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媽媽一定要這樣回答!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媽媽一定要這樣回答!


?



?




?



回復「

520

」,

免費下載80集聽故事學英語

和135首益智音樂↑↑




原文 | 雲香 來源|悟空的心靈花園(wukong_000)


我們尊重孩子的問題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這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度。

不管你問什麼樣的問題,表達什麼樣的願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願望,我都會認真傾聽並積極思考。我的態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豆豆兩歲多以後,開始喜歡不斷地問為什麼:


「怎麼下雨了呀?」


「為什麼今天沒有太陽呢?」


「月亮它去哪了呀?」


「紅燈完了為什麼就是綠燈呢?」


「這個井蓋是幹什麼用的?」


「小狗為什麼要拉屎?」


……




幾乎是只要醒著,他就會不斷地問問題,為了讓自己變得博學一點,我硬著頭皮去看《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去網上查資料,試圖把自己變成全能解說員。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因為他從來不是只問一個問題,他問問題幾乎都是連珠炮式的:

「媽媽,地上這個黑黑的是什麼?」


我說:「那是你的影子。」

豆豆:「為什麼影子會動?」


我:「因為你在動呀。」


豆豆:「為什麼我動他就動?為什麼我有影子呢?」


我:「因為人不是透明的,光透不過去,就形成了影子。」


豆豆:「為什麼……」

天啊,這個孩子的問題有完沒完?這才兩歲多,就這樣多的問題要問,這個媽媽我做不了,我遲早是下崗的命!這些問題還是能翻書查到的問題,還有些問題根本不是看書就能解決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有五花八門的問題要問我們,作為家長,我們經常被問得不知所措,於是立刻搜腸刮肚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回答不出來的,趕緊上圖書館、上網查資料,四處去請教各個專家,好不容易解決了眼下的問題,他們又有了新的問題在等著我們。

真是答案有盡,問題無窮。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是繼續盡心竭力當一個全能解說員、問題回答機,還是轉變方法呢?關鍵是,

我們這樣無休止地給孩子回答問題,真的就能讓孩子學習到我們希望他們學習的知識嗎?

我們張開大嘴吧唧吧唧地一通解說,孩子聽進去了嗎?會不會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啰唆、很煩,覺得自己很無助、很無知呢?




更關鍵的是,

孩子問這個問題時,他需要的是什麼?他真的需要你像個科學家一樣解說嗎?不!絕對不是!




其實,孩子在問我們問題之前,自己已經在心裡把這個問題思考過了,正如阿戴爾·費伯所說,「

他們需要大人做的是充當一個迴音壁,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去探索他們的思想。



說到底,

他們需要的是聽見,我問的問題你聽見了,需要的是回應,我說的話,你要理解性地回應了。

所謂理解性地回應,不是指直接說出答案,而是站在提問者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理解他遠比告訴他答案來得重要。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問問題是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市面上到處都是教人怎麼回答孩子問題的書,彷彿每一個父母都得是三頭六臂的科普達人一樣,他們認為雖然答案很深奧、很難懂,但如果總是對孩子重複的話,孩子一定能變得知識豐富。




當然,由於孩子是吸收性心智,他會很容易地吸收到環境中的一切。當父母對他講大道理、大理論的時候,即使他不理解,他也有可能照葫蘆畫瓢給你說出來,看起來就好像記住了一樣,這讓很多父母無比欣喜,以為孺子可教,自家出了個百年難遇的天才。但實際上,只要父母敢於灌輸,每一個孩子都能顯得知識淵博。

然而,這些知識對孩子而言,也僅僅限於他能說出來而已,與孩子長大後啥樣,沒有一點關係

,否則,天才早就滿天飛了。而且這種借回答問題灌輸知識的方式對孩子心理還有很大傷害。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來說,

七歲之前,他們是生活在夢幻的世界中的,他們需要的是夢幻的、富有想像力的回答,大人一板一眼的科普性答案會損傷孩子的心靈,會提早喚醒孩子,讓孩子過早地進入現實世界

,這與揠苗助長是一個意思,對於心理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傷害。








孩子為什麼問我們問題?要麼他是好奇,確實想知道,但他心裡又有些答案想要確證一下;要麼就是他有情緒,想對我們說點什麼,他的問題只是一個幌子,他真正需要的是傾聽。有人可能不理解,這麼小的孩子,還會打幌子呀?




