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北中央研究院藏清代檔案概況

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北中央研究院藏清代檔案概況

一、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代檔案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原為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保存的一批檔案精品運往台灣204箱。這些檔案中,有宮中檔、軍機處檔、內閣部院國史館及清史館檔,共有四十餘萬件。

(一)宮中檔案

運台的宮中檔案主要為漢文硃批奏摺。其中康熙朝漢文奏摺二千九百八十六件,具奏人包括王文雄、王世臣、王以謙、王度昭、王景曾、王鴻緒、王應龍、王蘭生、仇兆鰲、左世永、司九經、甘國壁、白潢、江琦、朱軾、李林盛、李煦、李發甲、李錫、李耀、杜呈泗、吳英、吳郡、宋犖、呂猶龍、佟國勃、何天培、范侶、范時崇、范時捷、周士元、金國正、施世綸、施世驃、胡作梅、俞化鵬、俞益謨、郎廷極、高其位、高其倬、孫文成、師懿德、馬見伯、馬進良、馬煥、馬際伯、徐元正、張文煥、張玉書、張自興、張伯行、張谷貞、張連登、張浴貞、張曾誼、張朝午、張聖佐、張應詔、陳元龍、陳尚武、陳詵、曹寅、曹連生、曹、曹頤、梁鼐、康基田、陸有仁、麥良璽、鹿佑、黃國材、黃應纘、程漢鵬、楊宗人、楊宗義、楊長泰、楊琳、楊鯤、楊鑄、路振揚、路振聲、趙弘燥、趙良佐、管源忠、蕃育龍、劉漢業、劉殿衡、劉蔭樞、閻光煒、穆和倫、謝瑛、魏廷珍、魏經國等人。

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約二萬二千三百七十五件。自1723年至1735年(雍正元年至十三年)。主要是各地藩臬、督撫、將軍、提鎮的奏摺。其他如給事中、監察御史、八旗都統、各部院尚書、侍郎的奏摺也不少。

乾隆朝漢文硃批奏摺,有五萬九千四百三十六件。其中有不少關於「十全武功」治理邊疆的材料。

清代中後期各朝的漢文硃批奏摺:嘉慶朝一萬九千九百三十六件。道光朝一萬二千四百九十三件。咸豐朝一萬七千零九十二件。同治朝一百七十六件。光緒朝一萬八千四百八十六件。宣統朝九十七件。光、宣兩朝的奏摺中,關於辛亥革命的材料,頗為豐富,如惠州之役,折中記載比較詳細。

以上各朝的漢文硃批奏摺,共計十五萬三千二百一十五件。

運台的滿文硃批奏摺數量不多,總計二千五百七十件。其中康熙朝約八百餘件。雍正朝約八百餘件。乾隆朝約七十餘件。道光朝約一百餘件。咸豐朝約四百餘件。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約四百餘件。這些折件大部分是滿蒙親貴及邊疆大吏的奏疏。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具奏人有和碩康親王尚善、康親王傑書、九門步軍統領費揚古、奉天將軍安珠瑚、皇太子允扔、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平北大將軍馬思喀、副都統阿南達、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主事保住、員外郎博什希、筆貼式合色、王府長吏馬尼圖、議政大臣蘇努、杭州織造孫文成、福建巡撫覺羅滿保、古北口總兵官覺羅保住、福建巡撫陳 、戶部尚書趙申喬、上駟院郎中尚之遜、陝西布政使斡希布、直隸按察使全保、山西按察使何明、內務府衙門延祿,及李賓中、延世、阿喇衲、喇嘛金巴札木素、俄齊爾圖車臣汗之孫噶爾丹多爾濟、響導車克楚、協理旗務頭等台吉多羅額駙阿喇卜灘、察罕台吉、丹津旺布、策妄諾爾布、鄂彌達、盧康、那爾蘇、第巴、達賴汗等。其中撫遠大將軍費揚古關於平安準噶爾的奏摺,福建浙江總督覺羅滿保關於台灣朱一貴起事的奏摺等,都是極珍貴的史料。雍正朝滿文奏摺的具摺者多是京內外文武大員,如各部的尚書、侍郎、各親王、大學士、總督、將軍、巡撫、都統、副都統等。其中延信、阿喇衲、年羹堯、常壽等人的奏摺,史料價值較高。

