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紅樓酒令之占花令淺解

紅樓酒令之占花令淺解

作者 落筆升蝶

《紅樓夢》中的「占花令」是書中諸多酒令中描寫最為生動有趣的一種,因此,作者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以很大篇幅描寫此令。明清時期,酒令發展到另一高峰,此時酒令在品種上較唐宋時更為豐富。清俞敦培《酒令叢抄》載酒令322種。有人將之分為四類:古令、雅令、通令、籌令,凡舉人間之人事對象、花鳥草蟲、詩文曲牌、戲劇小說、佛經八卦、風俗節氣等均可入令[1]。《紅樓夢》中的「占花令」就是這類事關花鳥草蟲的籌子類酒令之一,但又巧妙的結合了骰子,所以成為一種獨特的以骰子和籌子相結合為令具的綜合性酒令。

籌令是一種雅俗共賞的酒令,因為它是從筒中掣籌行令,所以才被稱為籌令。在行籌令的時候,必然要用籌子。而籌子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人一般用竹木削製成籌來進行運算、善計者可以不依賴籌就求得結果。從唐代開始,籌子在飲酒中開始被應用,它當時有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就是用它來記數,白居易詩中曾有這麼一句:「醉折花枝作酒籌」,這裡的酒籌就是用來計數的,人們按所得的籌的數量來行酒。另一種情況就是把它變化成了一種行令的工具。籌的製法也複雜化,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2]。關於骰子類酒令,拙文《紅樓酒令之搶紅與射覆淺解》已有詳解,此處不贅述。

在中國,有宴必有酒,有酒必行令,酒令遊戲的本身也僅是娛樂的性質,但《紅樓夢》的作者卻巧妙的通過這種遊戲形式,把人物的性格命運寄託於花簽之中,不僅傳承了「香草美人」在歷代文學中賦予的人格化內涵,還達到了以花喻人、花人合一的絕佳境界。《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占花簽的主要作用有二,其一為以花寫人,其二為以花預示人之遭際。這種「占花令」的具體玩法是:將若干根竹籤放在簽筒里,每根簽上畫有一種花草,題著一句舊詩,並附有相應的飲酒規則,行令時先用骰子擲點定人,按骰子所示數字排序,排到之人抽籤,依簽上規則飲酒,再由抽籤者繼續投擲骰子,進行下一輪。參加晚宴的共十六人,襲人坐桌角。炕上有寶玉、湘雲、黛玉、李紈、寶釵、探春、寶琴、香菱、晴雯;炕下有麝月、秋紋、四兒、小燕、碧痕、芳官。其中共有八個人佔得花簽,而這八個人無疑是作者尤為重視的人物,下面我們依次分析。

1、牡丹——艷冠群芳(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

寶釵的簽是艷冠群芳的牡丹花,有詩句「任是無情也動人」,注云「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

牡丹是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的「花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的寶釵,容貌豐美正堪比牡丹。李白曾做《清平樂》三首,將牡丹和楊貴妃合一,而作者在書中也多次把寶釵比作楊妃,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寫的就是寶釵在滴翠亭撲蝶的情景,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也是因為寶玉把寶釵比作楊妃,而惹怒了寶釵。周敦頤稱牡丹為「花之富貴者也」,寶釵正是出自富貴的皇商之家,因此可推,作者是借用牡丹的華美和楊妃的富貴合二為一來塑造寶釵的人物形象。

花簽上的詩句取自唐代羅隱《牡丹花》中「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應是運用了《唐國史補》中唐中書令韓弘不喜牡丹因而斫去的典故。前人多用此典認為:是寶玉在歷經抄家之後得圓滿之徹悟,遂棄寶釵而「懸崖撒手」。而對「任是無情也動人」的解讀,多數學者立足於金釧投井、柳湘蓮出家、尤三姐自刎等事件中寶釵的表現來分析,認為她是個無情的人。也有人認為:「她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行為豁達,但城府很深;她有時溫情脈脈,有時又冷酷無情,在她的淡淡溫情中,常常蘊藏著疏遠和冷漠,她的冷漠無情,有時又表現為淡淡的溫情。『冰雪招來露砌魂』是她的自況;她吃的葯也與眾不同,名之曰『冷香丸』;她就是這樣一個『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冷美人」[3]。但筆者以為,這些都不足以說明寶釵就是個純粹無情的人,她的無情應該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分析,薛寶釵出身於皇商家庭,父親早亡,母兄孱弱,家族事業日漸凋零,因此聰明乖覺的寶釵不得不過早的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在不斷具體操持家中事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使她具有了不同於大觀園中其他女子的特質,「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都是她對世事洞明,對人情練達的一種體現,相對於社會的複雜,她審時度勢努力做到完美,因此,她的克己復禮也就成為一種無情的表現,也許我們應該將她的這種無情視為一種生存手段。反觀之,她不僅能拿出錢來替湘雲設宴,拿出燕窩為黛玉補身,還拿出衣服為金釧送葬,這些方面又不能不說是其令人動容之處。所以,作者用「任是無情也動人」這一詩句來表達的是寶釵的多面性和複雜性,而我們不能單一的依據這句詩來對寶釵的品性定褒貶。

