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入門慢跑鞋之爭,誰的表現更為出色?

夏練三伏,買買鞋,輕鬆練,等到秋天到來的時候,就能收穫一大波比賽的獎牌了。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跑鞋品牌各自為營,不多不少的發布著自家的新品。這其中多數而言並沒有過多的影響力,但也總有幾雙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我們在上半年推出旗艦新品的跑鞋品牌中選擇了四雙跑鞋,這四雙跑鞋分別是Saucony Triumph ISO 3、PUMA IGNITE NETFIT、adidas Energy Boost以及361° Stratomic。它們的定位多為各品牌的頂尖/次頂級慢跑鞋,為了拯救龜速慢行,我們將在它們之間進行一場對比橫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外觀

adidas Energy Boost > IGNITE NETFIT>361° Stratomic>Saucony Triumph ISO 3

跑鞋選擇中,外觀或許是最不可忽視的部分。但這一部分有著很強的主觀性,所以我們只能儘可能的客觀描述每一雙的外觀設計,最終的評判仍然需要你自己去做決定。

三年的時間裡Saucony在Triumph ISO系列中有多大改變?其實並不大,為了延續這一系列的辨識度,從ISO到ISO 3的設計基本上都是同一個造型。作為一款頂級的慢跑鞋,Triumph ISO 3需要無時無刻地維持著自己嚴肅跑鞋的稱號。造型不夠,配色來湊,或許這是彌補設計不足的有效方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有多少人看到PUMA NETFIT鞋面會被它滿是洞洞的設計而驚到,但不可否認PUMA在設計上的功力。IGNITE NETFIT的編織鞋面與洞洞鞋面的組合,成功地將PUMA從傳統鞋面的深淵中拉了回來,配合上自由定製的鞋帶和厚實的中底,潮人們又開始迫不及待了。但跑步的人里又有多少是精力無限的潮人呢?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進入到第四代的Energy Boost,慢慢地步入UltraBOOST的設計方向,儘管兩者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不過從一些細節中還是能夠看出同為頂級慢跑鞋的共性。彈性鞋面、adidas標誌支撐、一體鞋面設計以及一塊厚的不像話的BOOST材料,看好Energy Boost在未來成為新一代UltraBOOST。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絕對與眾不同的國產跑鞋,儘管它來自於361°的國際線。Stratomic是四雙跑鞋中傳統跑鞋的代表,鞋面延續傳統設計,雙層,外層以透氣網眼面料為主,內層則是置入了TPU材料的面料。黑白配色讓Stratomic盡顯低調,如果拋開鞋舌上的361°標識,僅憑鞋身兩側和後跟處的3字標識,很難想像這是一雙來自於國產品牌361°的跑鞋。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重量

Saucony Triumph ISO 3 > adidas Energy Boost > 361° Stratomic > IGNITE NETFIT

身為入門級別的緩衝慢跑鞋,在鞋重控制上往往要遜色許多。如今鞋重也慢慢成為衡量它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指標,那麼這四雙跑鞋的重量表現如何呢?直接上圖對比。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四雙跑鞋中,僅有Triumph ISO 3這一雙的鞋重是控制在300克以內的,但是294克的重量也非常接近300克。剩下的三雙中,Energy Boost與Stratomic的鞋重較為接近,而IGNITE NETFIT的鞋重盡然高達328克,讓人驚訝。

鞋面

Saucony Triumph ISO 3 > adidas Energy Boost > IGNITE NETFIT > 361° Stratomic

鞋面材料和科技的革新讓跑鞋的舒適性提升了相當大的段位,一體成型和無縫設計已經成為當下跑鞋中最為常見的設計,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跑鞋的鞋面就無可挑剔。這些全新的鞋面設計又會帶來怎樣的穿著體驗呢?

