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作者: 楊清汀

當代是一個抒情的時代,可以歌,可以賦,可以舞,也可以書。書當然最好是草書了,所以凡捉筆握管者,儘管真、行、隸、篆不甚了了,大筆一揮的草草習氣卻頗多自許。如果這是大眾層面普遍問題的話,不妨一笑了之,然在各類大展中評出的所謂精英,居然也草得一塌糊塗,則叫人如墜雲霧了。如八屆國展中,獲「全國獎」的一幅草書作品,放過纏繞不清的線條姑且不論,七十字的某首五言唐詩,至少有六處以上的草法或文字舛誤,看來真是「草草一揮」了。如果這又是一個特例的話,倒也罷了,詎料最近又從多家媒體上看到了一個很有影響的草書展,則又使我不得不沉思一些問題了。這個展覽是「二OO五中國杭州首屆國際草書藝術展」(《書法導報》2005年11月9日第十八、第十九版),曾選登了46人的草書作品。這些作者幾乎都是當今的大家和名家,應該說基本上代表了當代草書創作的最高水平和基本走向,很有研究的典型意義。其間有些作品頗有意味,但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難盡人意。由此,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對當代草書出現的諸種問題反倒釋懷理解,且有所悟何以出現諸多見怪不怪的問題。因此,縱觀當代草書之現狀,遂不揣冒昧,約略抽繹出當代草書的八種病症:

1、支離破碎,有膽無筆

這在一些大家的作品中並不鮮見。越是名頭大,書膽特大,渾無所忌,筆狂無節制,而點畫愈露馬腳。支離破碎,變形誇張,無規律節韻可尋,非字非畫,難以識賞。須知膽並非意、理、法,更非韻、趣、情。一幅字只剩下了膽,嚇得賞讀者本應審美的目光惟有躲閃不迭的份了。

2、 釘頭鼠尾,纏忽不清

一些大賽中推中的明星多入此道。這些作者尚且年輕,有的是氣力,下筆狠,但行筆又不聽使喚,收筆更是力不從心,正應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老話。滿紙行行停停之後,便釘頭磷磷,鼠尾徐徐,其間亂繞一通者,不知交代何處。線條駕馭不住,點畫不知東西,則憑水墨遮掩,讓人看了心裡不知滋味。

3、 誤入閣帖,不通使轉

閣帖本無過,習者誤讀之。「書譜風」、「章草風」、「小草風」風散雲去後,「閣帖風」似又刮來了。因習書者難察草聖、書聖之筆何所從來,功力不濟,下筆無由,不通使轉,一拓直下,難以收拾,靠慣性用才使性,知書不知法,便徒得閣帖僵形了。

4、 抱守某家,終為形役

抱守某家,本不是病,尤於初志於草書者,可謂捷徑通途。問題的關鍵是歷史上黃山谷、王孟津、傅青主就這麼幾個人,以東西南北之大,都把目光聚在這幾個人身上,似乎太有些趕集的味道了!尤可病者,一些人初守某家,氣息尚好,愈到後來則形影愈加憔悴,以至於多年後幾乎成了某大家的病影子。是習者太依賴於某家?是習者僅取了某家一瓢而飲的結果?是習者功性不足的緣故?抑或是習者歷練胸襟難得升華之所限?然也有抱守某家,廣收博取,修得正果卓然成家者,如已故的衛俊秀先生,愚以為在當代學傅山者,可稱為一人而已。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5、以行作草,勉為其難

用行書筆法寫草書,若小草則或可承接,若大草則勉為其難了。行書和草書之間本來是容易過渡的,所以介於其間的書體又稱為行草,但在大草創作中,其用筆和結體卻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純用草書符號。從時下來看,有的作草者只是把行書寫得誇張而已;有的則是形跡似草書,點畫難合草法;有的則是大處龍飛鳳舞,小處生硬牽強。凡此種種的問題,暴露出了用筆的單一,行氣的輕率,滿紙的春蛇秋蚓。

6、伸拳縮腿,線僵神滯

此種草書,亦較為風行。看似開闔大度,實則如木偶力士,枉作嚇人狀。這在當代一些大家的作品中較為常見。因「大家」的效應非同一般,遂被仿寫者陳陳相因,但線條愈加僵直,神色愈加枯槁,使這一路的草書營養不良,畸形發展。

