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香港回歸二十年電影大盤點「上」:功夫、警匪、文藝

香港回歸二十年電影大盤點「上」:功夫、警匪、文藝

時間飛逝,香港已經回歸二十年了。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影迷的啟蒙作品。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革,榮光早已不在。香港導演們北上拍片,卻因多種原因,始終有些乏力。

關於「香港電影已經完蛋了」的言論,一直以來都甚囂塵上。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藉此香港回顧二十周年的機會,巴塞電影編輯部特意盤點了一下,香港回歸這二十年來的電影(1997.7.1-2017.7.1)。

功夫、警匪、文藝、情色、殭屍、恐怖,六大類型片,也是香港電影最經典的電影種類。

我們將從每種類型片中挑選出5部這二十年中最優秀的電影,大家可以自行與20年前的同類型電影作些比較。看完之後,相信每個人都會對香港電影這二十年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判斷。

今天發布的香港回歸20年電影盤點(上),有功夫、警匪、文藝三個部分。情色、殭屍、恐怖將放在明天發布。

功夫片

《卧虎藏龍》(2000)

李安曾說,《卧虎藏龍》是一部香港電影,只是我拍的不太像而已。這僅僅是一句恭維話,因為此片的筋骨深深根植於東方美學,外皮觸碰的則是傳統的港式武俠。

只不過,李安巧妙地將武俠的視覺奇觀與主題的文人思索結合到一起。比如安叔為了致敬一代宗師胡金銓,將李慕白與玉嬌龍那場竹林打鬥,拍得唯美輕盈、柔中藏剛。搖曳的竹竿是風動,而眼神的糾纏是心動。

李安的武俠世界,不同於徐克和張徹,兼具浪漫與險惡,而是內心感性與理性對抗的冰風暴。在他鏡頭下,江湖即人心。東方人與西方人也第一次從他的武俠里,找到了共鳴。

《功夫》(2004)

《功夫》可以說是周星馳寫給香港功夫片的一封情書。無論是他自己那副「李小龍」的造型,還是元華、元秋、馮克安一幫老戲骨的重出江湖,甚至是「如來神掌」、「火雲邪神」這些失傳多年的傳奇,都代表著一種復古的回歸。

味道雖老,但招式變花哨。從上一部《少林足球》開始,周星星同學專註於電腦特技的運用,不斷尋找能夠在大銀幕上無限增強「功夫」威力的可能性。

影片中以特效展現內功的場面層出不窮,比如「六指琴」彈出的音波;如來神掌在地上震出的五指大印,以及周星馳輕踏飛鷹,在雲霄幻化成佛……都將功夫片的視聽效果發揮到最極致。此片之後,江湖更加變化莫測。

《葉問》(2008)

進入21世紀,功夫片開始有了流派之爭。就像豆腐腦到底是甜是咸那樣,南北兩派的練家子在武學正統的問題上,向來是爭論不休。

《葉問》真正引起大範圍關注的,應該是短小精悍的詠春拳居然可以在銀幕上煥發出如此的質感,特別是對抗北派樊少皇的戲份里,四兩撥千斤的拳法瀟洒精妙到令人拍案叫絕。

武術指導洪金寶將詠春發揚光大,還有另一層含義。北拳對抗南拳,正是20多年前香港功夫片銀幕上最為流行的搭配,然而隨著《少林寺》等一批北派功夫電影的崛起和壯大,北派的標誌功夫長拳逐漸成為功夫片的標誌。《葉問》算是掀起一股懷舊風,讓南派功夫在銀幕上重生。

《龍門飛甲》(2011)

說香港武俠不能忘了徐克,說21世紀後的香港新式武俠,更不能忘了徐克。

1992年《新龍門客棧》的結尾,徐克用一聲高過一聲的馬鞭,帶著他的俠義兒女遠走江湖;20多年後,老怪用凌雁秋的笛聲,將遠方的豪傑再聚一堂。

物是,但人非。飛沙依舊,但酒已變味。徐克一改《七劍》的寫實主義,反倒是回歸《新龍門客棧》時期的浪漫唯美。不過,使劍的手法全變。就像1983版《蜀山劍俠》全方位改寫港片特效製作一樣,《龍門飛甲》註定將成為華語武俠3D電影的里程碑。

影片中每場動作戲都充滿了想像力,環環相扣,高潮迭起。華麗的特效,讓徐克得以把所有瑰麗、詭異想像變成炫目的現實。也許本片未必超越《新龍門客棧》的意境 ,但在奇觀上卻登上新的高度。無論戲子還是看客,人來了又都走,但江湖依然是那個江湖。

《一代宗師》(2013)

