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思維導圖遇上自然拼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思維導圖遇上自然拼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最近有不少家長問小媛老師:給孩子買了那麼多英文書,可是讀了半天,為什麼英文閱讀水平並沒有質的提高呢?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您走進美國學校的閱讀課,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5~6個學生為一組,全班分為四個組,每個組的學生針對同一本書在做不同的閱讀任務: 如Listen to Reading(聽讀)、Read to Self(自主閱讀)、Word Work (辭彙練習)、Response to Reading (閱讀分析)。

您可能不禁會問,為什麼一本書要讀這麼多次呢?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泛泛的閱讀只是興趣閱讀,而反覆閱讀的「精讀練習「才能把書真正地讀懂、讀透。

精讀的英文是Close Reading, 字面意思是近距離的閱讀,和作者對話。具體怎麼操作呢?首先,在第一次閱讀之前,我們要規定閱讀過程中的標記符號。比如,在讀到不懂的地方,畫一個"?", 讀到驚喜的地方,畫一個「!";讀到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畫一個「 」等等。下圖是一個精讀標記符號的海報:

海報中的"C"表示讓自己產生共鳴的地方,「星星」代表文章的主題句,「E"代表支持主題的論據。

學生在做完第一次閱讀後,書上可能已經布滿了各種標記符號。記得有一次,小媛老師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做標記。有個小朋友讀完第一遍後舉手問可不可以讀第二遍,因為他還沒有用到「感嘆號」呢!哈哈,可見這種標記的方式更能讓孩子專註的閱讀,因為他們想要用遍各種標記符號!

第一次的閱讀只是基本了解故事的內容,那麼第二次的閱讀,就要"Go Deeper」,來一場深度閱讀。什麼是深度閱讀呢?其實就是帶著問題來讀,深層次的理解故事的過程。通常老師會給學生提一個問題,比如:「這次閱讀,我們要來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有什麼特點

在進行」深度閱讀「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抓住重點,尋找問題的答案,美國老師常常請來「思維導圖」來幫忙:

這麼多圈圈框框的圖,到底要用哪一個呢?這其實和故事的內容以及要訓練的理解技巧(comprehension skill) 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來看一看不同的理解技能所對應的思維導圖類型吧!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如果是針對上文老師提出的分析主人公特點(mearning in context)這個問題,可以採用Circle Map(圓圈圖); 如果是分析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sequence), 可以用流程圖(Flow Map);如果是對比和比較人物特點,可以選用雙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

說了這麼多,小媛老師決定用實例說話,帶大家看看8種思維導圖在故事分析和精讀中的具體應用:

圓圈圖 (Circle Map)

圓圈圖用於定義一個概念。由兩個圓圈組成,內圈用文字、數字或者圖畫確定主題,外圈則用圖畫或者文字來對主題進行描述。

拿美國孩子人人都愛的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為例,在做精讀時,可以用圓圈圖來定義Bear(熊)這個概念。所以內圈的主題是: Bear。然後小朋友們通過頭腦風暴,把熊的外形特徵、吃的東西、居住地等等定義在外圈。

氣泡圖 (Bubble Map)

氣泡圖用於描繪事物的特徵。很多思維導圖的初學者容易搞混圓圈圖和氣泡圖,他們的本質區別是這樣的:

圓圈圖是定義一個概念,而氣泡圖是用

描繪性辭彙來描述中間泡泡內的主題。

比如拿美國孩子很喜歡的故事《Go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做精讀訓練時,可以採用氣泡圖來來描繪主人中Godilocks (中心泡泡),外圍的泡泡用形容詞描述Godilocks的性格特點。

雙氣泡圖 (Double Bubble Map)

雙氣泡圖像兩個氣泡圖的結合版,它的妙處在於對比和類比兩個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在閱讀訓練中,可以用它對比書中不同人物和不同環境的特點。

當然,也可以用雙氣泡圖來比較兩個故事的異同。下圖中,中間連接的泡泡是兩個故事的相似處,外圍的泡泡是故事各自的特點。

樹狀圖像一棵大樹,用於分類。大樹的主幹是主題,樹榦的分支是不同的類別。一級分支還可以再分支,分出新的類別。

在讀完《A Butterfly is Patient》這本書後,可以讓學生做一個關於介紹蝴蝶特徵的樹狀圖,包括蝴蝶可以做什麼? 蝴蝶有什麼?和蝴蝶是什麼樣子的?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流程圖描述一個事情的發展順序和內在邏輯關係。

還拿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為例,學生可以把小熊先後看到的動物按照順序畫在流程圖上。流程圖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清發展脈絡,也是複述故事的好幫手。小媛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關於介紹故事複述的。

多重流程圖也稱因果關係(Cause and Effect)圖。中間的長方形是發生的事件,左邊的長方形是事件發生的原因,右邊的長方形是事件產生的結果。在閱讀中,多重流程圖很適用於解決問題類的故事。

開學第一天,小媛老師總會給學生讀《David goes to School 大衛上學去》,故事讀完後,我們會一起做個多重流程圖,探討大衛去上學的原因和產生的結果:

記得小時候記筆記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用到大括弧!原來它是思維導圖的一種。括弧圖強調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在閱讀中,學生用括弧圖來培養空間推理能力。

《大衛去上學》的故事中,用括弧圖分析故事主人公大衛的特徵:

橋狀圖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的相關性。橋形橫線的上方和下方是一組具有相關性的事物,用as 連接,類推出其它具有類似相關性的事物。在閱讀中,橋型圖常常用於辭彙的擴展。

比如讀完一個故事後,可以用橋狀圖做同義詞的擴展:

也可以做反義詞的擴充,下面橋狀圖上下兩個詞的關係是:相反關係 (Hot v.s. Cold; Soft v.s. Hard)

看了這麼多思維導圖在閱讀中的應用,是不是對幫助孩子進行精讀練習更有信心啦!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視覺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具備了這種思維方式,孩子在進行自主閱讀時,也能自覺地在小腦袋中形成清晰地故事脈絡。這樣閱讀的過程不再是囫圇吞棗,變得更加積極有效!

本期福利!

這次為大家準備了美國學校思維導圖的模板美國孩子的100本閱讀書單

獲取請在公眾號(ID:usazhaolaoshi)對話框回復:精讀

關於作者:小媛老師

個人微信:usayuanlaoshi2

美國公立學校老師

美國雙語教育學碩士

持美國雙語教師資格證

分享美式教育經驗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小學的日常 的精彩文章:

TAG:美國小學的日常 |

您可能感興趣

當思維導圖遇上自然拼讀,會擦出什麼火花!
當偵探犯罪遇上超自然,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耐葯菌遇上疫苗,它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詩詞遇上英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印刷遇上AR,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科技遇上奧運,這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森里之王獅子遇上膽小烏龜,它們會擦出什麼火花呢?結果肯定想不到!
當數學遇上古詩詞,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太神奇啦!
當明朝遇上列強?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最快的雙腳遇上最快的拳,他們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綜藝遇上電競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來看看暴雪遊戲的表現吧!
當遊戲遇上球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柴燒遇上紫砂壺,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洋」傢具遇上紅木傢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當大理石遇上原木 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井柏然遇上周冬雨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網友:夠混搭!
瑜伽遇上晨采莊園,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海報遇上動畫,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當現代攝影遇上文化古都,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當男明星遇上「口紅」,會擦出怎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