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水名勝」七星堆遺址公園

「山水名勝」七星堆遺址公園

七星堆古墓群

句容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自漢置縣,已有2000多年,是江蘇省建縣2000年以上的13個古縣之一。曾被稱為大縣、(望)旺縣、上等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句容流傳著許多文人、鄉賢和傳聞軼事。

上個世紀,上級考古部門在句容又發掘出了七星堆古墓群,此墓群位於城西世茂花園東側,洪武路與文昌西路交岔口,經專家考證;這一區域為東吳至南朝的墓葬群。1999年,這一遺址已被列為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已規劃為七星堆遺址公園。

七星堆古墓群,就全國而言,各地發掘較多,就墓的結構看,江西省高安市的七星堆當地俗稱「鵝卵山」,是一群大型古墓葬群地,墓葬的數量,出土文物的種類都較多。而句容的這一墓葬群,與之相比也揭開了許多謎團和傳聞軼事。

01梅娘娘的傳說

句容七星堆古墓群,它的遺址實際就在城西五里外的梅家邊自然村,現屬句容經濟開發區三里井社區,句容城擴展後,已經成了城中村。

梅家邊古為「石六村」,在現梅家邊村的西北。

傳說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娘娘叫梅妃,真名叫江采萍,人稱梅娘娘,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父親江仲遜是個詩書滿腹的秀才,同時也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江采萍是家中獨生女,她聰慧靈秀,能詩善文,是當時有名的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

梅妃比楊貴妃早進宮19年之久,她纖麗秀雅的風格令玄宗憐愛,為之傾倒。恬靜嫻雅,端莊明秀的江采萍從小就喜愛和她一樣淡雅的梅花,皇帝因此封她為「梅妃"」,並在她居住的宮中,種植了各色各樣的梅樹,每當梅花盛開便與梅妃流連花下,含情脈脈,其樂融融。

然而,當豐滿、冶艷,渾身散發矯情媚態的楊貴妃出現之後,玄宗開始目眩神迷。楊貴妃與梅妃成了並列與玄宗後宮的兩株奇葩,這樣,楊貴妃與梅妃自然展開了爭寵之斗。一個要死守「陣地」,一個要佔領「陣地」,一個喜「葷」,一個愛「素」,兩人的風格味道,使得唐玄宗在過度香艷之後,不由思念淡雅,喜新厭舊,常對貴妃寵之又愛。可一度時間後,唐玄宗不曾與梅妃見面,心裡就又時不時地想起梅妃,有時舊情難忘,常懷著一種憐憫和補償的心理對待梅妃。

在這場愛情的爭奪戰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頭正盛;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勢薄。梅妃這位楊貴妃的情敵,最後已徹底敗下陣來。

楊貴妃設法貶梅妃入冷宮上陽東宮。梅妃得寵時,各地爭相獻梅花。一次,聽到外面有驛馬快跑的聲音,詢問侍兒是否是送梅花來的?

但如今,大家都是忙著給楊貴妃送荔枝來的,誰還記得專寵一時的梅妃江采萍呢?梅妃不禁淚流滿面。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來不及帶上失寵的梅妃江采萍,攜楊貴妃逃出京城,後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被留在宮中的梅妃,為了不讓叛賊侮辱,也為負心於她的玄宗保住潔白之身,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

唐玄宗 李隆基

《題梅妃畫真》李隆基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唐玄宗為念舊情,遵照梅妃生前遺願,死後把她葬回老家。

梅娘娘的老家離京城太遠,皇帝為滿足梅娘娘的心愿,就將靠近京城的相對於福建莆田而言句容石六村改為梅家邊,等於把梅娘娘葬回老家,梅娘娘死後安葬在了梅家邊,村上人也都賜姓了「梅」。

據當地村民講,以前,村外地里有一塊碑,碑身一人多高,頂尖中間有個孔,形似鑰匙,老百姓稱「鑰匙碑」,傳說就是梅娘娘碑。

當然,由於時間的久遠,史料記載有限,有關梅娘娘的墓葬也眾說紛紜,然而梅家邊梅娘娘之墓似乎也在傳說的情理之中。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在句容拉鋸戰,梅家邊損失慘重,房子全部被燒光,人們死的死,逃得逃,戰爭結束後,村上外逃的只回來七個人,其他人都沒回來。這七個人就在原來梅家邊東南兩里,即現在的地方重建了家園。開始村子很小,只有幾戶,所以叫「小梅家邊」,把原來石六村那地方叫「大梅家邊」。

後來在現梅家邊村東建設了梅花小區,又在村西建了梅花苑,在附近的文昌西路北建了梅花山莊,這些住宅小區均與梅家邊這個古村落有關。

02

上個世紀經考古,在這裡發現了七星堆古墓群。該古墓群佔地3萬餘平方米,為東吳至南朝的墓葬群。七星為日、月、金、木、水、火、土。墓按七星排列,位置如北斗七星,又叫七星土墩,民間傳說是諸葛亮擺的七星陣,有著濃厚的道教色彩。它的形成決不是偶然的,有其特定歷史淵源,具有典型的文化特色。有村民說,七星堆是劉基墓,但只僅僅是傳說。而史料記載與考古發現證明,這裡有「葛府君墓」。明《弘治句容縣誌》載:「葛府君墓在縣治西七里,有碑及石門,今俱廢」。

