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曾倍受古人尊崇,結果被毀於乾隆等人之手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曾倍受古人尊崇,結果被毀於乾隆等人之手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流行了很長時間的一句話,最早被寫進七大報告中。其實,「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句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文人和統治者所廣泛認同。《詩經·周南·關雎·序》中已經提到「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這句話的內涵也很好理解,指出自己觀點和方法的人不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而聽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才能發揮出群眾的智慧。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在這方面,古人做得還不錯,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就立下秘密誓約。誓約里的內容共三條:一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是「子孫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誓約中明確指出宋朝皇帝不得殺大臣和言官,否則必遭天譴。

不殺言官,才能兼聽,兼聽則明嘛。就如同李世民與魏徵,面對老魏這個刺頭,李世民只是一忍再忍,終於忍出了虛心納諫的好名聲。

但是,也有些皇帝卻偏偏不講究,對民間聲音防之又防,甚至不惜製造令人恐怖的文字獄。文字獄在歷朝時有發生,但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有人做過粗略統計,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

清朝文字獄中,尤以「清風不識字」案廣為人知: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康熙朝刑部尚書徐乾學的兒子,也是顧炎武的甥孫。雍正八年(1730年),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於是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照大不敬律斬立決。

自文字獄興,也給了許多小人以挾報復的機會,從而製造出一波又一波冤案。比如發生在康熙年間的「黃培詩案」。黃培是山東即墨人,明末官至錦衣衛都指揮使,明亡後,隱居在家。曾經接濟過於七農民起義軍,所作詩如「一自蕉符紛海上,更無日月照山東」、「殺盡樓蘭未肯歸,還將鐵騎人金徽」、「平沙一望無煙火,惟見哀鴻自北飛」反映出黃培反清的民族思想,他還和一幫同道結為大社。告黃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僕黃寬之孫黃元衡。

黃元衡本姓姜,在他考中進士、當上翰林後,為了歸宗還姓,解除與黃家的主僕名分,就向官府控告黃家私下刻印並收藏有「悖逆」的詩文書籍等。因此黃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獄,被處斬。姜元衡還嫌不夠,又夥同惡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稟文,指控顧炎武等「故明廢臣」和對清廷懷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間的通信,不是密謀造反,就是誹謗朝廷。在這份居心叵測的稟文中,姜元衡點了約三百人的名字,企圖製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辦理的地步,山東總督、巡撫也親自過問。顧炎武為此被囚禁了近七個月,經朱彝尊等人四處營救才出獄。

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

凡事都得有個度,我們也不能因為「言者無罪」就信口開河,胡說八道,沒有任何依據的詆毀他人;也不能因此而置他人的隱私於不顧,四處宣揚。如果攤上的誹謗罪,那可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頭條丨湘鄉幾支張姓來源
她是乾隆帝第一寵妃,皇后死後都在其側位,卻無福享受只當了9天的皇貴妃!
乾隆與小舅子之妻的秘聞
清乾隆 青花海水祥雲應龍紋梅瓶
乾隆的25塊大印都是幹啥用的

TAG:乾隆 |

您可能感興趣

李敖辭世書|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圓瑛大師:念佛一法,具足戒定慧三學!
圓瑛大師:念佛一法 具足戒定慧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