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扼殺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這三種方式最有效!

扼殺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這三種方式最有效!

本公眾號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歡迎關注。

又到暑假,陸陸續續的,各大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科技館、天文館、體驗中心們,也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兩個月。我們給孩子制定的暑假to do list 上也總會上榜一二,但下面這些想法是不是能森森地戳中你:

逛博物館是好事,沒錯;

可是無奈孩子怎麼就不愛逛呢?!

不過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逛才好……

所以呢,趕在大伙兒大規模看展逛館之前,常爸專門邀請了一位行家——中國兒童博物館研究中心創立人張旎女士,講一講孩子和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下文由張旎的訪談稿整理而成,經本人審閱。)

作者介紹

張旎

三個孩子的媽媽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

呼和浩特市兒童探索博物館館長

國際兒童博物館協會中國大使

致力於研究和推廣兒童博物館教育近10年,先後參與創立豆豆家、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呼和浩特市兒童探索博物館等幾家兒童博物院,希望將100多年前起源於美國的兒童博物館教育及前沿理念惠及更多兒童和家庭。

====我是正文分割線====

我逛過很多博物館,在看展項之餘,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就是觀察孩子在博物館的學習過程,以及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要說孩子和博物館的事情,我想先從家長談起。

1

博物館裡的家長們

先說幾個場景,歡迎對號入座:

1場景一:

快走,前面還有好多好看(玩)的呢!

孩子在博物館裡對著一個展品看/玩地入了迷。家長一開始還很欣慰,可轉眼15分鐘、20分鐘過去了,孩子還不肯走……

掐指一算:逛了快倆小時了,後面還有3/4的展品沒看呢!這怎麼行?!

「快走,前面還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呢!」

然後不顧孩子的反對,強行把他拖走——好不容易排了仨小時隊擠進來了,就算做不到全逛一遍不留遺憾,也得腿腳勤快盡量多看啊!

2場景二:

你看,這個事是這樣的……然後這樣……然後這樣,明白了不?」#耐心臉#

博物館裡展示著一組古時代的器皿用具。

父母見孩子看得認真,就開始耐心講解:

「你看,這是古人用的杯子,它跟我們用的杯子不一樣,是陶做的,我們平時用的都是瓷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燒瓷技術,他們就用陶土製成杯子;後來人們又學著用金屬比如青銅來做杯子,又過了很多年才有了瓷……·¥#**%%……#¥#」

孩子瞪著眼睛一副認真聽的樣子,家長也很欣慰。

2場景三:

行,你去玩吧,我在這兒等你。

博物館的兒童互動展區,通常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家長們最放鬆的地方。

有不少大孩子來到這兒,家長鬆了口氣,說:

「好,你去玩吧,我在這兒等你。」

然後默默掏出了手機,一派熬出頭的神情,在一眾陪玩陪笑的小寶寶家長堆兒里顯得頗有優越感。

這三種家長,大家覺得哪種可取呢?

再對號入座一下,你常常扮演哪類家長的角色呢?

我的回答是:三種都不好。

第三種看手機的,顯然是沒有花時間精力高質量陪伴孩子的,不提倡。

可是前兩種有啥錯?

第一種想讓孩子看得更多、學得更多,有錯嗎?

第二種不僅想讓孩子學更多,還耐心付出講解,這也有錯嗎?

2

為什麼要帶孩子逛博物館?

玩就是學習vs通過玩來學習

我們帶孩子逛博物館,當然是為了讓孩子學點什麼。

但是,兒童博物館教育有一個最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

玩本身就是學習,而不是通過玩來學習。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前者重視學習過程;後者重視學習結果。說直白點,後者有點太「功利」。可重視結果有什麼不好嗎?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個博物館互動項目:讓孩子自己設計一個軌道,讓小球繞開障礙,從一個位置滾到另一個位置。

孩子自己玩的時候,往往會慢吞吞地嘗試各種軌道,有時候還會將軌道設計成從下往上走。

可是顯然,受重力作用影響,小球不可能從下往上走。所以經常是一次又一次失敗。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效率很低的探索過程,其實是非常好的學習過程——

在遊戲的過程中,他們會激發出內在的、持續的學習慾望;