葛府君名葛祚,字亢先,三國時期句容籍人,生前任衡陽郡太守之職,死後葬於句容城西約五里地的古石六村,即今洪武路與文昌路交岔口。

這裡地處被譽為城西門戶城市綜合體—世茂花園旁,寸土寸金。如今墓群中現已存封土堆六個,在此建起了七星堆遺址公園,足見句容人對我國歷史文化的保護和繼承。

03

楷書第一碑—句容《葛府君碑》

在七里堆墓群中,經專家考古發掘,出土了一塊三國時期吳國《葛府君碑》。這塊墓碑的碑額,被書法界譽為「楷書鼻祖」。

《葛府君碑》全名「吳衡陽太守葛府君碑」,碑額上刻有「吳故衡陽郡太守葛府君之碑」12字 。「葛府君」名叫葛祚,故此碑又稱為「葛祚碑」。該碑嚴重殘損,碑文風化,嚴重不可辨識,碑頭形似圭首。

葛祚在宋代李昉「太平廣記」中有「移槎去民累」的記載。傳說那時的衡陽郡境內,有一個大木伐子橫在一條江的江水中,如妖怪一般興風作浪,一些過往船隻被顛覆沉沒。老百姓沒有辦法,便為它修一座廟,過往行人向它祭祀、祈禱,那木伐子才沉下去,否則浮在水面上,過往的船隻便會遭殃。葛祚將離任時,準備好斧子,要除去這個禍害,在臨走之前為民解除這一憂患。動手前夜,聽見江中人聲鼎沸,有很大的聲音,葛祚帶人去看,只見那木伐子竟然自己移動,延江往下游漂了好幾里地。從此過往的船就再也沒有危險了。衡陽的人為葛祚立了一塊碑紀念他,碑上寫著「正德祈禳,神木為移」。(《乾隆句容縣誌》第326頁有記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陽湖人(今武進市)孫星衍於句容尋訪得三國《吳葛府君碑》,(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雲:「吳故衡陽郡太守葛君之碑,碑高一尺八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三行,行四字,正書。」《光緒句容縣誌》—金石中:「吳衡陽太守葛祚碑額,正書今存。吳故衡陽郡太守葛府君之碑。《呂府志》雲:葛祚碑額,正書鉅刻屹立句容城西梅家邊。按額書方徑二寸五分,碑文漶漫不可辨,碑長六尺,寬二尺,厚六寸。首銳中穿,俯立不仆,石紋斑駁,奇古可愛。」

孫星衍《葛府君碑額》作記:「楷書之見於法帖者則有程邈最先,然不足信,其見於碑碣,殆始於此,良足定也。」康有為撰《廣藝舟雙楫》,稱《葛府君碑額》「高秀蒼渾,殆中郎正脈,為真書第一。」此碑出土,說明東漢末年,楷書已經出現,只是沒有廣泛普及。書寫風格已不見「蠶頭燕尾」隸書的筆畫。清後期,《葛府君碑額》被書法界譽為「楷書鼻祖」。

王羲之 《蘭亭集序》

《葛府君碑》歷經千百年的滄桑而幸運地保存下來,它在字體演變史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的發現和存在,解決了中國古代文字學、書法史上一場長久的爭論——中國晉朝時有無楷書出現?從而能判定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帖》的真偽問題,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中國書法史上,關於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帖》的真偽,一直存在爭議。郭沫若先生曾斷言《蘭亭序帖》是偽跡。然《葛府君碑額》之鐵證,就可以證明,楷書在東漢末年就已經出現。比《蘭亭序帖》早了約一百年,只是郭老考證《蘭亭序帖》時,並沒有看到過《葛府君碑額》。故句容的《葛府君碑》是天下第一楷書碑,一點不為過。

葛祚,這位句容籍的在外鄉賢,句容人為之驕傲和自豪。

句容文學史者陳世華先生評價此碑:「筆法圓勁厚道,起收筆藏露有度,結體方正端整,已具備了楷書體的多種特徵,成為完備的楷書體。

楷書第一碑——《葛府君碑額》,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城牆遺址公園
圓明園遺址公園
北京蓮花池公園月季和芍藥盛開,三千年歷史古遺址公園不來轉轉?
北京旅行之圓明園遺址公園
狼頭山,二道水庫旁的古遺址
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棠花溪」 已含苞待放
城北有個「羊子山祭祀台遺址」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桃崗精舍遺址-芷園賓館
草溝井古城遺址
齊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排水道口園區建成開園
黑山頭古城遺址
【探尋文化遺址】寧河區板橋鎮田莊坨戰國文化遺址
安徽浮山之皖江紅色遺址
杭州-八卦田遺址
千年古窯美麗綻放 邛窯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
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今年夏季荷花含苞待放!
梧桐棲鳳,丹鳳朝陽——鳳凰山遺址公園
杭州鳳凰山聖果寺遺址
親子玩樂新景點 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