比之前更加輕薄的工程網眼鞋面,使得Triumph ISO 3在透氣性和舒適性上都要提升不少。Saucony經典的ISOFIT鞋面支撐設計,既能夠保證中足的鞋面包裹,也能放鬆對前腳掌的壓迫,提升雙腳在鞋倉內的自由度。上一代前掌鞋面彈性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一體編織設計的NEITFIT鞋面,始終像襪子一般與雙腳貼合。搭配了洞洞網面的IGNITE NETFIT,將鞋面的支撐釋放給更加自由的鞋帶,解決了更好的鞋面支撐,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編織鞋面的彈性,上腳前掌鞋面略顯壓抑。另外編織鞋面密度偏大,透氣性較弱,夏日穿著壓力過大。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Energy Boost上所採用的四向彈力網面料,是過去TechFit鞋面的進階版。面料細膩柔滑,鞋面腳感透氣相當出色,並且彈性十足,腳趾活動在鞋倉內自由散漫。重點是全鞋面搭配的熱貼合TPU支撐設計,在解決了鞋面支撐的同時並沒有讓Energy Boost的鞋面體驗步入尷尬的境地,上腳之後的體驗也絲毫不遜於UltraBOOST的Primeknit鞋面。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同樣是以傳統鞋面為主的Stratomic,體驗明顯遜於Triumph ISO 3。前掌鞋面由兩層網面構成,由此導致鞋面的彈性範圍變小,雙腳在鞋倉內的活動由此受限,尤其是大腳趾的位置會有略微明顯的阻滯感。當然這種設計並非無法彌補,在選擇跑鞋時購買大一碼或者半碼即可。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就我們橫評的這四雙跑鞋而言,鞋面體驗最好的屬於Triumph ISO 3與Energy Boost,無論是鞋面的腳感還是支撐設計亦或是鞋面透氣表現,這兩雙跑鞋均是有效兼顧。

IGNITE NETFIT雖然是新型鞋面設計,編織鞋面與洞洞網面組合很是新奇,但仍需更進一步,完美地解決前掌壓抑與透氣才是重點。與IGNITE NETFIT有著同樣問題是採用傳統鞋面的Stratomic,只是相比而言,Stratomic的解決之路更加漫長更加艱巨。

中底

adidas Energy Boost > IGNITE NETFIT> Saucony Triumph ISO 3 > 361° Stratomic

鞋底無疑是一雙跑鞋最為重要的技術所在,此次我們選擇的四款跑鞋無不例外地都是以看家鞋底技術為賣點,那來看看這些被捧的天花亂墜的鞋底在實測中的表現究竟如何吧!

Triumph ISO 3的中底設計遠不屬於頂級,如今Saucony旗下的頂級中底配置是全掌Everun材料。只是搭載了Everun Topsole以及後跟內置一塊Everun材料的Triumph ISO 3,只能算是次頂級。

由於配置上的差異,Triumph ISO 3的前後掌緩衝表現差異明顯,後掌緩衝持久且強勁,回彈反饋表現明確,而前掌則要遜色許多。得益於後掌中底的支撐設計,對於那些有著內翻現象的跑者,Triumph ISO 3的支撐表現足以承擔起輕度/中度的足內翻。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IGNITE NETFIT所搭載的IGNITE中底材料,在過去兩年里已經證明了自己。中底腳感柔軟度適中,上腳之後沒有所謂的『踩屎感』,落地緩衝吸收明顯。由TPU發泡而成的IGNITE材料,回彈反饋相當出色,即使是日常通勤也能在落地的時候感受到中底的彈性,更何況在跑步的時候。

但是中底的支撐仍然有待於更近一步,前後掌落差較大的設計,加之沒有額外的中底支撐設計,使得IGNITE NETFIT的支撐表現仍舊與過去任何一款IGNITE跑鞋一樣,晃蕩晃蕩。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接近全掌的BOOST中底與EVA泡棉的組合,給Energy Boost帶去了更多的可能性。不過Energy Boost的中底設計也有明顯的局限性,後掌高32mm,前掌高22mm,後掌的BOOST材料要遠遠多於前掌。因此在中底緩衝上前後掌的表現也是有著明顯的區分,後掌緩衝回彈厚實持久,前掌略顯偏硬。

與UltraBOOST孱弱的中底支撐相比,Energy Boost要比好上不少。左右兩側厚實的塊狀BOOST中底設計提供了穩定落地的體驗,並且中底內側有Torsion System防扭轉系統加固,因此Energy Boost也可以滿足輕度以及中度足內翻的跑者。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Stratomic的前後掌高差為8mm,在設計上也是將緩衝的重點集中於後掌部分,包括材料厚度、底部凹槽在內的設計都是為了更好地後掌緩衝。如果你習慣於後掌落地跑姿,那麼Stratomic所帶來的緩衝感受會十分明顯。但是Stratomic的中底回彈表現卻是一般,雙腳在落地後中底無法提供向上的推動力,穿著Stratomic慢跑中長距離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累。