他們學會了通過探索、假設、實驗和發現的一系列步驟,來獲取知識;

孩子在探索中要和同伴交流、發展社交能力;

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獲得自信,遇到困難能夠不屈不撓;

最重要的是,遊戲的過程本身為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不過現實情況是,一看到孩子從下往上設計軌道,家長就開始說話了:

「這樣行嗎?不行吧,小球不能從低往高走!你應該從上往下設計,你看這樣……這樣……」然後就直接上手給孩子示範了,同時伴隨著一通原理。

這一動手,上面這些學習過程就都沒有了。儘管通過家長的示範,孩子可能也同樣獲得了重力知識,可這只是「通過玩來學習」的結果而已。

所以,上面的第一種家長,總是在催著把所有項目看完,其實是中斷了孩子的探索,以多學習知識為第一要務;

第二種家長,把什麼都告訴孩子,看上去是逛博物館長見識,但沒有自己的思考,實際上跟在課堂上灌輸知識沒什麼兩樣

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被動的知識輸入型教育,更側重的是記憶、模仿、觀察等能力的強化和訓練,這些能力並非不重要,只是在未來,強調這些能力的工作有可能都被機器代勞,那麼我們作為人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在我看來,創新才是孩子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但如果沒有讓孩子擁有系統思維的框架,他們就沒辦法用創新去改變世界。

而這個系統思維的框架,包括觀察、探究和創新,這三個方面都必須要孩子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才能獲得。

學習本身應該是一個不斷重塑大腦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向大腦中塞滿知識。

所以,孩子「興緻勃勃地玩」本身就是在學習了,為什麼一定要很「功利「地馬上檢驗他學到了什麼呢?

3

讓孩子愛上博物館

「愛上」,很重要

其實帶孩子去博物館一方面是讓孩子有機會「遇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愛上」博物館,養成去博物館學習的習慣。

說到帶孩子去博物館的攻略,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導,挑他感興趣的場館或展項。

如果孩子感興趣,他會自發地去探索,而不是被動接收信息,真正的學習就發生在自發探索和思考中。

如果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那麼就選家長感興趣的場館,用你的好奇心去影響孩子。

比如如果家長對航天感興趣,很著迷,知道很多,也想知道更多時,家長自己就會不斷通過提問和探究去學習,這個過程本身也會影響孩子。

4

怎麼能讓孩子在博物館里吸收更多

這裡有一份問題清單

炎炎夏日裡,我們不辭辛苦地把孩子帶到各種博物館裡,可不僅僅只是換個地方吹空調,如何能讓他沉浸其中,像海綿一樣最大化地吸收環境中提供的各種養分,換言之,怎麼能讓他學得更多呢?

還舉上面那個杯子的例子。

當你看到孩子在博物館看著一個古人用的陶杯出神,可以嘗試用這樣幾個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

「你觀察到了什麼?」

「這個杯子跟我們平時用的有什麼不同嗎?」

「你覺得是用來喝什麼的?」

和一股腦地把關於杯子的年代、材質、顏色、形狀、作用等悉數倒給孩子完全不同,通過這些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孩子自己探索杯子的各種特徵,並且啟發孩子思考這些不同特徵之間是什麼關係——

形狀是因為功能嗎?顏色是因為材質嗎?或者和生產過程有關?

只有這樣逛博物館,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思考和探究。

這太考驗家長了,我們根本想不到這些,面對很多展項,我們自己也詞窮的好不好?沒關係,

在此,我也為大家提供一個問題清單,下次帶孩子去博物館的時候不妨一試:

當孩子十分關注一個事物時,你可以問這三個問題:

你觀察到了什麼?

你對什麼感興趣?

你為什麼會對這個感興趣?

(提問可以靈活調整,下同)

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你可以用這三個問題去回應:

你是怎麼想的?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你還有哪些疑惑?

當和孩子聊一個他感興趣的話題的時候,比如讀了一本書、看了一場電影/展覽,觀察到一個社會現象,這三個問題會比較用得上:

你覺得你知道什麼?

你想知道什麼?

你學會了什麼?

當孩子產生了一個想法的時候,不要直接贊同或拒絕,而是用下面的問題去引導孩子思考並完善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你會產生這個想法?

有沒有考慮不周的地方?