他們確實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不信,你看下面發生在我家和我任教的幼兒園的真實例子。





有天,豆豆問我:「媽媽,影子怎麼這麼黑?」


我:「嗯,真的呀,影子還真是挺黑的。」


豆豆:「你的影子黑嗎?」


我:「你說呢?」


豆豆看了看:「你也有個黑影子。」


我:「對了,我的影子也是黑色的。」


豆豆:「媽媽,爸爸為什麼說我是黑黑的孩子?」


我:「你不喜歡被爸爸說成黑黑的孩子。」


豆豆:「我以後不許爸爸說我,我不是黑黑的孩子。」




說完,豆豆委屈地撇了撇嘴。

原來說了這麼半天,核心問題是最後一句,爸爸可能開玩笑地說他黑,他心裡不舒服了,而他對我說出來了,這個情緒也就釋放出來了。

可如果我也是抱著科普的思想,告訴他為什麼人有影子,影子為什麼是黑色的,我能知道孩子到底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嗎?孩子的情緒還能釋放出來嗎?孩子能有一種被看見、被聽到、被理解的感覺嗎?





有一天,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問我:「老師,人為什麼是從小往大長,而不是從大往小長呢?」




這個孩子的問題一出口,看著她難過的表情,我馬上就知道她其實不是在問問題,而是在傾訴,於是理解性地回應她:「你希望自己現在就很大了。」


她:「是啊,我希望我現在就跟大人一樣大,我媽媽整天管著我,我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她都不讓!」


我:「你想和爸爸一起出差,可是媽媽不同意,這讓你很難過。」


她:「嗯,爸爸要坐地鐵坐火車才能到,那很危險!」


我:「哦?」


她:「可危險啦,我媽媽昨天給我看了一張圖片,是一個女人掉到地鐵里被軋死的照片,到處都是血呢!」




說著,她緊緊地靠在我身上,一臉的驚恐。我抱著她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媽媽給孩子看這種暴力血腥的圖片,這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過了一會兒她又問:「爸爸坐地鐵會不會死?我好害怕啊!」




我沒有直接告訴她爸爸不會死,因為她的擔心還在心裡,我需要進一步讓她發泄情緒。所以,我只是抱著她親了親她的額頭,繼續理解她:「你擔心爸爸坐地鐵出事,你想保護爸爸!」




孩子哇地哭出了聲,邊哭邊喊:「我真的好害怕啊!」




後來我和家長溝通完才知道,很久以前,孩子的媽媽給孩子看過一張有關地鐵事故的圖片,孩子就記住了。由於記憶深刻,她認為這就是昨天發生的事情,結果這次她爸爸要出差,她得知爸爸也要坐地鐵,就非常害怕,本能地,

她就想陪著爸爸一起出差,保護爸爸,家裡人根本不知道實際情況,還以為這個孩子貪玩使性子呢!




所以,

當孩子帶著情緒問我們問題時,做家長的切忌直接回答問題或者不耐煩地打發孩子,要知道,這是他們向你敞開心扉傾訴自我的時刻,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理解性地聆聽,可以重複他們的問題,或者說出他們的感受,讓他們得到理解後傾吐自己真正的心聲,讓他們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那麼,面對孩子因為好奇而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不要立刻回答他們的問題。




立刻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沒有任何作用,而且會剝奪孩子自己思考的權利,那是我們在替他們做智力練習。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那等孩子自己思考完後,你再找機會給他提供所謂的「正確的」答案。有人擔心會錯過機會,沒辦法向孩子灌輸這種正確的答案,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多元的,哪有什麼答案是唯一正確的?再說,和孩子在一起是開放性的,孩子成長的時間這麼長,他一定會再問你這個問題,你也絕不會沒有機會告訴他答案。可是,

事實上,如果你給他機會讓他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他則很有可能給你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答案。





比如,有一天豆豆問爸爸:「爸爸,月亮為什麼有時候是彎的,有時候是圓的呢?」




豆爸非常激動,兒子終於給他機會來講科普了!他清了清嗓子,激動地說:「這個問題我一會兒告訴你。」


說完趕緊整理思路,想要從天文學、歷史學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解說。




整理完後,他自信滿滿地去找豆豆:「你知道為什麼月亮有時圓有時彎嗎?要不要爸爸告訴你啊?」


豆豆:「因為她的圓衣服髒了,洗了還沒幹,只能穿彎衣服了啊!」




看,這是多麼富有想像力的回答啊!




