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親鄙視鏈:你信奉「門當戶對」我只願「愛情萬歲」

相親鄙視鏈:你信奉「門當戶對」我只願「愛情萬歲」

很難想像,當生活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的年輕人都打心眼裡不再相信愛情,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相親角。 圖/新京報網

文/常江

近日,出現在北京中山公園著名的「相親角」的一條「相親鄙視鏈」,把這個既公開又隱秘的殘酷邏輯揭示給了世人。在這條鄙視鏈上,人的價值被完全貨幣化:北京戶口值54萬,不同地段的房產和不同層級的學歷對應著不同的身價,男性和女性則奉行不同的標準(比如男性學歷越高越值錢,女性則博士學位最不值錢),就連生肖也分三六九等(屬羊的在最底端)。

在這個世界裡,談婚論嫁這件事顯得異常冷靜而殘酷:既不要感情也不要感覺,每個人在鏈條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好,「高攀」是難得一見的幸運,安於自己的貨幣價值才是本分。

這條新聞之所以讓大家心悸,不是因為它的荒誕,而恰是因為它的真實。每個生活在大城市裡的適齡男女,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情感經歷中的一些遭遇的影子。鄙視鏈的「締造者」或許是頭腦中充滿了階層意識的大爺大媽,但其深層的原因則是一種不平衡的經濟文化結構。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藝術上並不出色的電視劇《歡樂頌》才能如此發人深思,它和中山公園的相親鄙視鏈一同指向了個體在當下社會中生存發展的困境。

不過,在整個事件中,最令人憂心忡忡的並不是鄙視鏈的存在——這東西恐怕自古以來就存在,且將永遠存在下去,而是作為鄙視鏈中受害者的青年群體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在熱門的網路評論中(這裡是城市青年群體的天下),最常見的態度有兩種:一是冷漠或束手無策,具體表現為「社會本來就是這樣,我有什麼辦法」;二是乾脆熱情接受,具體表現為「門當戶對本來就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客觀地看,兩種態度都很有道理,也都沒什麼錯誤。但我總覺得,一個本應充溢著理想與鬥志,對獨立和自我不懈追求的群體,怎麼就連話語層面的「愛情萬歲」口號都懶得喊或不屑於喊了呢?難道我們的社會真的已經「精緻利己」到了大家連裝一下純粹都做不到了嗎?

誠然,相親鄙視鏈的背後有太多結構層面的問題亟待解決,畢竟貨幣文化全面入侵人類情感領域無論如何都是個糟糕的事。但與此同時,更應該得到反思的是中國當代青年的集體心態,以及支撐這種心態的種種文化邏輯。

相親鄙視鏈或許是在父母輩手中鍛造成形的,但若離開了「受害者」集體無意識的共謀,整個事件將不過是大千世界裡一出令人發笑的鬧劇而已。將人的價值貨幣化是很可怕,但人心甘情願將自己貨幣化則更令人驚懼。很難想像,當生活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的年輕人都打心眼裡不再相信愛情,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此,在相親鄙視鏈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鏈條頂端的人或許鄙視著鏈條底端的人,但在人性的大框架內,鏈條上的每一個人都因心甘情願放棄了自我而成為被鄙視者。

常江(文化學者)

編輯:思凝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徐玉玉父親「不要一分錢」,但司法照樣能救濟
我們追思吳清友,但我們敢不敢像他那樣辦書店?
該取消的電費項目卻違規收15年,規定為何如廢紙?
「還是路上方便」?暴走何必非要「組大團」
家長老師互懟:到底是誰錯了

TAG:新京報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信奉愛情,卻對父母的愛情不屑一顧
「我愛TA就像愛探險,我也愛你就像愛回家」| 信奉「開放關係」的年輕人
句:從此你的一切與我再沒有關係,我守著我的地獄你信奉你的神明
23歲女兒信奉「不婚主義」,媽媽萬字長信曝光:餘生很長,你不能沒有家
「我信奉的道,我自己來守」,盤點那些李易峰鍾愛的腕錶
你單身的原因大概是信奉著別人的愛情
戀愛的人很多,信奉愛情的卻很少
心語 | 我不信奉單身,卻已面臨晚婚
她一向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百倍還之
以色列出手,擊毀伊朗無人機!他們信奉:有人殺你,你就先下手!
日本人人都仙瘦,但卻信奉生命在於靜止,當地人說秘訣:管好嘴
關公入廟曾遭後人反對,民間信奉他勢不可擋,尤其是這個省的商人
愛因斯坦也信奉神論?他的一句話引起人們猜測,至今沒有定論
一個月不到就變臉,美國總統曾羞辱巴鐵,如今卻親筆信奉上求幫助
人間惡疾,源於「血不養精」!從醫後,我愈發信奉這句話
人間惡疾,源於「血不養精」!從醫之後,我愈發信奉這句話
古人信奉「同姓不婚」,為何這些異姓卻勢如水火,禁止通婚?
滿清遺老還信奉溥儀皇帝,卻不知讓他十分尷尬,當眾說了一段話
還在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嗎?別等無法挽回才知道後悔
他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憑藉反派角色走紅,今成林正英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