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躋峰:「動態規劃」的軟體工程科研者

玄躋峰:「動態規劃」的軟體工程科研者

採訪玄躋峰的時候,恰逢武大櫻花季,熙熙攘攘的遊人和學生一早就擠滿了各個大門,門衛逐一查看預約信息和證件。玄躋峰向門衛解釋我們的來意,為證實身份,還出示了他的教師證。誠然,如果沒有佐證,襯衫加風衣的玄躋峰行走在校園間,看起來更像是學生,而不是老師。

事實上,33歲的玄躋峰已經是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已入選中國科協首批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

逆流,在國內做好科研這件事

高考時,玄躋峰從第一志願的數學系被調劑到了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因為基礎紮實,新專業的學習對他來說並非難事,難的是興趣的激發。

大二時,玄躋峰遇到了為他開啟新世界大門的兩位老師——江賀和田園。兩位老師共同講授一門導論課程,江老師善於將枯燥的內容表述得嚴謹而富有樂趣, 田老師則極盡技術的優雅和美感。「這讓我對軟體工程萌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

2003年到2013年,玄躋峰在大工軟體學院度過了10年青春。從本科到博士,「保研、提前攻博都不是我預先規劃好的。」玄躋峰笑道,「 在計算機領域有個詞叫『 動態規劃』,指根據現在的狀態規划下一步動作。我人生中的所有重大抉擇都是動態規劃的。」

玄躋峰的大學時代恰逢出國熱潮, 身邊不少同學選擇出國讀書、做科研,玄躋峰堅定地留在了國內、守在了大工,「 做科研一定要出國嗎? 我想試試,在國內也做出前沿的東西。」碩博期間,玄躋峰師從羅鍾鉉、江賀兩位老師。羅老師的支持、江老師的眼界都對玄躋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8年,在課題組還以演算法基礎為研究主體的時候, 江賀老師就敏銳地注意到更注重實踐影響的軟體工程研究了。「 我們希望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可以更多依靠計算機,從而減少人力投入。比如, 讓計算機自動寫一點兒程序甚至修復程序缺陷。」 在當時看來是新的嘗試, 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國內外可供參考借鑒的資料極少,「 江老師帶著我們一起摸索」。在將近兩年的時間裡,他們幾乎一無所獲,四處碰壁,但恰如肯特·貝克所說,樂觀主義是編程行業的職業病。在短暫的失落後,他們總能迅速燃起鬥志,繼續征戰,就像從未失敗過一樣。

「2009年末取得了一些小成果,這是一個很鼓舞人心的開始。」2012年,玄躋峰的研究成果《軟體版本發布問題求解》登上了軟體工程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Software Engineering,「這算是對我們之前4年努力的一個認可。」 隨後,他在此基礎上繼續鑽研,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面向軟體Bug倉庫的數據分析及其應用》,獲評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博士論文獎。

回望大工十年, 在恩師和學術成果之外,志同道合的同窗夥伴也是玄躋峰倍加珍視的收穫。「任志磊跟我同學十年,我們一起進入科研領域,一起經歷了彼此科研路上最初的懵懂和成長。」目前, 任志磊任教於大工軟體學院,兩人至今仍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異國,好勤奮的中國人

去企業,還是做科研,這是個難題。

博士畢業是玄躋峰人生中的重要節點「 去企業開發軟體還是留在學校做科研,我必須二選一。」 企業中軟體工程師有幾倍於大學老師的薪水,但缺點是所有研究和開發必須圍繞企業的經營目標, 這與玄躋峰一直崇尚的學術自由有些衝突。「我希望研究本身可以更自由、更純粹、更面向未來。」 打定主意後,玄躋峰開始投遞簡歷,應聘博士後。

在國內外諸多科研機構的橄欖枝中,玄躋峰最終選擇了在數學和計算機領域都頗具影響力的法國國立計算機研究院(INRIA),「我在博士期間嘗試了在國內做好科研,接下來,我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為期兩年的博士後研究是玄躋峰給自己的看世界時間,「只有真正見過外面的世界,才有更好的回歸。」

讀博期間,玄躋峰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通過軟體識別程序缺陷。「能不能通過編程,讓計算機來修復缺陷呢?」這是玄躋峰博士後期間的主要課題。修復缺陷對於人類工程師來說尚且不是易事,更何況計算機。

初到法國的玄躋峰依然保持著讀博時的學習狀態,早出晚歸, 空閑時間都泡在實驗室。在每天法定工作時間只有7.5小時的法國,玄躋峰很快就因勤奮而出名了。「下班時間是5點,基本上5點半之後, 整棟樓就只剩下我和保安兩個人了。」