運台的滿、漢文硃批奏摺,已陸續影印出版,公諸於世。

台北故宮博物陀所存的宮中檔案,除奏摺外,還有諭旨、御制詩文、各類檔冊及奏摺的附單、片等。較重要的有1678年(康熙十七年三月十六日)頒給撫蠻滅寇將軍廣西巡撫傅弘烈的特諭。各大臣的貢單。康熙帝親征準噶爾期間,厄魯特一些頭目如扎木素、達喇什、博洛特宰桑和碩齊、多爾濟、察罕代、吳巴什、藏卜格隆、達什、齊奇爾宰桑、格壘沽英宰桑、滿濟等人的供詞。雍正時的寄信諭旨、晴雨錄、官員履歷單、各省的雨水糧價單等,都是很珍貴的史料。

(二)軍機處檔案

軍機處檔案可分月折包與檔冊兩大類。

月折包

軍機處月折包中的錄副奏摺,共計十八萬八千件。其中乾隆朝約四萬七千餘件。嘉慶朝六千七百餘件。道光朝二萬八千餘件。咸豐朝六千三百餘件。同治朝二萬九千餘件。光緒朝五萬六千餘件。宣統朝一萬五千餘件。月折包原分尋常折包與雜項折包二大類。尋常折包不分何事,按月歸包。其中都是京內外文武大臣報告政務奏摺的錄副,反映清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雜項折包,按專案歸檔,如安南、緬甸、金川、黃教、林爽文等案件。月折包內除滿、漢文字的文書外,尚有藏文、迴文、尼泊爾文、蘇祿文、俄文等各種語文的文書。

月折包中還夾有一些中央各部院衙門和直省督撫與軍機處的來往文書,如片文、咨文、咨呈、知會、揭帖、稟文等。月折包還有一些重要的外交文書,如照會、國書、條約、地圖等。乾隆時福康安致阮光平的照會、 羅國統攝主事鄭昭的稟文、法國鐫工柯升為雕刻銅版得勝圖事的來函。清朝晚期,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各國公使的來往照會。中法戰爭期間,李鴻章《與美使楊約翰問答節略》。同治年間俄羅斯與總理衙門的照會、中俄界約等,這些都是極珍貴中外交涉材料。

檔冊

(1)軍機處檔冊依其性質,可分為目錄、諭旨、專案、奏事、記事、電報等類。

目錄類檔冊,有《隨手登記檔》、《發繕折件檔》、《交事檔》、《內折總目》等。其中《隨手登記檔》,即當時諭折摘由登記目錄,是軍機處檔案的重要檢索工具之一。所存的《隨手登記檔》,自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始,乾隆朝四冊、嘉慶朝五十冊、道光朝十五冊、同治朝六十四冊、光緒朝二十冊。以上合計一百五十三冊。《交發檔》是軍機處交內閣及各部院諭摺或物品的登記簿。僅有嘉慶朝的《交發檔》四十九冊。《發繕折件檔》是發繕折件的記錄。自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始,同治朝六冊、光緒朝九十八冊,共一百零四冊。《交事檔》是軍機處交內閣、各部院諭折及物品的登記簿。有1801年(嘉慶六年)一冊、1803年(嘉慶八年)二冊、1812年(嘉慶十七年)一冊,共四冊。《內折總目》是記載京內各部院衙門及王公大臣的奏摺及夾片的摘由登記簿。自1862年至1864年(同治元年至三年),共二冊。

(2)諭旨類的檔冊,有明發上諭檔、寄信上諭檔、譯漢上諭檔及兼載各類諭旨的上諭檔。

上諭檔,記載通過內閣明發的上諭。其中,雍正朝一冊、乾隆朝一百五十二冊、嘉慶朝三百三十三冊、道光朝八百冊、咸豐朝三百一十八冊、同治朝三百冊、光緒朝九百四十八冊、無朝年十二冊。以上共計二千八百六十四冊。

