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至誠報國的科學家

至誠報國的科學家

和小馬駒談談黃大年

今天和小馬駒聊的,是黃大年,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一個讓某國航母演習整個部隊後退100海里的牛人。一人能抵百萬兵。

人民日報7月12日頭版刊載他的事迹,我讀了三遍,幾次眼圈濕潤,數度心潮激蕩。

01

黃大年,最令人動容的就是愛國。

自小,他從父母那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父輩給他講李四光、鄧稼先、錢學森,拋棄國外優渥的待遇,闖過層層封鎖,毅然回到落後的祖國。

青年年代,黃大年就在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立志,對於青年成長何等重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又是何等重要。

科學家,以研究科學為任,能夠摘得科技桂冠上的明珠,站在世界科技的最高峰,必是平生所願,必是莫大欣慰,必是無尚榮耀。

有人說科學無國界。是的,國外的科研資源、氛圍、待遇,非國內可比。在那樣的環境下,獲得科研突破要容易得多。

18年的海漂,他在那裡積攢了足夠的資源、人脈,成為享譽世界的科技精英,國際地球物理領域的執牛耳者。這個平台,豈是輕易能夠達到的?

18年的僑居,他在英國事業有成、收入優渥,有花園洋房,妻子經營兩家診所,女人上了大學,生活安逸舒適。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許多人孜孜追求的目標嗎?

然而,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

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

面對祖國的召喚,雖然心有難免有牽絆、有不舍,黃大年還是毅然離開了第二故鄉的英國,離開了劍橋康河。他不願做康河柔波時里的一條水草。

「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樸實的話語,蘊含著摯熱的情懷。

這是他對學生說的,也是他的心裡話。出去,是為了出息,回來,是為了用出息來報國。

從小植下的愛國夢,支撐著他奮勇前行。

歷史的天空風雲變幻,歲月的江河激流匆匆。唯一不變的是,總有殷殷志士甘為國家鞠躬盡瘁,總有拳拳赤子願為民族負重前行。

愛國,是歷代仁義志人最值得稱道的品質。

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愛國也是最基本的素養。

祖國之於個人,就如同蒼天之於萬物,佑之,護之。

君不見,百年前中國,國弱民窮,列強侵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華人與狗不得入肉」「東亞病夫」……

君不見,而今的中國,國富民強,昂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些海外遇險的華人,看到中國軍人從天而聊,熱淚盈眶。

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行走天下的依託。

一個人,如果背棄了愛國,即使本領再大,也終將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愛國,就要像黃大年這樣,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就要像黃大年這樣,心繫祖國,學成報國。

祖國高於一切!

02

黃大年,最讓人折服的就是努力。

高中畢業時,他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考上航空物探操作員;

恢復高考後,他以公社第一名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

大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考碩士、破格晉陞副教授;

再後來,他拿到公派出國名額來到英國派茲大學;

讀博期間,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派滋大學博士,這是唯一的海外學生;

再到後來,他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一步一步的出類拔萃,一步一步的脫穎而出,來自於他的勤奮、努力。

對他的勤奮努力,報道中筆墨不多。但從簡潔的報道中,仍見一斑。「無論在哪裡,他都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他都對時間吝嗇至極,每分每秒都在吸納、都要追趕。」

「吝嗇至極,每分每秒」,簡單的八個字,背後飽含著黃大年的艱辛付出。

一分耕耕一份收穫。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我想,那一定是寒窗苦讀,一定是惜時如金,一定是廢寢忘食,一定是分秒必爭。

小馬駒,對比這種精神,你又差了多少?

03

黃大年,最值得學習就是敬業。

作為我國地球深部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他把全部的心血傾注到國家的科研項目上。

為了打破發達國家的裝備和技術封鎖,他擼起袖子加油干。

他7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常常忘了睡覺、忘了吃飯。

只要不出差,地質宮507的辦公室每天燈亮到凌晨。

為了節省時間,他總是訂夜航,為的是在飛機上入眠,省下寶貴的白天用來工作。他在飛機上的睡夢,一定是想著探地項目,想著技術攻關。他的睡夢中,一定無暇夢到17歲時第一次乘飛機,俯瞰廣袤土地、秀美山川,心情激動,自此把對祖國河山質樸的愛植入心田。

