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東晉靈溪之戰談「驕兵必敗」

從東晉靈溪之戰談「驕兵必敗」

原文:無忌乘勝趣江陵,道規曰:「兵法屈申有時,不可苟進。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為竭力;振勇冠三軍,難與爭鋒。且可息兵養銳,徐以計策縻之,不憂不克。」無忌不從。振逆戰於靈溪,馮該以兵會之,無忌等大敗,死者千餘人,退還尋陽,與劉毅等上箋請罪。劉裕以毅節度諸軍,免其青州刺史。桓振以桓蔚為雍州刺史,鎮襄陽。(《資治通鑒》第113卷)

東晉北府兵作戰圖

譯文: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何無忌打算乘勝直接向江陵進發,劉道規說:「兵法雲,作戰時進軍收軍都應該有個時機,萬萬不可隨便冒進。桓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西楚,那些小民都願意為他們賣力氣。桓振又勇猛異常,在軍隊之中首屈一指,與他在戰場上交戰,很難得到好處。我們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兵力,養精蓄銳,慢慢地再用計策制服他,不怕不能攻克他。」何無忌卻不聽從他的勸告。桓振在靈溪迎戰何無忌的軍隊,馮該帶兵與其會戰,結果何無忌等人的部隊大敗,死的人達一千多個。他們退回尋陽,與劉毅等人一起向劉裕上書請罪。劉裕因劉毅是協調節度幾支軍隊的主帥,免去了他青州刺史的職務。桓振任命桓蔚為雍州刺史,鎮守襄陽。

[史海拾戰例]

東晉末發生的靈溪(今湖北江陵縣西)之戰,是何無忌與桓振之間的一次戰鬥。公元404年,東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聲討桓玄。桓玄扶持退位的晉安帝逃至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建立「桓楚」地方政權。劉裕北府兵部將劉毅、何無忌、劉道規乘勝追擊。何無忌打算直接進攻江陵,劉道規告訴何無忌,桓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西楚,那裡還有一位未謀面的勇將桓振,與桓振交戰,很難得到好處。並勸告說:「不可隨便冒進」,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兵力,養精蓄銳,慢慢再用計策,不怕攻不下。何無忌不聽勸告,自以為有連連勝仗在身,又擁有絕對優勢兵力,可以一舉拿下江陵。桓振已經估計到北府軍會屢勝而驕,輕舉冒進,早在江陵城西的靈溪作好了迎擊準備。結果兩軍一交戰,何無忌的部隊大敗,死千餘人。這樣,自劉裕京口起兵以來,桓氏的荊州軍終於贏得了對北府軍第一次像樣的勝利,聲勢大振。何無忌看到這般形勢,也感到暫時無力繼續進攻,便收兵撤回尋陽(今江西九江),請罪等待處理。

[戰例析兵法]

何無忌從勝利到失敗,一條重要的教訓是:驕兵。《孫子兵法·行軍篇》:「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既沒有遠慮又驕傲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所打敗,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警言。《漢書·魏相傳》云:「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意思是,靠自己國家國土面積大,國民數量多,就想在敵人面前顯現威風,就叫做驕兵,驕傲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驕兵」現象,是軍事上屢屢出現的現象。從兵法上認識,「驕兵」不但不能正確地運用兵法,反而會片面乃至錯誤地運用兵法,兵法不對頭,失敗就不可避免。從本質上認識,「驕兵」與落後一樣,都是受制於人的,落後受人欺負,驕兵遭人暗算,二者只能成為被動挨打的輸家。清代著名的軍事家曾國藩,一生以謙虛謹慎為懷,謹慎使他最終不易出錯,謹慎使他最終謀取勝局。他說,凡是驕傲的人,總希望表現自己,希望被別人奉承,就像孔雀一樣,遇見圍觀的人多了,就開屏展示自己的美麗。其實,這很容易招來眾怒。

靈溪之戰中所反映出來的「驕兵必敗」,告訴未來軍事指揮者,戰勝敵人,首先要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必須同「驕兵」現象作鬥爭。凡是不能勇於克服和糾正驕傲輕敵毛病的人,必然是軍事上的失敗者。不論你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歷史就是這樣懲罰「驕兵」者的。