寄信上諭檔分寄信檔和寄檔兩種。寄信檔,乾隆朝四十八冊、嘉慶朝二十九冊、道光朝一冊,以上共計七十八冊。

廷寄檔,嘉慶朝二十一冊、道光朝一百三十冊、咸豐朝四十冊、同治朝九十四冊、光緒朝三十四冊,以上共計三百一十九冊。

剿捕廷寄檔,道光朝十一冊、咸豐朝一百三十五冊、同治朝一百九十冊。

(3)專案類的檔冊可分三類:一類是清廷用兵鄰國整理邊界的檔冊,如傾甸檔》、《安南檔》、《廓爾喀檔》等;一類是剿辦宗教及鎮壓捻軍、太平軍等農民起義的檔冊,如《東案檔》(抄錄有關王倫教案的檔冊)、《東案口供檔》、《林案供詞檔》、《剿捕檔》等。《剿捕檔》自1796年(嘉慶元年)至1874年(同治十三年),共三百三十八冊。其中有剿捕教匪檔、折片檔、川陝楚善後事宜檔、剿辦教匪南山清檔等;再一類是平定少數民族的檔冊,如《金川檔》、《苗匪檔》、《剿滅逆番檔》、《剿捕逆回檔》等。

(4)奏事類檔冊主要有《議復檔》、《月折檔》等。《儀復檔》是軍機處匯抄奉旨議奏事件的檔冊。自乾隆至光緒,共六十五冊。奏摺檔包括譯漢奏摺、議覆奏摺等。自1736年(乾隆元年)至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共六百九十九冊。

《月折檔》,是軍機處將發下已奉硃批或未硃批的臣工奏摺,逐日抄錄,按月分裝成冊,以便存案備查,是為《月折檔》。《月折檔》自道光至光緒,共一千四百三十五冊。

(5)記事類檔冊,有《密記檔》,為記錄京內外大員緣革獲罪,奉旨自行議罪或代奏議罪罰俸銀兩事件,共四冊。《早事檔》為匯抄早期時各部院衙門具奏或代奏事件的摘由簿。自1909年至1911年(宣統元年至三年),共有十本。《交片檔》記載軍機處以片文送交各部院衙門的查照事件。僅有嘉慶朝的《交片檔》四冊。 《引見檔》為記載各部院帶領引見人員的檔冊。自同治至光緒,共六十五冊。《五台圍檔》主要記載皇帝駐蹕臨幸各地賞賜有關人員銀兩及物品清單。僅有1811年(嘉慶十六年)的一冊。《謁陵諭旨》是皇帝謁陵期間派員管理佩帶各處印鑰等諭旨的記錄簿,僅有嘉慶年間的一冊。《大員子弟檔》為記載關於大員子弟的名單及交片的檔冊,僅有嘉慶時期的三冊。《永遠存記檔》為軍機大臣奉旨存記的檔冊,僅有1815年(嘉慶二十年)的檔冊一本。《應放副都統人員簿》為軍機處奉旨存記應放副都統人員的記事簿,僅有1909年、1910年、1911年(宣統元、二、三年)的檔冊三本。

(6)文移電報類檔冊,有方略館為纂修方略及紀略抄錄來往文書的檔冊,如乾隆朝《平定準噶爾文移檔》、嘉慶朝《文移檔》。清末電報類檔冊有《電寄檔》、《收電檔》、《發電檔》及各省電稿等。其中《電寄檔》自1909年至1911年(宣統元年至三年),每年春夏秋冬各一冊。記載軍機大臣奉旨電寄事件。收發電檔中,《收電檔》自1909年至1911年(宣統元年至三年),共四十二冊。 《發電檔》自1909年至1911年(宣統元年至三年),共十七冊。各省電稿,包括四川省電稿四冊、東三省電稿八冊、雲南省電稿四冊及熱河電稿一冊。電報類檔冊中,有很多關於辛亥革命的珍貴史料。

(三)內閣檔案

1.內閣承宣的文書。

內閣承宣的文書,有詔書、敕書、誥命等。如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書一件、崇慶太后加徽號詔二件、冊謚孝慎皇后詔一件、安成庄惠後加徽號詔一件、宣宗遺詔三件、宣宗配享圜丘詔四件、孝慎成皇后升柑太廟詔一件、孝和睿皇后升柑太廟詔一件、孝敬皇后人祀奉先殿詔三件、文宗遺詔四件、文宗加尊謚廟號詔一件、穆宗即位詔一件、孝靜成皇后升太廟詔一件、慈安慈禧加徽號詔二件、文宗顯皇帝孝德顯皇后合柑太廟詔五件、慈安慈禧皇太后加徽號詔十件、穆宗親政詔五件、冊封阿魯特氏為後詔一件、載湉入承大統詔二件。