他忙到對別人隱瞞病情,累到服用速效救心丸來完成項目評審,累到暈倒在飛機上……

元宵節他徹夜加班,辦公樓內燈稀人靜,樓外喜氣洋洋。他夾在工作與家庭難以割捨的中間。沒人強迫,只是自找,總想幹完拉倒,結果沒完沒了,公事家事總難兩全。

「幹完拉倒,沒完沒了」,這種敬業,這種執著,令人動容。

是什麼支撐他如此玩命?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替他回答,「在前沿科學研究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為過去,一個真正優秀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烈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

強烈的不安全感,就是對祖國的熱愛,對科研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

不能沉緬在過去里的榮光里自我陶醉,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

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

事業如此,學習也是如此。

我想起小馬駒暑假計劃表上的座右銘: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放馬,易放難收。

04

黃大年,最感到親切的就是情懷。

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

學生時代的黃大年,幾乎天天泡在地質宮二樓的閱覽室,厚厚的一本弗拉基米諾夫數學物理方程習題集,做了一遍又一遍。聰明加刻苦,他連續獲得「三好學生」和標兵表現獎。他課堂上認真聆聽,圖書館聚精會神;舞台上一展歌喉,足球場揮汗如雨。他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陽光帥氣、聰敏機慧、熱情奔放。對此,正值學生時代的小馬駒,也要學習喲,學得認認真真,但不當書獃子。

中年時代的黃大年,勤奮敬業,遠赴異國他鄉,學習世界上最高端的科技,成為一個被仰望的傳奇人物,成為國際國內同行的尊敬。

他學成歸國,響應祖國召喚,回到祖國,挑起國家探地項目的重擔。他以一位戰略科學家的深邃眼光、過硬本領、決策能力、人格魅力,帶領科研團隊,用5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的路程。

作為首席科學家,不僅親自搞科研,還親自帶學生。學生的課題改了一遍又一遍,親自擔任第一屆「李四光實驗班」的班主任,自費為學生購買筆記本電腦,幫學生託人從國外買葯,請學生去家裡作客……

在每一個年代,做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應該做的事情。

在每一個崗位,履職盡責,把工作做到出色。

英雄也有真性情。

他覺得最對不起的人是妻子張艷。他對妻子許下一個又一個諾言,「再有一年就忙完了。」「再有一年就是正常的生活節奏了。」可是,年復一年,黃大年還是那個有家難回的黃大年。

教師節他加班。他自己寫道:可憐老妻一再孤獨守家,周末、節日加平時,空守還是空守,秋去冬來,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他對家人滿懷深情。他含淚參加女兒婚淚,把傳家的手錶親手給女兒戴上。他給外孫取名「春倫」,長春的春,倫敦的倫。一個是他母校所在,事業歸宿;一個是他成才之地,18載情懷。外孫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人的生命相對歷史的長河不過是短暫的一現,隨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這是黃大年1988年寫的入黨志願書。

黃大年,應是此生無憾。

05

小時候,我最崇拜的人就是科學家,最大的夢想就是當科學家。

在此,向科學家黃大年致敬,向那些為了祖國強大而孜孜奉獻的科學家們致敬。

你們,才是國家的支柱、民族的脊樑,是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逍遙自在的小馬駒 的精彩文章:

TAG:逍遙自在的小馬駒 |

您可能感興趣

海報|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海報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泰斗級華裔科學家放棄外國國籍,引領華裔科學家回歸報效祖國!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兩千多科學家「科學秀」
中國科學家張彌曼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中國科學家張彌曼獲頒「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紫台一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影響世界的中國面孔:我在英國大學做校長—專訪華人科學家、英國薩里大學校長逯高清
坎農與中國生理學家:科學家的精神氣質與人文情愫 | 科學春秋
中國科學家醞釀牽頭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
為什麼留學法國的革命家多,留學美國的科學家多
《科學》發表中國科學家新成果 探索微觀世界
中國的頂級科學家
科學春秋:坎農與中國生理學家:科學家的精神氣質與人文情愫
《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指炎熱會對智力產生不利影響
82歲成「國民女神」,「學魚」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美國科學協會:為什麼世界上科學家多是白人,而黑人科學家非常少?
中國女科學家張彌曼:摘取「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傻瓜」
中國將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政府為科學家當好「後勤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