2、杏花——瑤池仙品(探春)日邊紅杏倚雲栽。

探春的簽是如瑤池仙品般的紅杏,有詩句「日邊紅杏倚雲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瑤池仙品」,是指「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探春有著神仙一樣的品格。花簽上的詩句典出唐代高蟾的《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整首詩既道明了得簽者本身的非凡氣象,也體現了得簽者有才不得賞識、有志難以施展的自況之意,正合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在末世運偏消」的判詞,探春理家時的一番感慨:「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也表達了她內心那種壯志難酬的悲嘆。

簽注云 「必得貴婿」,結合花籤詩句、探春的判詞、判曲、燈謎詩,以及眾人所說的「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等綜合來看,應是探春的最終歸宿。雖然貴為王妃,但喜極而悲,一心想為家族未來籌謀的探春,最終帶給親人的卻是「清明涕送江邊望」,而「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又暗寓了其不歸的悲切。面對家族內部的自殺自滅,探春無能為力,及至最終的一敗塗地,「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更是無法改變「生於末世運偏消」的命運,身不由己的「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遠嫁難歸的她, 也只能眼睜睜遙望自己的母族瓦解冰消,那種回天乏力的痛苦可想而知。

3、老梅——霜曉寒姿(李紈)竹籬茅舍自甘心。

李紈的簽是霜曉寒姿的老梅,有詩句「竹籬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飲一杯,下家擲骰」。

「霜曉寒姿」,是描寫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嚴冬時節,凌寒而開的姿態,象徵著高潔、堅貞。在中國的詠物詩中,詠梅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從李紈花簽的詩句可知取典自宋代王琪的《梅》:「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這是借用林和靖隱居孤山的軼事,來體現李紈獨居在稻香村中的現狀。雖然她身居膏粱錦繡之中,但卻形如槁木死灰,惟知侍親養子,其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與詩社中「稻香老農」的雅號也很相符。因此她的形象,在《紅樓夢》中,既是賢妻良母,也是「三從四德」的典型代表。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和李紈判詞中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相結合,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李紈的一生守節在作者眼裡是多麼的「不值」!而李紈抽到此簽說了一句「我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與其判曲中的「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合看也可以理解為,李紈在堅守中的固執已經達到了冷酷無情的地步,賈府的「廢與興」、「兒孫陰騭」也都與她無關,因此,在作者眼中,她是高潔的,也是決絕的。總體來看,作者借用花簽作為點睛之筆,表達出他對李紈的一生及其為人雖有同情嘆惋,卻並不讚揚標榜,其實也是在警醒世人,李紈這樣堅守的命運並不值得欽羨。

4、海棠——香夢沉酣(湘雲)只恐夜深花睡去。

湘雲的簽是香夢沉酣中的海棠,有詩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注云「既雲『香夢沉酣』,擎此簽者不便飲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飲一杯」。

「香夢沉酣」,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湘雲醉卧芍藥茵的畫面,黛玉打趣說「『夜深』兩個字,改『石涼』兩個字」,也是相對湘雲日間酒後的嬌憨之態而言的。這題字和詩句遙相呼應,刻畫出湘雲「英豪闊大寬宏量」的爽朗性格,也體現了湘雲不拘小節,頗有魏晉人士超凡絕俗、飄逸洒脫的風流態度。

花籤詩典出蘇東坡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全詩語言淺近且情意深遠,春風、月光、紅燭,所映襯下綻放的海棠猶如紅妝女兒,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短暫、美景易逝的一種惋惜之情。結合《紅樓夢》第五回湘雲判詞中的「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和判曲中的「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可以理解為對湘雲生命中一段幸福婚姻生活的暗寓,但「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幸福的不可長久,又讓這種稍縱即逝的幸福令人為之惋惜。