2.帝王言動國家庶政的當時記載。

《起居注》為記載帝王言動的檔冊。現存文獻館的《起居注》有滿文本與漢文本兩種,共三千七百零一冊。康熙朝的《起居注》,滿文本多於漢文本。自1690年至1703年(康熙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共一百七十四冊。1711年至1713年(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共三十七冊。康熙朝共有《起居注》冊二百一十一冊。雍正朝《起居注》,自1730年至1735年(雍正八年迄十三年),共一百三十七冊。乾隆朝《起居注》有九百五十七冊。另有漢文《起居注》草本二百四十四冊。嘉慶朝《起居注》二百二十六冊。道光朝《起居注》六百零六冊。咸豐朝《起居注》二百七十二冊。同治朝《起居注》三百二十二冊。光緒朝《起居注》七百二十六冊。

《史書》。《史書》為紅本的摘要,以備修史之用。現存有吏科《史書》:道光十七、十九、二十二、三十等年。咸豐八、九、十等年。戶科《史書》:乾隆四、六、二十等年。禮科《史書》:乾隆二十、五十三等年。兵科《史書》:乾隆十九、二十年,嘉慶六、二十五、道光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咸豐六、七、八、九十等年。刑科《史書》:乾隆二十年二至十二月。工科《史書》:乾隆二十年七、八、十等月。

3、修書籍

實錄、聖訓

文獻館所存清代實錄自太祖朝始,以漢文本為主,滿文本次之,蒙文本較少。太祖朝實錄,漢文本三十八冊、滿文本三冊。太宗朝實錄,漢文本二百七十三冊、滿文本七冊。世祖朝實錄,漢文本一百三十九冊,滿文本四十七冊。聖祖朝實錄,漢文本一百九十七冊、滿文本八十一冊。世宗朝實錄,漢文本一百五十冊、滿文本三十九冊、蒙文本三冊。高宗朝實錄,漢文本一千四百一十六冊、滿文本五百零六冊、蒙文本三十冊。仁宗朝實錄,漢文本三百五十冊、滿文本一百一十八冊。宣宗朝實錄,漢文本三百六十七冊、滿文本一百三十冊。文宗朝實錄,漢文本二十八冊、滿文本二百五十五冊。穆宗朝實錄,漢文本一百六十七冊。另有《宣統政紀》漢文稿本共六十七冊。

台北故宮所存清朝諸帝的聖訓有:清太祖高皇帝聖訓,卷一至五,共二冊。清太宗文皇帝聖訓,卷一至六,共四冊。清世祖章皇帝聖訓,卷一至六,共二冊。清太宗文皇帝聖訓,卷一至六,共六冊。清聖祖仁皇帝聖訓,卷四十六至六十,共十五冊。清高宗純皇帝聖訓,卷二一七至二二八,共十二冊。

台北故宮所存清代會典,有1732年(雍正十年)內府刊《大清會典》二百五十卷。乾隆時內府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1813年(嘉慶十八年)內府刊《欽定大清會典圖》一百三十二卷、《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九百二十卷。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內府刊《欽定大清會典》八十卷。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內府石印本《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卷首一卷、《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一千二百二十卷、《欽定大清會典圖》二百七十卷、卷首一卷。另存有《大清會典》兵部稿本,及為修會典而徵集的文書檔案材料。如江南江寧等處承宣布政司造送戶、兵等的戶口、關稅、俸餉、漕運、蠲恤、武選司例案等項清冊。

4.內閣日行公事檔冊。

內閣為典掌綸音重地。凡記載綸音分為三種:每日發科本章,滿漢票簽處當值中書摘記事由,詳錄聖旨為一冊,叫《絲綸簿》;特降諭旨別為一冊,叫《上諭簿》;中外臣工奏摺,奉旨允行,及交部議覆者別為一冊,叫《外紀簿》。文獻館現存《絲綸簿》有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各朝檔冊二百一十六本。《外記簿》自嘉慶至光緒各朝,共五百九十九冊。《上諭簿》有雍正朝一冊、嘉慶朝六冊。其他各朝數量也很少。

