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個難住康熙的事,雍正巧妙地解決
在清朝初期有一位十分特殊的女性,被譽為大清國母,她就是孝庄皇太后。她一生經歷過四代帝王,輔佐了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君王,皇太極是她的丈夫,福臨是她的兒子,玄燁是她的孫子。除了努爾哈赤時代,在其他三朝,這位女士曾經發揮過極大的影響力。福臨能夠成為順治皇帝,與她有絕大關係,玄燁成為康熙皇帝,她的意志產生了決定性作用。她對兒子的影響是災難性的,順治一生的幸福就葬送在這位母親手裡。她對孫子的教養卻十分成功,培養出了一位中國歷史上數得上的賢明君主。
請輸入圖片描述
孝庄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薨於慈寧宮,結束了她豐富曲折的人生,對大清朝做出卓越貢獻的孝庄太皇太后離開了人世,享年75歲。
因為康熙帝玄燁對祖母的敬愛與思念,他在悲痛欲絕之時給祖母大辦喪事,甚至不惜違背祖制。在清朝只有先帝駕崩,嗣皇帝才能割髮辮,可玄燁毅然割了髮辮。二是孝服用布。滿洲舊制:國有大喪,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而這次孝庄文皇后喪事,玄燁一改舊制,諭令「今孝服俱改用布」。以至於這位皇帝多年以後還一再表示,沒有祖母就沒有自己的一切。
請輸入圖片描述
既然康熙對祖母的感情這樣深厚,為什麼康熙大帝他至死不將祖母下葬呢?
孝庄皇后生前就為自己葬地之事留下了遺囑。她諄諄囑咐康熙皇帝:「我身後之事特囑你: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你們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這或許只不過是史官的一面之詞,不免有美化太后之嫌,難以令人信服。
孝庄文皇后的一生與許多重大的事件都聯繫在了一起。福臨六歲即位,當時孝庄文皇后三十一歲;史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按照禮部早已經安排好的時間表,皇帝和太后一行應該在順治元年九月十七日到達北京。在通州只是迎入行殿短暫停留一下,更衣——皇帝大小便的委婉說法,然後,便前往北京。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但實際上,攝政王多爾袞率領百官迎接至通州城外五里處,進入行殿,百官叩拜如儀後退出,攝政王留下與皇帝、皇太后敘話。不久,百官接到命令,皇帝一行旅途勞頓,決定當夜駐蹕通州,次日一早起駕進京(《清世祖實錄》卷八)。有歷史學家認為,就是在這一天,時年三十二歲的孝庄皇太后,開始以自己的滿腔柔情來回報同樣是三十二歲的大英雄多爾袞。
順治元年十月一日,第二次登基的福臨冊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年初,加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十一月尊為「皇父攝政王」。這種層層升級的尊崇,必定與多爾袞威權日重有關,也無法排除他與孝庄皇太后之間感情不斷升溫的可能。多爾袞成為「皇父攝政王」之後,大清藩屬國朝鮮國王看著大清咨文,發問道:「皇父攝政王是什麼意思?」他的臣子回答說:「我專門問過大清使臣。他回答說:就是去掉叔字,朝賀時的各種禮節與皇帝一樣。」朝鮮國王說:「那就是說有兩個皇帝了。」(《李朝實錄》,仁祖二十年乙丑。)
請輸入圖片描述
到了這一步,除了皇帝的名位,能夠給多爾袞的已經全部都給了他。應該說,在那個時代,孝庄皇太后對於多爾袞的報答也算是至矣盡矣。其意味深長的潛台詞是,向全國臣民公開確認了自己與多爾袞的曖昧關係,也就此界定了多爾袞與皇帝的父子關係。在漫長的帝國歷史上,圍繞皇位的爭鬥千奇百怪、血雨腥風,唯獨還沒有父親搶奪兒子皇位的故事。不管多爾袞怎麼想,也不管阿濟格、多鐸如何不甘心,如何希望多爾袞拿下皇位,這條底線划出來之後,跨過它,就意味著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意味著不可能不留下罵名。
順治八年二月,在清算多爾袞的疾風暴雨中,皇帝頒布煌煌詔書,指斥多爾袞的累累罪行,其中談到了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等於公開承認了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后之間事實上的不尋常關係。假如不是成了公開的秘密,到了盡人皆知的程度,對於此類事情,皇家一般都是能瞞則瞞,能騙則騙的。果然,到康熙朝修《清世祖實錄》時,在卷五十三條中,這一段便被刪去了。有一種說法,說是太后與多爾袞大婚的詔書一直保留在大清官方的原始記錄中,後來,到乾隆時代,紀曉嵐在皇家檔案館中還曾經看到過,他建議乾隆皇帝為了皇家臉面考慮,把這些檔案徹底銷毀了。