縱觀全書,有關湘雲結局的暗示比比皆是。《紅樓夢》第一回《好了歌注》云:「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脂批就明示是指「寶釵、湘雲一干人」。在小說第三十七回作者又借湘雲所吟唱的「花因喜潔難尋偶」、「玉燭滴干風裡淚」、「幽情慾向嫦娥訴」(《白海棠和韻二首》)等詩句來暗示她和丈夫後來竟成了牛郎織女那樣的「白首雙星」,其「自是霜娥偏愛冷」(同上其一)一句,脂評也已明確告訴我們「不脫自己將來形影」。湘雲喪失了愛人,喪失了青春,成了半死不活的「未亡人」,度著「寒塘渡鶴影」(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的孤苦歲月[4]。

5、荼縻花——韶華盛極(麝月)開到荼縻花事了。

麝月的簽是韶華勝極的荼蘼,有詩句「開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

麝月,是寶玉房裡的四個大丫鬟之一,按照《紅樓夢》第五回眾丫鬟的排序「襲人、晴雯、麝月,秋紋」,她並不突出。在書中的表現也可以說是賢不比襲人,俏不及晴雯,但卻在這場酒宴中能夠脫穎而出,擎得一簽,應是作者故意為之。

「開到荼縻花事了」,代表女子的青春即將過去。典出宋代王琪的《春暮游小園》:「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前兩句都是以花擬女子,說這位才卸了妝,那位又抹上了紅,意即梅花落了,海棠又開[5]。全詩有花開花落、此起彼伏之意,而「開到荼蘼花事了」的意思是等到荼蘼花開的時候,春天也就接近尾聲了。蘇軾有詩曰:「荼縻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也有詩曰:「一年春事到荼縻」,由此可知,荼蘼花在詩詞中往往寓含著「春天將逝,花亦凋謝,一切都已結束」的意象。

「韶華勝極」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華,通常比喻事物發展到了鼎盛之後,必然會迅速衰竭。「春」在《紅樓夢》裡面既代表春之繁華,又代表賈府四艷。簽注「在席各飲三杯送春」,分明是在暗示大觀園眾女兒們「此一聚後再無他日再聚的可能」。據脂批所示,賈府事敗,襲人臨走時囑咐寶玉「好歹留下麝月」,可見最後留在寶玉夫婦身邊的丫頭正是麝月,麝月最後登場時,正是春華已去,諸芳流散了。再參看書中第二十一回脂批:「然寶玉有情極之毒……故後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棄而為僧哉?此寶玉一生偏僻處」,也可推知,荼蘼徵兆的正是麝月的結局。而「韶華盛極」與「在席各飲三杯送春」兩句又分別契合了可卿託夢時所說的「盛筵必散」和「三春去後諸芳盡」,其間微妙的聯繫,都是一再申明賈府榮華富貴的短暫和群芳終將離散的結局。

6、並蒂花——聯春繞瑞(香菱)連理枝頭花正開。

香菱的簽是聯春繞瑞而開的並蒂花,有詩句「連理枝頭花正開」,注云「恭賀擎者三杯,大家陪飲一杯」。

「聯春繞瑞」,是春日祥瑞的意思,在香菱極其悲慘的一生中,最快樂最無憂的一段日子當是入駐大觀園之後的一段生活,也正是她參與怡紅夜宴之時。「連理枝頭花正開」典出宋代朱淑貞的《落花》詩:「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長為主,莫遣紛紛落萃苔。」相對於花籤詩句,作者更注重表達的應該是後一句的「妒花風雨便相催」,因妒相催的「風雨」正是用來比喻悍妒成性的夏金桂。

連理枝,典出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意為本不同根的草木,其枝幹卻連生在一起,比喻恩愛夫妻或至死不渝的愛情。並蒂花,在古代多比喻夫妻恩愛。宋代石孝友《鷓鴣天·屏幛重重翠幕遮》中有:「相思樹上雙棲翼,連理枝頭並蒂花」的詩句,可見作者是用「並蒂花」和「連理枝」並舉來描寫香菱的婚姻現狀。比起從小被拐,朝打暮罵的悲慘境遇,給薛蟠做妾之後的香菱,婚姻生活相對還是比較幸福的。但「生為並蒂花,亦有先後落」(唐代陸龜蒙《美人》),好景不長,幸福易逝,自從薛蟠迎娶了兩地生孤木的夏家金桂,精華難掩的香菱令善妒的金桂無法容忍,因此香菱的命運再次被無情的改寫,不堪折磨的香菱,在凄凄慘慘中返回了夢中離別已久的故鄉。

