聊賴而失去倚靠,如失去了床上的抱枕;想邁向昏迷也得有個方向,入睡也要有個確切的門口,心才踏實啊。

難怪許多失眠人,繁忙慣了,寧願開著電視,在繁雜的噪音帶領下,跟進著似有欲斷難斷的話題漸漸昏迷,也不敢數兔數數字聽空調聲音,那種單純很接近空無。他們連睡前也唯恐與世間失去聯絡,怕的不是煩擾,而是單調;寧靜與幽暗,不能誘惑他們睡意,在失去意識前,寧可流連在光影中,淹在生活的濁水裡,而腦袋空白就像孟婆茶可怕,入寐前會驚醒過來。

有些人更要把手機放床邊,彷彿一離世間睡覺,有人找也不曉得,就不能好好安心睡覺;連夢裡都不敢面對空白,總要以泥濘做被單,要假裝不專心,才能專心做好睏時眠這功課。

遺願在年輕時就要寫好

死亡即是告別,都說若能好好告別,

對於這必然發生的事,也就沒有可惜不可惜。

夜半從書架上抽獎似的,隨手拿本什麼書看看。中獎的叫《死前要做的99件事》。別說,這書收回來也有些日子了,忽然不遲不早剛巧中選,得看看是怎麼回事。

常人一聽到死前,第一直覺就是死到臨頭;常人一看到有人說死到臨頭要做的事,最多想到最要緊的幾件事,受洗懺悔見人交代吐遺言寫遺書。時間倉促,能做好三四件就無憾了,要做99件事,是否太貪了點?

死亡即是告別,都說若能好好告別,對於這必然發生的事,也就沒有可惜不可惜。原以為這書就是99件做了就不覺可惜,以至於死又何憾的事,這些事不能不急,於是急急亂翻,見有15位受訪者列出自己的死前事件清單。

一看,怎麼這些人都如此淡定又如此貪婪,99件就算了,都如此戀世,還怎麼在這生死關頭安樂放心撒手去?舉當中一位還不算最多事的做例子:看完村上春樹所有小說/能再度聽齊豫的演唱會/參觀世上十大博物館/走訪世上七大奇蹟/出版一部科幻小說/自導一部本土電影/去異鄉生活一兩年/依自己的理想建造一棟美麗的房子/和朋友快樂地度過沒男人的一個月/無憂無慮過不用上班的日子/能了解《易經》的奧秘。

以上這些還只是自己的事,夠時間肯用力就是。以下這些,則屬於集體改變世界的事宜:24小時實況轉播無暴力色情的新聞/找到治療帕金森症高血壓糖尿病的良藥/鼓勵鄰居不用鐵皮屋而採用綠色建築/世界和平/地球永遠美麗……

看到這裡,就知道中了書名的計,這書封面文案說的是:死亡前對生命的深情凝視與反省/15個凡夫俗子勇敢列舉的死前清單。卻原來,是以作者開講99點做人之道為綱,講到那些不需太勇敢,而是太奮進列出來的最想做的事。

不過,書名其實有誤導意圖,卻又實實在在沒有騙人。沒有人說過死前就只剩下一天兩月半年,死前就是生後,打出生那天開始,不正正就是死前倒數?只是換個說法,一個真實也無關悲觀樂觀正負面的說法,說「我這一輩子,想做什麼什麼」實質跟「臨死前我要幹什麼什麼」完全沒分別。只是一輩子一世人,好像還長著,不急,人生需要有個大規劃,又總傾向於先苦後甜。不來個死前的,也不會驚覺想做的事先做完了再算,即使無常正常,給你活到人均壽命,看看上面99件,光是看完喜歡的作家的書、逛遍七大奇蹟、出書拍戲,就得用上大半生時間。

結果,最後雖然提不起勁看作者的生來或死前做人之道,那15個凡夫俗子的99件樂事,卻看得既歡快又驚心,那些小確幸與大想頭,確實永遠都不夠時間完成。如此看來,遺願最好在年輕時就要寫好,然後趁在生時切實執行。

【本文選自《任你行》 林夕 著,新經典出品】

文章版權歸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圖片來自俄國畫家列維坦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 本期編輯:蘭川、煥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經典 的精彩文章:

季羨林:一條老狗
馬爾克斯經典短篇:如果有位天使扎進你家院子

TAG:新經典 |

您可能感興趣

當親密關係中的依賴變成習慣
好好愛自己,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你會過得很好
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你會過得更好
人際交往中,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你會過得更幸福
4.11號星座事業運勢: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你會過得更好
2018-03 雙魚月 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你會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