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傳:38.冰河時代

正傳:38.冰河時代

我們上文書講到了,智人善於交際,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嘰嘰喳喳的。社交網路的形成使得人類獲得了別的物種所不具備的能力。尤其是我們智人的堂兄弟尼安德特人所不具備的。所以呢,非常強壯的尼安德特人就慢慢走了下坡路,最後逐漸滅絕了。我們智人則是一路聊天開始向全世界擴散。

智人面對的不僅僅是競爭性的物種,比如尼安德特人。還面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因為天氣變得越來越冷。要知道地球的氣候一直在變化之中,不斷地變冷,然後熱起來,又開始變冷。如此循環往複。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上有幾次大冰期。24億年前發生了有據可查的第一次大冰期,叫做新太古代大冰期,又稱休倫大冰期。時間持續了3億年之久,算是最長的一次大冰期了。據考證,這一次冰期形成的原因是大氧化事件。地球上突然出現了大量的氧氣。這些氧氣到底從哪兒來的,現在眾說紛紜。氧氣一多,原始大氣之中的甲烷就大大減少。要知道,甲烷製造溫室效應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3倍啊。大量甲烷被氧化,成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形成硅酸鹽變成了固體形式。這一下子,地球就冷下來了,一直持續了3億年。

想像中的雪球地球

第二次大冰期很有名氣,叫「雪球事件」。也叫前寒武紀大冰期。時間大約是從8.5億年前到6.3億年前。地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寒冷期,極地冰蓋擴展到赤道;甚至形成了雪球地球,海洋也完全凍結。去看看木衛二的樣子,我們大概可以猜到當年雪球地球時的樣子。木衛二就是一個冰凍的大球。

木衛二

那麼地球如何從一個大雪球狀態緩過來呢?怎麼解凍的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雪球上沒有任何植物,也就沒有了任何光合作用,大氣中的碳元素是無法被固定下來變成固體,一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積累著。火山一噴發,就多了好多二氧化碳,越噴越多,最終形成的溫室效應使得地球走出冰封,解凍了。隨後是埃迪卡拉生物群標誌著多細胞生物的出現,以及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各種生物的門基本都出現了。我們以前講過的。

後邊還有幾次冰期,比如早古生代大冰期,又稱安第斯-撒哈拉大冰期,出現於古生代晚奧陶紀與志留紀,從4.6億年前到4.3億年前。晚古生代大冰期,又稱卡魯大冰期,出現於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紀與二疊紀,從3.6億年前到2.6億年前。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冰期,叫第四紀大冰期,或者叫更新世大冰期,當前大冰期,或直接叫做大冰期,開始於258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延續至今。這一次大冰期中,地球處於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忽冷忽熱的打擺子。

從時間上來看,這一次大冰期,與人類的關係就很密切了。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氣候變遷,我們的老祖先沒辦法繼續在樹杈上翻跟頭啦,不得不從樹上下來,慢慢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人類祖先到處遷徙也不是完全因為好奇心作祟,「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算了吧,那年頭的人類根本沒這個概念。很可能是氣候變遷所迫,不搬家是不行了。

在距今2.5萬至1.4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嚴峻的末次盛冰期,這是末次冰期中氣候最為惡劣的階段,歐亞大陸上覆蓋著厚重的冰層,氣溫極其嚴寒。很多大型動物都走向了滅亡,比如猛獁象、披毛犀之類的。猛獁象也要吃草的,草原變成了遍地苔蘚的苔原。猛獁象吃不到什麼東西,只好餓肚子。偏偏又衝過來一群兩腳獸。拿帶尖兒的棍子拚命戳。沒多久,巨大的猛獁象就全部滅絕了。

同樣,原始的人類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但是,危機危機,危險也充滿機遇。末次盛冰期是人類發展的關鍵階段。惡劣的自然環境替人類掃清了障礙,那麼多大型動物都滅絕了,人類只要活下去就贏得整個世界。有個典型的例子是烏克蘭黑海北部出現的格拉維特文化。他們在寒冷地區有辦法生存。有樹的地方可以搭個窩棚禦寒,還可以點火來取暖。但是冰天雪地怎麼辦呢?人家有辦法啊,人家殺死猛獁象,用猛獁象的骨頭搭帳篷。現在想起來他們好奢侈啊,帳篷門是象牙做的。