7、流滑筆薄,墜入俗格

此類草書初觀有江左風流的感覺,細察有恃才任性的脾氣。其作品無論用筆騰擲得多麼大膽,但終因有才無力更無內力,在流滑中打圈子,其筆其氣缺少一種莽莽之力,渾元之氣,讓人眼花繚亂之餘,徒嘆俗格如此,憾而又憾。

8、有氣無力,以病為美

草書可以寫得陽剛,亦可寫的陰柔。陽剛如黃庭堅,陰柔如董其昌,皆有各自的內美。此處有氣無力者,當今多屬陰柔派。這一路的草書要麼寫得小心,向小草靠攏;要麼寫得大膽,有大草化傾向。但似乎筆不勝力,自顧自戀,或如臨鏡梳妝貌,或如風擺楊柳狀,或如對秋愁霜容,總之,其線里行間給人一種顧作姿態,抱病守殘,提不起氣的感覺,或可稱之為「病態美」。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以上八病,因目力所限,識見不足,或有臆說之處,但仍可以約略看出當代草書不容忽視的病症,因此有必要對其因由進行分析:

1、 缺乏學術反省意識,流於社會庸俗化傾向

當代草書,關鍵問題是要進行學術反省。例如和古人比缺少什麼?在當代應如何發展?為後人應留下什麼?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代草書因缺乏哲學方面理性和智慧的注入,缺少文化精英意識,缺少藝術審美良知的引導,諸多的缺失,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草書在當代,越來越遠離心靈,遠離創造,遠離草書本體的內涵,遠離真正意義上抒情的審美意象,等等,使草書在展示、酬酢、參與、炫鬻等庸俗化傾向中介入社會,以至於許多大作便可憐得只剩下所謂的點畫了。

客觀的說,當代一些草書大家、名家對上述基本問題並非不清楚,有的本身就是專家、學者,甚而發表過一系列草書的專論和高論,但往往在既述且創作中,創作實踐卻不盡人意,使其在理論和創作雙重背景下陷入尷尬境地。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理論上的玄虛或缺少學術含量;二是技法上的欠缺造成對草書高難度的難以掌握;三是缺失了對草書的敬畏感而信筆漫揮;四是心氣浮躁墜入俗格;五是變則入怪而不變則因襲。故此,若在草書上有所作為,沒有坦誠和沉心靜氣的反省意識,則難免形成不良的慣性而被時代遺棄。

2、 缺乏打通諸書體的信心和勇氣,為草而草終難成草

當代一些習草者要麼僅在草書的圈子裡兜著,要麼盲從時風作草書,要麼在各種展覽里客串一把,似乎都想證明,書法藝術中這個高難度的項目,我完全有能力把它拿下。於是,草書便俗了、爛了、簡單化了、大眾化了,可以想見草書今後的命運了。曾有不少執筆未穩者詢於我:「我覺得寫草書過癮,很容易上手,下一步應如何發展?」我只好一笑了之,自然也不知下一步如何去做。這是草書在民間的境遇。我不禁想起文學界的新詩,有許多人把漢字分成了行,以為便是詩歌創作,有一句沒一句的都成了詩人,結果大多所謂新詩僅成了詩人自己看的東西了,這與當下的草書創作何其相似乃爾!

當代習草者莫不認為自己從事著高尚的藝術,也莫不有顯名當今,永垂後世的願望,但由於種種原因,對藝術既然不能苦道潛修,也就缺少把諸種書體習精吃透,爭一口氣的信心和勇氣。遠的不說,只想一想離我們不遠的于右任、林散之、衛俊秀、高二適、來楚生諸大家,就覺得底氣不足了。這些大家在通草之前,或魏碑、或篆隸、或楷行均屬一流,中年之後,更增藝術創作的不滿足感,自然要在草書的天地里馳騁一番,以至於老年,才在各自營造的自由王國里揮灑了人生的極致。可以看出,大體有個規律,如果你是一位有藝術創造才情的人,你只有把書法本體的許多東西吃透,也必須有書法之外的胸氣學養,再加上能耐住寂寞守住寒的話,在你生命的最後一站里,或許正是草書展現奇境的一幕。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3、名家影響流風所及

盲從是國民性中固有的一種積習,這種積習同樣影響了草書創作。

早在1800多年前的東漢末期,趙壹在他的《非草書》中,就對這種流風習氣進行了毫不客氣的批評:「……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腮出血,猶不休輟。」雖說趙壹批評的本意是「懼其背經而趨俗」,但從社會現象的某種趨勢來看,古今相較,有驚人的相似。

