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召集10萬「青年遠征軍」,不是為了讓他們去遠征 | 短史記

蔣介石召集10萬「青年遠征軍」,不是為了讓他們去遠征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抗戰末期,國民政府曾在舊國軍體系之外,另外成立了一支「青年遠征軍」。該軍籌建時,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就部隊名稱及其口號而言,該軍乃是為抗戰而設立、本計劃遠征印緬戰場,似乎是一樁沒有疑義的事情。



其實不然。




蔣介石:


遠征軍不一定用來遠征




1944年10月12日,蔣介石出席「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會議」,做內部講話。

蔣明言:充實抗日作戰實力,並不是成立「青年遠征軍」的第一目的。

蔣的原話如下:




「我們此次發起知識青年從軍運動的宗旨,昨天我已經說過:第一是要使一般社會民眾改變其過去對於兵役的心理,從而踴躍應徵,來充實我們作戰的實力;第二是要使社會民眾改變對於本黨的態度,認識本黨革命犧牲的精神,因之接受本黨的領導,共同一致來完成革命的使命。這兩層用意,後者尤重於前者。」




按照蔣這番講話的意思,組建「青年遠征軍」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抗日,「充實我們作戰的實力」。一個是拯救國民黨,挽救國民黨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使民眾願意「接受本黨的領導」。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




因為後者比前者更重要,故

蔣在講話中還向眾人明言:不必過分在意「遠征軍」這個名稱,該軍成立後,不一定會遠征印緬戰場

(除少量部隊如汽車技師等曾赴印緬外,大部分「青年遠征軍」最後確實沒有遠征)

蔣的原話如下:





「這名稱實是次要的問題。有許多同志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遠征軍的名稱。須知遠征軍的待遇,較一般部隊為優,知識青年對此早有認識,亦樂於入伍,而且遠征軍是一種已有的編製,在國內不致使其它一般的部隊為待遇不同的問題引起其懷疑、嫉視的心理,否則,如果我們另立一種其它的名目,或另定一種特殊的待遇,而與其它的部隊在戰場上服同樣的勤務,就要使其它的部隊感覺不平了!不過這個部隊雖稱為遠征軍,將來不一定是用在國外的戰場,而用在國內各戰區作戰亦未可知,因為到那時候,印緬戰事或許已經結局了。關於這一點,各位盡可不必顧慮。各位如果覺得名稱還有修正的必要,即定名為青年遠征軍亦可。」




按照蔣這番話的意思,新部隊的名稱之所以使用「遠征軍」字樣,並不是因為該軍負有遠征國外戰場的使命,而是為了避免其在「名目」和「待遇」方面引起其他部隊的「懷疑」和「嫉視」。



上述內部講話,並非隨意而言。1944年9月7日,奉蔣介石之命研究「青年志願軍」(當時尚無「青年遠征軍」之名)籌建問題的陳誠,給蔣的意見反饋,與蔣的講話內容即高度一致。陳誠的電報原文如下:






「特急。重慶委員長蔣手啟。微戍機渝電敬悉。勛密。召集黨員團員組織志願軍,事屬創舉。職研究結果,含意重大。一可轉移全國對本黨之觀念;二可提高黨國之地位,樹立建軍之基礎;三可充實後放並養成有訓練的之幹部。但顧慮亦多。國際對此有無誤會,一也;國內對此有無曲解,二也;部隊對此有無嫉妒,三也。」



觀陳誠此電,總結「含意」三條,並無出國遠征抗日之字眼;總結「顧慮」三條,亦擔心引起國內之「曲解」和其他部隊的「嫉妒」。





圖:陳誠致電蔣介石,分析成立「青年遠征軍」的意義和顧慮




史迪威攘奪國軍指揮權


蔣介石另造青年遠征軍




在已有的國軍系統之外,另設一支「青年遠征軍」, 蔣介石產生這一念頭並將其付諸實施,與史迪威逼迫蔣交出全部軍隊指揮權一事,在時間上有很微妙的同步性。




試梳理兩事的關鍵時間節點:




1944年6月,因與蒙巴頓不睦,史迪威已無法在東南亞戰區立足。為讓史迪威體面離開,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決定將其空降至中國戰場。史迪威答覆馬歇爾表示同意,但同時要求自蔣介石手中取走全部中國軍隊的指揮權。7月7日,蔣介石接到羅斯福總統電報,電報要求蔣自緬甸召回史迪威,「以統率全部華軍及美軍」。此後,壓迫中國交出軍隊指揮權的電報紛至沓來,予蔣介石以極深的刺激,以致於「每聞羅有來電,無不疑懼戰兢。以其非威脅即壓迫之電,皆為余之恥辱臨到之時也。」

8月26日,蔣「決定極端容忍,接受其要求」,同意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史迪威。

