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好朋友把我拉黑了,為了孩子我不後悔···

好朋友把我拉黑了,為了孩子我不後悔···

「相互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教寶寶樂於與別人分享。可是上星期有朋友帶寶寶來我們家和星星玩,告別臨走的時候,朋友的寶寶硬是想要把星星的娃娃拿回家去玩。

星星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那個娃娃是星星很小的時候就有的陪睡哇哇,我知道那個娃娃對於星星來說,意味著強烈的安全感,所以他很看重那個玩具。所以我也沒有強求星星一定要給朋友的孩子。不過許諾會給朋友的孩子買個一樣的當禮物。

後來我萬萬沒想到,朋友竟然就發飆了——

「破玩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那麼小氣!」

然後就摔門而去。昨天發現,這個朋友竟然把的朋友的圈也拉黑了······

媽媽們,你們遇見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們會怎麼做呢?

有時候朋友們聚在一起,有些寶爸寶媽會說——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較小氣,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搞得我們作為爸媽很尷尬很沒面子啊!」

但是,同為寶媽的80後的貝貝說起以前自己小時候的一件小事。

那時候很流行收集漂亮的卡片,上面大多數是一些卡通或者是當時很紅的明星。比如說美少女戰士、灌籃高手或者香港四大天王等等。那時候因為家裡經濟經濟條件一般,貝貝是沒有自己的零花錢的。買卡片的錢都是平時省下一點早餐錢慢慢積攢的。有時候要好的同學會送個她一兩張,她就能高興半天,感覺自己贏得了整個世界!

她很珍愛她的那些閃閃發光的漂亮卡片,會把它們很謹慎地放在一個月餅盒裡,然後藏在她自己的小抽屜里。

結果有一天,她爸爸的一個遠方親戚夫妻來他們家做客,還帶著一個和貝貝年齡相仿的小女孩。開始的時候,貝貝和親戚家的小女孩還玩得很開心。她們一起分享貝貝為數不多的玩具。

由於很愉快,貝貝很自然地想和親戚家的小女孩分享她最珍愛的那些漂亮卡片。可是怎麼也不會想到,親戚家的小女孩竟然就把那些卡片揣在懷裡,再也不肯放下來了。貝貝這下急了,大聲哭了起來。

親戚夫妻也就象徵性地叫孩子不要搶貝貝的東西,然後剛好時間也晚了,就喊那小女孩回去了。結果那女孩變本加厲說特喜歡那些卡片,一定要帶回去,不然就哭著抓著門把手一直不肯走。

僵持了有一會吧,貝貝的父親一聲令下,就讓那對遠方親戚帶著女兒走了,順便帶走的,還有貝貝那些視若珍寶的卡片。

貝貝的爸爸說——

「那些小卡片孩子喜歡就當是禮物送給她好了。我們家貝貝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小妹妹,我回頭再給她買卡片就好了,不用管她!」

結果那天晚上貝貝放聲大哭,哭了很久很久。因為那時候還小,說不清楚心裡的感受,只知道很傷心很傷心,就一直不停地哭。後來他的爸爸也沒有食言,帶貝貝去買了新的卡片,可是有好多那些她特別喜歡的,還有好朋友送的那些「特殊卡片」卻再也找不到了。

貝貝現在也已經是寶寶的媽媽了。直到現在,她有時候在路邊的報刊亭看見滿牆的卡片貼紙,她還是會想起那時候她失去的那些卡片。雖然她已經過了收集漂亮卡片的年齡了,但是她還是會記得那時候卡片被拿走之後的心情。

她說那時候小小的她心裡很疑惑、很不解、很憤怒。她不明白為什麼那些明明是她一張一張那麼用心積攢下來的東西,當別人沒有任何理由來搶的時候,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為自己維護,反而站在了別人的那邊,同聲同氣地「幫助」他們,奪走了自己視若珍寶的東西。

也許在大人眼中,那只是一堆十幾塊錢的卡片,可是在幼小的「小貝貝」心裡,每一張卡片都有它被喜愛和珍視的理由,那些獨一無二的卡片甚至是金山銀山都不能換的東西,那是屬於她自己的「心頭所愛」。

所以貝貝說,她從來不無緣由地要求自己的寶寶要謙讓於別人,她認為孩子雖然年齡小,心智不成熟,但這些都不能成為不尊重孩子意見的理由。她說——

「孩子是我們生命延續的體現,卻不是歸我們所有的物件。孩子是屬於他自己的獨立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所以當然包括要尊重原本屬於他自己的東西。

雖然我們有義務教會孩子學會分享,但是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況,最終物件應該怎樣被處置,是送出去還是堅決自留,那都是孩子自己的決定,我不會幹預。」

其實關於這件事情,星媽我有幾點小體會和大家分享。我認為面對這件事,我們應該有兩個基本態度。一個是引導孩子擁有「所有權」意識。二是家長自己要擺正態度,遏制自己單向地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所謂的「所有權」意識,就是要培養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不是我的,就是要讓他們清晰認識一些基本的社交秩序。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能肆意妄為地破壞大家都在遵守的規矩等等。

1、如何引導寶寶擁有「所有權」意識呢?