當然,當氣候環境進一步惡化,大面積土地被冰層覆蓋,有的冰層達5公里厚。主要在歐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區。那時候的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海岸線也不在今天的位置。平均氣溫比現在低10至12攝氏度,氣候比現在更乾旱。陸地上到處都是著耐旱草種和沙丘,即便原始人有禦寒的工具和技術,北方也不適宜人類居住。樹挪死,人挪活啊,不是有兩條腿嘛。因此,原始人類進行了遷徙,在南歐尋找避難所。

歐洲北部全凍住了

當時大概是在義大利這邊兒,還有西班牙這邊沒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各村各寨的原始人就往南跑。在歐洲和亞洲這一代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遺迹。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最早到達歐洲的智人並不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那麼證據在哪兒呢。原來,通過對古代歐洲人類DNA的研究發現,最早一批去歐洲的智人,遇上了當時歐洲的土著尼安德特人。於是呢,長期接觸過程里,兩邊的基因出現了混種,這在上文書我們講過了。測定下來,古人類的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比例蠻高的,達到了6%,遠遠高於現代人。後來,在很短的一個時期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比例急劇下降。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呢?

有一種說法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對於現代人是不好的。這些基因和二型糖尿病、抑鬱、狼瘡、血凝塊、過敏、一些皮膚病損甚至是尼古丁成癮相關。不過你要說這些特徵在當年那個年代根本顯示不出缺點啊。原始人也沒發明煙草呢,尼古丁恐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吧。

對現代人來說,血液容易凝固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很多人會患上心臟病和中風。但是史前人通常會因受傷流血不止而死亡,所以血液可以快速凝固是一件好事。所以這個問題很複雜。現在認為是缺陷,在當時環境下說不定是個優點嘛。問題就變得複雜了。

反正,身體里尼安德特人基因比較多的那一批古人,最後全滅絕了,他們的基因沒能流傳下來。自然選擇的大剪刀起作用了。我們往前追溯只能追到3.7萬年前的那一批人類。從3.7萬年前到1.4萬年前的古人類,所有的個體似乎都是從一個單一的祖先種群發展而來,目前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表明,有其他地方的基因進來。有趣的是,在不同的格拉維特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個體,彼此並不存在更近的遺傳聯繫。很有可能,文化與技術在這些原始人之間有過傳播。但是沒發生通婚的現象,基因沒什麼交流。

過去,歐洲的智人眼睛還是棕色,皮膚黝黑。壓根不是現在歐羅巴人種的樣子。1.4萬年前才出現藍色的眼睛。大約到了7000年前,才出現淺色的皮膚。反正冰河消融的那一段時間裡,人群相互交流很頻繁。人類開始在亞歐大陸上擴散開來。擴散的不僅僅是人類這種兩腳獸,也有四條腿東西跟在後面,那就是狗……

我們講歐洲部分比較多一點,因為資料比較詳細。其實在智人還沒走到歐洲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哨人馬走到了澳大利亞。花的時間不多,這看來有點兒不可思議,因為非洲到歐洲畢竟有陸地可以走。澳大利亞可是遠隔重洋啊。這怎麼反倒快呢?這的確不太好理解。

人類從非洲出來,走的都是曼德海峽這條路,然後沿著阿拉伯半島的邊兒往霍爾木茲海峽走,從那兒到亞歐大陸。然後從這兒開始,路徑就出現分叉了。他去張庄,你去李庄,我去馬家河子。路徑有一定的偶然性。

有一支人類,開始貼著海岸線,往印度次大陸方向走了。都是貼著海邊走的。很快,印度次大陸就全都是人了。這地方沒有土著啊,不像歐洲那邊有尼安德特人。大部分人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嗎,繁衍後代。這後代裡面有一小部分不太安分,喜歡流竄。於是他們繼續往東南亞方向溜達。那時候因為冰河期,海平面下降了很多,因此東南亞還不是群島,都是連成一片的。因此人類就擴散到了東南亞地區。人類的擴散的速遞還是很快的,幾千年時間,就從非洲擴散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這個進程要比歐洲方向快一些。

佛洛勒斯島

過了巴厘島,再往西邊走一走,就來到了佛洛勒斯島上。科學家們在洞穴里挖出了一種非常奇怪的人類骨骼。他們身高不過才一米出頭。一開始大家以為挖出來的是個孩子,仔細一看不是這麼回事兒。這明顯是個成年人,相比人類的體型,他們非常矮小的。因此就順利的獲得了一個外號叫「哈比人」。就是遊戲中常見的矮人族。當然學名不叫這個,叫「佛洛勒斯人」。