1973年10月6日至24日,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在這場大戰中,以色列部隊出現了驚人的一幕:王牌190裝甲旅全軍覆沒。究其原因,卻是驕傲輕敵所致。裝備精良的以色列王牌部隊第190裝甲旅,10月8日奉命從阿里什增援固守菲爾丹附近孤立據點的以軍,破壞菲爾橋,以阻止這個方向的埃軍繼續向前推進。由於該旅3次突襲受挫,其旅長亞古里驕情大發,將85輛坦克集結在第二道防線,準備孤注一擲。而埃軍藉機,佯敗誘敵,更加助長對手的驕傲輕敵情緒。以軍190裝甲旅始終未識破埃軍的企圖,將集結的坦克高速開進,很快進入了埃軍伏擊圈,3分鐘內以軍85輛坦克全部被擊毀,該旅旅長亞古里被生擒。

「驕兵必敗」,還告訴現代軍事指揮者,要善於戰勝傲慢之敵。在軍事鬥爭中,如果敵人素以傲慢自居,憑藉其雄厚軍事實力到處耀武揚威,自然不會長久,也不會有好結果。但戰勝這樣敵人,仍然需要有應對的好辦法。我人民軍隊曾以劣勝優,打敗傲慢而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軍,從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就創造出許多奇蹟和高招。其實,歷史上的傳統戰爭中也有不少高明之舉。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將李文忠就打過一場「制服驕兵」的漂亮仗。當時,張士誠統領強大的吳軍,向朱元璋部隊發起進攻。李文忠奉命在諸全迎戰。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李文忠分析形勢說:「吳軍人雖多,但很驕傲;我軍人儘管少卻很精銳。以精銳的兵力去打驕傲的軍隊,豈能不勝呢?」眾將自然懂得「驕兵必敗」的道理,於是大家紛紛贊同,有信心和決心打敗吳軍。接著,李文忠帶領大家在距離諸全50里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城,使之與諸全成犄角之勢,便於互相援救。在抓緊做好各種準備之後,吳軍先後兩發起進攻,第一次是16萬兵馬,第二次是20萬大軍,兩次進攻都無功而返,大煞了張士誠的傲氣。隨後,李文忠抓住戰機,選好突破口,騎上戰馬,手持鐵槊,帶著數十名敢死騎兵,從高處飛馳而下,沖入敵群,鐵槊所到之處,腦漿迸裂,所向披糜。這時,後續部隊緊緊跟上,殺死吳軍數萬人,俘虜軍官600人,兵士3000人。戰後,朱元璋在慶功宴上,讚揚李文忠說:「古人曰:用兵之道在於謀,說的就是你李文忠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晉皇帝列表圖 四分五裂的皇朝歷經了103年前後11帝

TAG:東晉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最強軍隊之一東晉北府兵,戰鬥力為何如此恐怖?
木海說之東晉,五五開之東晉大亂斗,戰神崛起之韓信、劉裕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不乘勝滅前秦?對東晉威脅更大的是桓溫
五胡十六國:苻堅發動對東晉的戰爭,東晉謝安組織百姓襄陽抗戰
鮮卑族的他:殺東晉柱石之臣,卻又為東晉王朝持節而死
五胡亂華時的悲情英雄,為東晉保一方熱土,卻死於東晉權臣之手
淝水大戰,謝玄一戰驚天下,苻堅不聽遺言攻東晉淝水戰敗亡國!
龜縮江左的東晉王朝為何會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一):謝安出東山
淝水之戰後東晉為什麼不乘勝滅前秦?對東晉威脅更大的在上游
東晉小兵誤傳軍令,結果導致戰爭勝利,事後小兵下場如何?
東晉風云:王敦之變
東晉謝安是誰?謝安與淝水之戰
原創:東晉滅成漢之戰
北伐戰爭之四東晉桓溫北伐。原創:時黎明
淝水之戰:東晉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一戰誕生三個成語
東晉風云:靳准之亂
東晉世族之王氏
苻堅為何要傾盡舉國之力攻打東晉——淝水之戰的前因
東晉風云:變生肘腋徐龕之亂
諸葛亮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東晉追封武興王,唐朝入選武廟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