有人說《一代宗師》講的是武林,又有人說它講的是愛情,還有人說它講的是時間……都不重要,但僅從功夫片的範疇里來解讀,墨鏡王講的是自己。

《一代宗師》可以說是王家衛導演生涯的風水嶺。前半段他以另類的風格,在香港電影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是他的第一個時代。《宗師》之後,他開啟人生的第二個時代。從票房來看,這位小眾導演走向了大眾;從職業生涯來看,他走向了宗師的地位。

《一代宗師》可能算得上王家衛作品裡最「另類」的一部,電影中的人物,從與世界對抗變成了與世界握手言和。墨鏡王也有了從離世到入世的態度轉變。所以影片中的功夫、情感、世事,所散發出的禪意,都是他本人的心境。他的人與作品合一,無論是鏡頭裡的武學還是鏡頭外的人生,都達到了最上層的境界。

警匪片

無間道(2002)

《無間道》可能是香港回顧以來警匪片的巔峰之作。在此之前,香港只有卧底、內鬼、二五仔這些說法,但是《無間道》之後,所有的卧底都被直接稱作「無間道」了。

表面上,《無間道》是一場黑社會和警隊之間,橫跨於政權移交這大時代洪流的鬥智角力,而實際上,它對照了回歸後香港人對警察——管治者核心價值有所動搖的憂慮。

尤其是續作之中,香港回歸的鏡頭,油麻地警署的阿Sir們緩緩地換下了警帽上的徽章,一個時代就此終結了。未來何去何從,當一個好警察還是一個黑社會,誰也沒有答案。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正與惡之間的較量或許永遠都不會隨著權力的交接而改變。

黑社會(2005)

兩部《黑社會》絕對是對香港黑社會最寫實的作品了。黑社會在香港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反清復明的紅花會,早已經根植於香港的角角落落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幫派,各有各的地盤和規矩。

而對於香港警察來說,杜絕黑社會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務。他們要做的無非只是維穩而已,誰搞事,警察才打誰。

而兩部《黑社會》以及一直難產的第三部,隱約中透露出一種新的信息:隨著時代的變革和香港的回歸,黑社會勢力也在逐漸式微,而如今香港人眼中最大的黑手,亦為導致內鬥的關鍵,其實是……不可說,你懂的。

放逐(2006)

相對於杜琪峰的另一部經典之作《槍火》來說,個人更加偏愛這部《放逐》。

《槍火》的故事主題是江湖道義,幾個早已經隱居於市的高手,為了保護昔日的大佬,而重出江湖;

而《放逐》更多的則是情義。《放逐》中的五位主角同甘共苦,一起在江湖上混,卻因各為其主而不得不自相殘殺。

兩相比較,香港警匪片中最迷人的自然是情義多一份。江湖道義只是迫於規矩而不得不為之,就像洪門的那些入門誓言一般,最終都會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消失殆盡。

寒戰(2012)

《寒戰》作為香港導演北上之後,振奮人心的一部警匪片作品,讓港片愛好者可以看到,即使是合拍片,也同樣能夠排出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

雖然相比於《無間道》而言,《寒戰》依舊有很大的距離。而《寒戰》中香港警隊的內鬥,倒是排出了不一樣的高度。一改以往香港警察全在街頭巷尾,與古惑仔槍戰的習慣,反而拍出了內部高層的政治鬥爭。

香港回歸之前,警察的對手都是黑社會和江洋大盜;而回歸之後,黑社會式微,警察最大的對手卻變成了自己人。

這也正是影片本身呼應時代之處。本地人敵視新移民,政黨支派鬥爭頻繁,故事之中,連威權散失的警隊(被那不可以道破的黑手蓋過)也是如此。

樹大招風(2016)

正如前文所說,回歸之前的香港警察最大的對手從來都是江洋大盜,也正是這部《樹大招風》中的三大賊王。

以真實的故事為藍本,以巧妙的編劇方式改編而成《樹大招風》,無疑拍出了時代的宿命感。三大賊王,一步一步走向末路,其背後隱喻的自然是一個香港時代的過去。

當然,這個劫匪與警察當街槍戰、敢於綁架首富孩子的時代究竟值不值得懷念,那是另一個問題。但在席捲而來的時代潮流下,個人的渺小和一座城市的渺小,永遠讓人心有戚戚焉。

文藝片

花樣年華(2000)

《花樣年華》片名取自周璇的歌曲《花樣的年華》。正如盤點民國歌女不可能略過周璇,任何一份盤點香港20年內電影的片單,都不能不收錄這部《花樣年華》。

王家衛想要拍攝《2046》,故事體量太大,一部電影放不下。便先行拍攝了《花樣年華》。卻成就了另一部經典的愛情片。一對捉姦的男女,卻在一次次的見面中暗生情愫。「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同我一起走?」的台詞,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吳哥窟的石壁,承載了二人愛情的秘密。其結尾也讓無數影迷感慨唏噓。