一、劃清界限

可以引導小朋友逐漸知道哪些是寶寶的東西,哪些的爸爸媽媽的東西。如果要使用爸爸媽媽的東西,需要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爸爸媽媽反之亦是。這樣有助於寶寶建立自己眼中的秩序,就能理解為什麼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為什麼拿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同意等等的問題。

二、不能以不合理的手段獲得想要的東西

上述故事中的遠方親戚家的孩子又哭又鬧,採取「極端」措施作為「武器」,最終成功拿走了貝貝心愛的卡片。

如果爸爸媽媽這時候選擇抑制貝貝保護自己的東西,轉而因為面子像上述故事一樣,讓對方熊孩子拿走卡片,就會讓孩子覺得,哭鬧可以成為獲取想要事物的武器。下次他也就會效仿。

還有的爸媽喜歡說自己的寶寶不懂事,因為不懂得謙讓年齡比自己小的孩子,不懂得謙讓客人。於是當孩子去到別人家成為別人家的小孩子的時候,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成為別人家的客人的時候,他也會同理覺得自己可以肆意妄為了要求得到一些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所以說,這樣的教育是不正確的。

三、學會交換

當寶寶想要對方小朋友東西的時候,要和小朋友商量,通過交換徵得雙方都同意的方式獲得。

2、家長怎麼做才算是擺正態度呢?

一、平時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平時無論給家裡買什麼好吃的東西,我都會讓全家人和星星一起吃,不會刻意讓星星一個人吃。這樣可以讓他覺得分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二、不要礙於面子阻止孩子保護自己的東西

爸爸媽媽不要礙於自己的面子,輕易地分配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東西應該怎麼處理,才是最理想的做法。否則會破壞孩子眼中的秩序,讓孩子無法理解,進而產生憤怒、失望、傷心等情緒。

▼這是後台小夥伴的留言

星星媽覺得:

我們這一代家長,是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的。毫無疑問,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的美德應該得到傳承。但是謙讓並不是沒有理由沒有底線地退讓,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用單一的價值判斷去綁架我們自己的孩子,不然的話,那可能根本算不上是一種教育,可能只是懶惰的父母為了草草了事而做出的無理制止罷了。

如果你好不容易買到的限量款包包被別人換成了20元一個的布袋,你願意嗎?如果你好不太容易搶到了坐北朝南的戶型被別人換成了格局錯亂的房子,你願意嗎?

換位思考之後,也許你能更懂得你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親戚把我拉黑了,但為了孩子我不後悔
親戚把我拉黑了,但我不後悔
認識你, 我不後悔!一首《你是我的玫瑰花》送給我的朋友們!
「這樣的媽寶男你不能嫁!」「媽,我只愛他,我不後悔」
我沒錢時娶了妻,我有錢後拋棄妻,但我不後悔
愛上你,一輩子都不後悔
「我對你是真愛,你不嫁給我,早晚會後悔的!」「我絕不後悔!」
「我不後悔親手殺了兒子!」她的公開宣言,讓所有人都震驚了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不後悔
我身邊那些遠嫁的朋友,沒有一個不後悔的!
入伍前你是我的女友,入伍後你成了我的前任,退伍時再見面已是路人!我卻不後悔!
「你後悔當初沒嫁給沒車沒房的我了嗎!」「不後悔!因為你從來都不懂我!」
為豪門生三胎,她崩潰大哭:我錯愛了男人,但我並不後悔!
跟奶瓶說再見,我的兒子用了四年,但我一點也不後悔
壁紙丨我想我最不後悔的,就是遇見了你
愛情:我們不再聯繫,但我不後悔遇見你!
拒絕復婚,我不後悔,因為我不想再給前夫當保姆,不想再伺候他!
前夫,我不後悔離婚,只後悔讓女兒有你這樣一個父親
「兒子,你娶個大齡剩女回家,一定會後悔的」「我決不後悔」
這些暖心瞬間,讓媽媽再苦再累也不後悔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