內閣的記事檔冊,還有《題奏檔》、《奏事檔》、《軍機檔》等。《題奏檔》記載題本及奏本事件。《軍機檔》是漢票簽處登錄的軍機處交下來的諭旨、折件。

5.舊滿洲檔。

文獻館所藏舊滿洲檔共四十冊。其中太祖朝二十冊、太宗朝二十冊。它是滿洲人關以前用無圈點老滿文及有圈點新滿文記錄史事的檔冊。清人關後,舊滿洲檔由盛京移至北京。乾隆時命重抄二份。重抄的本子有兩種:一種是依照當時通行的新滿文繕寫並加簽注的重抄本;一種是仿照無圈點老滿文的字體抄錄而刪其重複的重抄本。重抄本一存北京大內,一存盛京。台北故宮現存的四十本舊滿洲檔,是在整理內閣大庫檔案時陸續發現的。

其中有的用無圈點老滿文書寫,有的用有圈點新滿文書寫的。有的用高麗紙,有的用明代舊公文紙。它是研究清人關以前歷史和滿洲文字發展變化的極珍貴的原始材料。

(四)史館檔案

文獻館所存史館檔案,一是清朝國史館為修國史所形成的檔冊稿本;一是民國初年清史館因修清史所形成的檔稿。國史館與清史館所修史書,都沿用傳統的體例,分紀、志、表、傳等類。

1.滿、漢文本紀

文獻館現藏國史館黃綾本的滿、漢文本紀,包含自清太祖以迄穆宗的各朝本紀。清德宗本紀僅有存稿本。清史館纂修的本紀,存有太祖、太宗、世祖、聖祖、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十一朝的本紀。

2.志書。

文獻館所存各類志書,有:

(1)天文志,如清史稿天文志、清史館編的天文志稿本、清史天文志等。

(2)災異志,如清史稿災異志、災異志第二次底稿等。

(3)時憲志,如清史稿時憲志、時憲志稿、五星凌犯時憲書、五星相距時憲書、七政經緯躔度時憲歷。

(4)地理志,有清史稿地理志、皇朝地理志稿本、皇朝地理志、清史館編地理志初稿、清史館修地理志原稿、鈔本纂修地理志長編資料以及雲南、貴州、新疆、福建、河南、山西、山東、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甘肅、陝西、盛京、奉天、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理志。

(5)禮志,有清史稿禮志、吉禮事迹、嘉禮事迹、軍禮事迹、賓禮事迹、凶禮事迹抄件、凶禮事迹、世宗憲皇帝喪儀。

(6)樂志,有清史稿樂志、樂志、樂章、樂舞、樂典等。

(7)輿服志,有清史稿輿服志、輿服志、鹵簿、輿服志事迹、皇朝輿服志、帝后冠。

(8)儀衛志,有儀衛志、儀衛制事迹。

(9)選舉志,有選舉志、清史稿選舉志、選舉志事迹、選舉志門類及事迹。

(10)職官志,有職官志、職官志事迹、修正職官志、清史稿職官志、皇朝官志、皇朝職官志等。

(11)食貨志,有食貨志總目、戶口、田制、屯墾、屯墾類纂、屯墾事迹,屯墾簽本、積貯、積貯事迹、倉儲、清史食貨志倉庫、鹽法、鹽法簽檔、鹽法事迹、茶馬、茶馬事迹、清史食貨志茶法、錢法、錢法志稿、錢法事迹、銀元、圜法、圜法京局鼓鑄、礦產、役法、賦役、賦役事迹、賦役簽檔、賦役稿本、漕運、漕運事迹、征榷、征榷會計、關稅、關稅事迹、海關、厘稅、祿秩、纂祿秩志事迹、祿志、公主宗室外藩俸、世爵、職俸、賞俸、京餉、各省兵餉、京官養廉、外官養廉、署官養廉、京官俸銀、外官俸銀、京官公費、外官公費、出使養廉、征餉、兵餉事迹、纂修食貨志定本凡例、纂修食貨志各類簽檔。

(12)河渠志,有清史稿河渠志、皇朝河渠志、黃河、黃河案牘、河水、淮河、各省運河事迹、南運河、北運河、江蘇運河、山東運河、運河、黃淮運河、江蘇下河、漳河、漳河事迹、子牙河、滹沱河、直省水利、各省江防、湖廣江防、江蘇江西江防、水利、海塘、江蘇海塘、浙江海塘、河渠志事迹、河渠志略稿、河渠簽本。