7、芙蓉——風露清愁(黛玉)莫怨東風當自嗟。

黛玉的簽是風露清愁的芙蓉花,有詩句「莫怨東風當自嗟」,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

「風露清愁」,有以景寫情的意境,像清風一樣微熏,像清露一樣憂愁,極佳的烘托出人物內心的傷感情緒,四字淺陋,卻與得簽者的性格完全契合。宋代大詩人陸遊在《枕上作》詩中就有「猶有少年風味在,吳箋著句寫清愁」的佳句,而范成大的《虞美人》中「夜深未覺清香絕,風露落溶月,滿身花景弄凄涼」的句子更是與黛玉的《葬花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芙蓉花,又稱木芙蓉。既有令人流連的嬌艷之姿,又具凌霜傲放的獨特性格。此花盛開於農歷九月至十一月,所以白居易也曾贊曰:「莫怕秋無伴愁物,水蓮花盡木蓮開」。蘇東坡更贊其性格是「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王昭君和林黛玉在性格特徵上也極其相似。昭君不肯賄賂畫匠,所以得不到皇帝的召見。而黛玉也具有這樣孤高傲世的性格特徵,所以黛玉之芙蓉當是凌霜而開的木芙蓉。

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體現了作者寫黛玉不忘寶釵,寫金玉不忘木石的主旨,在作者眼裡,「雙峰對峙、二水分流」的釵黛,不分優劣,難較高下,是不同的個體,但卻有著殊途同歸的命運,所以才有了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籤詩「莫怨東風當自嗟」,典出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之二:「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光,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這是一首吟誦王昭君一生傳奇的敘事詩,且以事寄情。「紅顏勝人多薄命」與蘇東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不謀而合,在詩人眼裡,那些才情卓著的女子卻每每命運坎坷,品味其中的感慨讓人無限惆悵。詩中「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和林黛玉《葬花吟》的「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如出一轍。說黛玉是「紅顏薄命」,正是說她象「枝上花」一樣,禁不起「狂風」摧折,亦即暗示她後來受不了賈府事敗、寶玉被拘那陣驟然而至的政治「狂風」的襲擊,終於淚盡而逝[6]。而這枝上之血淚,正是絳珠仙子終日拋灑的泣血之淚,還淚報恩是林黛玉此生的唯一祈願,「補不完的是離恨天,所余之石豈非離恨之石乎?而絳珠之淚偏不因離恨而落,為惜其石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7]」一直以來,黛玉對自身命運是有悲嘆之情的,但淚盡夭亡之時,她對寶玉之愛卻絕無怨恨之意。從某些層面理解,黛玉對自身命運的認知,正如昭君一樣,雖然對自我命運多舛有些抑鬱,但其對遠嫁匈奴也是無怨無悔的。

8、桃花——武陵別景(襲人)桃紅又見一年春。

襲人的簽是武陵別景的桃花,有詩句「桃紅又見一年春」,注云「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

籤詩「桃紅又見一年春」典出宋代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中的「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與簽上題字「武陵別景」共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所撰的桃花源之典,《桃花源記》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從現實世界與化外世界的轉換,表達詩人對夢想世界的追求。前人多藉此簽論定襲人是在賈府敗落之時,果斷的邁出一步「尋得桃源好避秦」,又附會唐詩「輕薄桃花逐水流」的寓意,把嫁給蔣玉菡的襲人,比作又見一年春的輕薄桃花。因此認為這支簽是對襲人的諷刺或嘲弄,對於此種論調,筆者實難苟同。從大處著眼,《紅樓夢》的作者是以此書為那些「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的「當日所有之女子」立傳的,書中諸多女兒,雖然容貌有別,性格迥異,但都時「精華靈秀」的女子,何況居於薄命司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第二,作者用一「賢」字冠之的寶玉最親近的第一大丫頭襲人呢?另,花簽注云「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席間同庚者有寶釵、香菱、晴雯,同辰者是黛玉,同姓者是芳官,席間半數之人陪襲人飲酒,難道就是作者刻意用來嘲弄或諷刺襲人的?杏花意指的探春,既非同庚,亦非同辰,更非同姓,那麼為何還有陪飲一盞?想來襲人和探春的婚姻應有相似之處,都是不能自我左右命運的軌跡,被迫做出並非己願的選擇。因此,可以毫無疑問的肯定,襲人作為這些青春精靈、美好生命中的一員,作者絕不會狠心的加以嘲弄或諷刺。

