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禧元法師智秀林年譜

禧元法師智秀林年譜

法師智秀林

禧元法師智秀林年譜

人物簡介

禧元和尚(公元1917~2003年),俗名:智秀林。1917年臘月二十三日,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豆村鎮新莊村。上禧下元老和尚於2003年6月15日3時40分,在大慶市凈覺寺安詳示寂,世壽86歲,僧臘75年,戒臘66夏。

禧元法師年譜

1917年臘月二十三日,出生於五台縣豆村鎮新莊村。

1923年,法師5歲時到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出家。

1929年在顯通寺拜『照空』法師剃度,在法師的嚴格指教下,研習佛經、書法,『照空』法師的書法,在當時山西首屈一指,故『禧元』的書法到老年亦獨具一格,而且精通日語、藏文、蒙文等各種語言。曾經針刺中指用血恭寫四部經典,其中一部《藥師經》,現存入五台山顯通寺藏經樓

1931年,顯通寺剃度後,14歲開始學習佛教音樂練習吹管。1931年在中國開辦的第一所漢藏佛學院顯通寺就讀,曾依止西凡大喇嘛,研習五部大論,考取全學院第一名。

1938年,在北京廣濟寺受具足戒,後在法源寺佛學院,親近慈舟老和尚,研習華嚴、學習戒律。

1941年,24歲時在五台山顯通寺常住,潛心修學,曾經針刺中指用血恭寫四部經典,一部《藥師經》現存入顯通寺藏經樓;一部《金剛經》被日本朋友請去供養;一部《普賢行願品》被香港一法師請去供養;一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流落民間。

1953年6月3日,新中國成立後由中國佛教協會第一次舉辦(慈舟法師主辦)的佛學院學習。

1966年-1976年,十年動亂期間,老和尚被迫離開寺院,在太原火車站做食堂管理員。

1979年老和尚於返回五台山顯通寺任知客師兼維那師,老和尚經過這場浩劫深感人命無常,生死事大,故專修凈土法門,以期濟世安民。同時又抄寫大乘經典作苦行,老和尚抄寫的大乘經典有《妙法蓮花經》、《楞嚴經》、《涅槃經》、《地藏經》、《禪門對聯大全》三次閱藏寫下《閱藏搜珍》等許多部經典和佛教文集,並在抄經時一筆念一句佛號,在念佛中出現禪定,曾體驗三昧境界,從不錯抄,由此可見老和尚念佛功夫深得三昧,心如止水。」

1985年『禧元』法師當選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同年,五台山對外開放旅遊。

19866月,五台山宗教部門幫忙和組織下禧元法師協助下,五台山佛樂研究專家韓軍在顯通寺錄了殿堂佛事往生普佛早課以及焰口的音響。

1993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叫《五台山佛教音樂》。

1987年春,五台山佛教協會決定在佛國藏珍樓內陳列五台山佛教珍貴文物,向遊人開放。為搞好文物展覽,五台山管理局請副會長弘毅法師、禧元法師親自甚至親自書寫說明。

1988年,在慈福寺主持籌辦佛學院並任院長,由於資金不足,不到兩年告停。

1988年夏,在五台山顯通寺禧元法師昌善和尚披剃出家。(昌善法師現為山西省政協委員、青聯委員、忻州市人大代表、青聯委員,五台縣政協常委、山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佛教功德慈善總會副秘書長、黛螺頂住持等職。