國民性中的盲從,一半在於名家的不負責任,故弄玄虛,一半在於大眾的虛榮心、誤讀性以及追星趕風心理。

草書不僅僅是一些符號和外在的形式,如就其點畫的抒情和意象方面來說,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一次大展中評委對草書的看法都大相徑庭,更別說普通群眾如何去評判了。然而,大多數人還是相信名家,相信評委的評判。正因如此,有些名家的作品儘管千瘡百孔,仍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多年來我曾留心過一個現象,有一些名家幾乎多以草書面目出現,別的書體幾乎很少見到,是不是篆怕寫錯字?隸怕寫得丑?楷怕露馬腳?或是認為風格定型可以吃老本了?於是便專寫草書了。更由此而拔高草書的藝術性,以尊者的面目出現了。而一些崇拜者則徑從名家的草書中學得一二,便自認為草書人人都寫得來,甚而誤認草書以人不識者為上乘,從而草書便大失其序了。

或許,名家本無此心,大眾亦無此意,但在草書流風的不可遏制方面,就像《水滸傳》里「洪太尉誤走妖魔」一般,誰也管不得了。

4、媒體宣傳推介亂人耳目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代書法應稱之為「媒體書法時代」。無論一個怎麼樣的展覽,展廳只是一個小小的舞台,這也是作品唯一能和大眾直接見面的一次瞬間接觸,自然人數也是有限的。而在更大的傳播空間和較長的時間裡,媒體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當我們處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媒體幾乎是大多數人賴以接觸書家和其作品的最佳渠道。這裡面就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媒體在宣傳推介中,無論是文字還是書作都不免存在或多或少的失真。更有甚者,一些不太負責任的文字或話語,如創作談、評論、研討會發言等,把一些並不成熟的作品推向大眾,在社會上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而對草書來說,更容易產生亂人耳目的不良效應。如此種風氣不煞,媒體便在大眾心中產生信任危機,這種副作用最終會成為媒體自己打敗自己的敵人。當藝術良知、審美標準在眾目睽睽之下,皆泯跡妄言的時候,這是一種多麼可悲的現象。最近,蔡樹農先生的《媒體在場》和姜壽田先生的《當代書法的文化困窘與書法媒體的文化堅守》(見2005年第11期《書法》)均對有些不良風氣進行了針砭,並呼籲應堅守媒體的正道立場,很能發人深省。

當然,當代草書的病因,遠不止這幾個方面。某種事物的變異,從其歷史和現實方面來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散言片語能說清的。所以,筆者並無意圖,也無能力對當代草書的痼疾奢望療救,只是藉此小文淺見,如能使識者有所借鑒且不發脾氣也就足夠了。

寫於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楊清汀,筆名佛石,一九六四年生,甘肅省天水市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畫院、書法院特聘書法家、評論家,天水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天水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書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書學論文《當代書法體式流變與藝術語言的重鑄》獲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論壇最高獎,併入編中國書協主編的《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1949—2008)》。

當代草書八病及其成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潘天壽、李叔同篆刻藝術賞析
讓你百看不厭的剪紙
蘭亭帖(第二貼~簡介)
最全的《文徵明小楷》按年序圖解~典藏精品
看山 山已峻 望水 水乃清,對聯集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代草書八病
他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擅長枯筆寫草書,被稱為當代「草聖」!
當代草書的創作模式
當代國展草書作品是否繼承了古人草書遺風,答案由你來說
草書尤其是狂草書難在哪裡
他是當代草書大家,其小楷書法卻很少見
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書法被噴,專家卻說:當代草書怎麼也繞不過他
懷素草書《論書帖》,難掩當初青澀
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書法被噴,專家:當代草書卻怎麼也繞不過他
五代 彥修草書論狂草之意境
明代僧彌最美行草書札
宋徽宗因瘦金體聞名天下,為何他最高成就卻是草書《千字文》?
草書四大天王,當代無人可及
宋代書法:范成大草書《垂晦帖》欣賞
草書三字經
許寶馴擅長行草書,卻以楷書成功入選第一屆國展,成就了一番傳奇
祝允明《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
王羲之後繼有人,七世孫當和尚苦練書法,奠定了唐代至今草書筆法
《草書歌訣》對書寫草書的作用(三)
王鏞:把楷書當作草書行書的基礎,從書法史的角度看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