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著回家》:再一次無可辯駁地把日本軍國主義者釘在了歷史柱上

《活著回家》:再一次無可辯駁地把日本軍國主義者釘在了歷史柱上

軍官團系國內軍事歷史名家、青年學者集群,以普及中國近代史知識為己任。

【作者簡介】:列斯特·坦尼,1919年生,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退休榮譽教授,巴丹死亡行軍的倖存者,紫心勳章和青銅星章獲得者,在日本戰俘營中度過三年半時間,曾在日本福岡縣大牟田17號戰俘營充當奴隸礦工,現在他擔任巴丹和克雷吉多保衛戰老兵協會主席,是美國盟軍戰俘向日本政府索賠運動領袖。

列斯特·坦尼

巴丹死亡行軍是二戰時日軍虐待戰俘的一次著名慘案。整個行軍過程在氣溫達攝氏38度的情況下,除了初期給予少許的食物外,一路上不再提供給戰俘食物。經常有找尋飲水與食物者被日軍以刺刀捅死,一路上因偷喝路邊髒水而喪命的戰俘不計其數;沿路上因饑渴而死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列斯特·坦尼就是當時巴丹死亡行軍的倖存者之一,同時也是巴丹和克雷吉多保衛戰老兵協會主席以及美國盟軍戰俘向日本政府索賠運動的領袖。他為了幫所有的美軍二戰戰俘贏回尊嚴,至今已奮鬥了七十餘年之久。

列斯特·坦尼

《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作者:(美國)列斯特·坦尼 譯者:范國平 合著者:史雪蓮)是列斯特·坦尼花費50年時間查閱大量檔案,向親友和戰友徵集材料,結合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在戰俘營中偷偷寫下的日記寫成的,是一部一部控訴日本二戰暴行的血淚回憶錄。《活著回家:巴丹死亡行軍親歷記》為《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中的其中一本,現在已經出版的還有其他四本,分別為《太陽旗下的地獄》《樟宜戰俘營》《地獄航船》《不義之財》,這五本書都是研究日本戰爭暴行的代表性成果,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活著回家》在1995年由巴拉斯出版公司出版之後,在美國引起巨大社會反響,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以往不為人知的巴丹死亡行軍的關注。

英文版序言

列斯特·坦尼,在他20歲剛出頭的時候,用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走過了人生當中最為坎坷、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道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這個聰明的芝加哥青年,敏感地意識到大戰即將來臨。為了履行保衛國家的神聖義務,他決定作為一名志願兵參戰,而不是等待徵調。因此他放棄了已經小有起色的事業,義無反顧地參加了伊利諾伊州的梅伍德地區的國民警衛隊,並於1940年10月被分配到第192坦克營B連。他為這支部隊旋即走上戰場而感到興奮。他準備在服役期滿後,進入大學讀書,或者繼續干老本行。

美國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轉向戰爭軌道。1940年11月,坦尼的部隊被編入美國聯邦軍隊作戰序列,一年之後被運送到菲律賓。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之後,坦尼的部隊駐紮在克拉克空軍基地附近。次日早晨5:30分,坦尼在睡夢中被突然叫醒,「日本人轟炸了珍珠港,抬頭看,他們又來了。」克拉克機場遭受突襲,菲律賓美軍進入戰爭狀態。

坦尼所在的B連,參加了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戰鬥,阻擊日軍大部隊推進。這場規模不大的阻擊戰,是二戰美軍的首次坦克戰。他們堅守陣線,阻滯日軍向巴丹半島推進,奮戰到愛德華·P. 金將軍下令向日軍投降的那一刻。坦尼被俘後,經歷了慘絕人寰的巴丹死亡行軍,輾轉於菲律賓的多個戰俘營,隨後又被送到日本大牟田煤礦做戰俘奴工。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殘酷監禁解除之後,只有八分之一的美軍戰俘活著回到故鄉。坦尼目睹了美國用原子彈轟炸長崎騰起的蘑菇雲,他很幸運,因為他所在的戰俘營離長崎只有30英里。原子彈救了坦尼的性命,正是原子彈對日本造成的巨大打擊,讓他在被日軍折磨致死之前獲得了自由。

我一直在想,坦尼是怎樣挺過這三年零八個月的?越戰時期,我曾經兩次前往越南北部作戰,很不幸地兩次被俘,九死一生的經歷,現在仍然縈繞在我的心頭。不過我想我的經歷和坦尼在日軍戰俘營中的經歷沒有可比性,因為他的自尊長久地遭受著無情的踐踏,而且消息閉塞的他也不知道苦難會在哪一刻終結。我希望本書的讀者能夠細細地品味,人性在逆境中的偉大。坦尼無疑是勇敢的,他誠實地記錄了苦難,沒有自欺欺人,也沒有故意誇張。他在煉獄中恪守著原則,在求生的同時保持著良知。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在生不如死的環境當中憑藉自己的膽略和智慧,艱難地掙扎求生。殺戮和虐待,讓他參透生死,從而豁達睿智。他敏銳地觀察,發掘那些可以信任的朋友,發現戰俘當中的左中右,認識到誰可以開玩笑,誰不能開玩笑。