他們為什麼這麼矮小呢。有一種理論認為海島上的生物,體型都不大,因為資源匱乏。大體型的生物不賺便宜。只有身材矮小的動物才能生存。可是,體型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時間短了是根本不夠了。他們與智人應該不是同一批走出非洲的,他們走出非洲要早得多。他們是匠人的一支來到了東南亞地區。那就很早了。到現在佛洛勒斯島上還有不少有關小矮人的傳說。傳說小矮人曾經偷走人類的孩子,還偷家畜。單打獨鬥他們肯定打不過人類嘛。過去認為他們應該在1.2萬年前就滅絕了。跟人類的交集還蠻長的。現在又有新證據發現恐怕他們5萬年前就滅絕了。知識這東西就是在不斷地刷新嘛。但是想來他們應該與人類的祖先同住在一個島上一段時間。因此人類的傳說之中有他們的痕迹。

從東南亞的島嶼到澳大利亞就已經沒多遠了,自作一個簡單的筏子對於人類的祖先來講,並不是特別難的事兒。那時候的海平面比現在要低100米,東南亞的島嶼和澳大利亞之間最近只有大約150公里的距離。因此完全有機會橫渡海峽來到澳洲大陸。一次一次嘗試,反正總有機會的。大約就是6萬年前,人類終於踏足澳洲。那時候還處於大冰期之中,不過總是有特別寒冷的時期或者是稍暖一些的間冰期交替出現。南方的澳大利亞相比歐洲,條件好得多。沒有北方歐洲那麼苦。

人類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和藝術,也留下了不少的岩畫,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畫的那些東西。畫了一大堆的動物,我猜大約起到課本的作用吧。告訴大家,這些動物是可以吃的。於是這些動物就倒了血霉了。估計就被人類給吃絕了。澳洲的大型動物基本全都消失了。

大約4萬5千年前,澳洲有一種麗紋雙門齒獸,是最大的一種有袋目動物。身高2米,體重3噸。吃草的,模樣有點像放大版的樹袋熊。

反正,這玩意兒滅絕了。在紐西蘭出土的雙門齒獸被發現骨頭上有過宰殺的痕迹。這東西長得挺胖的。估計一隻夠不少人分著吃呢。一般來講大型動物繁育總是很慢,長那麼大體型也要時間啊。

巨型袋鼠的比例

古人類也喊冤啊,他們說吃的不算多,一個月殺一頭,不算過分吧。那也不行啊,殺得比生得快,沒多久,這種大胖子就滅絕了。這種動物太善良了。還有巨型袋鼠也是吃素的。身高兩米多,能用前爪抓樹葉吃。也滅絕了。都是人來了以後,迅速就完蛋了。前後大約也就不到一萬年時間吧。人家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幾百萬年生息繁衍。壓根沒見過這種兩腳獸,根本不知道這東西有多危險啊,壓根就不知道跑啊。這不是倒霉催的嗎。

另外一種動物叫古巨蜥,長得有點像今天的科莫多龍。不過古巨蜥很大,挖出來的骨骼推算一下,有8米長。推算重量也有近2噸。還是著名的理查德·歐文爵士給起的名字。這東西厲害啊,能襲擊比自己大一倍的動物,見了別的動物,沒有躲避的必要。都是別的動物躲著它們。可惜,即便是這種猛獸,在人類面前也走不上兩個回合。人類那是開了掛的,什麼動物,任憑你牙尖齒利,任憑你動物兇猛,也無法與人類抗衡。

那麼人類是怎麼對付這種巨蜥的呢?下回再說……

新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史評話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史評話 |

您可能感興趣

3.12-3.14 石器時代
清代青花——從盛轉衰的時代(1644—1911)
2018:現金為王時代的來臨
看臉時代第168話:冒名賬號07
礦潮時代,588與1066該如何選擇
看臉時代第172話:朴玄碩之死(01)
看臉時代 第168話 冒名賬號(06)
驍龍835+1200萬雙攝+64G僅售2099,被時代遺忘的旗艦機!
看臉時代第173話朴玄碩之死 2-2
看臉時代 第166話 冒名賬號(04)
看臉時代 第167話 冒名賬號(05)
90後:告別網癮時代
歷史上的今天——1936年2月11日,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在倫敦上演 。
VR時代:VR項目中標榜(02.26-03.02)
吃雞手游的2.0時代
看臉時代第172話朴玄碩之死 2-1
時代華商2017年度財報:營收6085.28萬元,凈利潤1018.21萬元
全面屏3.0時代來襲!小米MIX 2S正式宣布:3月27日上海見!
《看臉時代》第167話—冒名賬號(05)
看臉時代169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