Stratomic的支撐設計,僅僅只是在足弓中橋位置配置了一塊硬質的塑料支撐,更多的是依靠中底材料本身,如此的設計對長距離下的支撐需求略顯不足,對於那些有輕度和中度足內翻的跑者更是不足。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總的來看,這四雙跑鞋的中底設計都是各有優缺點。Triumph ISO 3與Energy Boost有著出色的後掌緩衝,並且支撐優秀,但是前掌緩衝卻明顯偏弱。IGNITE NETFIT的前後掌緩衝表現相對更好,但是在支撐表現卻吃了虧。而Stratomic在綜合表現上正在慢慢跟不上前述三雙跑鞋的腳部。

外底

Saucony Triumph ISO 3 > 361° Stratomic = IGNITE NETFIT = adidas Energy Boost

在中底之外我們也越來越關注外底在防滑和耐久上的表現,最基本的抓地力以及耐磨性仍然是跑者在選擇時的一個重要依據。

Triumph ISO 3的大底用了兩種橡膠,後掌邊緣和前掌頂部以XT-900高強度耐磨橡膠為主,其他位置則是以iBR+橡膠為主。上一代中重點磨損部位在Triumph ISO 3上被披上了高強度橡膠,耐久性顯著提高。Triumph ISO 3的耐久壽命定位在10+場全程馬拉松,或者850公里+總量路跑中。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IGNITE NETFIT的大底用的依舊是Evertrack+橡膠,這塊橡膠的耐磨性能不錯。SPEED IGNITE NETFIT的耐久壽命定位在8-9場全程馬拉松,或者700公里+總量路跑。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Energy Boost的全掌馬牌橡膠大底似乎是很難撼動的設計,Energy Boost在過去幾周中並沒有出現過分的磨損情況。但是由於橡膠大底的厚度偏薄,所以整體的耐久性可能會略受影響。Energy Boost的耐久壽命定位在8-9場全程馬拉松,或者700公里+總量路跑。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Stratomic有一塊非常厚實的耐磨橡膠,足以讓它使用上很長一段時間了。在測試中Stratomic的大底僅僅只是在摩擦高發區域出現了些許磨損,其他位置的磨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361° Stratomic的耐久壽命定位在8-9場全程馬拉松,或者700公里+總量路跑。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價格

IGNITE NETFIT > Saucony Triumph ISO 3= adidas Energy Boost> 361° Stratomic

Triumph ISO 3的國內售價1299元,對於一雙頂級緩衝跑鞋而言這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但是考慮到搭載全掌Everun材料的Freedom ISO 1399元的售價,似乎會對Triumph ISO 3的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Triumph ISO 3的海淘價格基本上會回落到千元以內,因此對於以1299元入手Triumph ISO 3值不值,我的答案是不值。但是Triumph ISO 3這雙鞋子本身是值得入手的。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IGNITE NETFIT國內定價939元,這樣的價格同類型的跑鞋中有一定的優勢。如果你需要一雙緩衝和回彈反饋都不錯的慢跑型訓練鞋,IGNITE NETFIT作為選擇之一還是不錯的。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Energy Boost的國內售價1299元,這樣的售價在同類跑鞋中性價比並不高。如果考慮上adidas的品牌價值,或許還能說得過去。但是如果讓你用1299元的原價購入這雙Energy Boost,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慎重考慮一番,儘管他有著不錯的路跑表現。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由於隸屬於361° 的國際線產品,所以Stratomic在國外的定價並不低,售價150美元。而在國內,某寶上361°的旗艦店中Stratomic原價1099元,促銷價769元。就原價而言,在同類入門級緩衝慢跑鞋中性價比不高,促銷後的售價倒是能體現出它的性價比。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總結

從一代到三代,Triumph ISO的樣子和配置像擠牙膏一般慢慢往前推進。儘管在性能和體驗上,一代比一代更強,但現在的我可能會更期待搭載全掌Everun中底之後的Triumph ISO了。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鞋款:Saucony Triumph ISO 3

