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半夏廣泛分布於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在田間、溪旁、草叢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禮記·月令》載: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這是古人對半夏名字由來的解釋。在部分地區半夏還叫守田,主要因為半夏對水敏感,可通過田裡半夏的長勢來觀測稻田收成。除了這兩個名字外,半夏還被人稱為水玉、羊眼、三步跳、蠍子草等等。不知道在廣大讀者的家鄉半夏叫什麼呢?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筆者第一次接觸半夏就印象深刻,小時候去農田玩,看到田裡有個細長的植物,連根挖起後根部還有個小球,以為是什麼好吃的,嘗試著咬了一小口,頓時覺得舌頭、嗓子十分難受,家人給我找來生薑吃了後才有所緩解。也就在那時候知道了這個植物叫半夏,那細長的部分是它的花序,雖是一味中藥,但卻有毒,而生薑可以解其毒。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半夏的藥用歷史十分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半夏是溫化寒痰的要葯,咳痰白而稀時可用它來治療。半夏也被稱為止嘔的要葯,用於治療各種嘔吐,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能通過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此外,半夏還可治療梅核氣,患上該病會感覺咽部有異物,吐不出來,咽不下去。現代多指慢性咽炎及神經官能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半夏厚朴湯便是代表方。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半夏的炮製方法相對較多,經過不同方法的炮製後其功效各有側重,例如:白礬製成的清半夏更長於燥濕化痰;生薑與白礬製成姜半夏更偏於降逆止嘔;生石灰、甘草製成法半夏後更善和胃燥濕;臨床上常根據不同的病情需要來選擇不同的半夏入葯。

中藥半夏與不同中藥的炮製,作用大不同

最後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生半夏治療雞眼的方法,簡單有效。具體方法為:將醫用膠布剪一小孔,與雞眼大小一致,貼在患處並露出雞眼,取新鮮生半夏搗爛,敷在雞眼上並用醫用膠布固定。三天換藥一次,直到雞眼脫落為止。

(文中配圖均為資料圖,僅供參考)

(作者馬靜 山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 執業中醫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飾演小楚喬的小演員是不是太有氣場了?
五年的求子路我已經懷上二胎,多囊卵巢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悲情里皮?足協一動作,或暗示早已不看好國足晉級明年世界盃!

TAG:山川文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半夏用量不同,功效大不同
半夏和夏枯草的藥用價值很高,需要的就抓緊,過了夏天就沒有了
中醫的經典配對,半夏配生薑,擅於治療痰證
仲景附子與半夏同用,治療受寒引起的腹痛腹瀉
慢性支氣管炎,越婢加半夏湯和小青龍加石膏湯的異同?
花開半夏!唯有碎花半裙與T恤不可辜負,清爽又不失活力
中藥材:旱半夏
半夏白朮天麻湯有妙用,尤其治療痰濕阻竅頭暈,非常合適!
半夏和附子,這個組合不需要因為「十八反」而放棄
半夏厚朴湯加減法,治療梅核氣: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痰多咳嗽,嘔吐反胃,用半夏來調理
半夏木通湯,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
怪病多痰,用半夏配生薑,治療很多疾病,能起意想不到的療效
蟬始鳴,半夏生
咽喉異物感,不是半夏厚朴湯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最近火了程瀟的「半冬,半夏」,熱不熱咱不也知道,就是怪好看
七首古詩詞中的夏至,悠然品味半夏時光
為什麼手上一到春夏季就長小水泡,半夏給您推薦一個中藥治療良方
半夏不留行,天冬自當歸