(13)兵志,有清史稿兵志、兵志、皇朝兵志、建置事迹冊、馬政、兵志馬政簽本、馬政簽本、兵志馬政事迹、兵志訓練、兵志訓練簽本、兵志訓練事迹、皇朝兵志軍器、兵志軍器事迹、皇朝兵志選補、兵志選補事迹等。

(14)刑法志,有清史稿刑法志、刑法志、皇朝刑法志、刑法志事迹、刑法條目、刑志事迹等。

(15)藝文志,有清史稿藝文志、清史館稿本藝文志、長編、清史藝文志等。

(16)邦交志,有美利堅、美國邦交志、美國邦交志長編、英吉利、日斯巴尼亞、法蘭西、義大里、義大利國邦交志長編、比利時、比利時國邦交志長編、荷蘭國、荷蘭國邦交志長編、瑞典、挪威、俄羅斯、墨西哥、墨西哥志長編、秘魯國、秘魯邦交志長編、巴西國、巴西國邦交志長編、日本、水陸通商口岸、外債表,萬國禁煙會、萬國保和會等。

(17)交通志,有船政、電政、郵政、路政、鐵路、電報、清史稿交通志。

(18)國語志,有滿文對照字書或譯文九十九冊。

3.年表

文獻館所存國史館及清史館的表稿,有文職大臣年表、武職大臣年表、皇子世表、外戚表、公主表、諸臣封爵世表、恩封宗室王公表、宗室王公功績表、外藩蒙古回部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建州表、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大臣表、滿忠義表、漢忠義表、疆臣年表。在文職大臣年表中,又分內閣大臣年表、各部院尚書、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年表、直省總督年表、直省巡撫年表、大學士年表。武職大臣年表,分領侍衛內大臣年表、侍衛處、鑾儀衛大臣表、前鋒步軍統領表、直省總兵表、直省提督表、八旗護軍都統表、直省駐防將軍都統表、八旗滿洲都統副都統表、八旗漢軍都統副都統表、八旗蒙古都統副都統表、滿洲管旗大臣年表。

4.列傳稿與傳包

文獻館所藏清代國史館纂修的列傳可分兩大類:一類為乾隆以來陸續進呈的朱絲欄本;一類為傳包內所存的各種稿本。朱絲欄寫本的列傳有親王列傳、宗室列傳、大清國史宗室列傳、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欽定外藩回部王公表傳、欽定續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傳、欽定續纂外藩蒙古王公傳、國史忠義傳、國史忠義傳正編、國史忠義傳次編、國史忠義傳續編、清史滿蒙漢忠義傳、欽定國史忠義列傳、大清國史功臣列傳、大清國史大臣列傳、清史滿漢大臣傳、清史大臣列傳、清史大臣列傳續編、國史大臣列傳正編、國史大臣列傳次編、國史大臣列傳續編、欽定國史大臣列傳正編、欽定國史大臣列傳次編、欽定國史大臣列傳續編、清史儒林傳、清史文苑傳、清史循吏傳、清史貳臣傳甲編、清史貳臣傳乙編、欽定國史貳臣表傳、清史逆臣傳、欽定國史逆臣傳、昭忠祠列傳續篇等,合計一千六百餘冊,約六千餘人。

清代國史館的傳包分兩大部分:一是國史館纂修的各種列傳原稿,有初輯本、重繕本、校訂本、增輯本及定稿等;一是國史館為纂修列傳所咨取的各種傳記資料。國史館所立列傳,有宗室傳、大臣傳、儒林傳、孝友傳、學行傳、文苑傳、循吏傳、名宦傳、隱逸傳、忠義傳等。傳包中,除傳稿外,還保存了當時為纂修列傳而徵集來、或摘抄的各種傳記材料,如事迹冊、事實清冊、訃聞、哀啟、行狀、行述、咨文、履歷片、出身清單、奏摺、片文、祭文、年譜、文集、政績折等。

