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14萬大軍艦隊跨海東征日本, 最終埋葬何方

忽必烈14萬大軍艦隊跨海東征日本, 最終埋葬何方

洞察大歷史

蒙古艦隊

1279年春節後不久,忽必烈終於擁有了中國全境,將目光轉向了東瀛,五年前對日作戰失敗始終讓他耿耿於懷。這年八月,忽必烈再度遣使要求日本投降,然而,最終等來的卻是日本殺死蒙古國使的消息。

忽必烈大為光火,1281年6月,一支陣容空前的艦隊就在范文虎的帶領下從慶元(今浙江寧波)揚帆東渡。在這之前不久,忻都、洪茶丘和高麗統帥金方慶率領的東路軍已經乘坐九百艘戰艦先行啟程。

根據計劃,江南軍將先與東路軍匯合,然後共同出擊。但是,由於距離遙遠及通訊不便,以及兩軍主帥的明爭暗鬥,兩隻艦隊並沒有按計劃合作,東路軍先行進攻了日本人,但沒有得手。

當范文虎的艦隊趕到鷹島時,日本人已經憑藉海岸防禦工事與東路軍對峙了一段時間,兩軍會合,士氣大振。但蒙古大軍數次搶灘,仍未能成功。七月底的西太平洋,暖濕的季風從東南而來,蒙古大軍被困於船上,士氣低迷。

正當日本人做好準備迎接蒙古大軍最後一擊,蒙古艦隊卻在一場暴風雨後消失得無影無蹤,日本人只看到海面漂浮著殘骸,一些精疲力竭的蒙古士兵在水裡奄奄一息。「神風」的威名從此流傳開來,成為日本文藝作品中不老的話題。

二戰後,傳說的光芒逐漸褪去,人們對待歷史漸趨理性,歷史學家開始探尋日本七百年前躲過蒙古鐵騎的真相,卻發現這個被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幾世紀的戰役卻連戰場的具體位置都沒有定論。

日本列島有大小島嶼幾千個,綿延數千公里,尋找忽必烈大汗未曾返航的艦隊,又該從何處開始?

伊萬里灣的碎片

日本福岡縣被認為極有可能是蒙古和日本交戰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上來講,福岡位於日本九州島西北部,到中國和朝鮮半島都非常近,其與漢城和上海的直線距離甚至比到東京的距離還短,歷來被稱為日本的「亞洲門戶」,也算得上是極佳的登陸點。蒙古艦隊是否沉沒在福岡附近海域?

東京大學的海洋工程學教授茂在寅男(Torao

Mozai)曾與參加「神風特攻隊」的士兵一起服役,非常了解「神風」傳說在日本軍營中的影響力。然而,茂在教授始終不相信是所謂的「神風」拯救了他的國家,並在退休後極力追查傳說背後的歷史真相。他從1978年開始在福岡附近海域尋找蒙古艦隊。遍尋不獲之後,他聽說長崎縣鷹島的漁民經常從伊萬里灣撈出古怪的東西,於是將陣地轉移到了伊萬里灣。

鷹島位於長崎西北部,島上漁民祖祖輩輩都在南部的伊萬里灣打魚,但令他們頭痛的是魚網總是從海底撈出碎陶片,常常劃破魚網。1974年的一個清晨,漁夫向江國一(Kuniichi

Mukae)在海邊沙子里挖出了一個生滿銅銹的銅塊,上面刻著古怪的文字。向江國一不知道自己撿到了什麼,他把這塊金屬帶回家,扔進了工具箱。

1980年,茂在寅男來到伊萬里灣尋找古物。消息傳開,向江國一想起自己幾年前撿來的銅塊,他回家翻出工具箱找到那塊方形的金屬,交給了茂在寅男。很快,這塊金屬被鑒定為一枚鑄造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的銅印,上面刻著蒙古人獨創的八思巴文,屬於蒙古軍隊中的一名千夫長。從接到銅印那一刻起,茂在寅男就相信自己找到了忽必烈大汗艦隊可能藏身的大概位置:鷹島。

茂在寅男用聲納探測了整個伊萬里灣的海底,發現海灣里存在著一連串的聲納異常,但最終沒有發現沉船或其它大型殘骸。除此之外,茂在教授找到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刀劍、陶瓷、箭頭等,雖然沒有確證此地即為忽必烈艦隊的沉沒之地,但他為日本新生代的考古學家指明了方向,其中便包括林田憲三(Kenzo