2010年2月,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95年,集《禪門對聯大全》並作序。

1999年,被其弟子本英法師,接到黑龍江省大慶市凈覺寺,弘揚佛法。2001年,授山西省佛教協會邀請任白雲寺首座和尚,2001年,季冬月下旬作戒殺護生序一。

2002年,重返大慶市凈覺寺。

2003年6月15日3時40分,禧元老和尚,在大慶市凈覺寺圓寂,世壽86歲,僧臘75年,戒臘66夏。全國各地趕來的四眾弟子為老和尚助念七天。

2003年6月22日,在大慶市凈覺寺由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市極樂寺主持靜波法師主法,舉行了大型的荼毗法會,參加法會的四眾弟子近萬人。荼毗後,檢骨得五色舍利珠千餘顆,又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等無數顆,這些舍利子大如豆,小如芝麻。顏色多而鮮艷,其中有黑色、白色、赤色,也有天然色、草青色、黃色等等,還有數色雜陳的。舍利子形狀或如珠子,或如米粒,或呈不規則狀,其中有數顆舍利子呈結晶體,晶瑩剔透;又有舍利花則呈珊瑚狀,白色;還有數顆舍利花上呈現蓮花圖案。

智喜國搜集整理

禧元法師二三事

2009年04月12日

作者-高明和

去年盛夏,我與李俊堂、安建華二同志在五台山文博園審核《五台山志》初稿。在此期間,禧元法師的弟子常善法師來看望我們。在交談中得知他的尊師禧元法師近日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圓寂了。聽到這個惡噩,我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哀悼之心。

禧元法師是久居五台山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又是五台山第四屆、第五屆佛教協會副會長。他一生愛國愛教、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令人敬仰。至今他那音容笑貌還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際。

解釋「三車」

1984年,我從五台山氣象站調入五台山文物管理處工作。在工作中,拜識了不少高僧大德,其中有禧元法師。1985年,五台山對外開放,旅遊業蓬勃發展。1987年春,五台山佛教協會為適應旅遊業的發展,滿足遊客的願望,決定在佛國藏珍樓內重新陳列五台山佛教珍貴文物,向遊人開放。

為搞好文物展覽,五台山管理局副局長李俊堂,佛教協會會長請佛法師,副會長弘毅法師、禧元法師親自抓,親手干。在專業人員缺乏的情況下,從縣裡請來自雪如先生策劃設計。讓我編寫文物介紹,讓禧元法師書寫說明。

編寫文物介紹,必須具有專業文物知識和淵博的佛教常識。就我來說,談起這兩方面來,如同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編寫介紹,我是難以勝任的。可為了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我猶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遍訪良師益友、鑽研經論典故,了解佛教奧旨。我與禧元法師因在工作中存在著互相配合的關係,故與禧元法師接觸多,並常常向他請教。禧元法師待人慈悲,平易近人,經常給我講解佛經中的故事。對我提出的問題,他非常真誠坦率,態度謙虛,從不自以為是,總是以相商的口氣啟發你理解佛教的有關知識。

在文物展品中,有一頭明代鑄造的銅牛,身高0.85米,體長1.46米,分足而立,頭向前伸,圓目正視,嘴合鼻張,雙角內收,腰部披墊,彩繪花紋,通身鎏金。整個造型美觀大方,形象逼真。銅牛原在棲賢寺(今棲賢閣)供奉,人稱「大社銅牛」,屬五台山舊十景之一。原與銅牛配套的還有一輛銅車,車上的繩索也是銅質。寺廟是供奉佛菩薩的場所,為什麼還要供奉銅牛?我就這個問題向禧元法師請教。禧元法師真不愧是一位知識淵博的高僧,他馬上滔滔不絕地講述寺廟供奉銅牛的因緣。他說:「銅牛典出《法華經·譬喻品》。謂有大富長者,『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日,忽然大火四起,焚燒腐朽傾危的屋宅,長者早在宅外,見諸子對險情『不知不覺,不驚不怖』,仍在宅內戲樂,無求出意,不勝悲憫。長者知道諸子喜愛珍奇之物,便謂:『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予汝。』諸子聽了,踴躍『爭出火坑』。既出,求索『三車』,而長者各賜諸子一輛『大白牛車』,高廣華飾,『行步平正,其疾如風』,諸子喜出望外。關於這段譬喻的意思,《法華經》說:『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腦,而為三界火宅所燒。』如來為把眾生從生死的火宅運載到解脫的彼岸,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機,為說『三乘』,即三種運載的方法。若有眾生為求羊車出於三界火宅,稱為『聲聞乘』。

