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合岌岌可危,多虧他看中劉備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合岌岌可危,多虧他看中劉備

合作雙贏是個外來語,多數人對其中的真正含義看似明白,其實不懂。

  當年孫劉聯手在赤壁與曹操決戰,敵眾我寡,照一般人的想法,兩軍應該統一編製,統一指揮,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可實際上,雙方只是一個戰略的鬆散聯盟。孫劉聯合公司中,周瑜只能指揮調度孫家軍。劉備當時勢單力薄,手中僅有一兩萬兵馬,不肯放棄這僅有的本錢,把軍隊交周瑜調度。這支沒有統一指揮的部隊,居然以少勝多,大敗號稱八十萬水陸大軍的曹操。細究雙方的聯盟方式,很有些意思。

  雙方的聯盟開始就矛盾重重。《三國演義》寫劉備是一路潰敗,戰不能戰,和不能和。孫權開始是戰降不定,待到想聯劉一戰時,發現劉備公司本錢太小,業績很差。按今天許多人的做派,現在是你劉備有求於我,我要在這次公司重組中,把你吃掉,讓你劉、關、張、趙全聽我調遣。

  孫權不愧是一位懂經營的戰略家。他明白:劉備公司目前雖小,但文武人才齊備;雖然眼下業績一般,但未來前景看好;劉備雖不願受制於我,但有他牽制曹操這一危害最大的對手,於己有戰略價值;儘管劉備沒有多少本錢投資於聯合公司,那咱就算他入個乾股也划算。

  後來的情勢發展果真如孫權的預期。當時孔明尚不能調度關張,難以想像周瑜可以指揮他們;孫吳內部開始就有戰降矛盾,初出茅廬的孔明也沒有足夠的威信節度孫軍,雙方非要統一指揮權,內部必會衝突不休。再看黃蓋為先鋒衝進曹家船陣,一把大火燒了曹家大營,自己也中箭落水,無力再攻。曹兵棄船奪路而逃,而劉備與關、張、趙長於陸戰,一路或伏或追,殺得曹軍望風而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窺視江南。

孫家的長期戰略是自保於江南,故水軍盛而陸軍弱,此時,鬆散聯盟雙方的各自效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雙方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雙贏,而不是控制權的爭奪。權與利有時合而為一,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拆分考量的,可惜在我們這樣一個有權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文化傳統里,權的誘惑太大了,於是就時常出現為權的爭奪而忘卻合作根本目的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赤壁之戰不過是一場被誇大的戰役
除了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長江還發生過什麼重大戰役?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放走曹操真可謂一石二鳥啊!
赤壁之戰後,曹操數十年不曾南下伐吳,難道是被打怕了嗎?

TAG:赤壁之戰 |

您可能感興趣

漢中之戰曹操敗北,留守關中的大將為何是張郃而不是張遼和徐晃?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一敗塗地,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去了什麼?
赤壁之戰為什麼孫劉聯軍不殺曹操,實際上他們早有不臣之心
此人曾戰平馬超趙雲,為何赤壁之戰後,曹操很少讓他上戰場
孫吳奠基人,赤壁之戰主張投降,孫權不讓他當丞相!
「投降派」的張昭,赤壁之戰之後,孫權為何不怪罪他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誤
赤壁之戰,劉孫兩人為什麼沒有殺曹操,難道不想統一嗎
足智多謀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什麼會失敗?
漢中之戰後,魏延取代張飛擔任漢中太守,關羽為何沒有出面阻止?
渭南之戰曹操聽了他的,大勝,赤壁之戰曹操不聽他的,大敗!
三國漢中之戰中,夏侯淵之死對曹魏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嗎?
他在官渡之戰中背叛劉表,轉而支持曹操,被拒絕之後卻含恨而終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火攻,除大意外還因過分迷信孫子兵法
漢中之戰期間,王平的確歸順劉備,但諸葛亮為何也出現在戰場
赤壁之戰前的張昭,為何勸孫權投降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寫信給孫權「內去張昭,外擊劉備」,他為何要孫權「內去」張昭?
他是孫策的託孤大臣,赤壁之戰勸孫權投降曹操,為何後來還得重用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最大的功臣應該是誰呢?
漢中之戰曹操拋下他,投降劉備後抵禦了曹魏十萬大軍,成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