史館檔中,還有長編檔冊。長編檔冊是國史館為纂輯列傳而匯抄的檔簿,包括長編總檔與長編總冊二類。總檔是國史館長編處咨取內閣、軍機處的上諭、外紀、絲綸、廷寄、月折等檔案,分別摘敘事由匯鈔成編。長編總冊是總檔的目錄,即人名索引。文獻館現存的長編檔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等朝檔冊,約有三千多冊。

文獻館所存清史稿列傳,包括后妃、諸王、大臣、循吏、儒林、文苑、忠義、遺逸、藝術、疇人、烈女、土司、藩部、屬國、宰輔、疆臣、儒學、孝友、隱逸、卓行、醫術、貨殖、叛臣、叛逆、四王等稿本。

文獻館所所存的清代檔案,三十多年來,經過文獻館的同行們艱苦努力的工作,現已基本整理就緒,編有目錄卡片及各種索引,以供學者檢索,同時還先後編輯出版了《袁世凱奏摺》、《年羹堯奏摺專輯》三冊、《宮中檔光緒朝奏摺》二十六冊、《宮中檔康熙朝奏摺》九冊、《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等史料。

二、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現藏的明清檔案

(一)史語所所藏明清檔案之由來

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現存的明清檔案約三十一萬多件。這部分檔案原藏內閣大庫。1909年(宣統元年)大庫屋壞,將所藏檔案移存於文學殿兩廡。那時大學士管學部事務張之洞奏請以大庫所藏書籍,設學部圖書館藏之,即今日之北京圖書館。其餘檔案概以「舊檔無用」,奏請焚毀。當時學部參事羅振玉被派赴內閣接收書籍,見到奏准被焚之物,都是寶貴的史料,無是請張之洞奏罷焚毀之舉,將所有檔卷運歸學部,藏於國子監南學和學部大堂後樓兩處。民國初年,這部分檔案由教育部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管理,並移於端門門洞中存放。1921年,歷史博物館因經費困難,除揀出一部分較整齊的外,將其餘檔案裝入八千麻袋計十五萬斤,以四千元的價錢賣給同懋增紙店。同懋增紙店準備作造紙原料,正運往定興、唐山兩地時,被羅振玉訪知。羅氏以三倍價錢將原物買回,並招聘十餘人進行了檢理,終因財力的限制而不得不中止。後來羅振玉又以一萬六千元的價錢,將這部分檔案賣給收藏家李盛鐸。1928年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後,以一萬八千元的價錢,將這部分檔案從李氏手中購回。當時檔案重量只有十二萬斤,這中間損失了三萬斤。史語所購回這批檔案後,即組織二十多人進行了整理。1932年將全部檔案整理上架。同時,成立一個明清史料編輯委員會,曾編印《史料叢書》一種和《明清史料》四本。1935年由於日寇侵華,平津危急,史語所將這部分檔案擇要裝一百箱,運往長沙。以後又遷存於昆明、李庄和南京。1949年運往台灣。史語所在南港定居後,由李光濤繼續進行《明清史料》的編輯刊印工作。1981年史語所又決定通盤整理所存檔案,逐步影印出版。

(二)史語所所藏明清檔案的內容

史語所購存的明清檔案,內容十分豐富。有關明清兩代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文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按檔案的種類,可分如下幾大類:

1.內閣收存的各項檔案。

(1)制、詔、誥、敕等。

詔書有各帝登極詔、大赦詔、加上徽號尊謚詔,同治、光緒帝親政詔以及遺詔、哀詔等。誥有昭聖太皇太后遺誥、仁壽皇太后遺誥等。委任官員的敕諭較多。還有一些殿試金榜。

(2)題、奏、表、箋及啟本、副本、揭帖、史書、錄書、塘報等。

題本數量較多,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以乾隆朝最多,嘉道次之。奏摺較少,僅存有乾隆朝硃批福康安奏摺數件。啟本有兩種,一是清初王大臣巡撫進呈攝政王的文件,但不久即行停止,現存有百餘件;二是康熙平定三藩時,所在用兵各省文武官員進呈領兵貝勒的啟本,亦有百餘件。此外,還有各衙門來往的咨文及揭帖。史書、錄書、塘報也不少。表箋為慶賀文書,除朝鮮賀表外,計有賀本三千多件、賀表及副表七十多捆。