周慕雲與蘇麗珍別離後,在往後的歲月里,他們有沒有重逢呢?其實是有的。只是墨鏡王把這些戲刪掉了。這些刪掉的戲,合輯為《消失的四回合》收錄在DVD花絮中。在這些刪掉的片段里,我們看到墨鏡王拍了三種二人在多年後相逢的情景,最終卻一個都沒有使用。

刪掉這些戲,也許是墨鏡王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

天水圍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30多萬居民多位底層勞工。生老病死,枯燥度日。最樸素的生活,有著最淳樸的幸福與感動。

溫暖,是這部電影帶給觀眾最好的禮物。瑣碎的細節交織成一幅香港小市民生活風景畫。人間種種溫情冷暖,躍然銀幕上。

許鞍華的這部電影,感動了無數香港與大陸觀眾。比起眾星雲集,主題鮮明的《明月幾時有》,《天水圍的日與夜》更接地氣,更觸動人心。

歲月神偷(2010)

60年代的香港,風雲變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內地運動的波及,更要面對不時登陸的颱風暴雨。這就是《歲月神偷》的故事背景。

《歲月神偷》的劇情其實簡單而煽情。既沒有大時代下的風起雲湧,也沒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氣概。但在充滿懷舊氣息的老香港的時代背景下,充滿情懷。

任達華收起了懸疑恐怖片中凶神惡煞的表情,吳君如也不再像喜劇片中那樣瘋癲誇張。把香港小市民演得如此生動,讓人感動。

《歲月神偷》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香港人對港英政府的懷舊心態。

雛妓(2014)

初看邱禮濤導演的這部電影片名,你會以為又是一部情色三級片來吸引觀眾眼球、大賺票房了。其實,這是一部表達「不忘初心」,歌頌有職業良心、新聞理想的新聞記者。

電影有著淡淡的溫馨與悲傷氣息。既表達了女主對大叔戀愛情的追憶,亦有對正義的執著追求。這兩點都直擊人心。蔡卓妍與任達華,把正義善良的女記者與痴情大叔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讓人感動。女主角對泰國雛妓的拯救,亦是對自身經歷的心靈救贖。

在如今中國與香港的新聞環境下,本片的意義尤為凸顯。

一念無明(2016)

200萬港幣,16天拍攝。2016年的《一念無明》堪稱香港電影最大的驚喜。關注躁鬱症群體,讓觀眾在2小時內無比壓抑,為主角的坎坷經歷而落淚。

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零片酬」出演,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新導演,新創作。最終與導演紛紛獲得金像獎、金馬獎的認可。既讓導演站穩了腳跟,也讓自己獲得演技的肯定。

在香港導演集體北上吸金,本土電影、導演、演員青黃不接的年代,《一念無明》讓我們看到了香港年輕電影人的奮鬥,看到了香港本土電影的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APP 的精彩文章:

春嬌救志明?不,能拯救彼此的只有「合作」!
打臉了!《逆時營救》與國產科幻都很尷尬!
魔都2046的驚心動魄,被她一腳踩在底下

TAG:輕芒APP |

您可能感興趣

「深度分析」香港電影回歸二十年衰亡史
香港電影黃金十年經典電影盤點
重磅:港媒曝光小米科技最新估值 有望成香港第十二大上市公司
香港「四美」與香港「四大天王」 八九十年代最最經典的回憶!
香港電影的十大女神
83年香港最賣座十大電影,嘉禾敗給新藝城,五福星沒打過最佳拍檔
香港最實至名歸的十大影帝,香港電影演技派,金像獎
香港警匪片、大製作電影、奇幻大片輪番上演
香港風雲四十年:四大巨富家族,五代悍匪!
回味香港電影——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盤點香港電影七大非華裔演員,最後一位美翻了!
香港影壇的八大男神排名,陳冠希第六,古天樂第三
香港四大古裝美男,古天樂僅排第二,第一名秒殺楊洋鹿晗!
香港最有型的6大男星,吳彥祖第三,古天樂第四
古天樂:香港電影的最後一個明星
連四大天王都讚賞有加 香港最漂亮的四大女星
六七十年代香港警隊最黑暗時期 四大探長的「金錢帝國」
悍匪與巨富:香港風雲四十年
香港和大陸演藝圈有別,王祖藍一語道破,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刀光劍影,盤點記憶中的香港十大經典武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