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福:寫在青蒿素論文發表40周年

高福:寫在青蒿素論文發表40周年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等幾家單位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在《科學通報》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發表了有關青蒿素化學結構及相對構型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在當年我國沒有專利和知識產權保護法規的情況下,搶在外國人前面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國人的發現。2015 年,因為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的歷史性發現,屠呦呦研究員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實現了中國諾貝爾科學獎零的突破!在頒獎儀式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中,屠先生專門提到當年在《科學通報》發表的這篇論文。

2017 年是青蒿素立體結構在《科學通報》發表40 周年,這篇論文在本刊的發表推動了青蒿素的開發推廣、迅速應用和臨床實踐,拯救了全世界無數生命。為此,我們邀請中國中醫研究院張伯禮院士組織專輯,並重新發表當年的研究文章,這也是我們期刊近年來推動的一件大事,以提升以《科學通報》為代表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2016 年是袁隆平先生的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學通報》發表50 周年,當年的這篇論文,拉開了我國雜交水稻育種研究的序幕。除此之外,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新型高溫超導體的發現等我國科學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當年都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樣一批世界領先的的原創性成果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既有當時的歷史原因,也有力證明了中文期刊一樣可以發表領先世界、甚至是摘取諾貝爾獎桂冠的科研成果。

我們組織專輯,既是對青蒿素等為人類科學發展作出重要歷史性貢獻的中國科學家科研成果的紀念和回顧,更是要去學習和借鑒,要深入思考研究如何把我們自己的期刊發揚光大,如何重拾中國科技文化的自信。科技期刊不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和學術思想的交流園地,更是引導科研方向的航標。改革開放近40 年來,我國科技的發展已經從跟蹤模仿到追跑,甚至部分領域已經是並跑、領跑,我們已經到了用我們自己的科技期刊引導我國科研方向的時候,正如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所說:「要把爭奪國際科技創新話語權和知識產權的主動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期待更多中國科學家的原創性科研成果,能夠發表在《科學通報》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學術期刊上。本專輯中,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先生和美國比爾·蓋茨先生專門撰寫寄語,在此特别致謝。我們希望,《科學通報》既要展示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要做科學文化的價值傳承,樹立中國科學家勇攀高峰的創新自信,努力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科學精神和動力源泉,為人類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科學通報》主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醫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蒿 的精彩文章:

青蒿素歷史爭鳴:低溫提取是創新嗎?
屠呦呦親筆信——我是如何發現青蒿素的?【十萬+好文】
《科學通報》出版「青蒿素研究與發展」專輯
青蒿素到底是怎麼發現的?屠呦呦給新華社記者寫了一封信
屠呦呦親筆信——我是如何發現青蒿素的?十萬+好文

TAG:青蒿 |

您可能感興趣

昆葯集團:雙氫青蒿素將在2026年前後上市
屠呦呦NEJM發文:青蒿素被發現40年後,仍是聯合抗瘧的一線用藥
「毛澤東、越戰和青蒿素的發現」在美國《紐約時報》刊出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青蒿素研究摘取諾貝爾獎
肺結核將不再可怕,科學家研究新型青蒿素,2000萬患者將有救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 屠呦呦:青蒿素研究摘取諾貝爾獎
在人類醫學史上青黴素和青蒿素哪個貢獻大?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屠呦呦:青蒿素研究摘取諾貝爾獎
晚報:15個藥品批准文號被註銷,青蒿素或可治療先天性耳聾……
Oncogenesis:二氫青蒿素能夠通過JARID2/miR-7/miR-34a依賴的Axl下調來抑制前列腺癌
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團隊成果報道以新華社為準
屠呦呦團隊發文:青蒿素麵臨耐葯挑戰?仍是抗瘧首選
「青蒿素研究」專欄徵文通知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科學成就能比肩甚至超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首個青蒿素研究中心落戶北京大興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的科學成就能比肩甚至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不用中國青蒿素,美軍特種部隊吃藥得永久精神殘疾,索賠1.4億
屠呦呦最新論文寫了什麼:用好青蒿素是抗瘧必然選擇
屠呦呦團隊青蒿素研究獲新突破!這個青蒿到底是什麼仙草?
屠呦呦是怎麼發現青蒿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