(3)黃冊及其他隨本進呈並繳存之件。

各部院衙門、督撫等隨本進呈的黃冊,有各處錢糧報銷冊,如在京各部院衙門支領戶部銀物冊、各省奏銷錢糧冊、錢糧文盤冊、漕運交兌冊、各倉收放米豆冊、坐糧廳歲報紙通漕白冊、鹽課奏銷冊、各戶關一年彙報冊,這些奏銷冊,都由戶科察核。官兵餉俸冊、朋樁奏銷冊、驛站奏銷冊、由兵科察核。贓贖銀谷冊,由刑科察核。工程奏銷冊,工關一年彙報冊,由工科察核。

報銷冊之外,還有事冊、文冊,如吏部有三年考成的京察冊、大計冊;兵部有郵符、火牌奏銷冊,及五年考察的軍政冊;禮部有壇廟祀冊;刑部有各省招冊、匯奏命盜案冊、題駁咨駁事件冊;給事中有條奏事件冊;各部院衙門及各省有已未完結、已未逾限冊,等等。以上黃冊計有兩千餘本。

隨本進呈的,還有河工工程圖、鄉會試題名錄、試錄、闈墨、欽天臨時憲書式,以及各種官員名單、缺單、履歷單、祭祀單等。

(4)朝貢諸國表章。

史語所有朝鮮、琉球、越南、南掌、邏羅、蘇祿、緬甸七國的表章。

此外,史語所還存有乾隆時廓爾喀人貢移會數件。順治年間譯進荷蘭國表文,及致平南、靖南兩王文書各一件。乾隆時禮部為西洋波爾都噶爾亞(葡萄牙)國王遣使獻表奏本一件。

2.內閣本身的各項檔案

內閣設典籍廳、滿本房、漢本房、蒙古房、滿票簽處、漢票簽處、誥敕房、稽察房、收發紅本處、飯銀庫、副本庫、批本處等機構,以分別辦理內閣各項庶務。史語所現存有典籍北廳檔冊,如冊封慶貴妃等事宜檔、門片領付檔、日記檔、行移檔等。典籍南廳的檔案,有收文檔、日記檔、移會檔、用印檔、行移檔及各處咨文、咨呈、移會、移付等。稽察房的檔案較多,如各部院的移會。檔冊有收文檔、發鈔檔、發鈔清冊、流水檔、各部院投文檔、不人事件檔、應人事件檔、已完事件檔、未完事件檔、註銷清冊等。滿、蒙、漢三房、滿、漢票簽處及批本處等機構的檔案較少。

3.修書各館的檔案。

修書各館的檔案可分兩種:一是修書各館本身的檔案,如實錄館、會典館、國史館、明史館等。為修書而形成的檔冊文稿等;一是為修書而徵集來的檔案。史語所保存的四千餘件明檔,就是清初為修明史而徵集來的。

4.試題、試卷及其相關之檔案。

現存內閣檔案中,有殿試卷、大小金榜、三傳折、狀元謝恩折、鄉試、會試、殿試題名錄、試錄,還有翻譯鄉會試卷、四譯館、俄羅斯館試卷等。

5.瀋陽舊檔。

史語所保存的瀋陽舊檔,有天命、丙寅年老滿文誥命。天聰、崇德年間的奏疏表箋,如1628年(天聰二年八月)未具名奏疏冊、1629年(天聰三年十二月)敕諭巡撫白養粹稿、天聰年間高鴻中、廂紅旗備御祝世胤、馬光遠、署遵化巡撫馬思恭、潘家口歸順游擊金有光、正紅旗固山備御藏國祚等人的奏本。還有天聰時致大明帝書、致明列公書、袁崇煥來書、毛二龍來書、清初三朝實錄稿本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歷史文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淺談香港歷史教科書的編排特色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 王翬 《山水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中的香器
賞畫|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 王翬《山水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清代竹木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五代荊浩《匡廬圖》
台灣小遊記—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 VS 台北故宮博物院,哪家強?
台灣遊記-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宮繪本站式《八段錦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五代丹楓呦鹿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玉器賞
倪瓚 畫譜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清代徐乾學《跋顏真卿祭侄文稿》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米芾行草書《篋中帖》書法欣賞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吳琚《識語並焦山題名》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花鳥畫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明清山水扇面畫選
高清|宋 朱熹《易繫辭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徵明扇面畫選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佛經佛畫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