還需要怎麼做來完善這個想法?

你怎麼實踐這個想法?

試著用這些問題和孩子對話,也許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而孩子也多了更多觀察和思考的角度。

5

把博物館兒童教育的理念回家

好的針對兒童的展覽設計,還應該把知識介紹和動手探索結合起來。

我曾經探訪過美國曆時8年時間打造的Peabody Essex Museum(PEM),這是一家以自然科學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中的藝術與自然展廳里,有大量介紹人類是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進行藝術創作的展覽。

其中有一個介紹埃及大理石的展櫃,裡面擺放著用埃及大理石設計的藝術作品,旁邊的圖文信息里,介紹了大理石馬賽克製作的基本原理,還有不同的大理石材質。

而展櫃旁邊,則擺放了很多不同色彩和形狀的大理石。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主操作、動手動腦思考,用這些大理石拼出美麗的圖案。在動手過程中,孩子們很直觀就感受到了展覽的主題,並且可以像藝術家一樣,自己也能在實踐中進行自己的創造。

類似的,我們博物館之後,也可以把一些內容和實踐帶回家。

再比如剛才說到的古代杯子。

在探究一番杯子的材質、形狀、顏色、功能,以及種類之後,回到家,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圖書資料,有沒有關於這個杯子背後的故事?這個杯子的主人和發明者是誰?他為什麼喜歡這個杯子?

再比如,如果讓孩子設計一個杯子,他會設計成什麼樣?

可討論的話題有很多,只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去討論,其實就是在進行藝術思維、系統思維、文化意識等等一系列內容的學習。

同樣,孩子對昆蟲感興趣,回到家就帶他去觀察蟲子;孩子對汽車感興趣,回到家就帶他去研究汽車……

博物館的內容並不是只在博物館中才能學習。家長思考的深度會影響孩子思考的深度,從一個興趣點延伸出的學習機會是無限的。

同樣地,如果只是被動灌輸,那去博物館也只是所謂「開闊視野、多學知識」,對提高一個人的思維和能力並無益處,孩子們未來也許能擁有漂亮的成績單,卻大大缺乏真正能站穩腳跟,獲得競爭優勢的創造力,這恐怕,與家長培養孩子最初的目標,都相去甚遠。

所以這篇文章,雖然好像是在談「如何帶孩子逛博物館」,但我還是希望,睿智如你,能借著我的觀點,想到一些真正「詩外的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青藤爸爸 的精彩文章:

楊梅容易長蛆不能給孩子吃?八一八關於果蔬的流言與真相!
千媽公開課:當韻律遇到英文—不能錯過的Rhyming Fun
鍛煉邏輯思維、方位感,百玩不厭又顏值超高的SmartGames小紅帽來啦!
荔枝泡葯傳染手足口?楊梅容易長蛆不能給孩子吃?……八一八關於果蔬的流言與真相!

TAG:常青藤爸爸 |

您可能感興趣

沒有最怪,只有更怪,盤點全球博物館裡那些詭異罕見的冷兵器!
博物館裡的神秘文物,特別是最後的幾件,一般人不認識!
失戀博物館又火了:這個世界各有各的愛情,卻有著一模一樣的心碎
這些博物館裡有你的詩和遠方……
這群熊孩子,居然對一家博物館「下手了」
換一種方式來愛你|穎兒的博物手繪
這個叫不可思議博物館的地方,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收藏品,你知道嗎?
這個女性最愛逛的博物館,可抵禦核打擊,鎮館之寶都是從印度搶的
這是最棒的電影博物館,沒有之一
博物館怎麼玩?這些趣味博物館顛覆你的想像!
天吶,在博物館裡撞見自己 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最奇葩的博物館,「便便博物館」各種動物的屎都有,居然有人參觀
你真的對博物館館藏的力量一無所知!
那些不一樣的博物館
六一兒童節,帶孩子去這個特殊的博物館吧
動物園、博物館什麼的弱爆了,你孩子想去的是這裡
這是一個好地方,美食和博物館兼得!
世界各國的失戀博物館,雖然在不同地方,但失戀都是一樣的!
這兩座博物館中,有三件模樣古怪的兵器,一般人不知道它們的名字
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博物館,你敢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