留法兩年,玄躋峰每天保持充足的科研時間,在領域內一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被同事們評為「勤奮的中國人」。

「不是一定要加班。但科研沒有捷徑,如果想出成果,就必須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這是成正比的。」玄躋峰坦言,十年大工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關於嚴謹,關於踏實,關於不懈創新,關於腳踏實地。

回歸,專心做一件能影響未來的事

玄躋峰完成博士後研究毅然選擇回國。「準確地說,這不是選擇。我從沒動過留在國外的念頭。」雖然,在計算機研究領域,國內外尚有差距,玄躋峰坦言:「這差距正是我回國的理由。」

2015年,玄躋峰來到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任研究員。同年入選中國科協(CAST) 首批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並獲評博導。前者是對他此前科研成果的肯定,後者則是他此後的任重和道遠。江賀老師30歲當博導, 玄躋峰31歲,一脈相承的師生間, 玄躋峰和江老師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江老師很開明, 眼界開闊。」 早期課題組的經費並不充裕,「如果論文被重要國際會議錄用, 江老師還是會資助我們參會。他希望我們能同國際接軌,做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10年之後,不同學校,不同處境,似曾相識的開明出現在玄躋峰身上。

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是玄躋峰對學生的開明。「認識初期,我會反覆確認他們的志向。」除非學生堅持,他從不遊說他們走上科研路。「從社會分工來看,科研只需要少數人做。」他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遵從內心選擇未來的路。早早獲評教授、博導對玄躋峰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 有時間和精力做一些真正有深度、有望影響未來的研究」。

目前,玄躋峰在嘗試如何創造條件讓軟體中的缺陷重現和修復,從而方便分析缺陷背後的成因,這與他此前的研究一脈相承。「 如果可以依靠機器解決軟體中的缺陷,這會極大減少程序員的工作量。程序員就可以不用加班,有時間喝咖啡、聊天、看風景,這多好!」

湯姆·狄馬科在軟體工程的奠基著作《人件》中寫道「 改變源自內心」 。從缺陷檢測到修復到成因分析,直至玄躋峰理想中的「解放程序員」,想像美好未來,並將其一步一步實現,這是玄躋峰的科研理想和努力,也是這位年輕的大工科研工作者對未來的期待。

【校友檔案】

玄躋峰,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3年-2007年,就讀於我校軟體工程專業,2007年-2013年,碩博連讀於我校軟體工程專業。2013年至2015年加入法國國立計算機研究院(INRIA)工作,任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博士論文獎;2015年起在武漢大學軟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學院)工作,是ACM、IEEE、CCF會員;2015年入選中國科協(CAST)首批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軟體測試調試、軟體數據分析、基於搜索的軟體工程,已發表論文40餘篇,包括CCF推薦A類期刊會議論文5篇,其研究成果發表於IEEE Trans.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Trans. Knowledge and DataEngineering等國際一流期刊及ICSE、FSE、ICSME等國際一流會議;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中國和歐盟項目;擔任國際會議HASQ 2016 、HSASQ 2015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CSBSE 2013組織委員會聯合主席,TSA 2016、IEA/AIE 2012出版聯合主席,DSA 2015、ISICA 2009程序委員會成員;擔任20餘個CCF推薦期刊(TSE、TKDE、JSS、JSEP、SCP等)和會議(ICSE、FSE、A SE、ISSTA等)的審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工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大工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工科背景下的軟體工程課程實踐教學建設:思考與探索
傳統軟體工程師如何轉型人工智慧?
軟體工程師如何轉型人工智慧?
四、軟體工程與軟體測試
人工智慧,會取代軟體測試工程師嗎?
軟體工程師陳國冬:人工智慧機器意識語言難題或已突破
秦安籍軟體測試工程師無涯發表新書!
谷研究 l 電子散熱模擬軟體與金屬3D列印技術的結合推動散熱器結構複雜化
谷歌軟體工程師分享編程經驗:有效的流程很關鍵
軟體測試工程師分級
華工科技:華工激光積極布局 專門研發相關軟體
微軟:開源軟體和雲計算是推動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主要方式
科普: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有啥區別?
《軟體學報》專刊徵文:面向DevOps的軟體工程新技術
構建人工智慧產學研生態體系,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智能應用服務分會在京正式成立
科研人員研發出仿變色龍軟體驅動器
動態壁紙軟體橫評
硬體:AMD更新銳龍處理器驅動軟體,修復《命運2》問題,優化性能
空間軟體無線電標準和體系架構研究
續航軟體完整性 新思科技深耕軟體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