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腦課堂」專題系列講座——情緒

「大腦課堂」專題系列講座——情緒

父母們看到哭鬧的小朋友,是不是有時候會覺得難以理解孩子的情緒,對孩子情緒的發作感到措手不及和無可奈何呢?而孩子們看到大發雷霆的父母,是不是也會難以理解父母的情緒,從而感到膽戰心驚和不知所措?

那麼,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的情緒,究竟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呢?而我們又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們今天就為您和孩子講述情緒的奧秘~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心情:有時候你會很開心,開心得大笑;有時候你又會很傷心,悄悄的留下眼淚;還有的時候你又會很生氣,氣得大喊大叫。可是你們知道情緒是怎麼來的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控制我們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聊一聊情緒。

1

什麼是情緒?

小朋友們,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來表演一下 「生氣」的樣子。你們可以在表演之前仔細回憶一下,當你們非常、非常地生氣的時候,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你們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和動作呢?你們的身體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其實,我們平時感受到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我們內心的感受(主觀體驗)、我們的表情和動作(外部表現)和我們身體的反應(生理喚醒)。

我們在產生某種情緒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比如有的小朋友在非常生氣的時候會覺得好像自己頭髮都立了起來(這叫怒髮衝冠),好像自己的嘴裡能噴出火來(這叫火冒三丈)等等,這就是你內心的感受。這種內心感受也會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比如我們生氣的時候可能會撅起嘴來、皺起眉頭、攥緊拳頭等等,這就是表情和動作。除此之外呢,我們的身體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我們生氣的時候呼吸會變得非常急促,心跳也會加快,甚至會覺得頭腦發脹、肚子不舒服等等,這是身體反應。這些身體的反應都和我們的情緒有關呢!

我們現在來做一個小實驗吧~請小朋友們把手中的筆橫叼在嘴裡,用牙齒輕輕地咬住,感受一下你現在心裡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呢?現在再請小朋友們用嘴唇和鼻子夾住這支筆,再來感受一下,自己現在和剛才相比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呢?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把筆叼在嘴裡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做出了一個微笑的表情;而當我們用嘴和鼻子夾住這支筆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噘著嘴生氣的表情。當我們做出微笑的表情的時候,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也變得更高興更想笑了呢?而當我們做出生氣的表情的時候,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也變得有點不開心了呢?其實,我們情緒的三個部分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說,我們在開心的時候會微笑,反過來,微笑也會帶動我們變得更開心。所以,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秘訣哦,下次當媽媽再和你生氣、爭吵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媽媽,「嘴角向上笑一笑」,媽媽很可能就笑起來輕輕和你說話了哦。當我們自己感到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告訴自己笑一笑,這樣也許就能緩解我們難過的情緒了哦~

2

我們的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首先對這件事進行觀察、認識和評價,之後才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和反應。也就是說,我們會先去判斷一下這件事是好事還是壞事,是讓人害怕緊張的事,還是讓人愉悅放鬆的事。只有在對這件事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我們才會選擇產生對應的情緒——是應該高興、傷心還是害怕?這種認識也會讓我們產生和情緒相關的生理反應、行動和表情。所以,小朋友你們看,情緒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

當我們看到一隻狗的時候,如果我們認為這隻狗很兇很危險,我們就會感到害怕,身體會出冷汗,我們也會躲避甚至逃跑;但如果我們認為這隻狗很可愛,對人很友好,我們就會感到高興或者喜歡。再比如,如果有位小朋友考試考砸了,他可能會感到非常沮喪、難過甚至生氣;但如果他換個角度去想,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下次努力我就能考好」,那麼他也就不會覺得那麼難過,不會鑽進壞情緒的牛角尖了。所以,我們的情緒是由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認識決定的。

其實,能夠引發我們情緒的事情,不僅可以是現在發生的事,也可能來自我們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的回憶,比如曾經被狗咬過等等。所以,我們回憶起過去的事情的時候,也會感到害怕、悲傷或者高興。有的時候我們甚至無法回憶起一些事情的細節,但卻對當時的情緒感受印象深刻。比如說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做了錯事媽媽吵我時我傷心的心情,可是我犯了什麼錯卻一點也不記得了。

3

我們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狀態?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有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可能會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可能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爆發,一會兒就煙消雲散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情緒的這個特點,所以將我們的情緒狀態分成了三種情況。

第一種狀態叫做「心境」(mood)。就是指我們平時說的「心情」,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情緒狀態。當我們說自己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這種心情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在這段時間中,受環境的渲染,可能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受到這種「好心情」或「壞心情」的影響。這時,小朋友們可以通過換一個地方,換一些接觸的人(比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換一種活動(比如去參加體育運動)等方式來感染自己,調節心情。科學家們發現,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和動力,也會更加樂於助人,在生活中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所以,小朋友們,保持一個好的心情很重要哦!當你感到不開心的時候,暫時放下這件讓你不開心的事,換一下心情,再來做這件事,你會發現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種狀態叫做「激情」(intense emotion),就是指我們平時說的「激動」的狀態。當你跑步比賽取得第一名的時候,可能會一下子覺得特別高興;或者突然被老師批評了的時候,突然特別難過。這種情緒會非常強烈,但是持續的時間會比較短。此外,當小朋友們非常激動的時候,我們可能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大腦也好像突然變得沒辦法好好思考了,彷彿我們整個人都被情緒的惡魔給佔據了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我們身體的反應,或者暫時地遠離引發我們情緒的事物來調節,比如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平靜下來,這種激動的狀態很快就會自然而然地緩和下來了。

