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歸20年:行穩致遠!香港需要怎樣的行政立法關係?

回歸20年:行穩致遠!香港需要怎樣的行政立法關係?

回歸——告別「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

1997年6月30日,英國國旗在香港徐徐下降,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紫荊花旗冉冉上升,海內外華人、全世界,都關注著這一歷史時刻。香港156年的英殖命運,在此畫上句號。

港英政府統治香港,曾被稱為是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中進行的統治。後期的研究指出,與其他殖民地不同,英國沒有向香港大量移植本國人口;英國宗主國位於地球另一隅,不利長久擁有這塊土地;香港也並不是「無主地」,中國依然宣示對它的主權;而在99年的」租約期」後,中國也可以收回對構成香港最大部分土地——新界——的管治權。這一切都指向,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無法「從一而終」。隨著世界各地反殖運動的興起,香港也萌生了反殖的思潮。後來也有人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批評港英政府對香港的殖民心態。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金耀基先生曾對香港回歸發表觀點,認為這是一個「遲來的時刻」,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時刻」。「遲來」是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後,香港沒能馬上回歸,不能不說是「時代的錯置」;「很好」是因為70-90年代香港從一個殖民地根本轉變為一個世界級的現代化大都市,而中國內地則通過改革開放,推動了經濟現代化,急速擺脫貧窮落後。90年代是中國升起的年代,也是亞洲升起的年代,香港與內地彼此之間都具有吸引力,也能成為彼此發展的動力。

香港回歸中國,在國際政治與法理上都較少爭議性,但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畢竟已與中國母體大不一樣。出於對歷史及香港社會形態的尊重,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來解決香港回歸問題,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對此,撒切爾夫人評價為「非常具有想像力的提議」。從此,香港的命運與中國內地的命運,不僅休戚與共,兩地還不時能成為對方的鏡子。

兩地互融及回歸以來的經濟成就

香港與內地的互相牽絆,在97金融危機、2003年SARS以及隨後的挺港政策「自由行」和CEPA協議,還有2008年的奧運會和汶川地震,以及最近的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利互通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香港回歸翌日,醞釀於泰國的金融風暴便襲擊香港。其後國際炒家利用港元聯繫匯率制度,炒賣股市匯市,導致利率大幅提高,貨幣供應量驟減,大量資金抽離股市,香港經濟進入寒冬。香港當局首先清醒應變,採取多種措施應對金融危機,並利用外匯來干預市場,後來被稱為「香港金融保衛戰」。而在香港股市和匯市受到國際炒家的輪番衝擊時,中央政府曾嚴正聲明,一旦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受到衝擊,中央政府將堅決支持港元匯率。港府的作為加上中央政府的表態,打擊了國際炒家惡意炒賣的氣焰。

隨後香港經濟在出口貿易恢復增長的帶動下逐步重拾活力,但不久又在03年爆發大型公共衛生危機SARS,人心惶惶之外,也令剛剛復甦的香港經濟再現低潮。當其時內地也受感染,病毒肆虐,兩地都不輕鬆。不過在SARS期間中央政府向香港伸出援手,贈送救災物資之外,也急急推出兩項重大「挺港」政策,自由行及CEPA,即時令香港市場氣氛好轉,並大大刺激了香港經濟,零售、餐飲業復甦,就業機會劇增。

2014年「滬港通」正式開通,開通以來,南向交易(從內地到香港)日益受到歡迎,兩年間南向交易佔香港主板成交量的比重由1%-2%上升至12%。在「滬港通」成功運行兩周年後,「深港通」也正式啟動。從長期來看,「滬港通」和「深港通」對吸引外國資金進入中國股市意義深遠。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聯合公告稱,決定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這一舉措相信將繼續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回歸20年來,香港一如既往地發揮經濟優勢,每年都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在2017年,香港已成為亞投行新成員,它所擁有的「一國兩制」優勢、成熟穩健和流動性充裕的金融市場、以及大量具國際經驗的頂尖金融人才,都可以協助亞投行籌集資金,為其不同基建項目融資。

香港需要怎樣的行政立法關係?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0年之際,於6月29日中午抵達香港。習近平在香港國際機場發表講話,稱為再次踏足香港感到高興。他指視察香港的目的有三個,包括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支持,以及謀劃未來。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媒體普遍關注到了習近平話中的一個詞,他說,回顧過去20年歷程,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相信一國兩制一定能「行穩致遠」。

對此,香港第一任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作出解讀,指習近平強調了「一國兩制」的重要性,認為「一國兩制」不能也不會變質。

