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棗 仲景藥物學

大棗 仲景藥物學

作者:傅延齡李家庚

編輯:經方全球同學會

大棗

為鼠李科植物棗的乾燥成熟果實。性味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

1.補中益氣

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柴胡加芒硝湯等和解之劑,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湯等和胃之劑,方中皆用大棗。又如薯蕷丸,大棗用至百枚。皆取大棗補中益氣之功。《本經》謂,大棗「安中養脾,……補少氣」。《名醫別錄》、《本草再新》均謂其「補中益氣」。孟詵譽之,「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本草綱目》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2.養血安神

如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之甘麥大棗湯。方中大棗之用,誠如《長沙葯解》所云:「味濃而質厚,則長於補血而短於補氣。」《本經》謂,大棗主「身中不足,大驚」。《本草匯言》記載:「驚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此屬心、脾二臟元神虧損之證,必用大棗以治之。」《本經疏證》指出:「見棗之治驚,但治實中之虛,虛中之虛,而虛

中有實者,則甚所不能任,若實中之實,又所不待言矣。」至此,大棗養血安神之功明矣。

3.調和藥性

《本經》謂能「和百葯」,仲景常取大棗與其他有毒藥物同用,以緩其毒性、烈性及副作用,如十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皂莢丸等,方中大棗之用,皆取此義。

4.益陰和營

仲景每與生薑同用,組成調和營衛之劑。考仲景之用,《本經疏證》論述甚明。書中謂:「蓋有二焉,皆有涉及營衛。一者營衛之氣為邪阻於外,欲開而出之,又恐其散之溲也,則麻黃劑中加用之以防其太過;一者營衛之氣為邪阻於內,欲補而達之,又恐其補之壅也,則人蔘劑中加用之以助其不及。防之於外者,欲其力勻稱,故分數仍桂枝、柴胡之法; 助之於內者,欲其和里之力優,而後外達能銳,故棗重於姜,此實用姜棗主權輿,棗之功能,尤於是足見者也。」

用量用法:

仲景用大棗計65方。

1.用量

大量為30枚,小量為4枚,其中最常用者為12枚。今常用量為3~12枚,或10~30go

2.炮製

凡用大棗諸方,仲景多注「擘」,即將大棗剖開,便於煎透,使有效成分易於析出,更好地發揮療效。現多遵此用之。另有用棗膏、棗肉者。

3.用法

多入湯劑使用。

使用注意:

1.脅下痞硬者當忌。

仲景於小柴胡湯方後云:「若脅下痞硬,去大棗。」脅下痞硬,是邪少陽之經,大棗甘能壅滿,故不宜用之。

2.肺寒咳嗽忌用。

小柴胡湯方後有雲:「若咳者,去人蔘、大棗、生薑。」肺寒氣逆而咳,大棗甘壅,不利於肺氣之宣降,故去之。

3.中滿者忌之。

《本草害利》指出:「(大棗)味過於甘,甘令滿,脾必病也」,故中滿勿服。凡風痰,痰熱及齒痛,俱非所宜。小兒瘡病亦禁。

藥理研究:

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黏液質、維生素類等[1]。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大棗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血清總蛋白及白蛋白、抗過敏、降血壓、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2]。

臨床應用:

1.紫癜

生紅棗10枚,洗凈內服,每天3次,至紫癜全部消退為止,治療6例,全部有效。紫癜消退時間平均為4天[3]。

2.潰瘍病

大棗500g,蒸熟去皮、核;鮮生薑120g搗爛取汁,花椒60g研末,紅糖260g炒焦。一併納入生豬肚內,用線縫合放進鍋內,文火蒸2小時後取出,載入瓷罐里封口埋入士中,7天後取出,置陰涼處備用。每日飯前半小時服1匙子,每日3次,7天為1療程。共觀察65例。結果:治癒52例,好轉13例,全部有效[4]。

3.內痔出血

大棗90g,硫黃30g,置於砂鍋(或鐵鍋)內共炒,炒至冒煙起火時繼續攪拌,待大棗全部焦酥時即可,涼後研末備用。每日3g,分3次於飯前半小時溫開水送服,小兒酌減,6天為1療程,觀察277例,便血停止或明顯減少者225例,其餘無變化[5]。

4.預防輸血反應

紅棗10 ~ 20枚,地膚子、炒荊芥各9g,濃煎取汁約30m1,於輸血前15~30分鐘中服用。共觀察每次輸血屢有反應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者5例,共46人次,結果:有2/3的患者無反應,有反應者亦較輕[6]。

此外,還可用治慢性萎縮性胃炎[7]、皮膚癰[8]等。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1

[2] 王輝武等,《中藥新用》,科技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90:8

[3] 高平等,《上海中醫藥雜誌》,1962,(4):22

[4] 陳友宏,《四川中醫》,1987,(6):15

[5] 唐山市中醫院,《河北新醫藥》,1975,(3, 4):77

[6] 李啟謙,《浙江醫學》,1960,(2):44

[7] 許自誠等,《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9):59

[8] 顧松摹等,《中西醫結合雜誌》,1985,(3):146

本文摘自《張仲景醫學全書·張仲景藥物學》第2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這是一個全球中醫人學習經方的平台

經方,即醫聖張仲景所著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中之方。學習經方,可接受辨證論治原則的訓練,認識中醫學的本質特徵,了解疾病發生髮展和演變的規律,學習仲景理法方葯的應用,明方劑之源、方劑變化的方法與策略,領會中醫的醫學認識方法,訓練中醫的思維。

請您關注|經方全球同學會

微信號|jingfangquanqi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仲景經方學研用 的精彩文章:

劉渡舟教授講傷寒
寸口脈微而緩

TAG:仲景經方學研用 |

您可能感興趣

藥用植物東北天南星植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
暨南大學肺癌精準醫學實驗室誠聘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博士後
斗羅大陸:史萊克學院有怪物學生,怪物老師,就連校規也很怪物
物理學家的生物學指南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交叉奇才 北大博士返校任教
跟著盧梭學習植物學
蘭花植物學形態特徵介紹
通往生物學、數學、物理學世界的地圖乾貨一批
暨南大學肺癌精準醫學實驗室誠聘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的副研究員和博士後各兩名
棗油桃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管理
《科學》特刊聚焦五大生物學革命性技術
醫學微生物學精選必備大題(上)
赫章縣串核桃的形態學及生物學特性與保花保果技術
為尋珍奇植物入蜀鄉——日本植物學家荻巢樹德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交叉的奇才,這位北大師兄了不得!
《科學》雜誌專刊:聚焦五大生物學革命性技術
北方藥用植物扁莖黃芪生植物學特徵及栽培技術
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發現最大霸王龍化石
博物學家的傳世珍寶
AI與植物學:深度學習助力科學對植物生物多樣性的理解,帶你走進神奇的植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