坦尼和我都曾經被亞洲國家的軍隊俘虜過,我們都沒有獲得國際法規定的戰俘應該享有的待遇。令人憤慨的是,淪為北越戰俘的美國軍人,成為美國政府與越共政權討價還價的籌碼,成為宣傳工具。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得美軍戰俘遭到長期的監禁才獲得了解放,很多戰俘長眠在異國他鄉。而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沒有投鼠忌器的打算,美國戰俘成為他們的消遣對象,可以隨時隨地毆打虐殺。日軍從不譴責那些肆無忌憚地殺戮虛弱的或者倒地的美軍戰俘的行為,他們甚至讚揚這種暴行。狂躁兇殘的日本看守,讓戰俘營中殺機四伏,形形色色的殺戮行為層出不窮。

令人敬佩的是,坦尼在書中並沒有流露「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復仇情緒。他在書中多次展現了對加害者的同情。(他曾對我說過,他會將那些傷害、拷打他的日本看守的名字帶進墳墓。)不難想像,日軍的暴行給他帶來了永恆的傷害。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始終面對著戰俘營中的苦難。堅韌和豁達,讓他不以苦樂為意。日本兵折磨他的時候,他咬牙挺住,從未求饒。久而久之,他習慣了被毆打,知道該怎樣應付狂暴的日本兵——為了活命,他盡量在挨打的時候不倒下,盡量護住自己的要害。

逆境讓坦尼睿智。為了求生,在巴丹工作隊期間,坦尼向一些容易接近的看守學習日語。他自嘲的「貧民日語」(看守坦尼的日本兵大都來自社會下層)不止一次地救了他和同伴的性命。在他被送到日本福岡縣大牟田17號戰俘營之後,他和同伴被迫深入地下,採掘已經廢棄的礦井的安保煤柱上的煤炭,每天要在地表以下半英里的巷道中工作12小時以上。他冒著生命危險,利用日語能力和交際手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地下交易網路,與日本看守和礦工做生意。地下市場的主要流通貨幣是香煙,價值最高的交換物是米飯,戰俘們的牙膏和鞋子很受日本人的歡迎。亞當·斯密說得沒錯,經濟活動讓生活變好。坦尼竟然又開闢了期貨業務,制訂了「破產規則」,向「破產」的戰俘提供保護,讓他活下去。坦尼細膩的筆調,讓讀者淚中有笑,笑中有淚。

坦尼活著走出了戰俘營,胳膊上留下了永遠的傷痕,經常要接受各種手術。當他回到芝加哥,作為生命支柱的妻子已經嫁作他人婦。意志堅強、奮鬥不止的坦尼還是走出了戰爭和感情的陰影,最終獲得博士學位,並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擔任金融學教授。退休後,他四處奔走,呼籲向日本財閥討回公道,成為出色的社會活動家。

在閱讀這部書稿的時候,我經常和坦尼產生精神的共鳴,他關於戰俘營的描述,不止一次地將我的思緒拉回北越戰俘營。坦尼說:「接近4年的戰俘生涯讓我的思想臻於成熟,讓我形成了今後50年一直奉行的處世哲學。」我有同感。這是一部凝聚著血淚,彰顯著生命力量的佳作,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教益。

我很榮幸分享坦尼教授的傳奇經歷,並為之作序。

美國退役海軍中將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 詹姆斯·B. 斯托克代爾

編輯:張玲瑜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16級中國近現代史方向)

歡迎大家訂閱軍官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血腥歷史:日軍對新馬華人「大檢證」和「大肅清」
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從南京各類圖書館劫掠圖書達897178冊
異國的祭奠:古來征戰幾人回,勿忘身死他鄉的中國遠征軍!
蘇智良教授:義勇軍進行曲是如何誕生的
真正的將軍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TAG:康狄的朋友圈 |

您可能感興趣

在軍國主義下的日本人,在二戰時到底多瘋狂?我告訴你真相
一旦美國撤軍,日本還會踏上軍國主義道路?答案很肯定
勿忘歷史銘記九一八,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再起
重走軍國主義道路,四艘航母呼之欲出:日本這是想咋滴?
日本軍國主義若死灰復燃,會先對誰動手?專家一針見血說出大實話
一旦日本軍國主義抬頭,哪個地方會遭到攻擊?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近代的日本軍國主義,自下而上的瘋狂
只因被佔領了這塊小飛地,德國的軍國主義竟然再也無法復興
日本未來如果沉沒,哪些國家會援助?軍國主義會再次復甦嗎?
日本否認歷史,軍人後代不滿其軍國主義,火燒靖國神社無恙歸來
日本再建海上陸戰隊,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幕後黑手是它?
不到百年時間南京被兩次屠城,一次是日本軍國主義,一次是自己人
日本是如何走上軍國主義擴張之路的?
日本士兵接受的軍國主義是怎麼由來的?原來他才是罪魁禍首!
周恩來兩次警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二戰時,日本這一士兵被稱為如同惡魔一般,戰後還在宣傳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女人都是怎樣的?原來她們才是最大的戰爭犧牲品
日本還有沒有可能重回軍國主義時代?看看這幾點,你就知道了
一旦日本軍國主義再度崛起,第一件事情會做什麼?韓國專家非常後怕
高曉松:軍國主義在日本已經消亡了!你同意他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