所以,此簽用意應有二,其一是借用「秦末之亂」來暗喻不久之後的賈府之敗;其二是結合寶玉蔣玉菡互換的紅汗巾子和馮紫英家宴時蔣玉菡所吟酒令「花氣襲人知晝暖」等,用來讖示襲人的最終結局。眾所周知,紅樓女兒個個薄命,卻有著不同的結局,作者之所以這樣寫,應該是想通過人物不同的結局來反映當時社會中各階層女性的不同悲劇,如黛玉早夭、探春遠嫁、惜春出家等。對於襲人再嫁的結局,筆者認為,應該從當時女子在世間的生存方式這方面著眼,對於這些沒有自我支配權利的女子所面對的生存現狀,才是我們應當深入思考的。按照當時的律法,抄家之後的奴僕都是要充為官奴的,那麼試問一句,毫無背景幾兩銀子買來的一個小小丫頭,襲人她能決定自己的去留嗎?那麼出嫁之後的襲人為何會「桃紅又見一年春」呢?可參看拙作《紅樓酒令之女兒令淺解》中的解讀。

「占花令」,是紅樓酒令之一,卻遠遠超出酒令的基本意義,作為《紅樓夢》中精彩卓絕的一筆,在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把這些花簽上所標註的花、成語、詩句巧妙地與得簽者的性格特點相結合,形成一連串隱示性的信號,把諸多信息層層深入地傳遞給讀者,既可連接前文,又可貫通後文,使大家對得簽者的人生結局有了更加清晰的研判,而作者每寫一人一事,必然全局在胸又不忽略細節,這種能夠合理的運用各種素材,化整為零,又合零為整的寫作手法,已然達到出神入化的水平,這也是《紅樓夢》最大的魅力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元秀編著:《茶道與酒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叢書編委會編撰,《中國酒文化》(大中國上下五千年),外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3]施寶義、劉蘭英等人編著:《紅樓夢人物辭典》,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出版。

[4]賀新輝主編,《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第358頁。

[5]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版,196頁。

[6]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版,197頁。

[7]朱一玄,《紅樓夢脂評校錄》[G],齊魯書社出版,1986年9月出版,第三回第68頁戚序回後。

[8]本文涉及到《紅樓夢》原文,均出自曹雪芹著,無名氏續,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曹雪芹是如何寫黛玉葬花的
賈探春及其悲劇分析

TAG:紅樓夢學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飛花令:酒逢知己千杯少,行個酒令喜相逢
解放軍最嚴「禁酒令」的台前幕後
辣圖——聊聊禁酒令
最早的禁酒令:西周聚眾喝酒是要砍頭的!
吳趼人:酒令之妙
此人釀出美酒獻給君王,君王卻因酒太好喝而下了一道戒酒令
《紅樓夢》中的行酒令,秒殺現代取樂的遊戲
不得不說之三國:因為「禁酒令」呂布慘被部下出賣,無奈投降曹操
禁酒令的背景下,《亮劍》再重播之前,是否刪減李雲龍嗜酒的片斷
《勸酒令、擋酒詞順口溜》,看一看,見招拆招
春節說酒令:明朝人擲骰子賭酒,令官的權力非常大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頒布「禁酒令」,無數紅酒被傾倒也不能阻攔人們的慾望
汝城 划拳行酒令
違背民意!美國曾實施十多年禁酒令,沒成想釀酒量不降反增(下)
違背民意!美國曾實施十多年禁酒令,沒成想釀酒量不降反增(上)
內蒙古赤峰軍分區狠抓「禁酒令」落實
春節說酒令:明朝人怎麼樣划拳
祖上也闊過:除了「禁酒令」,雞尾酒還有什麼可以說?
太空禁酒令!58年前教訓太慘痛,俄宇航員可以帶酒上天
詩酒趁年華:清朝人都有哪些雅趣的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