其次,讓問題回到提問者本身。




可以把問題拿過來反問孩子,讓他們自己思考、回答:「對呀,為什麼人會走路,小貓卻會爬呢?」「你說呢?」你可能會擔心孩子太小,答不上來,其實你放心好了,他問的問題,即使沒有正確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雖然這個答案不符合你理想中的科學答案,但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充滿童趣的回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正確答案。




而對於大孩子,即使他也答不上來,起碼你問了他,就是給了他思考的時間,所以即便他一時答不上來,你們一起去查書,去詢問其他人,不也體現了你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嗎?這種啟發他自己尋找答案的效果要遠遠好於你給他灌輸答案。




再次,鼓勵他向其他地方尋求幫助。








如,豆豆問:「這個車為什麼不開呢?」我也問:「嗯,為什麼這個車不開呢?如果我們能問問司機就好了。」結果豆豆馬上走到司機那兒問:「叔叔,你的車為什麼不開呢?」司機沒見過這樣勇敢好問的孩子,高興得不得了,不光熱情地回答問題,還把他抱到車上摸方向盤,玩反光鏡。




事情雖然很小,但起碼給了孩子一個信念,那就是除了家庭,這個社會也是可以信賴的,這個社會有很多很豐富的資源,家裡解決不了的問題,社會上其他人有可能幫助他解決,同樣,如果他需要幫助,會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他。




最後,不要打擊孩子,更不要嘲笑他們的問題。








不管孩子問的問題有多麼讓你惱火,都不要打擊他、嘲笑他,比如,孩子問:「我為什麼不能吃很多糖呢?」你可以反問他:「看來你很想吃很多的糖,可是為什麼不可以呢?」或者鼓勵他向外人尋找答案:「這個問題我們可能需要問問牙醫哦。」




孩子問這類問題其實只是表達一種願望,希望能不受限制地吃糖,而不是真的會去吃很多的糖,

我們尊重他們的問題就是尊重他們的情感,表達的是一種接納的態度:不管你問什麼樣的問題,表達什麼樣的願望,也不管我是否順從你的願望

,我都會認真傾聽並積極思考,我的態度表明,你的問題很重要,你的情感很重要,我看到了,我聽到了。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教育巨匠——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的一首詩:




不 想


不想,再迷戀成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專家


只想,當一個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於扮演一個拯救生命的英雄


只想,與你平起平坐,望著你,聽你說故事


不想,再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層,深深地聆聽








免費資料請收好






1、《給孩子聽故事學英語》(80集)

選自10張珍貴CD,共

80集

的「給孩子聽學英語」的有聲讀物,主播系北大心理學博士,聲音柔和,背景音樂平靜自然,特別適合小盆友聽。

小孩輕鬆地在不知不覺中牢記大量單詞和句子!







2、免費下載500本繪本


今晚,給孩子讀讀繪本。注意是下載(PPT格式閱讀),可不是紙質書哦。




3、135首適合孩子聽的鋼琴音樂


聽經典鋼琴樂,安撫寶寶情緒,培養寶寶的想像力和藝術細胞,不錯的哦!




三類資料如何獲取?

:掃碼回復

520

索取↓↓↓





重要說明:由於網盤資料比較大,建議先用電腦下載再傳手機;獲取下載密碼後,請儘快下載,以免資料被系統清除。



更多育兒婚姻乾貨


請翻閱薩提亞實用心理學歷史消息




文章推薦




婚姻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不是婆婆,不是家暴,而是……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假如小孩專註力差,這些方法你越早知道越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男人這一點,決定婚姻的質量
如何接納和愛自己,深度好文!
孩子的閱讀之路,關鍵的一步在哪?
心理故事|之前兩年,我和媽媽沒有說過一句話(原創)
你為什麼害怕被控制?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裡來的時候,媽媽逃不過這三種回答,你中了嗎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媽媽這樣做
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媽媽這樣回答,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給你一天時間不用照顧寶寶你會幹什麼?媽媽的回答還是孩子
如果你有一個兒子,你還會有勇氣生二胎嗎?爸爸媽媽的回答不一樣!
孩子問家裡有錢嗎?聰明媽媽這樣回答,而不是和孩子「哭窮」!
胎兒很害怕媽媽這樣做,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孕媽一定不要這樣做
被問帶兩個孩子什麼時候最難,張柏芝跟很多單親媽媽的回答不一樣
如果媽媽的那些照片被兒子看到怎麼辦?謝霆鋒這樣回答
爆笑熊孩子:媽媽你怎麼就這樣走了,不要我了嗎?
你媽媽那麼嘮叨,你肯定很想回家吧?
孩子,你可以像媽媽一樣嗎?
想要孩子的說話方式討人喜愛,媽媽應該讓孩子做好這幾點!
當寶寶開始問你他是從哪裡來的,媽媽們這些的回答太搞笑了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對於孩子抱著睡,一碰床就醒這個讓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解決呢
寶寶吃奶時總愛咬媽媽,這是怎麼回事?這幾點原因媽媽要知曉
是什麼讓二胎媽媽都選擇要女兒?看完答案,突然很心疼這種媽媽
孩子有這幾種睡姿要及時糾正,媽媽一定要知道!
你這當媽媽的也真過分,這樣騙孩子吃飯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