若有眾生為求鹿車出於三界火宅,稱為『辟支佛乘』。若有眾生為求牛車出於三界火宅,稱為『菩薩乘』。以上『聲聞乘』、『辟支佛乘』和『菩薩乘』,即是小、中、大『三乘』,羊、鹿、牛三車。該銅牛及銅車表示大乘佛教要運載六道眾生,出離三界火宅之意。」

聽了禧元法師對「三車」的解釋,使我弄清了「三車」的含義。同時進一步認識了禧元法師,他的確是五台山佛教界的法匠。

求索墨寶

禧元法師對書法很感興趣。每天修行禪定之餘練習書法。他寫的是宋體字,結構方正勻稱,端莊秀麗。許多寺廟的客廳、僧舍內,都懸掛著他寫的條幅。在佛國藏珍樓內,還陳列著他早年自刺身血和硃砂書寫的《法華經》字貼。

談書法,我是外行,不會欣賞別人的書法作品,但很愛好別人寫的書法作品。遇到會書法之人,總想讓其留個墨寶。對於禧元法師的墨寶,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婉轉地請他寫四件條幅。禧元法師欣然答應。時隔不久,禧元法師讓其弟子給我送來了寫好的條幅。我手捧條幅,仔細端詳,字寫得工整秀氣,一絲不苟,確是一幅珍貴的墨寶。

條幅共六件。第一條與第六條書寫著一副對聯,聯日:「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字為宋體,三寸見方,氣勢雄健,筆力老成。第一條抬頭頂格書寫「高明和同志德正」。第六條落款為「山西省五台山大顯通寺禧元於丙子年仲春下旬書」。第二條至第五條,打著田字格,書寫著371個一寸見方的宋體字。其內容是《禪客問心與性》。

為了珍藏好禧元法師的墨跡,我將其墨寶託人拿到太原裝裱。裝裱後懸掛在家裡,每天身閑無事時,我站在條幅旁仔細閱讀,耐心品味,十分愜意。

佛像開光

有一年,我家鄰居託付我從五台山請一尊佛像,並要高僧開光。遵照鄰居的囑咐,我先去法物流通處選購了一尊瓷質「觀音菩薩」,接著去了佛教協會,請禧元法師給佛像開光。

開光,即「開光明」。「光」和「光明」,均指眼睛、眼神而言,故又稱開眼,就是為新造佛菩薩像最後畫眼點睛。道忠在《禪林象器·垂脫門》中謂:「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要略念誦經》謂:「開敷妙覺光照眼,修廣猶如青蓮華」。「開光」是佛門中的隆重儀式之一,必須選擇吉日在佛像前供奉香花,明燈,誦咒致禮,如儀進行。「開光」,是佛門中的一件大事,須請高僧大德秉筆點眼。讓高僧大德開光的佛像,才具有佛菩薩的智慧慈悲。

開光的程序也挺複雜。禧元法師先凈手燃香,禮佛念佛,後用毛筆寫經咒,裹在佛香上,再纏繞五色線,別上銀針,最後用棉花包住,放在佛像肚子里,封好口,擺在佛菩薩像前,誦咒致禮。開光儀式完畢後,禧元法師將佛像交還給我。看了禧元法師給佛像開光的過程,我對他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對待每件事都那麼認真,如法如儀,真是釋門楷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氏敘譜聯宗 的精彩文章:

TAG:智氏敘譜聯宗 |

您可能感興趣

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工程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樹木溯源
《秀林詩語》第三版
烏克蘭模特Chloe美若芭比!網友:夏允秀林小宅和她是姐妹嗎
千年秀林中的野草可不可以保留?
《天空之城》李泰蘭變身 「汽水秀林」 大快人心的語錄備受喜愛
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清水秀林依舊 只因有他們的默默守候
陝杜桂平&王秀林合唱一曲《打紅棗》憑歌寄意趣味十足
顧秀林:無法監管,危害太大——停止轉基因合法化
落選秀林書豪已得到5142分,看看同屆的沃爾、喬治得到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