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吳鉤是傳說中的兵刃,從高古血色的神話中一路走來,自來都與俠客、酒、詩以及馳騁戰場的渴望相伴。並且已經凝結為一個永久的理想意象,在傳統中國式文人的心中代代相傳。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多數人對吳鉤的最初認識都來自於李白的這首《俠客行》。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的這首詩無疑也是使吳鉤一詞廣為流傳的最佳載體。此後千年中「吳鉤」一再的在詩詞中被提到並強化為固定的意象。溫庭筠有「志氣已曾明漢節,功名猶自滯吳鉤」,辛棄疾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感慨。」青年時代的李鴻章曾經寫下「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里外覓封侯」。近代著名女俠秋瑾則在風雲激蕩中吟成了「時局如斯危已甚,閨裝願爾換吳鉤」的時代強音。


一、關於吳鉤的形制之爭。

吳鉤到底形制如何,一直頗有爭議,眾說紛紜。主要的說法有三,即彎刀說;寶劍說;和彎鉤說三種。以下分別論述之。

1.彎刀說

彎刀說的主要依據有兩個,首先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一段記錄:「吳鉤,刀名也。刃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其次在於陝西臨潼秦兵馬俑的出土實物,經鑒定認為即是吳鉤。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圖1 即出土實物

青銅鉤體彎曲,分為身、柄兩部分,一次鑄成。鉤身齊頭,截面作棗核形,對開兩刃。柄系實心的橢圓體,通長71.2厘米,寬2.3~3.3厘米。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圖2 鉤的柄首部形制很清晰。

除臨潼兵馬俑外,尚有極少量出土實物在古兵器藏家手中珍藏。

2.寶劍說

主要依據:吳鉤之吳,指吳越之吳,系國名也。「鉤」則來自名劍「純鉤」。吳鉤一詞泛指古吳國出產的名劍。也稱金鉤。《越絕書》:「赤瑾之山,破而出錫,若邪之溪,涸而出銅,歐冶鑄以為純鉤之劍。」《淮南子.修務》:「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砥礪,摩其鋒鄂,則水斷龍舟,陸團犀甲。」

從詩詞中看,李白的<<俠客行>>中開篇就是」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但在同一詩的後面再次提及這位俠客的兵器時,卻是「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身在逃亡之中,動則與人白刃相見的俠客,顯然不會輕易更換自己習練熟悉的兵刃。刀法與劍法更是相去甚遠,那麼李白筆下的吳鉤,應是一柄鋒銳的名劍無疑。

唐人盧弘正《興唐寺毗沙門天王記》所描繪的形象為「右扼吳鉤,左持寶塔」。通過對佛教毗沙門天王形象源流的對比發現,此處的吳鉤同樣只能做直刃劍之解。

王維有「麒麟錦帶配吳鉤」,張載《登成都樓》詩:「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可見吳鉤是插於鞘內佩於腰間的。如果吳鉤是如秦兵馬俑出土實物一樣大弧度彎曲的型制,其鞘將只能是單面鞘,非要製作成雙面鞘的話,將寬到非常礙眼的程度。 雖然唐朝兵器實物出土數量之少幾乎成謎,唐代壁畫與陶俑的發現數量卻非常之多,但幾乎從未見到過類似型制的器物出現。中原地區也幾乎沒有單面鞘的流傳。典型的隋唐佩刀(劍)的外部型制基本都是直刃式的。從這一點上看,唐人口中筆下的吳鉤,確實也應該是屬於直刃劍的型制。

3.彎鉤說。

也即是吳鉤基本等於近代武術中使用的鉤。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既寶莫邪,復令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千金。」有人貪賞,乃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鉤,獻之,王曰:「鉤有何異?」曰:「臣之作鉤,貪賞而殺二子,釁以成鉤,是與眾異。」遂向鉤而呼二子之名,曰:「吳鴻、扈嵇,我在此!」聲未絕,而兩鉤俱飛,著父之胸。吳王大驚。

漢書韓延壽傳:「作刀劍鉤鐔」,顏注云:「鉤亦兵器也,似劍而曲,所以鉤殺人也」。又冀遂傳「諸持鋤鉤田器者」,顏注云:「鉤,鐮也」。是鉤形如鐮,亦劍之屬。 圖3是漢墓畫像石中類似鉤的短兵。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圖三 漢墓畫像石中類似鉤的短兵

白居易<<折劍頭>>詩:」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圖4 近代月牙護手雙鉤


二、吳鉤之辯與變

我認為「吳鉤」一詞的彎刀和寶劍的代指含義都曾經存在。漢語中的虛指、一詞多意以及隨時間流逝而改變原有含義的,也絕非個案。

相較而言,彎刀型制意義上的吳鉤一詞應該更早存在,也更早消亡。而直刃寶劍的吳鉤一詞出現要來得晚些,並且一直流傳下來。唐代以來詩詞中的吳鉤,凝結著豪俠尚武精神以及馳騁戰場殺敵報國渴望的吳鉤,實際上是指鋒銳絕倫的直刃劍。而在眾多的詩詞賦予它特定的含義與意象後,它的本質原來是刀是劍,已經變得簡直不重要。