Hayashida)。

林田憲三198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考古學碩士學位,此後回到日本並選擇了水下考古為自己的發展方向,他的目標也是尋找忽必烈「消失的艦隊」。

正當林田憲三對從哪裡開始尋找大汗的艦隊一籌莫展之際,鷹島銅印的消息傳來,林田憲三也有了方向。1994年,他成為九州·沖繩水下考古學協會會長,組織了一支由潛水員、考古學家、海洋學家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在伊萬里灣進行保護性發掘工作,從10月中旬開始,為期兩個月。

針對蒙古艦隊存在證據始終缺失的情況,林田憲三決定從尋找大型船舶存在的證據入手,首先確定海底聲納異常是地形的自然起伏還是艦隊的殘骸。

潛水點離海岸只有一百多米,林田和其他潛水員乘快艇來到指定位置。他們要找尋的謎沉睡在十多米深的海底,覆蓋在一米厚的淤泥之下,已被掩埋了七個世紀。

考古隊在一點五米厚的淤泥下找到一個巨大的木質結構物體——一個超過一人高的木錨。林田憲三迅速將之轉移到實驗室,浸泡在高濃度的糖水中,並進一步分析木錨的來源。根據木錨的尺寸,可以確定其來自於大型的遠洋船隻,但它是否是就來自1281年征討日本的蒙古艦隊呢?

研究人員從木錨里提取了花粉進行測試,結果表明製造木錨的材料是產自中國的紅櫟木;C14測年表明木錨所用木料距今770±90年,即樹木生長於1134-1214年這個時間段里,而蒙古艦隊侵日發生在這個時間範圍的右側,時間上基本吻合;同時,木錨中鑲嵌的花崗岩成分與中國福建的花崗岩成分完全一樣。

1994年調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這次調查中,林田憲三的團隊一共找到了三個巨大的木錨,其中兩個鑲嵌有花崗岩。在九州·沖繩水下考古學協會接下來組織的幾次調查中,林田憲三的團隊又相繼發現了七個同樣的木錨,這說明他們找到的是一支艦隊。而根據木錨倒向海岸排列的特點,專家斷定船身應該沉沒在木錨和海岸之間。隨著清理海底淤泥工作的深入,潛水員打撈出了幾千塊破碎的船板,還有蒙古士兵的頭盔、刀、劍、箭頭、士兵的遺骸甚至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炮彈」。

林田憲三最終找到了忽必烈大汗征日霸業的夢碎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忽必烈吃了它,凱旋而歸,果然性子都一樣!
忽必烈無限制的刊行紙鈔,激發中國第一次通貨膨脹!
中國邊上一小國, 忽必烈最強蒙元軍侵略三戰全敗, 卻是明清藩屬國
成吉思汗的牛逼後裔忽必烈: 征服天下, 要靠金戈鐵馬

TAG:忽必烈 |

您可能感興趣

此戰447名美軍化身孤島「戰神」,沒有軍艦但擊沉2艘日本驅逐艦
日本一座海島,30年擴大10倍!還高調宣稱日本領海擴大70平方公里
1942年,日本曾在中途島差點消滅美軍太平洋艦隊
447名美軍化身孤島「戰神」,擊沉2艘日本驅逐艦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把12萬日本人投入集中營
最彪悍的一個省,以2萬軍隊抗擊日本15萬大軍,日軍死傷3萬人
日本軍隊中,陸軍和海軍,為何會有50多年的仇恨?
美國潛艇一枚魚雷,擊沉日本大鷹號航母,1600名日軍餵了鯊魚
日本軍隊的強大,與40萬日本女人下南洋,有什麼關係?
二戰風云:美軍轟炸日本東京,為啥間接葬送了日本海軍一半家底
俄羅斯軍艦撞擊暴俄海軍最大弱點,二戰未佔領日本後悔莫及
日本的自衛隊變身鐵甲戰士,日本軍方預測2202年自衛隊將變成這樣
【點兵611】升著五星紅旗大大方方出島鏈!日本軍艦拍下這張照片後內心崩潰
日本東北青森縣海岸突現大量沙丁魚屍體 綿延40千米
抗戰時,東北軍300架飛機,原封不動,全部被100日本兵繳獲
日本南部海溝:未來30年內發生特大地震概率升至80%
以918東北軍實力,拚命擋一百萬日本精銳部隊應問題不大?
大唐神將打的小日本哭爹喊娘,一戰安定東亞1000年
報告稱日本南部海溝未來30年內特大地震概率升至80%
軍港內日本最強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