第三種狀態叫做「應激」(stress),就是指當我們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會集中所有的力量來應對,我們也會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有的時候小朋友們在考試前會覺得特別地緊張,這時你可能已經處在這種應激狀態下了哦!這種狀態和我們對自己認識以及我們對所面臨的情況的認識有關係,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難以應對當前的情況的時候,我們才會特別地緊張,心跳加快,出現這種應激狀態。

雖然應激狀態下我們可以利用全身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但是如果我們長期出現這種狀態的話,身體也會感到非常疲憊,從而讓自己很容易得病呢!比如有的小朋友一想到考試就會感到非常害怕,會過分地擔心自己考得不好,甚至可能長期處於這種擔心、害怕的狀態,每到考試前都會發燒或拉肚子等等。這都是因為這個小朋友對自己、對考試沒有信心,同時把考試考不好這件事想得過於嚴重。所以,小朋友們,當你發現自己長期處於這種緊張、害怕的狀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這個感受告訴你的爸爸媽媽、老師或者朋友,來幫助你調整對自己和環境的認識哦!

4

情緒的神經生理機制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大腦還專門有一個部分負責我們的恐懼情緒,這個部分就叫做杏仁核,是一個形狀像杏仁一樣的小結構,藏在我們大腦顳葉的內側。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樣,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感到特別的恐懼,再看到類似事物的時候,往往我們還沒來得及意識到自己為什麼害怕,那種害怕的生理反應就會先產生出來。這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為了能更好地保護我們。

除了我們的大腦之外,我們的身體里還有一個叫做植物性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它和我們的大腦以及我們的內臟都連接在一起,能夠產生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動。植物性神經系統又包含兩個部分——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主要負責幫助我們的身體採取緊急的行動,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當我們處在應激的情緒狀態的時候,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就會開始發揮作用,讓我們的心跳加速,讓我們的大腦得到更多的能量,但同時也會限制我們腸胃的工作。所以當小朋友們因為考試而感到緊張的時候,常常會感到心跳加速,腸胃不舒服等等。而副交感神經正好與交感神經相反,當我們不再需要保持這種緊張的狀態的時候,副交感神經就會讓我們的情緒平靜下來,恢復我們身體正常的工作狀態,讓我們感到放鬆。植物性神經系統的這兩個部分交替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既能得到放鬆,又能更好地應對我們的生活中的緊急狀況。

但是,如果有的小朋友把很多事情都看成是「緊急狀況」,只要遇到一點問題或者困難就會特別緊張的話,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就要忙壞了,我們的大腦就可能會分不清究竟什麼時候該緊張,什麼時候該放鬆,從而使小朋友患上「植物性神經系統紊亂」的疾病。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放鬆自己,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哦!

5

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

我們之前提到,情緒的三個成分——也就是我們的感受、表情動作和生理反應之間會相互影響,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節我們的表情和生理反應,來達到調節我們的情緒感受的目的。比如,當我們感到緊張或者生氣的時候,可以通過調節我們的呼吸和心跳來讓我們自己平靜下來;當我們覺得悲傷難過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想一些開心的事讓自己笑起來,從而緩解這種難過的情緒。

我們之前還提到,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是由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認識決定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調整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來調節我們的情緒。當我們對遇到的困難有過於悲觀或者糟糕的估計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更強烈的消極情緒,這個時候調節情緒最好的方式就是,調整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比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和媽媽分開的時候可能會特別得難過傷心,但只要讓小朋友知道媽媽只是暫時地離開他,他就能慢慢地克服這種情緒了。

除此之外,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經歷的事件以及情景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當我們感到傷心難過的時候,轉換一種環境,讓自己擺脫這種悲傷的情景也是一種很好的調節情緒的辦法。比如,當小朋友們覺得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去找其他的小夥伴們玩或者一起運動都是很好的調節方法哦!

寫給家長的話

我們在生活中要幫助孩子意識到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合理、適度的情緒都有利於我們適應環境。樹立這樣的觀念能夠幫助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進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往往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覺察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善,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生理反應和內心想法感知情緒的發展變化過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進而提高自己的情商。

對於在憤怒管理壓力管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孩子,家長可以教給孩子放鬆的技巧(如漸進性肌肉鬆弛法、腹式呼吸法等),讓孩子可以在情緒激烈時自主進行放鬆。

如果發現孩子有長期的情緒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並與孩子進行交流,必要時應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情緒是我們大腦中最複雜的功能之一,我們以後還要和小朋友們、大朋友們分專題討論,幫助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使我們的身心更加健康!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與我們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

1. Coon D., & Mitterer J. O. (2015).Gateways to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Mind and Behavior, 13th edition.

2. 彭聃齡主編. (2004).普通心理學.

腦與學習工作室

未來教育

高精尖創新中心

公眾號原創文章歸腦與學習工作室版權所有

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伴你腦成長 的精彩文章:

「大腦課堂」專題系列講座——注意力
我的孩子真的有注意力缺失多動症嗎?

TAG:伴你腦成長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次課堂演講
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
一塊磚課堂 卞磊講光影
電腦知識課堂
技術課堂—選穴
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物理公益課堂開講
口語微課堂 高頻情景句——」愛要說出口」專用句
課堂研究的特質與課題
慕課「網紅」翁愷:用在線「金課」撬動課堂改革
裝修課堂第一課
藝術小課堂之書畫鈐印大有講究
課堂故事:「愛哭鬼」
手機進課堂:智慧課堂的另一種範式
針灸穴位小課堂
小課堂大視野
四點課堂書法課
魔道祖師#解讀藍忘機表情小課堂,藍大的專屬技能
「非遺」文化進課堂
安師課堂語錄系列一
「非遺」文化進大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