多爾袞死後,對他的清算表面上是由順治皇帝發動的。其實,當時福臨剛滿十三周歲,顯然可以將孝庄皇太后看成是幕後主使人。清算的兇狠程度,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憎惡與報復。在到那時為止的大清朝歷史上,針對自己人,似乎還沒有如此兇殘過。何況還是像多爾袞這樣,對大清朝立過蓋世功勛的人。對死人的過度摧殘與侮辱,大體表現了這對皇家母子令人不齒的卑怯和變態。仔細翻檢當日的史料,很難找到福臨與孝庄皇太后如此痛恨多爾袞的充足理由。因此,除皇家的個人感受之外,其中,大約有這位皇太后很深切的政治考慮在。這種考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是,多爾袞在為自己生前的某些不恰當做法付出代價。
這位皇太后真夠可以的。當年,為了兒子和自己的地位,她不惜降尊紆貴、自貶身價以取媚於多爾袞。多爾袞死後,為了兒子的皇位和擺脫自己的尷尬,她以中國歷史上只有針對不共戴天的仇人才會採用的手段,清算了對她們母子恩德大於天的多爾袞。後來,在和福臨鬧得形同冰炭、幾乎反目為仇的情勢下,又在他死後,用兒子的口吻清算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平心而論,這樣的遭際,對於孝庄皇太后來說,也應是足夠慘痛。兒子死的這一年,她年近五十。按照當時的標準,已經是一位老婦人。這種心路歷程,可能促使她特別細心地呵護教養孫子玄燁,並終於培養出了一位足夠出色的康熙皇帝。假如不是這樣的話,孝庄皇太后在歷史上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恐怕就很難說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本來按照慣例,孝庄應當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但事實上,孝庄的棺槨卻被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之側。
孝庄不願死後和皇太極合葬,想葬在兒子身邊,這給孫子出了解不開的難題。
孝庄執意想在孝陵外安葬,這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他只好先把孝庄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運往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而這一拖就是三十多年。
康熙死後到了雍正朝,於是雍正想了個主意,先是歌頌孝庄的慈愛英明,然後再提到孝庄希望自己和子孫在一起的遺願,最後引經據典,說明孝庄現在棺槨所在地方,其實就是個風水寶地,而且大清也因此國運昌盛,所以葬在目前的位置最好不過了。
於是,群臣們聯合上奏,表示「暫安奉殿」甚為得宜,因此請求在那裡建陵!
所以,在雍正二年(1724年),正式將孝庄皇太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至此,孝庄終於得以真正安歇了。由於孝庄是1688年去世的,而到了1724年才建陵下葬,剛剛好36年整。


※康熙的大智慧,不愧稱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皇子那麼多,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什麼造就了康乾盛世?
※康熙民窯青花瓷器的常見花押款一覽
TAG:康熙 |
※孝庄死前提出一要求,卻難住了康熙,直到雍正的時候才解決!
※向太陳嵐為兒子綜藝一改形象,卻被吳尊做的一頓飯給難住了!
※難怪希特勒這麼強,原來從不碰這三樣東西,任何一樣都難住現代人
※兩個細節告訴你黃景瑜有多敬業,但他的這個疑問真的把導演給難住了!
※搞笑漫畫:據說這是全世界難住最多人的一個謎題,你破解的開嗎?
※一個小問題就把鄧超難住了,沒有孫儷的幫助他該咋整?
※這幅對聯不得了,幫王安石中了進士,娶了媳婦,看看能不能難住你
※家裡綠蘿黃葉,應該怎麼辦?可難住了很多花友,且看大神什麼做!
※柯南竟然被「難住」了,只因為小蘭說了這句話!
※這張圖把一個個群友都難住了!猜出來的卻笑了……快來試試看!
※曾把愛因斯坦難住的難題,被一個鍋爐工輕鬆搞定
※奇葩實驗室|哎呀媽,這個事兒可難住了我
※搞笑GIF趣圖: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難住一個正宗的吃貨!
※小戶型真·難住到哭?明明是你根本不會擺傢具!
※無創通過胎兒就聰明了?這位孕媽的問題,難住醫生了
※這道把北大才女陳更難住的詩詞題,你答得出來嗎?
※原來家裡的碗筷不能亂用,幸好聽師傅說了,才知犯了忌諱霉難住富
※再要好的朋友送你這幾物都別帶回家,暗喻難住富,老師傅一看就懂
※乾隆的一上聯,竟然難住了紀曉嵐,誰有妙對?
※乾隆的一上聯竟然難住了紀曉嵐,誰有妙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