9月1日,蔣在日記中寫道:「(此事)為十年來所未有之恥辱。處境至此,悲慘已極。」④



兩天後,也就是9月3日,軍令部部長徐永昌,首次獲悉蔣計劃在現有國軍系統之外,另設一支獨立的「學生軍」。

當天,徐赴曾家岩向蔣彙報工作並留下晚餐,獲悉蔣計劃「成立黨員團(三民主義青年團)之學生軍,預擬編練十萬」。⑤




9月4日,蔣「考慮志願軍主持人及各師長人選」,認為「羅卓英、萬耀煌、胡宗南皆非上選,而陳誠又不能離陝」,故頗為苦惱。⑥9月5日,蔣決定親自出任新部隊的軍長,電令陳誠研究物色副軍長和師長人選:





「即到漢中陳長官(勛密)。現定召集黨員與團員各五萬人組織志願軍。以中自任軍長,直轄六個師。擬選副軍長一人,負責主持之。此副軍長應有副長官之資格。各師長在各集團軍總司令中遴選之。副軍長人選更難。望皆代為研究物色祥報為盼。中。手啟。申微戍機渝。」




9月7日,陳誠回電,向蔣推薦副軍長人選4人:胡宗南、羅卓英、王東原、郭寄嶠;師長人選12人:劉戡、宋希濂、王耀武、彭位仁、黃維、李仙洲、張卓、梁華盛、范漢傑、方天、黃濤、董釗。蔣計劃利用國民黨和三青團的力量來招募這十萬知識青年,但陳誠表示悲觀,建議蔣不如以個人名義出面招募——「今日黨團之組織三慢、幹部自私,除以鈞座之精神相感召外,恐難達成目的。」⑧




圖:蔣介石致電陳誠,命其研究物色青年軍副軍長、師長人選




陳誠回電的同日,蔣通知羅斯福特使赫爾利,表示自己原則上已決定將指揮權交給史迪威

,雙方代可表進入細節層面的磋商,循美英、美蘇之先例,簽訂正式協定,以明確軍事指揮權的具體範圍、具體權利、具體義務,避免未來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9月8日下午,蔣開始「手擬史迪威指揮華軍協定之原則」。




次日,也就是9月9日,蔣指示軍委會眾人,「速辦」學生軍的招集工作。

據徐永昌日記記載,當天會議前,蔣先是痛罵了軍需暑署長陳良玉,又責備了軍政部部長何應欽,開會時仍怒氣未消。會上,軍政部部長何應欽、軍訓部部長白崇禧、政治部部長張治中、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次長劉斐,均不贊同另設「學生軍」,但蔣無意與眾人商議,要求立即著手去做。徐的日記原文如下:




「午由部詣曾家岩會報並午餐會,將開時蔣先生召軍需署長陳良玉,責以本年度預算何以遲至三月二十始行通行?又何以使部隊遲至五月十日始接到?愈說愈怒,指陳而數之曰你該有死罪!繼言軍政部幹些什麼,何敬之支吾始過去,開會怒獨未息,……繼討論招集學生(軍)問題,先是敬之、健生、文伯、為章等對此咸不贊同,乃

蔣先生甫經提及此案時即令速辦,因之皆未盡其辭

。余謂縱須立辦,亦應先做一種切實研究,即對於學生軍之將來工作待遇政府必須確實預示,不可僅事宣傳使其將來失望,(前此以運動學生從軍之干訓團,因待遇等等失敗之極,至沿途逃亡、怨恨尚屬餘事。)否則後果至堪注意,

蔣先生仍不稍動,力排眾議飭即著手,僅謂一面儘管辦一面來研究

,此案由文伯、健生負責,擬定下星期二開會研討。」




9月12日,軍委會上午開會「研討召集學生軍問題」,下午開會「商討史迪威指揮中國全軍事」。




9月15日,蔣介石獲悉:美國不願就史迪威指揮全部中國軍隊一事,與中方簽訂任何協議,且希望將指揮權的內涵盡量模糊化。蔣因此大怒,在日記中寫道:「其對余污辱欺妄竟至此也。惟情勢至此,決與之據理力爭,不能再事謙讓,並作獨立作戰之準備,以防萬一也。」




9月16日,軍委會再次開會研究如何招募「學生軍」。




9月19日,羅斯福來電威脅,要求「立即委任史迪威將軍授以全權指揮所有中國之軍隊」,「閣下如再延擱猶豫,則吾人對於援助中國所有之計劃,必將完全消失。」蔣接電後,撇開所有幕僚,前往黃山官邸閉門靜思。9月20日,軍委會繼續商議「學生軍」問題。




9月24日,蔣介石告訴宋子文,他的最後決定是徹底趕走史迪威,即便與美國斷交也在所不惜。同日,蔣召見羅斯福特使赫爾利,告知其:中國主權不容損害,國家尊嚴與個人人格須互相尊重不容玷污;美國必須召回史迪威,可另派一名軍官來華代替。