理解「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需要理解香港特區政治體制的本質。雖然香港擁有獨立的行政、立法及司法體系,但無論回歸前後,行政權力發揮主導作用則是不爭的事實。在設計「一國兩制」和起草《基本法》的過程中,鄧小平認為,雖然中央擁有對香港的主權和由此而來的「全面管治權」,但中央仍然需要一個有效的「機制」來保證「一國兩制」方針的全面和準確實施。而香港特首就是那個有效的「機制」。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首先,行政長官由中央任命,其地位比非由中央任命的立法和司法機關自然為高。其次,行政長官除了是行政機關的首長外,更是香港特區的首長。第三,行政長官相比於立法和司法機關有大得多的責任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全面和準確落實。第四,行政長官不但對香港特區負責,更對中央負責。可以說,行政長官在兩制之間和在中央與特區之間的「樞紐」角色確定了其憲制和政治地位的優越性。

而來自立法與司法系統的制衡力量,在香港的政治體制中仍然發揮作用,這也是香港體制保持活力與吸引力的地方。近年來,香港的行政與立法系統之間曾產生對立,有時甚至到了妨礙合作的地步。對此,香港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反覆指出,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提高施政效能,需要兼聽各方意見,讓不同的政治代表恰如其分地參與施政。在接受鳳凰衛視「香港回歸20周年」系列報道採訪中,曾鈺成也表示,回歸20年來,香港的的行政立法關係在持續改善,對二者關係未來的走勢,保有樂觀心態。

廉政建設:「香港勝在有ICAC」

近年的研究指出,香港人擁抱多元的核心價值,而法治、公正廉潔、追求社會安定及自由等核心價值的評分略高,位列前四位。

香港回歸20年,一個重要亮點就是香港繼續維持了良好的法治和高度的司法獨立,這個成績足夠與回歸20年取得的經濟成就相媲美。回歸後香港法治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是,不變的法治主要是普通法,如何適應變化了的新憲制。根據基本法,香港維持普通法不變,也就是法治維持不變,但香港法治最高層面的法律發生了變化,也就是憲法發生了變化,由英國憲法變成了中國憲法,由回歸前的憲制性文件變成了回歸後的香港基本法。這對於香港的立法、執法和司法包括法律服務,都產生重大的影響。

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指出,在立法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掌握了對香港立法的事後否決權。儘管過去20年沒有行使這項權利,但是這個憲法制度是存在的,這是回歸以前香港沒有的。而對於司法機關,面臨最大的課題就是人大釋法,香港回歸後才有了自己獨立的司法體系。但這個司法體系要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20年來香港的司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之間有過一段漫長的對接,但最後還是成功了。

提到香港的廉潔,「香港勝在有ICAC」這句口號人人皆知。香港也有過貪腐橫行的年代,廉潔來之不易。港英政府其實對貪污問題未見積極關注,甚至有時袖手旁觀,打擊貪污機制的有效建立,恰恰是香港人自身的要求與爭取。時至今日,香港的廉潔公正依然是這個城市一抹亮眼的色彩,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公布的2016年最新調查中,香港的廉潔度在全球176個國家/地區中排行第15位,較上一年的排名上升3位,社會大眾對貪污仍然維持零容忍的態度。

編輯:符雨欣、撕紙小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衛視 的精彩文章:

「辣招」齊下,香港房屋問題何時見成效?
老戲骨vs小鮮肉
歐亞難破恐襲魔咒 全球反恐是否失靈?
金融風險在加劇你知道嗎?
旅美學者周大偉剖析中國新移民「新」在哪兒?

TAG:鳳凰衛視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回歸紀念幣,你見過嗎?
中國要回香港用了九十九年,而要回這個地方卻足足用了128年!
二戰後蔣介石為何沒能收復香港?是誰讓香港的回歸遲了52年?
香港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來香港的必到之處,你去過了嗎
香港回歸為何定在7月1日?而澳門回歸為何卻選在12月20日呢?
從香港騎自行車到布拉格,需要多少天?兩位女生用實際行動告訴你!
香港過關攻略:孕婦如何過關去香港?
一天500塊錢在香港能過什麼樣的生活,網友:年薪20萬以下的,去都不敢去!
香港回歸21周年:英國政府當年要的其實不是香港島
香港回歸為何7月1日,澳門回歸為何12月20日?真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大陸遊客能否去台灣香港澳門自由行,需要辦理什麼證件嗎?
這有香港最地道的30種玩法,還教你實時查看哪個口岸過關快!
香港快速支付系統要來了!跨行轉賬只需幾秒鐘!
3 年虧損 20 億的平安好醫生要在香港上市,何時才能扭虧?
在香港買下1000萬古董,如何躲交關稅?
那年,它想借香港回歸圓夢,可惜它不是中國
香港收入高嗎?大陸員工2000起步,香港洗碗工都月入上萬!真是這樣嗎?
跑場2018年香港渣打銀行馬拉松是什麼樣的體驗?
剛剛公布!香港政府又要全民派錢?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還有哪些亮點?
英國只想歸還新界,中方說出一個原則,整個香港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