優點:腳感舒適,鞋面支撐包裹優秀,後掌中底緩震和回彈效果十分出色,穩定性較好。

缺點:前掌中底緩衝偏弱,長距離下略顯偏硬。

適合人群:正常/偏重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輕度/中度

適合距離:5-42km

PUMA有著這一代里最為出色IGNITE中底技術,緩衝、回彈樣樣不落,全新加入的NETFIT鞋面終於讓PUMA打起了翻身仗。IGNITE NETFIT的推出讓我們知道了對雙腳的關懷不至於中底,鞋面的體驗也是至關重要。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鞋款:IGNITE NETFIT

優點:具備優秀且持久的中底緩衝與回彈表現,NETFIT編織鞋面可自適應雙腳,全新體驗。

缺點:中底穩定性一般,無法支撐足內翻跑者,鞋面透氣性與彈性較弱。

適合人群:正常/偏重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

適合距離:5-25km

作為BOOST科技最早推向市場的產品,Energy Boost其實才是adidas BOOST革命的原始締造者。無論是近乎全掌的BOOST中底,還是革新的四向彈力網鞋面設計,對於那些老派跑者來說,Energy Boost也許才是他們心目中旗艦跑鞋應該有的樣子。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鞋款:adidas Energy Boost

優點:鞋面體驗出色,腳感一流,後掌中底緩衝與回彈表現上佳。

缺點:前掌中底緩衝較弱。

適合人群:正常/偏重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輕度/中度

適合距離:5-42km

跑鞋品牌越來越喜歡使用新科技,不論是鞋面還是中底技術,不斷革新的跑鞋科技讓我們在跑步這件事上變的更輕鬆。但傳統跑鞋並沒有失去它的市場,傳統跑鞋設計仍然目前跑鞋品牌進行技術積累的方式之一,而361° Stratomic正式這條路上的嘗試者。

TopX | 拯救龜速慢行 四雙入門慢跑鞋對比橫評


鞋款:361° Stratomic

優點:中底緩衝較好,但沒有達到出色的地步。

缺點:鞋重過大,中底回彈一般,且無法持久,鞋面彈性較弱。

適合人群:正常/偏重體重

適合腳內旋程度:正常/輕度/中度

適合距離:5-25km

這次的橫評只是對一些關鍵數據和感受做了一個較為直觀的羅列,關於一雙跑鞋優劣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衡量標準和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們只希望能夠讓大家的選擇更加地清晰一些。

如果大家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的評論中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幫助我們做出更好更專業的運動產品評測!下一期你想看哪些跑鞋的橫評也可以請在評論中告訴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球迷妹 的精彩文章:

豬肉別再紅燒了,換這種做法,相信大人和小孩都會喜歡的,加上洋蔥一起炒,味道更鮮美
九款時下暢銷冷盤步驟
前奔富釀酒師白瑞麒先生的聲明
美味的海鮮餅
牌牌琦回歸,王樂樂刷風車蹭粉,牌牌琦給綽號「MC坑兄弟」

TAG:懂球迷妹 |

您可能感興趣

黑鯊遊戲手機2 Pro行不行?對比ROG2、紅魔3參數橫評
手機尾巴到底哪家強?五款主流Type-C音頻解碼線橫評
國產競速跑鞋橫評:誰是性價比之王
新手晉級指南 兩款入門級全幅機橫評
高手對決!極米H1S、酷樂視R4S橫評對比,究竟誰將更勝一籌?
A to L蘋果數據線怎麼選?原裝、Anker等十大品牌數據線對比橫評
不與 AirPods 爭長短,三款國產性價比無線耳機橫評
橫評/忘記水鳥和KTM!盤點國內外那些冷門拉力車!
四款魔方插座對比橫評大結局之powercube阿樂樂可篇
橫評:華為路由、TP-Link、小米路由誰的雙頻切換體驗更好?
橫評 | Bose vs 索尼,今年最火的降噪耳機該怎麼選?
四大翻譯神器橫評:出國旅行要 pick 哪位「翻譯官」?
索尼,你的同行JBL已打到你家門口了!重低音類耳機橫評血戰
年中5G手機網速橫評,這5款手機誰最快?
亞瑟士跑鞋橫評:不同腳型為啥要選不同跑鞋—亞瑟士GEL-Nimbus 20和GEL-Kayano 24評測
門鎖橫評
四大語音助手橫評:iPhone 大戰 Android 旗艦,誰更好用?
值得入手 NVIDIA GeForce RTX 2060深度橫評
八款熱門智能門鎖橫評:鎖圈水深,擦亮雙眼
四款主流熱門降噪耳機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