10月9日,蔣介石致函羅斯福,曆數史迪威在華如何破壞中國抗戰前途。10日,史迪威致電馬歇爾,要求華盛頓繼續對蔣施加高壓。12日,赫爾利致電羅斯福,告誡其「支持史迪威將軍則將失去蔣委員長,甚至還可能失去中國」。10月21日,史迪威離開重慶返美。




白崇禧:


創設青年軍 恐引發國軍解體




不過,史迪威的離開,並沒有讓「青年遠征軍」的組建工作暫停或者放緩。此中玄機,白崇禧看得最為分明。10月31日,白前往拜訪徐永昌,向徐剖析了蔣組建「青年遠征軍」的另一隱秘目的。徐永昌在當天的日記里寫道:





「早健生來,……

渠謂蔣先生認為黨已積習難挽,因有青年團之創立,現似又覺不足,故特招集知識青年軍。

談次渠頗引為可慮,蓋恐利未見而害先行也(余同情後者)。」




在白看來,蔣介石此舉,乃是故技重施——早年,因深感國民黨腐朽墮落積重難返,蔣曾發起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欲以之取代舊國民黨;如今,蔣再度深感國軍腐朽墮落積重難返,故又發起成立「青年遠征軍」,欲以之取代舊國軍。白的擔憂是:該軍「雖名遠征,骨里即有黨軍之嫌,全體國軍恐將(因此)解體。」




以上種種,1944年的知識青年們自然並不了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一口號,帶給他們的,只有血脈賁張。10月24日半夜,暫駐漢陰的流亡學生王鼎鈞,被學校從睡夢中喚醒,交給他一張鉛印文件。這份文件以蔣介石的個人口吻寫就,號召全國知識青年踴躍從軍。多年後,王鼎鈞仍記得當年情景:





「外面下著細雪。我在教務處的辦公室里先把文告讀了一遍,有一段話是『……在我親自統率之下來做我的部下。凡是立志革命、決心報國、願與我同患難共榮辱、來做我部下的青年,我必與之同生死、共甘苦,視之如子弟、愛之如手足。』我讀到這裡大哭起來。然後,我決定投筆從戎。」




*********


注釋


①②蔣介石,《知識青年從軍運動與本黨革命前途成敗的關係》,1944年10月12日。③陳誠電蔣中正關於召集黨員團員組織志願軍研究意見二則,(台)「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083-015。④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時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P524-567。⑤徐永昌日記,1944年9月3日。引自:(台)中研院近代史全文資料庫。下文不再贅注。⑥《事略稿本》,1944年9月4日。⑦蔣中正電陳誠擬召集黨員團員組志願軍自任軍長並請代遴選副軍長及師長人選【密件】,(台)「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90106-00016-529。⑧陳誠電蔣中正關於召集黨員團員組織志願軍研究意見二則,(台)「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083-015。⑨王鼎鈞,《怒目少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P15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不存在什麼「農民起義」
蔣介石召集10萬「青年遠征軍」,不是為了讓他們去遠征
中國曾計劃在雲南設立「10萬猶太難民安置區」 | 短史記
中國曾計劃設立「10萬猶太難民安置區」
中國曾計劃在雲南設立「10萬猶太難民安置區」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若有戰,召必回,中國唯一一次召集老兵,讓30萬越軍生不如死
10歲女兒被00後網上語言猥褻,媽媽召集了當年同為網癮少年的戰友…
2018最期待《尋秦記》,原班人馬召集完畢,可網友覺得還差點什麼
2018,精英召集令!
古時生產力低下也能召集幾十萬軍隊,為何到了近代軍隊只有幾萬人
蔡徐坤粉絲捲土重來召集500人爆破B站,沒想到491個友軍?
委高官:已召集210萬民兵,就算是老年人也是愛國者
琅琊榜:平旌召集十萬大軍勤王,為什麼沒有長林軍令卻可以做到?
蔣介石召集師以上的軍官訓話:萬一這次打不下去,只有來生再見了
美軍召集4大盟友,未來能出動10艘航母聚集亞太 應該如何應對?
十萬火急!4000「大軍」奔赴美國,特朗普;關門,召集軍隊!
首鋼園「創新英雄召集令」擴大徵集!最高補助2000萬!
洪秀全攻克南京後,召集了2300個女人,一天到晚就只干一件事
大明皇帝都須仰仗的家族,歷經4朝7百年,因作死,萬曆召集全國軍力才滅掉他!
各國召集20萬大軍速度比拼:俄羅斯1天,美國3小時,中國呢
微課召集 | 2歲半寶寶近高達900度?當心壞習慣「偷」走視孩子視力
史上最荒唐的起義,召集100人闖進皇宮,只是為了吃頓飯?
美又在憋大招,召集28國向俄逼近,3千官兵嚴陣以待,烏放心了
北京和天津相繼淪陷後,蔣介石召集幾十人開會到晚上11點半,所為何事?
高雲翔36歲生日在即,粉絲召集100網友包機飛澳洲給他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