事實上自西漢起,不僅做為彎刀的青銅吳鉤早已經退出戰場,殘酷的漢匈戰爭中鋼製環首長刀也逐漸替代劍而成為戰場新的王者。到唐朝時劍的功能已經僅僅是佩飾、樂舞以及用於私鬥了。此時的劍和春秋戰國時吳越名劍相比,材質、長度和型制上也已經相去甚遠。此吳鉤也早非彼吳鉤了。(相關的資料對比已經相當的豐富,周緯先生的《中國古代兵器史稿》中就有詳細的論述)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自唐代開始,劍的形制卻一直固定下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白的吳鉤與秋瑾的吳鉤,倒是從精神到型制上都是高度一致的。

關於吳鉤型制的第三種說法,更多的是一些武術練習者和工藝刀劍生產商有意無意的附會而已。近代意義上的「鉤」做為兵器在漢乃至可能稍早些的時候就出現,但自來它只是叫「鉤」,和「吳鉤」聯繫在一起未免牽強。


三、雙刃彎刀型吳鉤的消失

雙刃彎刀型吳鉤的消亡,應該在戰國末秦滅六國到隨後的秦末大規模戰爭時期。此間有幾個因素對其生存與發展形成了重要的打擊。

1.秦統一六國之後,收天下之兵,鑄以金人十二。而吳鉤並非秦軍的標準裝備。是以存世數量急劇減少。考古發掘中也難得一見。

2.熟悉吳越青銅利刃鑄造的工匠在戰亂中消耗殆盡。「春秋迄於戰國,戰國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既不充給,故以鐵足之,鑄銅既難,求鐵甚易,是故銅兵轉少,鐵兵轉多,年甚一年,歲甚一歲,漸染流遷,遂成風俗。所以鐵工比肩,而銅工稍絕,二漢之世,逾見其微,及漢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為太子時,鑄三寶刀,二匕首,天下百鍊之精利,而悉是鑄鐵,不能復鑄銅矣。按張華《博物志》亦稱:『鑄銅之工,不復可得,唯蜀地羌中,時有解者。』」

3.鋼鐵兵器時代的來臨。一方面鐵制環首長刀能夠比青銅的吳鉤做得更長,劈砍的威力更強。另一方面用鋼鐵鍛造直刃的銅格鐵長劍和環首刀遠比煅造弧形的吳鉤工藝上簡單。用截斷和研磨的方式了解漢代鐵質刀劍的刃部結構後會得出上述的結論。

四、雙刃彎刀型吳鉤的遺存與影響

沈括說到宋代時的「南蠻」還在用雙刃彎刀型吳鉤,並且已經被改稱為「葛黨刀」。但現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中,卻幾乎見不到類似兵馬俑出土實物的型制。反而是在今天的印度、尼泊爾一帶,可以看到兵馬俑出土吳鉤近親戚的存在。也許他們才是沈括所說的南蠻?或者受到古中國南蠻的影響?

刀客江湖說刀之吳鉤略考

圖5 雙刃彎刀型吳鉤的境外親戚

對於古吳越與印度、尼泊爾間有關兵器鑄造的交流與影響我沒有作過考證,只是文獻記載的地理位置與刀的型制上有著驚人的巧合而已。周緯先生認為戰國末到秦間,吳越的鑄兵工匠死傷散逃,一部到日本,一部下南洋,卻沒有提到西入印度尼泊爾。故此謹將圖列出,以供諸君自行對比研判。

參考資料:

1.拔刀齋刀劍天下論壇的部分圖片與文字資料。

2.輕兵器論壇網友的圖片資料。

3.周緯先生《中國古代兵器史稿》《亞洲古兵器圖說》。

4.陶元珍《吳越之兵器與民風》

5.《太平御覽》兵器部分。

6.《夢溪筆談》器用部分。

7.陝西秦兵馬俑博物館網站上的部分圖片文字資料。

8.徐州茅村漢墓博物館網站的部分圖片文字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千古千古刀客夢之吳鉤霜雪明
千古文人刀客夢之「並刀如水」
美物圖鑑——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美手工刀具(誘惑)
板甲靈活不重,綜合實力遠超鱗甲
這些精美的刀劍,看著就是好東西

TAG:刀客江湖 |

您可能感興趣

江湖傳之負心刀
江湖往事之砍排骨刀
宋詞之黃庭堅|江湖夜雨十年燈
刀劍與針葯並存的江湖
心殤與水王之再戰江湖
《江湖兒女》街頭械鬥 賈樟柯再現暴力江湖
亮瞎眼丨刀客江湖帶你欣賞那些國禮刀
探秘蒼溪王姓之源:安東將軍王渾的江湖
《江湖兒女》街頭械鬥觸目驚心 賈樟柯再現暴力江湖
武松斷臂宋江竊喜 武松一番話讓宋江寒心:從此江湖路遠永不相見
「警匪教父」林嶺東去世,從此江湖再無「風雲」
劍網3指尖江湖:無指尖不江湖,以活力鑄就仙俠江湖
江湖夜雨:我眼裡的曹雪芹
飲馬江湖風蕭蕭
江湖傳說之 群主之戀
策馬江湖
《奪命劍之喋血江湖》演繹破朔迷離的懸疑江湖
男主武器偷跑?《熱血江湖手游》火龍刀覺醒
李明遠的江湖遊盪
《鐵血江湖之決不饒恕》「古惑仔」系列最新力作 香港老炮兒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